?

美育視域下初中美術教學路徑探尋

2023-07-17 09:25王美蓉
新教育·科研 2023年7期
關鍵詞:初中美術美育

王美蓉

【摘要】美術學科是美育的主陣地,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美的能力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在美育思想的指導下,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設計規劃。

【關鍵詞】初中美術;美育;路徑

教學始終要圍繞學習主體展開服務。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僅體現在認知基礎、興趣愛好上,他們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也存在較大區別。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發現,講授同一個知識點,不同學生的理解力、感知力是不同的,這就是由個體差異造成的。個體差異是現實存在的,它是個體在面對同一物體時產生的不同反應。學生生活經歷不同,對美的感知自然會出現層級性。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教師要用現代教育思想武裝課堂,在充分認識到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對美術教學路徑展開多維規劃設計。

一、入情入境,啟動學生感知熱情

興趣是激發強大學習探索動能的有效因子。美術作為一門可視性藝術學科,更需要融入趣味因子。要想激發學生的感知熱情,教師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啟動學習主體的興趣,興趣激發形式多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滲透,美術導學形式也由傳統式向著現代化的形式推進,設置特定情境,讓學生進入某種學習狀態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契合了學科特點,是不錯的選擇。信息技術本身極具快捷性、智能性、共享性和傳遞性等特點,尤其是多媒體技術,能夠將靜態的畫面以動態化的形式呈現出來,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學生在色彩豐富動感十足的視頻資源的感染下,對美的事物的熱愛被喚醒。

感知覺是思維的基礎,也是情感生發的重要介質。聲、光、電能夠對學生感官產生強烈的震撼,對課堂教學的啟動有積極作用。學習“富于創造力的造型藝術”,這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為了快速激活學生的認知,將他們引入學習活動中,教師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毛澤東的詩歌《沁園春·雪》,在聆聽過程中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了更強的敏感度,他們盡情感知優美的語言。當學生漸入佳境后,教師根據學生的感受和表現,及時展示《江山如此多嬌》。因為有了前面的詩歌聆聽作為鋪墊,學生的思緒瞬間被打開,他們熱情洋溢地討論著畫面內容。豐富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將學生由語言文字感知狀態進入圖片信息感知狀態。在多元觀察中,學生的興趣被喚醒,主動探研熱情迸發。導學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過程,導學過程猶如開關,它的成功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對課堂實效性的凸顯有極大促進作用。

教學設計本身就是對教師教學智慧的考驗。智慧型教師一定會從教學主體的需求出發,進行有序引導。教師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利用詩詞和信息技術激發課堂,在豐富感知元素的助力下,學生的情趣點被激活,獲得了美感體驗。教師利用情境手段展開調度,為學生順利進入探索學習環節創造條件,學生有主動探索的熱情,其學習體驗更為豐滿。

二、鑒賞剖析,激活學生多重審美

美術教學是以教材為參照的。教材中選取的都是經典藝術作品,是難得的鑒賞素材。如果能夠將這些經典素材“吃透”,從中汲取豐富的養料,定能幫助學生提升審美能力。在進行鑒賞剖析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積極導向作用,給出具體有效的方法指導。有了學習方法的精準引導,學生才能有的放矢,根據作品屬性展開分析、解讀。即使到了初中階段,學生的審美基礎依然薄弱,很難準確找到鑒賞切點。但如果教師能夠提供思維線索,給出多重方法作為支撐,學生的思維自然被喚醒,很快進入鑒賞的核心,形成豐富、深刻的學習感知。作品鑒賞分析是美術教學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務。進行教學導向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力基礎和興趣點,從趣味性、形象性角度出發,展開教學組織和調度。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一些嶄新教學理念被融入到課堂設計中。要想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切實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給他們帶來美的感受和體驗,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引入美育理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帶來更豐富的感知。在教法優化升級中,學生順利完成作品鑒賞,個性審美能力也在實踐中完成。學習“設計我們的校園”,校園是學生最熟悉的環境和題材,他們也比較感興趣。要想更好地觸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從生活化的場景著手,將學生引入特定情境中。為此,教材采用談話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引出校園這一話題。學生對校園環境非常熟悉,表達積極性極高。聊天式的導學形式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他們的戒備心逐漸消除,身心放松下來??吹綄W生處于身心愉悅狀態,教師及時展示優秀作品,讓學生以優秀作品為依據,進行觀察、分析。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觀察角度,在感知作品構造的過程中,教師從優缺點兩個方面著手,對學生展開具體化的引導。

初中生雖已具備一定的審美積累,但他們的認知尚未豐富充實,還需要接受多方面的引導。教學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對自身的價值和定位有清晰認知,觀照不同層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針對他們的審美取向創優教學布設,讓作品鑒賞剖析變得饒有趣味,促使學生在互動交流中開啟智慧,錘煉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形成嶄新學習成長點。美術鑒賞包含豐富內容,教師給予方法支持,組織更多鑒賞行動,為學生審美觀形成帶來一些啟示,學生在創造性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

三、文化滲透,涵養學生人文精神

美術是文化的一部分。課堂教學中,教師有義務引導學生深入挖掘美術知識背后隱藏的文化因子。傳統美術教學,教師的關注點是相關知識的把握,幫助學生構建起系統的知識體系,掌握藝術作品方法和技能,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仿佛這些就是美術課堂的全部。似乎只要學生掌握了繪畫的方法和技巧,教學目標就能完全達成。其實不然,美術不僅是一門知識型學科,更是一門實踐性、人文性學科。學習理論知識是重要的,然而又不能僅僅拘泥于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從藝術層面出發,進行縱深的拓展延伸?!读x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22版)》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利用美術表情達意已經成為一種共識,美術作品都是作者情感、思想價值的體現,要引導學生在作品分析中繼承傳統文化?!泵佬g學科關涉的范圍較廣,其中蘊含眾多文化因子。教師要抓住文化精髓,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他們在探索、實踐過程中形成科學認知和人文素養。

傳統文化為美術教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它也是觸發教學設計的靈感和源泉。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屬性,從不同領域出發進行文化滲透,將美術育人特點發揮到極致。學習“有創意的字”,這節課的主題是漢字,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漢字進行分析研究,必須要讓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發展史等內容。有了這些內容的補充,學生才能真正走進漢字中。為此,上課之前,教師布設信息搜集任務,讓學生搜羅漢字相關信息。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姓名,學生可以從自己的姓名中選擇一個字,尋找它的發展演變史。這樣的設計是學生從來沒有體驗過的,他們異常興奮,很快完成了信息搜集任務。初中生好動不好靜。美術學習是一個動靜結合的學科,為了快速調動學生思維,教師從文化因子出發,結合教學內容特點,進行有機滲透,促使二者在結合過程中豐盈了課堂內容,學生的思維也在主動探索中變得靈活敏銳,課堂呈現出高效性特征。

文化有神奇效果,它不僅是學生認知的啟動器,更是刺激學生敏感神經,生發多重思維的引擎。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及時篩選文化因子,適時融入趣味內容,讓學生從不同維度體驗到美術知識的獨特價值和內質美感。精細化的美術教學布設,學生能夠從豐富多元的學習內容中汲取正能量。文化傳承與美術學習高度融合,教師從文化角度展開設計和組織,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啟示,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學科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審美認知的健康發展。

美術教學中要彰顯美術學習的特點,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雙重作用下找到美術學習的觸發點,形成基本美術學習能力,進而生成審美素養。美術的美無處不在,但探尋美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給出目標導向,并以具體細致的教學方案為指引,幫助學生迅速進入沉浸式探索學習狀態,建立美學觀點,用聰慧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在精準定位美術學科價值的前提下,從入情入境、鑒賞剖析、文化滲透等視角出發,展開多重探尋,確保美術教學效度的發揮,讓學生在漸進式的學習探索中夯實美術素養,為全面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信喜.美育視角下的初中美術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資源,2022(07).

[2]楊俊喜.美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2(14).

[3]陳芬.美育視域下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當代教研論叢,2020(11).

猜你喜歡
初中美術美育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實現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初中美術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美育教師
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