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下羊肚菌栽培技術

2023-07-18 08:32曾慶慶劉遠倫蘭宣蓮
西北園藝(綜合) 2023年4期
關鍵詞:廂面羊肚原種

曾慶慶 周 丹 劉遠倫 吳 康 蘭宣蓮

羊肚菌,別名羊肚菇、羊蘑,屬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是一種優良食用菌。其子實體較小,菌蓋不規則圓形、長圓形,表面形成許多凹坑,似羊肚狀。 具有獨特的香味,富含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和有機鍺化合物, 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疲勞、抗病毒、抑制腫瘤等作用。特別是抗癌作用明顯,對肌瘤細胞抑制作用強,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野生羊肚菌在云南、四川、貴州、甘肅、新疆等地都有發現,一般生長于針闊混交林。 目前,已實現人工大田栽培, 也有部分人在林下種植羊肚菌。林間具有一定郁閉度,能夠減少遮陽網的投入(郁閉度60%以上的森林),冬季的溫度、濕度等小氣候均比大田栽培更有優勢。 結合生產實踐,總結了林下羊肚菌栽培技術要點,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1 林地的選擇

林下種植羊肚菌,要選擇相對平坦、坡度不大于25°、靠近水源,并具一定規則行距的林地,如桂花林、紅豆杉林、果園等,常綠林優先,起壟前清理林間雜物與灌木叢。

2 菌種、營養袋的準備

2.1 菌種 菌種的來源一定要清楚,從具備相應資質的供種單位引種,選擇抗病能力強、活力強、純度高的菌種,也可自行采集野生羊肚菌資源進行菌種制備。進行出菇試驗后,方可制備原種或栽培種。

母種培養基配比: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20 g、維生素B110 mL、硫酸鎂2 g、磷酸二氫鉀2 g、蒸餾水1 000 mL,或梨(煮汁)200 g、葡萄糖20 g、瓊脂20 g、磷酸二氫鉀1 g、蛋白胨1 g、蒸餾水1 000 mL。

2.2 菌種擴繁 母種(試管種)或原種需擴繁為栽培種, 羊肚菌的原種和栽培種培養料基本一致,常見的配方見表1。 原種由母種接入,每支羊肚菌母種可擴繁4~6 瓶; 栽培種由原種擴繁,每瓶可擴繁30~40 袋(菌袋15 cm×38 cm)。栽培種一般要在播種前1 個月制備, 正常羊肚菌菌種菌絲為白色轉棕黃色, 若栽培種培養時間過長,會導致菌種老化,出現菌被,表面出現淺褐色,易攜帶雜菌,不建議使用。

表1 栽培種培養料配比%

2.3 營養袋制備 營養袋配方: ①小麥25%~40%,雜木屑25%~45%,草粉30%~40%,谷殼10%~50%,石灰或碳酸鈣1%,石膏1%;②小麥70%,谷糠25%,黃豆面4%,石膏1%;③木屑45%, 小麥45%, 黃豆面8%, 石膏1%, 石灰1%。 營養袋12 cm×24 cm。

在制作菌種、營養袋時,原料需發酵,抑制雜菌生長,裝袋時保持原料含水量60%。菌種避光培養,空氣濕度保持在70%左右,不宜太過潮濕,每天定時通風換氣。

2.4 滅菌 原種、 栽培種和營養袋制作好后,均需滅菌。常見的有高溫常壓、高溫高壓滅菌方式,高溫常壓滅菌應維持在最高溫度(各地區因海拔不同,水的沸點不同,最高溫度也不同)18小時以上,高壓高溫保持8 小時,具體滅菌時間要依據菌袋數量而定。 若無相關設備儀器或技術不成熟,無法保證滅菌徹底,可直接購買菌種和營養袋。

3 土地整理

順坡整畦,依據林間間距確定廂寬,一般寬80~120 cm,預留排水溝,排水溝寬25~40 cm。 根據土壤酸堿度,耕地時加入生石灰50~100 kg/畝,殺蟲、驅蟲,土粒不宜過大,直徑不超過5 cm。

4 栽培時間

林下栽培時間與大田栽培時間相差不大,可以晚于大田栽培。 一般在10 月下旬或11 月中旬播種,次年3 月中旬開始出菇,具體播種時間還要依據當地氣候及土壤濕度等情況而定。選擇雨下透后播種,土壤含水量高;若未下雨,在播種前3~5 天澆透水,土壤搓條不散即可。

5 播種

將菌種分為顆粒狀, 每畝菌種用量150 kg左右,播種前用濃度低于0.5%的磷酸二氫鉀浸種。 溝播或撒播,溝播在廂面上20~30 cm 間距起溝,具體間距依據廂面寬度而定,每個廂面開3 條溝,溝深5~7 cm,播后覆土整平。 撒播即將菌種均勻撒在廂面后覆土3~5 cm,也可使用微型旋耕機翻耕, 廂面未見裸露菌種即可。 播種后,覆蓋地膜保溫保濕,菌絲生長期間不需要光照, 在地膜上刺孔或直接購買有孔地膜 (5~8孔),增加氧氣量。

6 放置營養袋

播種7~14 天,廂面鋪滿白色菌霜,即可放置營養袋,間隔25 cm 呈品字形擺放。 放置前,將接觸土壤的一面,用消過毒的刀劃破。每畝用量1 500~2 000 袋。

7 生長管理

7.1 撤膜搭棚 次年氣溫回升后, 揭開黑膜,查看土壤濕度, 確定是否需要補水。 搭建小拱棚,間距按照廂寬而定,高度50 cm 左右。

7.2 溫濕度控制 羊肚菌菌絲生長最高溫度不超過28 ℃, 溫度控制在10~18 ℃較為適宜。溫度過高卷起兩端通風換氣降溫, 過低時可覆蓋稻草、玉米秸稈等保溫。整個生長過程濕度保持在75%以上,噴水要少量多次,噴水時間不宜過長,出現菇蕾后不宜噴水。

7.3 撤棚催菇 林間氣溫回升,高于10 ℃后,撤去小拱棚,增加氧氣含量,便于羊肚菌子實體生長。

8 病蟲防治

羊肚菌的病蟲防治以物理、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常見蟲害有蚊類、螨類、蛞蝓、蝸牛等。 翻耕前后噴施5%~10%石灰水驅逐部分蚊蟲,施用噻菌靈、苦參堿、印楝素等藥劑預防病蟲。 使用殺蟻膠餌(0.03%)誘殺螞蟻,放置四聚乙醛等預防蛞蝓、蝸牛等。

高溫高濕會滋生鐮刀菌等引發病害, 隨時關注林下溫濕度,濕度高及時通風,污染的營養袋及時處理。發現鬼傘菌等雜菌及時拔出,預防其開傘傳播孢子。

9 采收與保存

9.1 采收 羊肚菌成熟時, 顏色會發生變化,變為褐黃色或淺灰色, 菌蓋飽滿, 蓋面溝紋明顯。采摘時使用刀具將其從菌柄部分割斷,不可連基部拔起,以免損傷周圍小菇。菌柄部分一般只保留2 cm,去除菇體上雜質,按照大小分級。

9.2 保存 鮮品滯銷時, 可放入冷庫貯存,無冷庫則烘干保存。烘干分為4 個階段,第一階段35 ℃,濕度70%,保持3 小時;第二階段40~45 ℃,濕度55%,2 小時;第三階段50 ℃,濕度35%,2小時;第四階段55 ℃,濕度15%,3 小時。 結束后暴露在空氣中10~20 分鐘,裝袋保存。

猜你喜歡
廂面羊肚原種
“川山×蜀水”原種保種技術及效果
家蠶原原種“871”“872”種性變化分析
小小羊肚菌 拓寬致富路
栽培羊肚菌土壤及其消毒方式比較試驗
現代溫室羊肚菌栽培技術
不同覆膜栽培羊肚菌比較試驗初報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種整體質量
油菜機械直播作業廂面地表粗糙度測量與分析
羊肚菌補腎壯陽
羊肚參的生藥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