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家校協同推進生命教育的新實踐

2023-07-19 15:20周巧英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1期
關鍵詞:家校協同生命教育雙減

周巧英

摘要:“雙減”落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推進,身處如此重大的教育改革中,焉有無關者,更無旁觀者?!半p減”之下,家校何憂?家校協同,我們何為?實踐證明,依托家校協同推進生命教育大有可為,具體策略:完善家校協同機制,明確生命成長路徑;升級家校共育方式,構筑生命成長階梯;創新共育師資建設,協同生命精彩綻放。新實踐的啟示:分工明確、雙向匹配、兼顧差異、共同成長等措施可提升家校共育實效,使學生各美其美。

關鍵詞:家校協同;生命教育;生命課程;雙向匹配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21-0066-04

2021年7月24日,新華社全文播發了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1]。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是教育戰線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大舉措[2]。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其中明確指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要緊密結合、協調一致[1]??梢姟半p減”背景下的家校協同育人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勢在必行。身處如此重大的教育改革中,焉有無關者,更無旁觀者?!半p減”之下,家校何憂?家校協同,學校何為?我們通過文獻查閱、問卷調查、課程實施、活動開展等進行“雙減”背景下依托家校協同推進生命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發現家校協同共育,學校大有可為。

一、“雙減”之下,家校何憂?

(一)家庭之憂

1.憂心孩子教育

央視財經頻道發布的《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2020—2021)》顯示,“子女教育”在家庭面臨最困難的問題中除收入、住房之外名列第三,這表明教育已經成為中國老百姓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半p減”之下,教培機構紛紛退出市場,習慣了依托教培機構來做輔助教育的家長憂心忡忡:沒有了課外學業輔導,孩子如何提前學習?如何查漏補缺?周末和假期如何安排?自身教育水平有限,輔導孩子有心無力怎么辦?私人訂制和高端眾籌豈不是要耗費更多財力?孩子會不會因此被拉開差距?

2.憂心親子關系

心理課堂、咨詢訪談及問卷調查的反饋顯示,中學生的親子關系不容樂觀。學生反感父母嘮叨啰嗦、不懂裝懂、亂發脾氣、管得過多、說教過頻、對自己缺乏信任等。父母們也有諸多無奈和委屈:“我也想多參與孩子的教育,可他不聽我的??!”“孩子脾氣越來越大,說也說不得?!薄暗览聿恢乐v了多少遍了,孩子不但不聽還和我對著干!”“沒說兩句就把我關門外了!”父母們試圖改善親子關系,但苦于無從下手。

(二)學校之憂

1.擔憂學生的心理問題

“雙減”推進后,我區的兩次心理普查結果顯示:心理高危學生數量居高不下,抑郁、焦慮學生比例沒有明顯下降趨勢,超過15%的學生自我報告曾有自殺的想法。約談這些學生的時候,我們發現了一個更讓人揪心的事實:不少學生覺得生命沒有什么意義,部分學生在應對問題時頭腦中會閃現“死亡”的念頭,有些學生甚至有多次自傷的經歷。調查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正處于花樣年華的他們心理為何如此脆弱?危機事件發生后,學校除了事后干預,平時可以做些什么來防患于未然?學校如何開展生命教育才能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積極影響?

2.擔憂家校共育效能

“雙減”后,一方面,學生在校時間延長,如何讓學生在延長的時間內提高效能?這對學校師資的質量和數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編制緊缺的學校是一大挑戰。另一方面,部分家長認為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晚自習回家就已經很晚了,教育的事只能交給學校了。如此一來,學校將被迫擔負越來越多本該由家庭承擔的責任,這顯然違背了《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初衷,也不利于家校共育和學生發展。如何提升家校共育效能是學校的一大隱憂。

二、家校協同,我們何為?

(一)完善家校協同機制,明確生命成長路徑

1.創設“三級六部家委會”

家委會是家校緊密聯系、形成教育合力的平臺和紐帶。我們在傳統班級家委會的基礎上創設了包括校級、年級、班級三個層面的家委會,由學校分管負責人對接,每個層面包括六個部門(見圖1)。學校鼓勵家長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加入相應的部門,參與、協助學校管理和教育工作,暢通家校溝通渠道。家委會的細分與完善有利于委員們各司其職,發揮所長。 “雙減”之后,學校法務部為家長們解讀了“雙減”政策、《家庭教育促進法》和《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等,幫助家長們了解國家政策,優化教育理念。

2.打造“家校共育親子圈”

“雙減”之后,學生的雙休日和節假日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學校鼓勵與引導各個家庭根據孩子成長的需要、興趣愛好及家長擁有的資源,自由組織形成一個又一個親子圈,如親子閱讀圈、親子運動圈、親子廚藝圈、親子研學圈等。這些家長與學校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生命成長共同體,有助于實現共性需求與個性需求的供給平衡,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發展的機會和資源,豐富了學生的生命體驗。對于貢獻突出的家長,學校以頒發“好家長”證書、公眾號宣傳、家長學校經驗分享等方式進一步鼓勵和感恩家長們的付出。

3.雙向匹配“共育小需求”

學生的生命成長需求是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在生命教育的各個階段,我們注重全面了解和分析學生的成長需求,幫助其明確成長路徑,同時充分激發學生的成長欲望,調動家長的參與熱情,結合家長特長實現雙向匹配。

例如,在開展班級生命課程之前,我們通過問卷調查與班級投票相結合的方式確定本班生命課程的八個主題。明確學生需求后,學校遵循以本班家長為主,學校教師、年級家長輔助的原則統一招募“生命課程講師”,并就活動重點、具體要求等對報名的家長進行規范的培訓,最后按照各班需求進行雙向匹配。(見表1)

(二)升級家校共育方式,構筑生命成長階梯

1.線上與線下并行,校內與校外融合

為了切實提高家校共育的實效,我們升級了家校共育的方式。在生命教育的推進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數字學校、微信公眾號、微博、釘釘等線上平臺和云家訪、云課堂、直播課、微課等線上形式的優勢進行家校共育。同時,發掘、整合學校以外的優質資源如家長資源、社會資源等,開展全方位的生命教育。(見圖2)

2.個性與共性并重,家長與教師同行

在生命教育推進的過程中,對于共性的問題,我們通過開設系列生命教育課程的方式系統解決(課程表詳見表2);對于個性或小眾的問題,我們通過個別咨詢、多方會談、追蹤訪談、家長沙龍等方式解決。不管是何種方式,家長與教師始終是“合伙人”和“同盟軍”,攜手為每一個孩子構筑生命成長的階梯。

例如,對于心理高危學生,我們組織分管領導、班主任、心理教師和家長進行多方會談,共同幫助學生應對危機。又如,在以“電子產品管理”為主題的家長沙龍上,班主任根據家長的需求發起活動、主持活動、限額招募家長,科任教師、心理教師和家長們一起交流研討,共商可行對策。

(三)創新共育師資建設,協同生命精彩綻放

1.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育素養

教師無疑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影響者,但教師并非天生的生命教育專家。因此,學校通過專家講座、微課、示范課等形式對教師進行培訓,主題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導、減負提質、生涯規劃、溝通技能、學生成長等。同時,鼓勵教師們學以致用,在常規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例如和道德與法治課、語文課、班會課、心理課、校本課程等相結合,切實提高教育素養,提升家校共育實效。此外,學校還實行專員帶頭、全員參與的策略,例如,由專業專職的心理教師開設生命教育示范課,提供教案和課件以及課堂實錄,供其他教師學習和模仿。

2.推進家長培訓,提升共育實效

一個教師可能影響學生幾年,一個家庭則影響孩子一輩子。我們前期的調查顯示,很多家長不是不想管教孩子,而是不知道如何管教。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至關重要,也意義深遠?;诖?,學校積極整合各方資源,通過家長學校、家長微課、家教論壇、家長沙龍、專家講座、草根分享、課堂參與、公眾號推廣等形式為家長提供全方位的培訓與指導。例如,在以校為本、因班而異的生命教育課程中,學校招募、培訓家長們走入課堂,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為家長創設影響孩子的平臺和機會,以提升家庭生命教育能力和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使家長擔負起實施良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促進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實踐證明,家長的參與提升了生命教育的實效。

3.整合優質資源,家校聯手共育

我校的家長群體職業背景豐富,大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不乏各行各業的精英,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也樂于參與孩子的教育,而他們的成長與工作經歷本身就是很好的生命教育資源?!半p減”后學生在校時間延長,學校多管齊下,積極主動整合優質家長資源:邀請家長走進學校,主講因班而異的生命課程(見表1);鼓勵家長擔任學生的生命教育校外導師;引導家長們做子民講堂的“生涯講師”;收學生做自己的“假期徒弟”,帶領學生深度了解某一個職業以及從事該職業所需的品質……從家長到教師,角色的轉換增進了家校之間的理解與信任,也緩解了學校優質教育師資缺乏之憂。

三、家校協同,大有可為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任務?!彪S著社會的發展,學校教育早已不再局限于教授知識,更多是考慮如何運用各種資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指導。秉承著這樣的理念,我校的家校協同共育得到了家長、學生和教師的一致認可,新浪網、紹興晚報、越牛新聞等媒體爭相報道。實踐證明,家校協同是推進學校生命教育的有效模式,學校大有可為,也任重道遠。

探新實踐的過程給了我們諸多啟示:

1.家校共育應分工明確。教師和家長要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承擔起各自的職責,不可跨界代勞。

2.共育需求要雙向匹配。不要想當然地認為“這樣好”,要注重前期的調查,家庭和學校需求的雙向匹配可以讓共育事半功倍。

3.家校共育須兼顧差異。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一個家庭所擁有的資源、培養人的目標等都不盡相同,兼顧差異才能讓共育更接地氣,更有實效。

4.家校共育是共同成長。家校共育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與孩子同頻共振、共同成長。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真正讀懂孩子,助力孩子綻放生命精彩,與他們攜手奔向未來。

熱愛讀書是一種美,熱愛勞動也是一種美;仰望星空是一種美,腳踏實地也是一種美;獨立自主是一種美,團結互助也是一種美。在共育的過程中,家校應一起發掘、培養、見證孩子生命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美,接納、幫助、欣賞孩子美的與眾不同之處。

我們期待更多的家校協同育人,更多的“生命各美其美”。

參考文獻

[1]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方網站. http://www.moe.gov.cn/.

[2]張志勇. 奮力開創基礎教育強國建設新局面[J]. 中國教師報,2021-7-7.

[3]馬萬成.“超級教育社區”的構建、運轉與育人成效[J]. 人民教育,2019(22):21-23.

[4]冀紅杰,王曉磊,郭俊彬. 家校協同,提升心育實效[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3):65-66.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

猜你喜歡
家校協同生命教育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利用博客平臺 強化班級管理
家校協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環境下家校協同發展教學策略的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