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紅色資源與當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融合探索

2023-07-21 09:18羅美玲
關鍵詞:紅色資源佛山思想政治理論課

摘? 要:紅色資源進課堂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佛山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擁有許多優質的紅色資源。目前,佛山紅色資源融入當地高校還存在重視程度不夠、開發力度不足、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因此,有效提升佛山紅色資源與當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融合,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多方協同聯動,構建佛山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保障機制;盤活佛山紅色資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豐富的內容載體;做好佛山紅色資源的凝練升華,為高校學生提供深刻的課堂體驗。

關鍵詞:佛山;紅色資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日趨密切,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沖突斗爭也日趨激烈。高校學生作為國家棟梁的重要儲備人才,是西方敵對勢力普世價值滲透的主要對象。因此,及時消解高校學生受到的不良思潮影響,引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狹義的“紅色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所形成的、承載著這一偉業足跡的一切物質形態,廣義的“紅色資源”則不僅指物質載體,還包括這些載體蘊含的可供利用的偉大思想和精神[1]。紅色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具有價值的耦合性和文化的共同性[2],其融合的根本機理就是賡續紅色血脈,培育時代新人。

佛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承載著革命先輩傳奇故事的城市,蘊含著豐富的紅色資源。在革命戰爭年代,佛山是全國最早有中國共產黨黨員、黨組織、工會和共青團組織的地方之一。改革開放后,佛山繼續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區和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全國排名前列的現代化城市。如何讓佛山紅色資源融入當地高校思政課教學,實現佛山紅色資源優勢向教學育人優勢轉化,對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提升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佛山紅色資源融入當地高校思政課的意義

佛山市的紅色資源具有紅色資源遺址數量多、紅色人物多的特點。佛山市共有大小紅色革命遺址91處,分別散布在佛山市五區之內。按照佛山市紅色資源專題數據庫的分類,可以將佛山紅色資源分成紅色舊址(遺址)、紅色建筑、紅色文物、紅色文獻、紅色研究文獻和紅色多媒體等六大類別[3]。這些紅色資源蘊含著革命先輩們艱苦奮斗、堅持不懈、攻堅克難、舍生忘死的精神財富,對高校學生具有重要的價值引領作用。

(一)全面落實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佛山紅色資源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優秀的精神基因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有著獨特的教化和育人功能,在塑造青年學生價值觀方面有著天然優勢。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佛山這塊熱土上,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一批優秀的佛山兒女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甚至犧牲。其中,既有很多為中國革命事業堅守理想、擔當使命、不怕犧牲的華南地區黨的領導者,也有很多英勇斗爭、舍生取義、默默無聞的普通黨員和群眾。佛山市高明區粵中縱隊紀念館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前身是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在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等進行艱苦卓絕斗爭的光輝史跡,還有承載著杜路、沈少剛等共產黨員參與地下革命斗爭經歷的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記錄廣州起義相關的革命遺址、戰斗物品等珍貴資料的佛山大瀝革命歷史展覽廳等,都是人們接受紅色文化熏陶的主陣地。這些在革命炮火中誕生和成長的佛山紅色資源,有助于培養高校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堅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場。將佛山紅色資源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課,通過佛山紅色基因重塑青年學生的精神家園,對于當代青年樹立紅色理想,強化政治自信,磨礪意志品格,培養高尚人格具有重要滋養作用,有利于全面落實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全面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有效途徑

通過思政課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將佛山紅色資源充分融入課堂,引導廣大青年賡續紅色血脈,堅定理想信念,是全面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當地高校思政課教師可以將相關的佛山紅色資源作為教學素材,向學生展示革命戰士和共產黨員進行革命斗爭的文物、文獻、歷史影像資料等,幫助學生加深對佛山紅色資源的了解,增強對佛山紅色文化及革命精神的認同。例如,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關于人生觀、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教學中,可以引入廣東黨組織的早期領導人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的故事,或東北抗日武裝的主要組織者和創建者羅登賢、早期工人運動領袖和著名活動家鄧培等革命烈士的故事,并結合2019年佛山市地方志辦公室推出的《紅色傳承》系列微視頻,以直觀、生動的方式讓學生感受革命先烈在血雨腥風中堅定理想、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升道德修養水平。將佛山紅色資源拓展成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通過創新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講好佛山紅色故事,讓佛山紅色基因帶著鄉音鄉情走進課堂,可以彌補思政課教學內容空洞、缺乏感染力的問題,從而增強思政課的說服力與親和力,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佛山紅色資源融入當地高校思政課的現狀

(一)缺乏統籌協調,佛山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重視程度不夠

佛山擁有大量的優質紅色資源,但是在將佛山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統籌協調不夠,開發力度不足。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對佛山紅色資源的整合力度不夠,沒有對市內紅色資源進行規?;_發、集群式發展和統一化宣傳,加大了佛山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的難度。另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沒有制定高校運用地方紅色資源的要求和方案,導致高校對佛山紅色資源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4],甚至沒有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直接影響了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深度和效度。同時,思政課教師在運用佛山紅色資源時,選擇的往往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或內容,很容易在各門思政課教學中出現內容的重復交叉,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降低,也影響了佛山紅色資源育人價值的有效發揮。

(二)缺乏深層開發,佛山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內容活化程度不高

在思政課教學中,除了陳鐵軍因為“刑場上的婚禮”事跡在思政課教學中講述較多以外,其他的如中國共產黨廣東黨組織的創建人譚平山、中國共產黨廣東黨組織早期重要領導成員譚植棠、中國共產黨“一大”期間入黨的譚天度,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廖錦濤、鄧培、羅登賢等革命烈士的事跡普遍知名度不高,并較少運用在思政課中[5]。同時,對佛山紅色資源的內涵挖掘和現代闡釋不夠。教師僅限于對紅色人物生平事跡的梳理,沒有進行內涵的挖掘提升,缺乏對紅色人物精神的深入研究和轉化,導致紅色人物精神與新時代聯系不夠緊密。還有些佛山紅色資源雖然已經被開發運用于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但大都是參觀展覽和聽講解的形式,只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式的實踐,這樣淺層次的紅色資源呈現難以發揮明顯的教育教化功能。

(三)缺乏有效轉化,佛山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手段和方式單一

在傳統的思政課教學中,思政課教師的角色意識具有鮮明的權威式特征,強調教師為教育的中心,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容易造成學生被動性接收信息和道德觀念。教師在將佛山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時,也大多采取“說教”和“灌輸”的方式,注重知識的輸入忽視情感的陶冶,注重理論的闡釋忽視現實的連結。在引導學生學習佛山紅色資源時,教育途徑和形式單一,缺乏對紅色資源內容的有效轉化,不能將佛山紅色資源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造成理論和實踐脫節,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思政課教學內容一旦空乏,教學方式一旦生硬,佛山紅色資源的育人功能發揮就會受到影響,容易導致學生的不理解甚至誤解,則不僅沒有達到教學目標,反而產生了不良影響。

三、佛山紅色資源融入當地高校思政課的路徑探索

(一)多方協同聯動,構建佛山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保障機制

要實現佛山紅色資源與當地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深度融合,構建多方聯動、共建共享的保障機制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政府高度重視、高校主動聯合和教師全面投入,通過完善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和具體的實施機制、保障措施,構建多方協同的聯動機制。

首先,政府有關部門要從頂層設計層面進行統籌規劃,出臺相關制度、政策和指導性意見,投入必要的經費、人員和設備等進行資源建設、環境建設,對佛山紅色資源進行有針對性地開發,精心打造佛山獨特的紅色文化品牌。在頂層設計層面,政府要為佛山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營造大的政策環境,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發展規劃,形成覆蓋政府、社區、基地、高校等主體的實施機制。在制度建設方面,健全佛山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相關制度規范,設立專項建設經費、編制規劃實施方案等。在環境建設方面,政府要加大力度整合佛山地區的紅色資源,做好紅色基地的配套開發和升級完善工作。在資源建設方面,政府要整合多方主體合力,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加快對佛山紅色資源的精準開發和集中宣傳。

其次,高校作為落實主體,要高度重視佛山紅色資源與本?,F有思政課的融合。一是在管理體制上進行改革,高??梢酝ㄟ^組建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門課題、組建研究團隊等方式,對佛山紅色資源進行專門整理、研究和挖掘,做好不同資源融入現有思政課教學體系中的不同課程,同時,還可以開發出佛山紅色資源的單獨課程或與現有思政課融合的綜合課程。二是建立評價監督體系,對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體系、內容體系、評價體系等制定建設標準,并出臺相關獎勵制度。三是建立師資隊伍培訓機制,重點提高專業教師運用佛山紅色資源的能力和素養,通過專題培訓、專家講座、教學交流和研討等幫助教師強化融入意識,找準融入角度,提升將佛山紅色資源轉化為思政課教學資源的能力。

(二)做好佛山紅色資源的鮮活轉化,為高校思政課提供豐富的內容載體

充分盤活和全面激活佛山紅色資源,積極將佛山紅色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豐富的內容載體,是促進佛山紅色資源“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關鍵舉措。

首先,政府相關部門要圍繞革命烈士紀念設施和紅色革命遺址等,挖掘佛山紅色故事,建立佛山紅色教育基地,開發佛山紅色文創產品,在新媒體平臺弘揚佛山紅色文化等。2019年,佛山地方志辦公室從全市3366個自然村落中選取了10個有代表性的紅色文化村[6],從紅色人物,紅色建筑、重要歷史事件等角度切入,制作了10集微視頻,在緬懷革命先烈,傳承佛山紅色基因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徑。2020年,佛山還打造了首批“新時代網紅地標”,包括羅登賢事跡展覽館、鐵軍公園、廖錦濤故居、鄧培故居、西??谷樟沂苛陥@、中共南??h委舊址、中國共產黨順德縣支部展示館、三譚革命事跡展覽館、黃有權革命事跡展覽館、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紀念館等一批佛山VR體驗館[7]。

其次,高校要積極主動協調,與市檔案局、區委黨校、鎮街黨校之間建立良好的互動,一方面可以提高對佛山紅色資源的活化能力,同時還能補充高校的師資力量,為高校思政課提供專業的教師隊伍。高校還要充分挖掘佛山紅色資源的精神實質,拓深佛山紅色基因的內涵,編寫佛山紅色資源融入當地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特色教材,開設關于佛山紅色資源的特色課程和專題教學,通過佛山紅色文化VR體驗館革新思政課教學模式,利用廣播、微信、抖音等在校園內加強對佛山紅色人物事跡的宣傳和弘揚等,讓學生在追尋紅色印記和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高校還可以開展佛山紅色文化講座活動,邀請佛山市委黨校研究人員到校進行紅色文化宣講,為學生展示佛山紅色資源,利用珍貴的照片、革命烈士的家書和絕筆信等,講好佛山革命先烈的抗戰故事,讓學生在紅色歷史中汲取革命力量,傳承紅色基因。

最后,教師要積極將佛山紅色資源與現有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做好佛山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統籌規劃,將“凝固靜止”的佛山紅色資源轉化為“流動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讓佛山紅色資源進課堂、進頭腦,進入學生的心靈,真正實現鑄魂育人,啟智潤心。比如,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的學習中,可以采取實踐教學的形式,教師組織學生到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的“三譚”革命事跡展覽館,讓學生深入了解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等佛山籍革命人員的先進事跡,他們是近代中國較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早期積極組織工農運動并傳播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華南黨組織的創建者和首批共產黨員,從而讓學生在具體的歷史事件中培育愛國情懷,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重溫入黨誓詞、誦讀紅色家書等現場活動,加深對佛山紅色文化的鞏固和強化。

(三)做好佛山紅色資源的凝練升華,為高校學生提供深刻的課堂體驗

要實現佛山紅色資源與本地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融合,就要做好佛山紅色資源的凝練升華,教師要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充分運用生活情境、虛擬情境等途徑,讓思政課“動起來”“活起來”,為學生提供深刻的學習體驗。

首先,教師要擯棄傳統“權威式”的個人中心角色意識,從學生主體性視角重新審視思政課堂,用產生情感共鳴的方式取代灌輸式說教,實現思政課由被動改造式的客體化教學模式向主動生成式主體化教學模式轉變,這意味著思政課堂不再是以獨白的方式傳遞給學生靜態的知識,而是一種動態的、開放的“精神呼喚”和“情感生成”過程,給予學生真情實感,融理于情,以情促學,由此提高思政課教學的說服力、吸引力和實效性。

其次,教師要采用學生喜愛的話語體系、表達形式和教學組織,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在理論教學中,可采用場景再現、專題研討、情景模擬體驗、案例研討等多樣化的方式,為高校思政課教學增添新的活力和紅色文化的立體情境[8]。在校內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佛山紅色資源知識競賽、紅歌比賽、紅色人物故事會、紅色詩歌朗誦會、紅色家書分享會,觀看紅色情景劇、紅色音樂會等展現佛山紅色文化的活動;在校外實踐教學中,成立佛山紅色文化研學社團,開展佛山紅色文化宣講、佛山紅色文化志愿服務、佛山紅色人物訪談等實踐活動。比如,訪談佛山市革命烈士的后代,或走訪目前尚健在的老紅軍、老解放軍,面對面傾聽革命事跡,學生和講授者互動交流等。只有真調研、真交流,才能讓學生真感觸、真動情,在點滴“小感動”中受啟發、受教育,凝聚成“大情懷”“真信仰”。

最后,教師還可以結合互聯網技術,打造紅色網絡新平臺,優化佛山紅色文化當代話語渠道。推動佛山紅色資源的融入,除了占領課堂主渠道和課外教學渠道外,還應注重打造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將佛山紅色資源與思政課網絡教學相結合,用網絡教學手段將其“物化”,更能加深大學生對紅色資源的生動理解。比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紅色人物訪談、紅色情景劇、紅色人物故事會、紅色詩歌朗誦會等活動錄制成微視頻,在校園公眾號、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發布,借助網絡技術信息傳播優勢構建主流話語體系,實現自我賦權,進一步優化佛山紅色文化當代話語。通過紅色網絡新平臺的打造,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增強思政課的生活性和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也可以創新佛山紅色資源的傳播方式,提升佛山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紅色資源進課堂是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用好用活這個手段,主動探索地方紅色資源融入本地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有效路徑,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模式等方面做好系統謀劃,在紅色資源的題材選擇、融入方式、學習時長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推動地方紅色資源向思政課教學資源有效轉化,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真正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功能,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喻學林,向慧芳.紅色文化、紅色資源和紅色基因三者關系及其研究價值論析[J].紅色文化學刊,2021(04):96-102.

[2]陳始發,李立娥.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運用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11):71-73.

[3]佘澤鑫.地級市黨校圖書館專題數據庫建設探討———以佛山市紅色資源專題數據庫建設為例[J].科技風,2020(22):166-167.

[4]張阿蘭,陳愛華.佛山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探究[J].科教導刊,2014(31):64-66.

[5]陳燕霞.紅色資源在新時代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中的作用——以廣東省佛山市紅色資源整合利用為例[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20(05):15-22.

[6]中國方志網.廣東省佛山市地方志辦公室推出〈紅色傳承〉系列微視頻[EB/OL].(2020-03-11)[2022-06-22]. http://www.difangzhi.cn/xxh/xxfz/202003/t20200311_5099857.shtml.

[7]陳恩維,宋溱.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與多模態傳播——來自佛山市高明區的實踐與啟示[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0(02):82-88.

[8]鄒歡艷.革命文化“精神密碼”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意蘊、耦合與路徑[J].高教探索.2021(06):95-98.

責任編輯? 宋? 猛

作者簡介:羅美玲,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學科共建項目“廣東紅色資源融入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研究”(課題編號:GD22XXY05);2021年度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廣東黨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現狀及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21GXSZ205);2022年度學校教改項目“廣東紅色資源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2Y2303JG2403X010);2022年廣東省高等職業院校公共基礎課教育教學研究學科共建項目(課題編號:GGJCKZW202209)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紅色資源佛山思想政治理論課
佛山萬科金融中心
佛山瑞光
廣東佛山,有一種綠叫富貴來襲
革命紀念館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
有效發揮紅色教育基地作用開展兵團組工干部黨性教育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近代上海的“紅色資源”為何豐富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研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