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踐行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宗旨

2023-07-21 16:59涂永紅任屹穎
學習與研究 2023年7期
關鍵詞:金融開放綠色金融金融科技

涂永紅 任屹穎

[摘要]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扎實做好金融工作,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任務,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新時代,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導和遵循,加速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賦能金融降本提質增效;發展綠色金融,加速實體經濟低碳轉型;拓展普惠金融,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平衡金融開放與安全關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關鍵詞] 高質量發展;? 金融科技;? 綠色金融;? 普惠金融;? 金融開放

[中圖分類號] F832.0?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3)07-0033-04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在多個重要場合就金融發展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推動中國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2017年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1提出了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的四項重要原則,即回歸本源,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優化結構,完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體系;強化監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能力;市場導向,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的金融法律法規更加健全,金融政策更加完善,金融結構更加科學合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大幅提高。尤其是在金融科技、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金融開放等領域,我國都實現了重點突破,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賦能金融降本提質增效

金融科技是科技與金融融合創新的產物。加速金融科技的普遍應用和金融數字化轉型,大大降低了融資成本,提高了金融供給與實體經濟需求適配度,拓展了金融機構效益增長空間,提升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5G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在銀行、債券、保險等金融領域創新金融產品、經營模式、業務流程等,為金融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新動能。金融科技已成為我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大亮點。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不僅改變了金融業態,也推動了我國經濟數字化轉型升級,在世界經濟中贏得先機。通過更大規模引導資金流向高效率的數字經濟,金融科技產生的資源配置效應和創新效應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加速器。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國經濟韌性進一步增強,出口結構顯著優化,貿易大國地位得以鞏固,數字經濟已展現出強大國際競爭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創新驅動作用、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金融相關立法有待完善,共有、私有數據的標準還未準確界定,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業務需要更多的法律依據。二是既懂現代科技又懂金融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缺乏,需要加速培養,提升科技賦能水平。三是創新能力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補齊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方面的短板。

同時,金融數字化對體制改革、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有更高的要求,應著力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推進金融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強金融與科技產業對接,提高金融科技賦能的成效;構建金融科技共享服務平臺,解決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差異化個性化服務,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二是加強金融科技研發。瞄準前沿科技,制定和推廣金融技術標準,對接國際技術標準,提升我國金融科技創新的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三是防范金融科技風險。以數據安全和合規經營為核心,強化金融科技創新風險管理,打造智能風險防范與管理體系,全面監測各類金融信息、金融資產安全狀態。健全安全事件管理流程,加強各部門、各業務環節的協同融合,形成完整的網絡安全防御體系。

發展綠色金融,加速實體經濟低碳轉型

發展綠色金融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加速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意義重大。一是產業低碳轉型需要強有力的綠色技術支撐,而綠色技術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發展綠色金融有利于拓寬綠色技術創新發展融資渠道,為綠色產業發展奠定技術基礎。二是綠色金融鮮明的導向有利于引導資金向低碳產業傾斜,加速淘汰“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業;通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推動經濟轉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三是降低整體經濟風險。全球氣候變化風險不斷加劇,各國紛紛出臺碳稅、綠色準入等應對措施,綠色金融傳遞的綠色經濟與綠色消費的信息,有利于減少創新成果轉化的風險,推動公司治理模式轉向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模式,提升綠色發展核心競爭力。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綠色金融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在綠色金融需求不斷增加、產品日益多元化、市場規??焖贁U大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對綠色金融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尚未形成全社會的習慣性認知。綠色金融需求較低,未能形成規模效應,導致綠色金融成本較高,進而影響發展綠色金融的信心。一些金融機構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意識相對淡薄,未能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業務拓展全過程。二是綠色金融供給能力較弱,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缺乏廣泛性和創新度,相關服務大多面向大型企業,綠色金融產品單一,難以滿足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三是綠色金融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各參與主體的權利和義務要求不夠清晰,防范綠色金融風險、保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機制不夠健全。四是綠色金融支持政策的協調性較弱,我國出臺了不少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但是財政、金融、產業政策之間,中央和地方之間政策的協同亟待加強。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發力。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國際化、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金融標準,制定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完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加大宣傳力度,建立綠色金融信息網站和共享平臺,培育綠色金融理念、宣傳政策和產品、普及相關知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發展的自覺行為。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提升綠色貸款業務規模,創新各類綠色債券產品,穩步推出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多樣化產品,培育和壯大綠色金融市場。健全綠色金融法律制度,制定并完善綠色金融業務相關的監管法律,對監管對象、監管機構及監管內容等進行詳細規定,完善ESG信息披露制度,為發展綠色金融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

發展普惠金融,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將普惠金融作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金融發展的一個重點,明確要求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普惠金融包容性更強,可為小微企業、低收入群體提供有效、便捷的金融服務,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國務院印發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對普惠金融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人民銀行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銀保監會通過制定激勵約束機制,引導金融機構積極發展普惠金融。各家金融機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建立普惠金融專營機構,運用金融科技進行產品、渠道、風控創新,有效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和滿意度。毫無疑問,普惠金融已成為我國扎實做好“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保ū>用窬蜆I、?;久裆?、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鶎舆\轉)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盡管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國際領先的卓越成果,但仍有短板。一是普惠金融概念界定不清。隨著普惠金融內涵不斷豐富和變化、涵蓋范圍越來越廣,法律法規和業務機制出現相對滯后的問題。二是普惠金融創新不足。目前的創新大多局限于金融產品和服務渠道,缺乏更具針對性的點對點金融創新,導致普惠金融的覆蓋率、可得性不能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的需求。三是普惠金融生態體系有待完善。普惠金融生態鏈條結構相對簡單,各鏈接點聯系尚不緊密,風險共擔機制尚不完善,對抗外界沖擊性較差,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不牢。四是信用制度不健全。龐大的新市民群體、靈活就業者尚未納入征信系統,非數據化的信息難以納入征信體系,現存的征信體系難以滿足金融機構擴大普惠金融業務的要求。

補齊發展普惠金融的短板,需要增加政策扶持的精準性,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制定普惠金融法,健全相關法律制度,規范普惠金融行為,降低普惠金融實施風險,保護參與主體的正當權益,為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全國范圍或區域信息共享平臺,進一步降低金融機構信息搜集成本,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暢通金融供給渠道。鼓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發揮民營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平臺在信息搜集、個性化服務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更好滿足企業和居民多樣化金融需求。營造健康的普惠金融生態,引導建立包含傳統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互聯網征信、網絡公益籌款等新興金融組織在內的功能完備的普惠金融市場體系,激發市場活力,形成協同效應,提高金融資源向普惠領域配置效率。完善普惠金融風險管理體系。普惠金融涉及面廣,渠道復雜,必須建立適應普惠金融特點的風險評估、不良資產處置、績效考核機制。引入資產證券化、保險、財政補貼、公益基金,完善普惠金融風險分擔機制,解決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的后顧之憂。

平衡好金融開放與金融安全關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擴大高水平金融開放,是我國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穩健推進金融開放: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債市通、大灣區理財通相繼開通;建立外債登記備案制、本外幣資金池;穩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而且負面清單越來越短。通過一系列的金融開放措施,我國金融在優化配置以及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同時,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在此背景下,我們需要在金融開放與金融安全之間找準平衡點,使得金融開放更好提升金融整體效率、增強分散風險功能,而非成為傳遞金融風險、放大外部沖擊的工具。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積極穩妥推動金融對外開放,統籌好金融開放與安全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金融開放機制,創造良好營商環境。繼續引進國外金融機構,提高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改善國內金融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創新不足的狀況,為內循環提供充足的資本增量和專業的金融服務。主動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在國際競爭中提升我國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服務水平和效率,更好地服務我國“走出去”企業,構建以我為主、更加穩定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二是提升金融風險監管能力,守住風險底線。越開放就越要重視安全,要堅持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創新金融監管工具,加強對全球貨幣政策調整、地緣政治沖突以及海外輸入通脹等風險的監測,前瞻性做好重點金融風險的壓力測試,提高應對突發性金融風險的能力。遵循資本流動規律,加強財政、貨幣、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筑牢金融風險防火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三是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從長遠看,人民幣國際化是我國金融安全的制度保障,也是我國金融開放的重要標志?!?022年8月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正式生效,人民幣在其中的權重由此前10.92%上調至12.28%?!?“人民幣成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但是,與我國的經濟貿易地位相比,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還遠遠不夠。應深化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市場預期引導機制,增強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要以“一帶一路”建設、《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為平臺,不斷拓展大宗商品計價、跨境電商、貿易結算、跨境投融資人民幣應用場景,擴大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使用范圍,加快金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中國銀保監會黨委.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J].求是,2022,(10).

(作者簡介:涂永紅,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任屹穎,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 申? ?潔

猜你喜歡
金融開放綠色金融金融科技
百度金融成立國內首家“金融科技”學院
金融開放對金融監管影響及對策分析
新常態下發展綠色金融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
國際綠色債券的發展趨勢及我國應對之策
我國綠色金融在發展中如何面對當前的機遇和挑戰
綠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業的運用研究
經濟開放度對金融穩定的影響研究
金融開放條件下跨境與跨市場資金流動關系分析
寧夏平羅縣城鄉居民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