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2023-07-21 07:02李英菊
求知導刊 2023年13期
關鍵詞: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摘 要:解題能力培養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在答題時更好地找到問題的關鍵點,提高答題效率和質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實踐能力。文章闡述了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學數學解題能力培養現狀,并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數學解題能力

作者簡介:李英菊(1970—),女,甘肅省酒泉市南苑小學。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解題能力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能力,如果學生在小學時期未能掌握這一能力,就會對日后的數學學習造成影響。當今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學生數學成績差的原因大多為解題能力不足,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把小學生解題能力培養重視起來,優化課堂教學策略,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更多的基礎知識和解題技巧,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素質,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初始階段打好

基礎。

一、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必要性

數學是中小學學生的必修科目,能培養人們生活工作必備的基礎能力—解題能力。掌握科學的解題技巧,有助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一些復雜的難題,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1]。當今世界很多國家都將數學納入中小學必修科目,一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生活的基本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二是為國家的發展培育人才,推動國家科技水平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此看來,解題能力的培養是必要的。小學生的年齡基本在7—11歲之間,正處于知識學習的初始階段,這個階段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各個學科的基礎知識,打好知識基礎。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合理規劃教學工作,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相聯系,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案,重視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解題技巧,使學生在解題時能夠更加靈活、合理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式各樣的難題。

二、小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現狀

學生在小學時期才開始系統學習數學,因此教師在培養其解題能力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經過調查筆者發現,如今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生思維方式固化

小學生年齡較小,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與成年人相比還處在較低的水平,但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授課時經常會忽視這一點,按照教材一板一眼地進行講解,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無法真正地理解知識的具體內涵。這樣會導致學生的思維方式逐漸固化,進而阻礙學生解題能力的發展,甚至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題海戰術的負面影響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習慣在課堂教學環節和作業設計環節給學生布置大量的習題訓練,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2]。但是題海戰術并不符合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違背了“雙減”政策的要求,因此這種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方法是不科學的,不僅會浪費學生和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也很難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容易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固化,阻礙其解題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的發展。

(三)教學內容枯燥乏味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而小學生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齡,相比抽象復雜的理論,他們更喜歡那些簡單好玩的內容,這就導致不少小學生不喜歡學習數學知識。此外,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學理念較為落后,認為教師才是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枯燥無味,難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最終影響了學生解題能力的發展。

(四)解題過程粗心大意

筆者調查后發現,不少學生數學題目解答出現錯誤的原因并不是其沒有學會相應知識,而是其在審題、解題過程中粗心大意,導致整個習題解題過程以及結果出現明顯的錯誤[3]。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如下:一是學生本身就比較粗心,很難靜下來認真仔細地審題,容易在解題的過程中出現錯漏;二是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答題思路的講解,導致學生在解題時沒能找到正確清晰的思路,只能憑借自己的摸索進行答題,這不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發展。

三、解題能力培養的思路和方法

(一)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是提高其解題能力的有效措施。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良好解題習慣的培養,要求學生解題時沉著冷靜,仔細審題,并驗證結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向學生傳授一些實用的解題技巧和答題思路,給學生的數學學習指明方向,提高學生解題的效率和質量,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學會冷靜思考,準確地抓住問題的關鍵點,精確高效地得出題目答案[4]。例如,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這一單元有一練習題目為“某種飲料罐的形狀為圓柱體,底面直徑為6 cm,高為12 cm,將24罐飲料放入飲料箱內,這個箱子的長、寬、高至少是多少厘米?”該題為應用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和解題水平。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冷靜思考,不要被題目中的“飲料罐”等字眼迷惑。在審題時,學生應該抓住的關鍵詞是“圓柱體”“底面直徑為6 cm”“高為12 cm”“24罐”,明確自己的解題目標是求箱子的長、寬、高,并梳理好解題思路。學生可以根據飲料罐的高度求出箱子的最低高度,根據罐子的底面直徑和罐子的排列方式求出箱子的長與寬,進而得出正確的答案。在解題完成后,學生也不能馬虎大意,還要仔細檢查自己的解題過程,防止出現錯漏。

(二)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

想要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首先要保證學生的數學基礎足夠扎實。因此,教師要做好數學基礎知識教學工作,讓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例如,在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除法”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做好教學計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除法運算的內容。首先,教師在課堂開始時可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引入新課內容,向學生提出如“同學們,假如現在老師手里有9顆糖果,要分給小紅、小明、小玲三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分配才更公平呢?”這樣的問題,引入除法運算的知識,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除法的內涵。接著,教師再講解教材中設置的各類與日常生活相關聯的習題,如“13根小棒可以搭幾個正方形,還可以剩下幾根?”等。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木棒,在課堂教學中現場演示13根木棒可以組成幾個正方形,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除法的概念。在本次演示中會出現一根剩余小棒無法組成正方形的情況,教師可以借此引出余數的概念,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除法運算,幫助學生打好運算基礎。

(三)激發學生解題的興趣

目前部分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內容枯燥、模式單一的問題,這不利于數學教學的高效開展,會影響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應將積極有趣的內容引入課堂,使教學內容不再枯燥乏味,讓教學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提高自己的解題水平[5]。例如,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中包含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知識點。教師在進行軸對稱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利用白紙等材料,制作出自己喜歡的對稱圖案,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從而引入軸對稱的概念。當然,這種方法同樣適用于平移、旋轉等知識的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尺子等工具在紙上模擬平移運動或讓學生做出原地轉圈的動作,從而讓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平移和旋轉的概念。這種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四)優化數學作業設計

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推進,優化數學作業設計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想要設計出科學合理的作業,教師必須明確作業設計的目的,并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教師可以進行分層作業設計,為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內容,照顧每個學生的感受,保證數學教學的質量,推動學生解題能力穩步提升。例如,在設計人教版數學“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的作業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此單元的教學目的,即讓學生學會區分三角形和四邊形,掌握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具體概念。因此,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分層作業:首先,面向全體學生設計基礎作業,作業內容為教材“三角形分類”模塊中的練習題,讓學生掌握基礎的三角形知識;其次,為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設計發展性作業,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三角形的內涵;最后,教師還可以結合課外內容設計拓展性作業,讓學生了解三角形原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開闊學生的視野。以上三種類型的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選擇性完成,這樣的作業設計方案有效保證了數學教學的質量,有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發展。

(五)構建合適的情景課堂

情景教學模式在如今的數學教學中變得越來越流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景,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教師所講授的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發展[6]。例如,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圍繞“購物”展開,在進行該單元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過家家”的角色扮演游戲來構建情景課堂。教師可以給學生分發不同面額的虛擬人民幣,讓學生分別扮演老板和客人,從而教會學生正確區分各個面額的人民幣。學生在角色扮演游戲中可以利用這些虛擬人民幣進行交易,深入理解相關知識。這樣的情景課堂設計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習題訓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加減法以及人民幣組合的具體知識,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六)進行科學的課堂評價

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還要重視課堂評價,科學合理地開展課堂評價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合理的評價方式,給予表現優秀的學生一定的獎勵,鼓舞學生士氣,提高學生解答數學題的信心,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發展。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加與減”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口算練習題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出來,讓學生進行搶答,并對回答又快又準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以激勵更多學生參與搶答環節,有效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此外,學校也應安排專門的人員旁聽數學教師的課,并進行相應的評價,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幫助教師及時發現教學環節的不足,為教師的課堂優化指明方向。而教師應當虛心接受指導,優化調整教學思路,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還要積極地聽取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評價,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詢問學生是否可以聽懂教學內容。如果班級內大部分學生都存在理解困難的情況,教師就應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設計更加適合小學生解題能力發展的教學方案。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不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讓小學生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激發小學生解題的興趣。同時,教師要構建情景課堂,優化數學作業設計,科學合理地進行課堂評價,以解決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優化數學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為國家發展培育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馮利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的策略[J].讀寫算,2022(33):123-125.

[2]蔣小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理科愛好者,2022(3):217-219.

[3]李元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的研究[J].智力,2022(7):82-84.

[4]陳瓊.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J].小學生(中旬刊),2021(7):52.

[5]楊友林.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J].教育界,2020(39):55-56.

[6]馬燕燕.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3):201,203.

猜你喜歡
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舞蹈教學策略之我見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