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出版社產品數字化發展的路徑研究:從數字教材到線上課程

2023-07-21 10:07李波翔
互聯網周刊 2023年12期
關鍵詞:數字教材在線課程融合發展

摘要:黨的二十大把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教育既是民生更是國計,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提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總任務。服務教育是大學出版社的重要使命。在“數字中國”建設大背景下,大學出版社應該加強與高校的紐帶,擁抱融合發展趨勢,筑牢“數字新基建”,提升服務教育、服務學校的能力,真正實現從教材供應商向教育服務商轉變。本文從大學出版社核心產品教材入手,分析當前數字化發展的困境和新的應用場景,提出紙質教材、數字教材、線上課程的產品升級路徑,以及圍繞教學需求開發數字產品的新形態教材開發思路。

關鍵詞:大學出版;數字教材;在線課程;融合發展

引言

在國家“十三五”末期,全球暴發的新冠疫情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負面影響,我國出版業的發展也經歷了陣痛。新冠疫情帶來的“黑天鵝效應”在客觀上促進了教育等多個行業的數字化升級,新經濟和新消費的快速演變使得出版行業對融合發展的關注和期待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大學出版社在融合出版背景下面臨著數字化轉型、內容創新、渠道多樣化和競爭激烈等多方面的發展困境。大學出版社如何在“十四五”時期推進數字化發展,在市場的不確定中把握發展的確定性,本文將基于四川大學出版社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實踐談談相關路徑問題。

1. 融合出版背景下大學出版社面臨的發展困境

隨著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出版行業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2009年,工信部發放第三代移動通信(3G)牌照,掀開了我國移動互利網發展新篇章。在這個背景下,融合出版成為出版行業的一個新趨勢。大學出版社作為出版行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融合出版的浪潮中也面臨著一些發展困境。在這場全世界矚目的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浪潮中,對傳統行業,尤其是服務行業、銷售行業的重塑是翻天覆地的。出版業在這場變革中也積極謀求自身轉型,從數字出版到媒體融合,從內容生產流程到產品形態,從電子書到VR出版物,出版業在2009~2023年這十四年間不斷調整、創新,帶來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全社會知識傳播總量上,出版業所占的比重是在逐年減少的,除了專業內容機構、自媒體在通過網絡輸出內容之外,出版社傳統的作者群體也開始通過社交平臺輸出內容、直面用戶、運營社群,出版機構的市場地位受到挑戰。

教材和學術專著一直是大學出版社的主要出版類型,是大學出版社高校服務教育、傳播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的使命所決定的。隨著專業學習社區的快速發展,專業領域KOL(關鍵意見領袖)、KOC(關鍵意見消費者)成了內容的創造者,互聯網成了“最好的老師”,使得原本就日漸式微的教材發行市場更加艱難。一方面是知識獲取的渠道增多,方式更加便捷,智慧課堂、智能終端設備對學習的輔助作用加強,二手教材的低價、易用性使高校教材購買率降低;另一方面是當前教材出版形式與教學實際的脫節,導致產品的不可替代性降低,對教學的支撐作用減弱,市場逐漸流失。大學出版社的圖書主要面向學術領域和教育市場,這些領域需要高質量的學術研究和教學資源。然而,這也意味著大學出版社必須經常進行高質量的內容創新和更新,這對于出版社來說也是一項重大挑戰。

當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話題是在線教學。無論是本科課程教學改革中提出的翻轉課堂、國家精品在線課程、線上金課中的在線學習部分,還是以線上授課為主的成人教育、繼續教育,在線教學這一形式已經從考核體系到改革實踐,貫穿了高等教育各個階段。高校老師和學生都在經歷從傳統線下教學,到線上線下混合式、多媒體互動呈現的教學方式轉變。傳統教材的出版,以作者為主,強調知識體系完備、內容案例翔實、學習路徑清晰,作者的學術水平、寫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材質量的高低。教材的使用過程,更多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借助電子產品、學習平臺呈現出來的課程設計效果,教師花在備課環節的時間增多,對教材配套教學資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材開發難度加大。教材出版的主要競爭點逐漸從教材的知識體系科學性、案例翔實程度,轉變為教材對教學環節的支撐作用強弱之爭。

高校教材市場還有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是“贏家通吃”,大量的公選課教材被少數出版社壟斷,其他的大學出版社只能在用量少、細分程度高的專業課教材領域競爭,即使拼得“頭破血流”,投入產出比也是非常低的。如何守住現有市場,提高單書效益,這一問題變得尤為迫切。

2. “十四五”時期大學出版社數字化發展的目標

出版業作為獨立的行業,在國民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太小,略顯單薄。進入數字出版轉型期,更多的同行稱呼自己為內容服務商,這既呼應了互聯網背景下出版人自我認識的轉變,也指出了出版業屬于內容行業這一客觀事實。出版業的發展一定不能脫離其他行業,而應該緊密捆綁、深度融合。大學出版社依托高校而建,高校的學科優勢就是出版社的出版優勢,高校市場就是出版社的最大市場,服務高校、服務高等教育是大學出版社工作的初心[1],也是恒心。

2.1 從數字化到數據化,推動經營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學出版社不僅面臨著其他出版社的競爭,還面臨著來自網絡資源和自我出版的競爭。這種競爭使得大學出版社需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吸引讀者和作者。提高核心競爭力,有力的措施之一就是通過推進管理數字化來提升經營水平。依照各企業章程和決策機制,在不斷加強和改進出版社制度建設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數字化辦公,提升日常管理效率,實現經營工作有章可依、有據可查。落實崗位責任,健全數據流轉和分級審批制度,提升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尤其是對社內數字資源的管理方面,要強化“版權即資產”意識,加強資源歸集、流轉、使用的分級審批制度。依托數字化產品生產和發布平臺,收集用戶數據和市場趨勢,借助第三方市場調研數據,提升市場分析和決策的科學性、準確性;通過提升現有出版管理ERP系統,提供可視化的生產和流轉數據,量化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實現決策智能化。

2.2 從紙質教材到數字教材,線上線下伴隨式發展

要堅持以教材建設為核心,實現紙質與數字融合發展。鼓勵紙質教材與數字教材相結合的出版方式,以優質的線上內容和基于用戶身份識別的教學服務,提高紙質教材的購買率;建立與數字教材相適應的發行體系和考評體系,倡導編輯、發行、數字出版人員全環節參與。統籌分配制度,數字教材要參照紙質教材利潤考核模式,按照項目制結算或者納入紙書結算體系,提高編輯和發行部門的積極性。加大多模態語義分析、混合現實、超高清視頻等新技術,以及3D、流媒體、代碼在線編譯等新應用場景在數字教材中的應用,促進數字教材發展方向與課堂教學需求的結合,更加符合在線教育發展趨勢。

2.3 從教材到課程,全面深度參與高校教學改革

要堅守服務高校初心,從教材到課程,全面融入高校教學環節。以高校課程改革為契機,沿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所描繪的教育改革發展藍圖,利用平臺模式實現資源眾籌眾創,改變數字教育資源的自產自銷傳統模式,從內容生產前端解決資源供需瓶頸問題。進一步發揮出版社內容生產優勢,拓寬內容生產的外延,在教材以外,全面參與學校慕課、線上金課等課程建設,開展音視頻課程制作業務,提升出版社內容制作和內容呈現的能力。建立“紙質教材—數字教材—線上課程”的知識服務鏈條,以內容服務為切入口,緊密融入教學環節。

3. 大學出版社數字化發展的產品路徑

3.1 增加人才培養序列,建立數字編輯隊伍

要建立與創新業務相適應的人才引進考評制度,首先是要在現行的以編輯、發行為主的出版職業序列以外,增加數字編輯這一新職業,實行獨立的考核培養機制。數字化工作必然離不開研發人員的支撐,以編輯的管理辦法考核研發人員必然適得其反,建立與之職業特點相適應的考評體系尤為重要。在過去十多年的數字出版實踐中,出版社采用技術合作的居多,自研開發的居少,原因之一在于重平臺、輕內容的發展格局,大量的人力財力用于平臺體系建設,所以才有了數字出版“燒錢”的刻板印象。此處講到的研發人員,更確切的是指數字編輯,是借助數字生產工具對內容進行編輯、創作的生產者,有別于傳統的程序員,他們更接近于獨立的產品經理,是要在對內容、用戶有深刻了解基礎上進行數字產品的開發工作。通過制度設計和組織設計,給予上述人員相對寬容的成長期,以分配激勵為主、基本保障為輔,鼓勵創新創造。鼓勵編輯和發行人員參與數字教材開發,在編輯考核體系中將數字教材作為加權項給予鼓勵,提高數字教材發行的提成比例,提高數字教材計酬標準。

3.2 全面推行教材升級計劃,建設紙數融合的新型教材

教材是大學出版社的核心產品,傳統單一形式的教材無法滿足當前大中專院校的使用需求,這一結論已經被市場數據反復證明并持續加強。打造高質量、成體系的新形態教材,要求出版社以富媒體內容呈現形式為標桿,過濾掉形式單一、質量不高的教材選題。教材出版原則上須增加數字內容或者配套數字教材,通常包含富文本、音視頻、圖像、矢量公式、試題、H5交互、3D模型、代碼在線編譯等功能,真正把教材拓展為教學素材,以滿足一線的教學需求。長久以來,困惑大學出版社的高年級教材購買率問題,也可以通過采用購買紙質教材贈送數字教材的形式得到有效解決。豐富教材的內容形式,擺脫教材的載體束縛,教材的內容要做“厚”,形式上要做“薄”,通過數字載體實現知識的延展和用戶的連接。編輯在選題策劃過程中,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和課程,要逐步推廣使用數字教材上課,也可嘗試部分教材“脫紙化”,以電子出版物形式出版發行。

3.3 聚焦優勢學科,圍繞教材建設目標開發數字資源

十年前,在財政部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和鼓勵下,出版社曾經掀起過數字出版浪潮,尤其以專業數據庫建設最為熱門。依托出版社的優勢圖書資源和主辦高校的學術資源,大學出版社紛紛建立了各種各樣的數據庫,其中不乏內容豐富、知名度高,至今仍有較強生命力的產品,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皮書數據庫”[2]、人民交通出版社的“車學堂”[3]等。部分數據庫產品由于市場定位、運維成本等各種各樣的原因關停,高昂的建設、運維成本讓出版社至今心有余悸。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此類產品的開發成本已經大幅下降。數據庫產品的建設思路發生了改變,從過去依賴存量資源類型建設對應數據庫,轉變為數據庫開發為教材建設提供助力。簡單來說,就是出版社致力于發展某一學科、打造套系教材的同時,開發配套的數字資源庫,提供該專業相關的教學資源,包括教案、題庫、微課、教學素材、3D建模、電子書等,資源庫不僅可以作為圖書出版的配套資源,也可以作為專業建設的資源包向院校出售。

融合出版不能脫離大學出版社的主業,要遵從服務教育、服務學術的初心。高水平教材的開發實際上是促進學校學科發展的重要一環,出版社開發專業數字資源庫的過程,相當于向學校提供了學科建設的整體方案。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智能制造系列教材在這方面做了探索[4],在幫助院校開設相應專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值得學習推廣。

3.4 抓緊高校教學改革機遇,圍繞優質內容生產提供全方位服務

大學出版社不僅要成為出版高地,也要成為學術高地,積極參與高校課程設計和改革實踐,圍繞線上線下教學所需內容進行生產。大學出版社與高校之間有天然的紐帶,可以在慕課、國開精品課、線上金課等建設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除了參與課程設計,更要從服裝、道具、化妝、錄音、攝像、字幕、剪輯、編導、動畫等大小環節,全方位為教學團隊提供支撐,對課程的使用、測評、反饋也要全程追蹤分析。

隨著2022年高校學歷繼續教育改革,原有的網絡教育形式取消,成人教育難度加大,自考也面臨專業調整。隨著改革的推進,配套教材的出版工作也將迎來新的熱潮。結合教育部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同校同質”的要求,未來對繼續教育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的要求也會更高,會與學校全日制教學的管理要求趨同,目前的繼續教育的教材形式和層次是達不到這一水準的,將面臨大規模的更新。結合繼續教育的教學特點,未來內容豐富、樣式新穎、紙屏互動的新形態數字教材,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并且在繼續教育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結語

“十四五”期間,社會發展改革將拉開新的大幕。在我國持續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學出版社數字化建設也將迎來新的契機。十五年數字轉型的技術積淀,也將在未來五年爆發出多種多樣的數字產品形態。追本溯源,數字教材建設在大學出版社數字化發展過程中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生產管理的數字化、決策的數據化,最終帶來的是產品的提檔升級。我國高校教學改革還在路上,大學出版社的數字化發展就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吳培華.論大學出版發展的初心、路徑和愿景[EB/OL].(2019-08-31)[2023-03-01].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0831/c40606-31329133.html.

[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皮書網[EB/OL].[2023-03-01].https://www.pishu.cn/gyps/.

[3]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車學堂[EB/OL].[2023-03-01].https://www.drivedu.com.cn/.

[4]莊紅權,劉利,劉楊.新興領域教材研究與實踐探索——以智能制造系列教材為例[J].科技與出版,2021,(11):94-97.

作者簡介:李波翔,碩士研究生,中級編輯,研究方向:融合出版和出版知識服務。

猜你喜歡
數字教材在線課程融合發展
音樂教學發展的新趨勢
《針灸醫籍選讀》數字化教材特征分析及其功能設計
MOOC:我國未來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危機與轉機
在線課程教學融入網絡消費者行為預測研究
基于SPOC的“數理邏輯”在線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信息時代教學模式的位移研究
教育出版數字化轉型的務實之路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