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學探究性作業設計策略研究

2023-07-21 12:13緱慧卿
求知導刊 2023年13期
關鍵詞:設計策略初中化學

摘 要:優化作業設計,減輕課業負擔,提升作業實效,更好地發揮作業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方面的作用,是“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有趣、有效的探究性作業,既要以教材內容為基點,也要以學生學情為參考,還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唯有如此,教師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探究性作業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方面的作用?;诖?,文章對初中化學探究性作業設計策略展開研究。

關鍵詞:初中化學;探究性作業;設計策略

作者簡介:緱慧卿(1974—),女,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龍園中學。

作業有多種功能,如學情診斷、知識探究、復習鞏固、思維訓練等[1]。盡管作業的功能很多,但如果教師設計的作業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作業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上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相反,倘若教師設計的作業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有趣,那么作業就會更具吸引力,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就會更高,作業的各項功能也就能全面發揮。因此,優化作業設計是作業的各種功能能否有效發揮的關鍵因素。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為了更好地發揮作業在引領學生探究知識、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初中化學教師需要設計探究性作業。在設計探究性作業時,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基點,以學生學情為參考,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一、以教材內容為基點

教材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輔助工具,是課程標準的重要載體之一[2]。在優化設計探究性作業時,教師必須以教材內容為基點,確定學生在作業中要探究的內容,預設學生在作業中探究的方式以及優化學生探究結果評價。

(一)確定探究內容

在設計探究性作業時,教師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是讓學生探究什么,即確定學生在作業中的探究內容。在確定作業中的探究內容時,教師應該以教材內容為基點,重點關注那些能夠引領學生深度理解教材知識以及能夠適度拓展學生思維的內容。

以科粵版化學九年級上冊“質量守恒定律”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將尋找、發現、分析、研究現實生活中的質量守恒現象作為一項探究內容,并圍繞該內容設計一項探究性作業。如,請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搜集、整理一些生活中的質量守恒現象,然后在其中選擇一種,精心設計一個低成本科學小實驗,以驗證該質量守恒現象。這項探究性作業不僅緊扣教材,而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密切。通過完成此項作業,學生既可以進一步理解、掌握質量守恒知識,也可以拓寬知識視野。

在上面的作業案例中,教師以教材內容為基點,但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將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關聯,這能夠讓學生聚焦生活,結合生活經驗進一步探究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從而引領學生深度理解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預設探究方式

在設計探究性作業時,教師還應該充分預設學生的探究方式,即預測學生會采取哪些方式完成作業中的探究性任務。唯有在充分預設的前提下,教師才能夠對探究性作業的要求進行合理調整,讓探究性作業更加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仍以“質量守恒定律”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預設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應用的多種探究方式,如學生既可以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深入了解質量守恒定律,也可以通過開展科學實驗探究質量守恒定律。通過充分預設學生的探究方式,教師可以提出更為明確、科學、合理的作業要求,從而更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以及更好地發揮作業在促進學生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方面的作用。

(三)優化探究評價

對探究性作業進行有效的評價,既能夠督促學生高質量地完成作業,也能夠讓學生從作業中獲得更多的自信心、成就感。因此,教師應該圍繞探究性作業任務,精心設計評價標準,采取一些更為有效的評價策略。在優化探究性作業評價時,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多元評價主體在評價中的作用。

例如,圍繞科粵版化學九年級上冊“氧氣的性質和用途”這部分內容,筆者設計了一項探究性作業,即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問卷調查等形式,深入了解氧氣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通過查閱資料,學生初步了解到,在救治病人、水產養殖以及焊接工藝等活動中都要用到氧氣。在此基礎上,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問卷調查,向家人、朋友、同學等深入了解氧氣的用途。為了對學生完成此項作業的實際效果實施精準評價,教師可以圍繞作業中的探究任務設計量化評價表。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完成探究任務的實際情況,進行自我評價。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根據量化評價表中的指標,對學生完成探究任務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精準、有效的評價,并對學生在完成探究作業時的優秀表現予以肯定,以及指出學生在完成探究作業時存在的不足。

二、以學生學情為參考

學生是完成作業的主體,探究性作業重在促進學生的發展[3]。因此,在設計探究性作業時,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真正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作業。唯有以學生的實際學情為參考,教師才能夠設計出難易適中、梯度適宜、廣度適當的探究性作業。

(一)參考學情設置作業難度

“雙減”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嚴格控制作業的數量,還要精準設置作業的難度。倘若教師設計的作業過于簡單,那么即使學生完成這項作業,他們的思維能力也難以得到有效發展。反之,如果教師設計的作業過于復雜,就會在無形之中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以及降低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例如,在設計探究性作業時,教師必須要先根據學生在課堂中完成達標練習以及課堂作業的情況等,深入分析學生的實際學情。如,一些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牢固,產生了進一步拓寬知識面的需求,且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一些學生盡管基礎知識掌握扎實,但是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應參考不同學生的不同學情,合理設置作業的難度。

教師在參考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探究性作業的難度時,一定要做到適度,即從每一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使得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完成探究性任務,達到探究性作業的目標。

(二)參考學情設計作業梯度

不同的學生,其學情和發展需求也會有所不同?;诖?,教師應該設計有梯度的探究性作業。相較于缺乏梯度、“一刀切”式的作業,有梯度的探究性作業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以科粵版化學九年級上冊“我們的水資源”這部分內容為例,參考不同學生的不同學情,教師可以設計有梯度的探究性作業,內容如下:(1)請同學們查閱資料,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我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以及主要來源;(2)請同學們聯系實際生活,搜集、整理三種以上節約水資源的有效方法。在此項探究性作業中,不僅任務一和任務二之間有一定的梯度,而且任務二的內容也有一定的梯度和彈性。學有余力、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完成任務二時自主探究更多的節水方法。

實踐證明,教師潛心設計有梯度的探究性作業,能使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更高。同時,有梯度的探究性作業在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以及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方面的效果也更好。

(三)參考學情拓展作業廣度

作業不僅具有延伸知識的功能,還有拓展能力的功能。鑒于此,教師應該參考學生的實際學情,精心設計一些能夠卓有成效地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宏觀辨識能力以及微觀探析能力的探究性作業,讓作業內容更加有廣度。以科學粵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物質的變化”的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一種感興趣的物質并嘗試設計科學實驗,通過科學實驗,全面、深入、細致地研究此物質常見的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等。這樣的探究性作業能發展與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微觀探析能力等。

此外,當教師在參考學生的實際學情拓展探究性作業的廣度時,還必須充分考慮作業的安全性,以避免學生在進行科學實驗時產生各種安全問題。

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發展學生的微觀探析能力、證據推理能力以及引領學生形成變化觀念等,是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4]。為了更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師不僅要立足課堂教學,還要依托課后作業,以探究性作業為抓手。

(一)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微觀探析

發展學生的微觀探析能力是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一項基本內容。為了更好地發揮探究性作業在促進學生微觀探析能力發展方面的作用,教師應該在探究性作業中融入培養學生微觀探析能力的內容,從而豐富作業內容,創新作業形式。

以科粵版化學九年級下冊“結晶現象”的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圍繞結晶現象,自主設計一項低成本實驗,并通過操作該低成本實驗,從微觀角度觀察結晶現象。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各種實驗器材更清晰、細致、準確地觀察物質的結晶過程。在細致入微的觀察過程中,學生的微觀探析能力會得到顯著的提升與發展。

在探究性作業中融入發展學生微觀探析能力的內容,既可以引領學生拓展延伸相關知識,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微觀探析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讓學生在探究中增強證據推理能力

證據推理也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以探究性作業為抓手,教師可以有的放矢地發展學生的證據推理能力。當然,探究性作業能否促進學生證據推理能力的發展,關鍵在于探究性作業的內容與形式。

以科粵版九年級化學下冊“化學物質與健康”的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問卷調查等途徑,全面了解化學物質與身體健康之間的關系。在完成此項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驗證、推理某種化學物質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以此為契機,學生不僅可以理清化學物質與身體健康之間的關系,還可以循序漸進地發展自己的驗證和推理能力。

為了更好地發揮探究性作業在促進學生證據推理能力方面的作用,教師應該圍繞作業目標,巧妙、適度地在探究性作業中融入一些證據推理任務。如此一來,通過引領學生完成這些證據推理任務,可以促進他們證據推理能力的發展與提升。

(三)讓學生在探究中形成變化觀念

為了有序、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變化觀念,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些探究性作業,使學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物質的變化過程。

以科粵版化學九年級下冊“溶解與乳化”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項旨在引領學生探究溶解現象和乳化現象的作業。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實驗主題、自主設計實驗流程、自主記錄實驗數據以及自主分析實驗現象等。在自主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能親眼觀察物質的變化過程,清晰認識物質的不同形態。在觀察、認識和了解物質的不同形態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形成變化觀念,學會從變化的視角分析、研究各種物質。通過積極主動地完成融入變化觀念的作業,學生也會逐漸將變化觀念內化為自身的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在“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應該以教材內容為基點,以學生學情為參考,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優化作業設計,精心設計減負增效的探究性作業,以探究性作業為抓手,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助力學生夯實化學知識。

[參考文獻]

[1]曹華麗.指向學科能力的初中化學探究性作業設計:以“氧氣的性質和制取”為例[J].現代教學,2022(Z1):175-176.

[2]陳欣悅,許俊翠,丁俊月.國內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研究現狀:基于CNKI數據庫中學術期刊和學位論文的分析[J].化學教與學,2022(22):6-10.

[3]黃彩芬,陳新華.國內中學化學作業設計研究綜述[J].化學教與學,2021(7):20-23.

[4]吳大挺,梁霞.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學作業設計與實施的原則[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0(5):53-55.

猜你喜歡
設計策略初中化學
淺談農村普通高中數學作業的設計策略
贛鄱生態水產品包裝設計策略研究
淺議郊野公園對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設計策略
設計策略決定企業品牌形象
大連智慧旅游平臺UI浪漫設計研究
初中化學課堂個性化有效提問策略
試論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教學瓶頸及解決策略
綠色化學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探究
初中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