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設計學科競賽發展與研究

2023-07-22 13:35王倩蕾陳江裴悅舟
設計 2023年11期
關鍵詞:學科競賽學科建設工業設計

王倩蕾 陳江 裴悅舟

摘要:對工業設計學科競賽的現狀及趨勢進行分析,針對存在問題提出發展建議。以“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為例,從工業設計學科競賽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問題改進三個角度進行研究。工業設計學科競賽逐漸形成了規?;?、主題化、網絡化的賽事特點,競賽作品呈現出積極關注弱勢群體,聚焦社會民生發展等設計趨勢。工業設計學科競賽是推動工業設計教學的重要舉措,有力促進了工業設計學科建設發展與人才培養改革。

關鍵詞:工業設計 學科競賽 賽事特點 設計趨勢 學科建設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23)11-0114-03

引言

工業設計是一門強調實踐的學科,設計競賽為學生進行設計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1]。通過設計競賽項目在課程教學實踐中應用,可以增強學生的系統分析及產品創新能力,讓學生熟練掌握并靈活應用課程知識,進一步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通過將工業設計學科競賽與教學發展相結合的“競教結合”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的改進。

中國工業設計專業歷經40余年建設,已取得了長足發展和明顯成效[2],工業設計產業初具規模,專業人才隊伍不斷擴大,設計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優秀設計成果逐步邁向國際市場。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與學科建設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進行工業設計學科競賽的梳理與研究,對于推進工業設計教育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國內外發展現狀

工業設計領域的賽事種類繁多,國際權威獎項有德國“iF獎”、德國“紅點獎”、美國“IDEA獎”、日本“G-Mark”等,國內知名獎項有“紅星獎”“中國設計智造大獎”等。國外的工業設計競賽起步較早,iF 獎創立于1953年,紅點獎于1955年設立,其賽事發展已趨于成熟,重點關注設計師發現問題的角度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其評判標準與國際設計風尚同步,甚至有著超前的引領作用 [3] 。20世紀80年代,中國工業設計專業初步建立,學科競賽進入萌芽期,尚未建立明確的組織機制和評審流程,缺乏賽事專業管理人員與權威專家評委,社會影響力不足,專業的賽事數量較少且參賽作品質量較低。2007年,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朱燾理事長呈送《關于我國應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的建議》,得到溫家寶總理批復“要高度重視工業設計”。同年,教育部、財政部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明確提出要增強大學生競賽活動支持力度,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學科競賽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得到充分重視。2010年,工信部等十一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大力推進我國工業化進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十三部門印發《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要求逐步完善工業設計研究體系。在我國工業設計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工業設計競賽數量快速提升、評審體系逐漸健全、獎項權威日益增強。

廣東省是中國現代工業設計的發源地[4],在政府大力支持、設計企業集中、產業鏈完備等多方優勢下,廣東省工業設計產業已初具影響力和規模,具有一定的引領性和典型性[5]。根據2022年我國工業設計行業發展統計數據分析,全國共有工業設計類獎項賽事約200個,廣東的省級和市級工業設計類獎項賽事共14個,位居全國第一[6]。其中,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自2012年至今已連續舉辦10屆1,逐步建設成為廣東省工業設計領域知名的學科競賽品牌,區別于社會辦賽且具有自身鮮明特點,在廣東省高等院校中具有較大影響及號召力。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由廣東省教育廳和廣東省本科高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廣州美術學院承辦2,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協辦,是面向全省大學生開展的公益性工業設計創意實踐活動。本文以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為例,通過對賽事統計數據分析,研究工業設計學科競賽特點及發展趨勢。

二、工業設計學科競賽主要特點

工業設計學科競賽歷經多年發展,逐步形成了以下三個比較鮮明的特點。

(一)賽事規?;?。隨著我國工業設計教育和工業設計產業的發展成熟,工業設計學科競賽也呈現出規?;奶攸c。賽事規?;a生的影響力既可以通過設計帶動產業升級,也可以為賽事獎項提供更具說服力的支撐。以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為例,歷屆參賽院校數量平均值為54,在廣東省154所高等院校(含高職高專院校)3中,高校參賽率約為35%。參賽作品數量平均值為3881,其中偶數年參賽作品數量平均值為4356,奇數年參賽作品數量平均值為3406。由于受到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4的帶動影響,呈現出偶數年參賽作品數量較高、奇數年參賽作品數量較低的上下波動趨勢。整體來看,參賽高校數量及參賽作品數量都保持在較高水平,大賽的參與范圍較廣、專業認可度較高、影響力較大(圖1)。

(二)作品主題化。設計是“無言的服務”“無聲的命令”,設計競賽的重任是把握好設計的方向,需要引導年輕人培養正確的社會價值觀,梳理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7]。工業設計獎項的評定標準從來不是獨立于時代存在的,而是與社會背景和設計發展相互交織,不僅推動了社會發展進程,也見證了工業設計發展變遷與設計力量的崛起,同時在設計倫理及價值觀的導向上起著重要作用。

工業設計學科競賽在參賽報名時通常設定主題詞,并以主題詞的闡釋為引導開展參賽作品征集,充分激發參賽者的創新設計思維,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發展及民生問題。同時,通過參賽類別的劃分,對于教學研究方向提供指引,使教學過程密切結合產業發展和行業前沿,從而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以2020年為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影響,隨著設計學科內涵和外延的拓展,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以“萬物始新·設計無界”為主題,充分發揮工業設計跨專業、跨領域的學科特點,致力于將社會發展重大議題的關注轉化為切實可行的產品或服務。同時采用雙賽道模式,即面向學科的主賽道及面向產業熱點的專項賽賽道:在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改革趨勢下,主賽道取消了以往傳統的九大產品分類,更新為五大系統,為作品設計提供了更廣泛的創意空間和更全面系統的技能要求;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專項賽道獨立面向醫療健康方向征集作品,引導學生圍繞全民健康與救援服務等公共安全展開社會性思考(表1)。

(三)流程網絡化。工業設計是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專業,學科競賽具有多層次、多類別的特點,完備的賽事流程系統與穩定的網絡組織平臺是確保大賽有序發展的必要保障。為了進一步推動工業設計學科競賽發展,不僅要制訂完善的競賽管理機制,更要積極構建競賽網絡平臺,充分運用“互聯網+”的手段,使得學科競賽網絡平臺成為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有效方法。工業設計學科競賽的評價體系建立在一系列原則之上,包括設計主旨、設計效果、設計價值等,在各有側重的同時又歸結到一個落腳點,即可視化表達。大賽網絡系統在傳統的作品展板基礎上,可以同步展示設計視頻、3D模型、設計說明等,豐富了作品的展示形式,極大提升了可視化表達效果。

以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為例,在大賽舉辦之初已經建成了官方報名網站,奠定了信息化辦賽的基礎。圍繞各環節中所涉及的用戶角色多樣性和工作流程多樣性的復雜特點,大賽逐步梳理評審邏輯架構,不斷完善網絡交互功能,于2020年全面建成了官方網站,實現了集合報名系統、審核系統、評審系統、展示系統于一體的全流程網絡化,進一步擴大了大賽的品牌化、信息化、平臺化效應,提升了賽事組織管理的嚴謹性與穩定性,有效節約了賽事成本,提高了評審效率,全方位確保了評審流程的公開公正(圖2)。

三、工業設計學科競賽發展趨勢

工業設計學科競賽引導參賽者關注社會重大議題,夯實基礎技能、結合文化傳統及科學技術,激發創造潛能,培養創新思維、協作意識、實踐能力與社會責任感。伴隨著工業設計專業的發展,學科競賽的作品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得到了顯著提升,設計作品從簡單的、原理性的概念設計,逐步發展為集合設計創新能力和實物建構能力、產品迭代能力的多重綜合表現。2021年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以下簡稱“2021年大賽”)共收到57所省內高校的4910件參賽作品,通過對作品名稱進行高頻詞匯統計,分析工業設計學科競賽設計趨勢。

(一)積極關注弱勢群體,聚焦社會民生發展。在從增量設計向存量設計的轉化過程中,設計的關注點逐漸從粗放型轉化為精細型,關注對象從大多數的主流群體轉向偏少數的細分群體,進一步體現了設計師的人文關懷。如2021年大賽中“兒童”(頻次208)、“老年人”(頻次62)、“盲人”(頻次22)等特定人群設計類作品較多,反映出參賽者積極關注弱勢群體,努力提升相關安全、教育、醫療等生活服務質量。

競賽作品從單純關注造型和功能,逐漸發展為與社會民生焦點緊密融合,體現了設計師對于時代發展的關心與思考。以2021年大賽為例,“消毒”(頻次48)、“救援”(頻次37)、“醫療”(頻次29)、“口罩”(頻次23)等作品大量出現,參賽者對于醫療救援、公眾安全等健康保護意識顯著增強,反映出大賽作品積極關注社會民生以及當代大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二)面向產業實踐應用,服務美好生活需求。工業設計是重視實踐的學科,要基于產業而發揮作用,設計競賽是引導偏理論的設計教育向偏實踐的產業需求轉化的重要抓手。2021年大賽中“多功能”(頻次145)、“模塊化”(頻次65)、“兩用”(頻次24)等作品較多,體現了生產加工時所需要的模塊化、標準化制作要求,以及面向商業市場推廣的銷售熱點,反映出設計者服務產業實際需求的設計理念。

現代生活方式為新時代設計創新提供了豐沃土壤,大賽以文化創意鏈接和服務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2021年大賽作品中,涌現出“燈具(頻次96)”“家具(頻次72)、茶具(頻次44)”等大量與家庭生活密切相關的優秀作品,集中反映了當代年輕力量基于生活實踐的新思考、新設想,顯現出青年設計師熱愛生活、追求時尚的創新理念,致力于成為現代新生活方式的引領者與傳播者。

(三)強調移動和空間訴求,倡導可持續設計理念。隨著消費者認知程度的發展與科技水平的提升,便攜式創新設備展現出巨大市場潛力。在2021年大賽中,“便攜”(頻次113)、“收納”(頻次48)、“折疊”(頻次35)、“空間”(頻次32)等大量作品出現,體現出在日益緊張的家居空間和工作空間的限制下,人們對于產品設計尺寸傾向于小巧便攜、易于收納的設計趨勢。

可持續設計(Sustainable Design)是現代設計的重要話題之一,體現了設計師努力倡導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等和諧發展的綠色設計理念。

在2021年大賽中,“垃圾”(頻次66)、“回收”(頻次28)、“共享”(頻次27)等關注綠色環保作品較多,顯現出可持續設計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參賽者高度關注環境建設與資源保護等生態問題。

四、大賽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建議

歷經多年的經驗積累與沉淀,學科競賽的辦賽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在教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成果展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與此同時,學科競賽在建設發展中也呈現出一些問題。

(一)參賽院校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區的設計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會導致參賽作品的來源分布不均衡,通常來自設計教育和相關產業發達地區的參賽作品占整體作品的數量比例較高。通過對2021年大賽數據分析整理發現,在58所參賽院校所屬城市中,廣州市數量最高,共有31所(占該市高??偭康?8%),其次為東莞市、珠海市,共有4所(占該市高??偭康?7%),另有潮州市、河源市等8個城市未有高校參賽。其中,參賽本科院校數量占廣東省本科院??倲档谋壤哌_63%,參賽??圃盒盗空紡V東省??圃盒?倲档谋壤齼H為18%。參賽院校隨地域分布與辦學層次的不同,明顯呈現出分布不均衡的現象。

學科競賽是檢驗各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教育成果展示與交流的重要平臺。實現多地域、多層次的院校參與,對于學科競賽的提升發展意義重大。應積極打造并推廣賽事品牌的鮮明特色,多元化拓展宣傳渠道,除傳統宣傳方式以外,需充分借助新媒體網絡的優勢力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賽事推廣模式[8],增加賽事直播發布、師生在線參與分享等創意互動。積極拓寬賽事交流平臺,充分發揮教育主管部門的引領推動作用,將設計競賽與課程教學深入結合,充分激發偏遠地區參與大賽的積極性,以工業設計學科競賽為載體,帶動各地區高校工業設計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的整體提升。

(二)賽事跟蹤反饋環節有缺失。工業設計競賽的跟蹤反饋與優化提升,是競賽梳理品牌特色和提升公信力的重要途徑。以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為例,至今已舉辦十屆,累計參賽作品近四萬件,大賽組委會未建立長期有效的跟蹤反饋機制,例如:學生在參賽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和瓶頸存在于哪些方面;大賽獲獎對于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產生了何種程度的影響作用;學校企業等對于大賽獎項在學生評獎評優、求職就業等活動中的認可標準如何等。相關賽事后續問題未進行具體的分析與研究,制約了賽事組織的優化改進。

大賽應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完善的跟蹤反饋機制,詳細了解賽事活動產生的影響效果,根據參賽師生意見反饋及時改進缺點與不足,積極發揚優點與特色,深入優化調整賽事組織活動,有效促進賽事改革與創新。與企業加強合作互動,了解用人單位對于人才能力的具體需求,與賽事培養目標有機結合,努力提升大賽獎項在社會層面的認可程度,培養高校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積極搭建優秀人才就業途徑。

(三)成果轉化機制不健全。工業設計學科競賽中涌現出大量優秀創意,但是真正實現產業化落地卻很少,由于概念設計和實際產業距離較遠,有待于成果轉化機制的不斷完善。以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為例,歷屆大賽持續引導參賽者關注社會重大議題,重視培養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產出了大量優秀設計作品。但優秀作品的成果轉化機制不健全,與商業孵化、企業投產之間的道路尚未打通,許多優秀作品仍舊停留于概念性設計,并未實現真正的產業落地。

“面向國家戰略,響應產業目標”是工業設計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9]。大賽應該結合優秀作品的創新特色與企業研發生產的實際需求,多方面積極調動企業、地方以及社會力量對學生作品的資源投入,吸引和鼓勵企業以多種合作形式參與優秀作品的產業孵化,為原創設計師提供政策支持和產權保護等相關保障,推動企業建立實質性的合作研發,充分發揮優秀作品的商業價值,為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結語

工業設計學科競賽是促進工業設計教學發展與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通過觸發問題導向的競賽方式,引導參賽者密切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積極搭建高校工業設計教育成果與經驗的交流平臺,以“競教結合”的創新模式推進高校工業設計人才培養質量改革,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良性互動。根據社會和教育的發展需求不斷革新競賽內容,深入挖掘工業設計教育的職能責任,充分調動政產學研多方積極性,工業設計學科競賽將從單一的設計競賽活動逐漸發展為整合政策引導、創意展示、教學改革、人才培養、作品孵化和產業服務等為一體的大型創新設計平臺。

參考文獻

[1]王濤,徐夢珠.以學科競賽促進工業設計人才培養的途徑探索[J]. 工業設計,2018,(12):133-134.

[2]鄭剛強,王志,張孟,連紅.中國工業設計理論研究40年的回顧與展望[J]. 包裝工程,2022,43(12):87-98.

[3]張劍.概念產品化與創新設計方法--以國際設計大賽帶動設計教學[J].裝飾,2017,(10):108-110.

[4]胡啟志.廣東:工業設計三十年探索與實踐[J].設計,2010,(12):115-116.

[5]孫虎,李薇,武月琴.基于2009-2018年《人民日報》數據庫的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可視化研究[J].包裝工程,2019,40(24):272-277.

[6]劉寧,冷瀟瀟.2022年我國工業設計行業發展現狀統計研究[J]. 設計,2022,35(08):100-106.

[7]柳冠中.國內設計獎項應當適時地分類分層[J]. 設計,2020,33(24):35-36.

[8]趙勇智.企業工業設計競賽的可持續性[J].設計,2019,32(20):132-134.

[9]袁翔,季鐵,何人可.工業設計“新工科”專業改革下的畢業設計教學--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的行動與思考[J]. 裝飾,2021,(06):24-26.

猜你喜歡
學科競賽學科建設工業設計
武警院校應急救援學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獨立院校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組織與實踐
高校藝術類產品設計專業學生“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學模式研究
“學研賽”并重的計算機類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淺談用戶體驗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
淺談交互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運用
基于產業集群導向下中小型企業工業產品創新設計模式再造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