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學生心理特點及應對措施研究

2023-07-26 02:20王燁
高考·上 2023年3期
關鍵詞:心理特點應對措施研究

王燁

摘 要:高二學生在學業和行為上的兩極分化現象非常明顯。為避免負面結果的產生,研究、把控好高二學生的心理特點十分重要。本文根據筆者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分析高二學生的心理特點,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闡明高二年級教師幫助學生做好心理健康工作至關重要,近的來說,有利于學生在進入緊張的高三學習前培養出良好心態,做好心理建設;遠的來說,塑造出的良好個性對于學生來說終身受益。

關鍵詞:高二學生;心理特點;應對措施;研究

不少有經驗的教師總結道:高中三年無論從學業上,還是德育心理方面,高二年級都是最難把控的一年[1]。在大多數高二學生看來,高二沒有了高一的新鮮感,高一下已經文理分科了,同班同學都已經彼此了解適應,對于學校的環境、校園文化、規章制度也沒有了當初的陌生感。高二階段,離高考還有一年,外界環境給的壓力沒有高三強,自身對高考的思考及自己的定位還沒有完全成型,各種想法做法都會冒出來。因此,高二學生在學業和行為上的兩極分化現象會非常明顯。為了避免負面結果的產生,研究、把控好高二學生的心理特點十分重要。高二年級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們,要抓住這一年段學生最突出的心理特點采取應對措施非常關鍵。

在以往的研究中,于宣峰(2012)指出,高二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教學對策,其對策包括指導學生如何自學,加強學法指導,督促學生制訂學習計劃。王長華(2013)對不同層次的高二文理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分析了高二學生的一般心理發展特點,發現高二學生心理需要呈現一定的文理差異,層次差異,因此在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這些心理需要,選擇輔導內容。朱保蘭(2009)指出高二女生在友誼、學校和環境上的滿意程度都要顯著高于高二男生。這些研究顯示,高二學生有著獨特的特點,為此,本文根據筆者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分析高二學生的心理特點,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一、高二學生心理突出特點

(一)在學習上兩極分化日益明顯

高中階段,各學科難度強度明顯比初中階段大,學生各自長期形成的學習習慣發揮出明顯的作用,學生成績開始兩極分化。這是由于高中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學習目的不統一,學習習慣有好有壞等因素導致的。

高一下分科分班后,進入高二年級,學生的學業及行為表現都比較穩定了。初中階段常出現的,一個階段不認真不要緊,接下來如果抓緊一下,也能獲得進步的情況,在高中階段已經很難出現了[2]。進入高二階段后,學習習慣好尤其是長期注重思維發展的學生,成績優勢會更明顯,自信心增加,成功心理體驗也在不斷積累。學生對自己的定位更高,看未來的角度也會更高,更清晰。

而另一部分學生,有的由于剛進高一時,學習態度不端正,覺得面對高考不需要著急,有的甚至安慰自己,現在就把學習的弦繃得太緊,高三該如何,平時學習就很放松。還有部分學生,初中階段學習模式主要是積累性、經驗性,也就是注重憑記憶獲取知識,進入高中,沒有意識到高中學習要對自己的學習模式進行調整。在高一多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后,這類學生屢遭挫折,對學習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漸漸固化,興趣偏移,偏科現象嚴重。

(二)孤獨感和焦慮感較強

孤獨感是在缺乏滿意的人際關系中,個體對交往的渴望與實際的交往水平產生反差的一種主觀心理感受和體驗(范佳麗,葛明貴,2011)。高中生也容易出現學習焦慮情況,具體表現為課堂不想聽講,不愿意發言,不愿意和同學討論,考試前無法入眠,考試成績差時無法面對家長和教師(黃兆釗、朱鵬鳴、馬靖雯,2021)。從學業上來說,由于高中階段各門功課難度強度明顯加大,學生普遍感受到學業壓力成倍地增加,甚至有些學生覺得努力之后,從分數上來看,高中階段成績明顯退步,甚至可以說慘不忍睹,剛開始無法接受。進入高二階段后,對于不少學生來說,經歷了一次次考試的打擊,灰心麻木,剛進高一的雄心壯志沒有了,也沒有面臨高考的緊迫感,精神上想放空一下,對于學習和學校各項活動都很消極,對自己的問題聽之任之。因而,高二年段成為一個很容易出現思想動蕩或者感到茫然的階段,如果經過多次挫折后,有些學生就會產生自我懷疑、焦慮的情緒。

從生理、心理發展方面來說,學生進入高中,在這個青春期,進入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否定”的階段,在高一沒有初三沖刺中考的壓力,覺得高考還遠,學生會把關注點挪到自己身上,加上身體、心理的發展,學生更多會注重別人眼中的自己,會拿自己與其他同學做比較,加之,經歷學習受挫后,會進一步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放大,對自己進行自我否定。進入高二后,學生對自己的不足進入到了“接受”的階段,但由于學生自己的個性,與人交往的方式,與父母、教師、同伴的心理疏通渠道的暢通與否,都會導致每個人“接受”的方式不一樣。有些學生在多方面努力下,能順利度過這個階段,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接受無法改變的缺陷,以及通過努力完善可改變的不足。但如果溝通渠道不暢通,有些學生會陷于自我封閉、自我否定之中,產生自卑心理。

以上兩方面的負作用相加,會導致部分學生孤獨和焦慮,甚至發展成抑郁。許多國內的研究表明,高中生抑郁情緒發生率比較高,有的研究發生率為42.3%(李憲偉,掌永莉,劉金同,2007),有的是37.86%(馮正直,2005)。這就不是學校德育工作單方面能解決的了,需要家長和心理醫療的深度參與了。例如,林麗欽(2022)發現父母的情感溫暖和理解越高,學生的抑郁情緒水平就越低。

二、教師的應對措施

如何幫助學生度過高二階段遇到的心理問題,要分析多方原因,多角度思考,采取綜合措施,多管齊下,學校德育線,班主任,任課教師及家長共同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應采取的主要策略

高度概括各項措施暗含的主軸線,可用幾個關鍵詞說明:觀察、聆聽、分享、理解、知心。

1.觀察。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存在代際差異。如果不了解現在青少年談論的話題、交際的方式等,教師與學生之間就會有隔閡。另外,在高中階段,學生心理越來越希望擺脫家長及教師的管教。如果班主任不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和狀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幫助,就無法找到切入口。所以,在課余時間,尤其是學生比較放松時,應多觀察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觀察他們課后的學習狀態、行為習慣及性格特點。因為只有多觀察,班主任才能準確把握學生的特點。

2.聆聽。高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是準成年人了,較初中生,他們更在意自己的想法,往往厭倦了家長及教師的說教。所以,高二年級的班主任,與學生交流時,主要的任務是聆聽。抱著尊重學生的態度,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心聲。尤其當學生遇到困難,情緒有波動時,誠懇地聆聽比任何的說教都有效果。這樣才能真正安撫他們的情緒,走進他們的心里。

3.分享。教師主動地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求學及成長過程,自己的愛好(如:喜歡讀的書,喜歡的歌曲或體育運動等),往往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尤其教師分享自己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如何積極面對困難,在逆境中成長,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崇拜,學生會更熱愛和信任自己的教師。

4.理解。教師耐心聆聽學生的心聲,與他們交心分享后,如果要成為真正的朋友,還需要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真正走進了他們的內心,理解他們的處境,理解他們為什么會厭學,會犯錯,為什么會感到孤獨和無助。這樣班主任才會發自內心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他們。

5.知心。知心是比理解更高層次的心靈交流。到了這個階段,意味著學生不需要訴說,班主任就能預測或知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的反應,做出預判,能及時給出合理的意見。師生的關系到了知心的境界,學生就會真正把班級當作大家庭,在班級里有歸屬感,建立優良班風就水到渠成了。

在這幾個關鍵詞中,筆者認為,在師生關系發展的軸線上,就高二這個階段來說,其實班主任最主要要做到的是“聆聽”,并創造機會讓學生暢談心聲。

(二)讓學生暢談心聲的策略

學生在高二之前的十余年里,大多數時間都是被動接受教師、家長的教育,到了高二年級,作為準青年,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已見雛形,但遠未成熟,如果溝通渠道不暢通,沒有加以正確的引導,很容易偏移正確的軌道[3]。

針對這一方面,高二班主任可以采取多項措施,進行多項活動,幫助學生敞開心扉,盡情傾訴,清掃心理的負面情緒垃圾。其包括以下方面:

1.有計劃地開展和學生的一對一談話

不難發現,學生在成長的過程里,當犯錯誤時,教師會往往找學生談話,批評學生。所以,長期以來,教師要找學生來辦公室談話時,學生會很反感。所以班主任要避免等學生犯錯了才找學生談話,平時就應注重與學生溝通。有經驗的班主任,在這方面工作會有計劃、很細致、自然地安排與學生一對一、面對面地交談,使得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受教師重視,自己的想法教師愿意聽。這樣的話學生就會在課后樂意與教師談心,愿意傾訴自己最真實的想法,班主任也就能夠針對學生的不同問題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教師教育學生最有效的方法是一對一談話,其中要找好與學生談話的時機,如學生在校取得一定的成績的時候,同時也要選擇適當的內容與不同類型的學生談話,教師要了解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談話內容(譚博,2016)。

2.設計活動讓學生盡情訴說

高二年級學生學習壓力雖不及高三,但也不小。因此,要緩和他們緊張、壓抑的情緒,除了班主任要與學生多交心,還需依托學校、年級、班級設計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參與集體活動,施展才華,釋放熱情[4]。

(1)辯論賽

從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修養和情懷的視角,不少學校會舉行外語文化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等活動。但對于發展高二學生思維品質及心理成長來說,這些還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學生思想比較活躍,對事物已經形成自己的看法,從培養他們思辨能力的角度考慮,高二年級可以舉行辯論賽。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內外辯論活動:讓學生明白“理不辯不明”,有什么想法,要用語言表達出來,而且一個觀點的形成,一定要經過多方面的資料收集和換位思考,通過思想火花的碰撞才能讓思維變得清晰、有深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觀察、聆聽、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然后根據自己的經驗,幫他們厘清思路,找準邏輯關系,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2)主題班會

高二年級依舊要利用好“主題班會課”這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陣地。主題班會是進行集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對學生個人和班集體都有著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教師引導,學生主導,人人參與,結合各班特點,選準課題,精心準備每次班會課。例如:發現班上同學學習動力不足,導致班級氛圍有些懶散,可以選定“拼搏”等為主題,開展“立志”主題教育,為學生進入高三沖刺階段做好心理建設。學生積極參與,多方搜集資料,教師精心設計各項活動,層層深入,讓學生心靈受到啟迪,對拼搏產生共鳴。要知道主題班會并不是班主任一人的“獨角戲”,而是需要學生的參與和配合,在班會上不僅要明確學生下階段的學習任務,更要注重對學生的思想品質教育,鼓勵學生在班會中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感情和想法,從而提升班級凝聚力和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除此之外,班主任也可以邀請學生輪流主持班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樣將學習目標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的班會模式,更能彰顯班會的教育意義。

(3)家?;顒?/p>

班主任應通過多種渠道與家長保持良性互動。在年級層面,要依據具體需要有計劃地召開家委會議,加強家校溝通,減少家長焦慮。因為現在多數高中為寄宿學校,家長不可能實時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加之學生進入叛逆期,與家長的溝通往往會不順暢,就會有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班主任要用好社交軟件,與家長及時溝通。家長會上,全面通傳班級各項工作,并指導家長如何觀察,發現孩子心理變化,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梢耘e行特色家長會,如:學生選好主題,學生主持,學生與家長在班級面對面交流,打開彼此的心結。另外,家長委員會也需要在合適的時機,安排有意義的親子活動等。例如,學??梢蚤_展豐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動,邀請家長走進校園體驗學生的一日生活。就目前情況來看,許多學生成長過程中缺少家長的陪伴,家長對學生的關心和了解甚少,而通過開展家校共育活動,可以改變家長錯誤的教育觀念,在今后的教育過程中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合理規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除此之外,要加強任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5]。以往家長只能通過和班主任溝通,才能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具體情況,班主任雖然是班級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了解每個學生,但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任課教師可以自己的觀察和了解,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情況向家長具體說明,便于家長了解孩子每門課程的學習狀況。最后,在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協作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溝通協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改變以往溝通過程中家長的“遵從者”身份,從“受訓者”轉變為“配合者”,從而增強家長與學校共同育人的意識。

運動會、科技節、文化藝術節、迎新晚會等常規校園活動,涉及體育、藝術、科技等,可讓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都得到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成長需要的肯定。教師平時多觀察,發現不同學生的特長時就鼓勵他們參與這些活動,每次活動后,要在班級年級層面給予表彰,以幫助學生塑造自信大方的特質。

(三)強化學生的三個意識

針對高二學生在學習上兩極分化日益明顯的現象,班主任教師需要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勤奮意識和目標意識。部分高二年級學生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多次受到過考試的打擊,極易在思想上出現放空,但當今的世界就是一個競爭的世界,對于國家而言,競爭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對于學校而言,競爭是促進學校教學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對于學生而言,競爭的是學習競爭力[6]。如果不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為學生加油打氣,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狀態都會繼續下滑,從而產生更嚴重的焦慮情緒。因此,要通過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可以將學生的競爭分為學生個體間的競爭和群體之間的競爭,要將教師“逼著學”轉變為學生之間“比著學”。在班級內的個體競爭間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學生才能在你追我趕的班級氛圍中受到感染,而群體競爭就要求教師在班級內劃分好學習小組,在小組間競爭的同時培養合作能力。競爭意識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競爭條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競爭,不斷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強化學生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7]。其次,勤奮意識主要是針對班內的學困生,他們由于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相對較低,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負面情緒和抵觸心理,在消極心理的暗示和影響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勢必會受到影響,難以取得更深層次的突破,久而久之還會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為班主任,要格外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態,在學習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幫助學生消除自卑心理和消極心態,通過和各科教師溝通交流,定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制訂適合的學習方案,并鼓勵班級內的其他同學主動對其提供學習上的幫助,以積極向上的氛圍感染學生,帶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使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在良好的氛圍中逐漸提升[8]。最后,目標意識。目標意識是學生取得進步的重要前提,設定的目標不僅要明確,還要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符,不可脫離實際,學生在達成目標后將會體會到進步的喜悅,使今后的學習充滿激情和動力,但如果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不利于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提升,因此,要使學生樹立每個階段的明確學習目標,并發揮出目標對指明學生前進方向的作用[9]。

三、討論與結論

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政府、學校和家長所重點關注的問題(吳捷、軒希、劉靜,2022)。高中時代,特別是高二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階段,這一階段的成就也許決定了很多人的未來,而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成績分化,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多是關于高中生,而非高二學生的研究。如俞覺鳴等(2008)采用分層隨機收養方法,抽取2569名高中生來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吳捷、軒希和劉靜(2022)通過對天津市的2773名近視高中生進行調查,探討近視高中生學習倦怠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這些大規模的調查研究都表明高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

結束語

針對性的研究無疑有利于對高中生的認識,但是很少有從高二這一群體入手的,本文根據筆者的經驗,闡明了高二年級教師幫助學生做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學生在進入緊張的高三學習前培養出良好心態,有助于塑造學生的良好個性。

參考文獻

[1]范佳麗,葛明貴.高中生人際信任與孤獨感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4):430-433.

[2]馮正直,張大均.中學生抑郁癥狀的流行病學特征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2):11-13.

[3]黃兆釗,朱鵬鳴,馬靖雯.高中女生英語學習焦慮成因及教學應對策略[J].校園英語,2021(7):135-136.

[4]李憲偉,掌永莉,劉金同.高中一年級學生抑郁情緒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07(6):348-350.

[5]林麗欽.高二學生抑郁情緒與家庭因素的相關研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2(8):140-144,5

[6]譚博.淺談如何有針對性的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談話[J].明日風尚,2016(24):203.

[7]王長華.高二學生心理輔導需求調查研究[J].校園心理,2013,11(5):312-313.

[8]吳捷,軒希,劉靜.近視高中生學習倦怠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6):93-99.

[9]于宣峰.高二學生學習心理特點及對策[J].華夏教師,2012(7):88.

猜你喜歡
心理特點應對措施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掌握學生心理特點 有效開展寫字教學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手機通訊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
施工企業營改增對會計核算的影響與應對措施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