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群眾監督意識培育的三維向度

2023-07-27 07:58王俊淇
廉政文化研究 2023年2期
關鍵詞:群眾監督人民群眾新時代

王俊淇

摘? 要:培育群眾監督意識,更好發揮群眾監督作用,是新時代增強黨的自我革命能力的必然要求。做好群眾監督意識培育工作,既要在思想引領上下足功夫,以教育引導推動群眾監督意識內化于心;又要在環境創設上提供保障,塑造有利于人民群眾參與監督的社會氛圍;還要從利益驅動上加以強化,以實際利益補償群眾的監督行為。如此三個維度同向發力,方能有效提升群眾監督意識,促進群眾監督在新時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進程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新時代;群眾監督;中國共產黨;人民群眾

中圖分類號:D262.6?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170(2023)02-0076-07

“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一以貫之堅決治理腐敗,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一項關系全局的重大任務?!盵1]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群眾監督對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重要作用,強調“增強黨自我凈化能力,根本靠強化黨的自我監督和群眾監督”[2]55,為新時代進一步強化群眾監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強化群眾監督、更好發揮群眾監督作用,首先必須培育群眾監督意識,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人們總是在思想意識指導下從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群眾監督意識既包括群眾監督主體即人民群眾主動參與監督的意識,也包括群眾監督客體即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二者統一于群眾監督的實踐,共同影響和制約著群眾監督的效果。只有人人都具備了主動參與監督、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人民主體地位才能得以彰顯,貪污腐敗行為才能無所遁形,民主政治發展才能充滿動力,“人人起來負責”才能得以實現。探索群眾監督意識培育的有效路徑,推動群眾監督積極規范開展,對新時代實現黨的自我革命與人民監督的有機結合,進而促使黨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具有重要意義。

一、教育引導:推動群眾監督意識內化于心

若要把某一種觀念內化成指導人們行動的規范,必須使這種觀念深入人心;若要把一種觀念置入人們的內心,最好的、見效最快的方式便是以這種觀念為主要內容對人們進行系統的教育和培訓。提升群眾監督意識,最根本的途徑莫過于通過各種教育和引導,使主動參與監督意識成為人們發自內心的自覺。

(一)以系統文化知識教育為群眾監督意識提升準備前提

文化水平通常是一個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它深刻影響一個地區的發展層次和發展動力?!皼]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就不可能及時地、有效地接受先進的現代政治意識和政治觀念,進而也就難以培育出健康的政治心理和現代民主政治意識?!盵3]人類歷史發展實踐一再表明,一個地區人民群眾的受教育水平是和該地區政治參與程度和水平呈正相關關系的。受教育水平深刻影響著人民群眾的政治素質和政治參與能力,是否接受過較高層次的文化教育,往往決定著他們政治參與水平的高低,同時也深刻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監督意識。當前我國人民群眾存在政治參與不充分以及政治參與時比較容易選擇非制度化的過激方式等問題,幾乎都與人民群眾受到文化素質以及相應參與能力的限制息息相關。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和多種多樣的群眾監督渠道,很多普通群眾既不懂得自己究竟享有哪些監督權利、應該承擔哪些監督義務,也不知道在參與監督時如何依法保護自身正當權益、規避監督風險,以實現監督績效最優。這種狀況嚴重制約著我國政治現代化發展進程,阻礙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诋斍叭嗣袢罕娢幕刭|整體有待提升、參與監督意識和能力較為薄弱的現狀,要求我們必須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位置,以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4]的戰略方針為指導,繼續著力于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跨越,竭力避免新生代文盲產生的可能性,普遍提升人民群眾文化水平,幫助他們以現代科學知識、民主政治意識和必要政治參與技能武裝自身,勇于破除封建傳統官民觀念和畏懼權勢的依附、順從心理,從內心深處克服權力崇拜,這將是群眾監督意識培育最為基礎的工作。另外,可以嘗試通過政府出資建立相應群眾補習學?;蚵摵舷嚓P機構開展訂單培訓之類的辦法,一方面傳授他們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最大限度地降低文盲半文盲覆蓋比率;另一方面強化普通群眾主動起來監督、起來負責的政治參與動機,并輔以必要的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政治傳媒工具知識教育,使他們明白現代民主政治時代所需要的已經不是他們的耿耿孤忠,只有積極參與政治進程、踴躍投身到對為自己服務隊伍的監督中來,才能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做合格的新時代追夢人。

(二)以正確參與監督理念為群眾監督意識提升確立導向

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5]。這就意味著,若沒有群眾監督主體內心深處的自覺與自愿,無論外部因素如何強大、影響多么強烈,最終都很難收到提升群眾監督意識的最佳效果。換言之,當外部環境成熟到足以使人們的社會意識普遍能夠對其作出一致而正確的反映以后,這種反映還必須經過人這個意識載體的重新加工與塑造,在綜合了個人特有的經歷、習慣、喜好之后,才構成指導每一個個體的思想觀念。這就決定了群眾監督意識的培育工作,決不能脫離群眾監督的每一個具體個體(包括群眾監督主體和客體),只有在他們的內因決定作用下,培育工作方能事半功倍。因此,要激發群眾監督熱情,促使群眾積極進行政治參與,要求我們不僅要與那些腐化墮落者作堅決的不妥協地斗爭,而且要同因為剝削階級的長期統治而給群眾帶來惡劣影響的落后思想意識如自私自利、醉生夢死、封建愚昧等作斗爭,取而代之以積極向上的主動參與和主動負責意識。于群眾監督主體而言,要克服“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消極保守意識,摒棄“只想享受監督收益,不想承擔監督成本”[6]的狹隘自私觀念,樹立起國家主人的監督責任意識,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投入到對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中,為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政治參與環境作出貢獻;于群眾監督客體而言,要破除認為群眾監督就是對自己的不信任、群眾監督會降低黨政機關及領導干部的權威、群眾監督就是搞群眾運動、群眾監督危害社會穩定、群眾監督難以駕馭不易控制等傳統認識,科學認識群眾監督,樹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的意識并不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其創造條件;于黨和國家大局而言,要繼續加大力度在人民群眾中進行普法宣傳教育,注意改變以往普法宣傳過于重視宣傳群眾應該承擔哪些義務而輕視群眾應該享受哪些權利的做法,在重視義務宣傳的同時,“大力宣傳法為公民權利服務的思想”[7],變群眾對黨和政府法制宣傳的缺乏熱情乃至抵觸為主動了解,幫助他們將權利理念滲透進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三)以高效處理反饋機制為群眾監督意識提升匯集能量

能夠以意識為指導進行有目的的行動,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本質特征,而在特定的意識基礎上形成的與之相適應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又是控制和調節人自身行為的原始動力。人們往往根據自己看到的事實和既有的經驗來判斷做一件事情是否有價值,如果能夠在做一件事情中不斷地得到認同,則這種認同就會促使人們想方設法地去做更多類似的事情;反之,則人們會避之而不及。人民群眾的監督實踐也會遵循這個強化規律,如果我們的群眾監督接受處理機構能夠熱情高效地處理來自群眾的檢舉、揭發等信息,迅速對那些不切實際的決策或損害群眾利益的腐化墮落分子作出處理,及時將相關處理信息反饋給群眾,并能夠認真謹慎地保護監督者的個人信息,則這種正強化必然會激發群眾的監督熱情,促使他們以更強的監督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監督;而如果群眾在參與監督中看到的只是官官相護、互相推諉,等到的只是打擊報復,則這種負強化也必然會把他們的監督熱情迅速冷卻到冰點,轉而對參與監督悲觀失望?!耙驗槿罕?,特別是農民群眾,總是從親自看到的、親自體驗到的事情上去理解問題,而不是從我們一般的宣傳和口號上去理解問題的。我們必須在工作中突破一點,做出模范,讓群眾親自看到、體驗到,給群眾以典型示范”[8]。對于監督主體來說,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監督是否受到重視、自己的建議是否得到采納、自己反映的問題是否得到合理的解決以及自己參與監督后會不會遭受打擊報復。這就要求我們的群眾監督接受處理機構一定要以高效的處理反饋機制來回應和強化人民群眾的監督熱情,用實際行動來表明自己是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的。實際行動往往比口號更具有說服力。我們的群眾監督接受處理機構,與其終日抱怨群眾覺悟低、沒有監督積極性,倒不如自己首先對群眾的監督舉報信息給以足夠的重視、認真的處理和及時的反饋。當群眾覺得自己的監督確實有用,確實有助于個人利益的實現,而不是惹火燒身、自找麻煩,那么即便是有人想要壓制群眾的監督積極性,也是不可能的了。

二、環境創設:塑造群眾參與監督社會氛圍

環境是影響一個人后天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從眾心理的深刻影響下,人們做事情往往傾向于選擇那些大家都樂于參與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寬松、和諧的參與監督氛圍是群眾監督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群眾監督意識的“催化劑”。

(一)以良好政治參與環境為群眾監督意識提升創造條件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同時又反作用于社會存在。人們的意識首先是對人們所生存的現實世界的客觀反映,其次才是人們以意識為指導反作用于客觀世界。因此,“要改變人民的意識世界,不能就意識本身進行改變,而只能從決定他們意識的社會存在著手”[9],那些妄圖脫離現實政治環境的改變而只希冀從人們的主觀意識出發就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社會意識的做法,最終只能陷進唯心史觀的泥潭。要激發群眾的政治參與熱情,使其更積極地參與到對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中,必須在積極進行思想引領的同時,努力創造人人愿意參與、人人能夠參與、參與人人獲益的政治參與環境。若人們整日生活在充斥著封建臣民意識的社會環境中,便只能乞求在上者對自己權利的恩賜,根本不會在正確的權利認知觀念指導下勇于追求自身的正當權益,更不用說樹立主動監督、主動負責意識了。在1939年7月7日總結八路軍抗戰兩年來的經驗和教訓時,朱德指出:“想要動員民眾,必須適當改善人民生活,實行民主的政治?!盵10]434這個經驗拿到今天依然是適用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其公開性和對人民群眾自由權利的保障性來促進群眾政治參與,對培育群眾監督意識具有重要意義。要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導向,創造寬松和諧的民主氛圍,尊重群眾的意見和訴求,善于從群眾的立場出發考慮和處理問題,始終注意群眾政治參與熱情的激發和保持;要疏通并健全群眾意見反饋和利益表達渠道,使群眾的意見和要求不用大費周章就可以直接抵達相關處理部門手中,實現黨群干群交流溝通常態化,保證民意表達和傳遞機制暢通。當一個社會真正形成不僅我的權益受到侵害我要堅決維護自己的權益,而且當我的權益受到侵害你也會主動站出來幫助我維護權益、當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我也會毫不猶豫地為你維護權益奉獻一臂之力的責任共同體意識時,當群眾想要參與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就能夠根據現有體制的暢通機制實現參與而不必再為投訴無門揭發無路舉報無回應苦惱彷徨時,對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便會逐步成為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成為他們在權利理性和主體責任驅使下的高度自覺。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以大家的力量為力量,以大家的聲音為聲音,在面對因參與監督而可能迎來的打擊報復時便不會再感到孤立無援。如此,即便是掌權者在面對群眾舉報、揭發等信息時想要進行打擊報復,也要考慮現實環境允不允許他們一意孤行了。

(二)以新興網絡傳播媒介為群眾監督意識提升拓展渠道

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給社會發展和人們生產生活都帶來了深刻影響,其具有傳播信息迅速、快捷、高效的特點以及集休閑、購物、娛樂、工作于一身的強大功能。一方面,網絡的開放性使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輿論的焦點,很大程度上破解了普通群眾以往政治參與時意愿表達的難題,大大激發了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另一方面,網絡的平等性幫助政府和公民在溝通方式上實現了角色轉化,直接促進了政府與公眾之間在平等基礎上進行有效溝通的實現。同時,以網絡渠道宣傳群眾監督意識,可以“讓人身臨其境般獲得切身體驗,實現事與理、情與法、形與聲、形與神等的有機融合,以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傳播方式激活受眾的認知模式,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形式給受眾造成鮮明清晰的視覺印象”[11],從而大大提升宣傳推介效果。這就要求黨和政府要用好互聯網時代融媒體的信息傳播優勢,加大對人民群眾權利意識的宣傳和教育力度,唱響網上維權主旋律,把現階段人們普遍比較關心的貪污腐敗、黨群干群關系緊張、貧富分化加劇等問題之所以產生的原因向人們作出詳細的介紹,使人民群眾對當前社會矛盾多發的原因有比較深刻、全面的了解,為解決問題建言獻策;要通過經常組織領導干部與社會公眾通過網絡進行直接交流的方式,向社會公眾宣傳樹立監督意識的重要性,解答公眾關于參與監督的相關問題;各級黨政機關要通過建立專門的網站或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通過利用不同類型社會公眾的不同愛好和關注,將不同群體感興趣的節目、話題與樹立群眾監督意識進行捆綁宣傳,使參與監督意識不知不覺內化于人們的自覺行動;黨和政府領導人可通過微博或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將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業余愛好、工作計劃等方面內容和個人愿意主動接受群眾監督的意愿一起通過網絡展示給公眾,以個人魅力和親民形象對群眾監督意識提升產生積極影響;要大力發揮各類公民組織的積極作用,為他們通過合法渠道政治參與提供更多便利條件,鼓勵他們通過在網上設立專門的“監督論壇”“舉報中心”等類似平臺,吸引廣大群眾就如何實現對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積極參與討論,為形成人人主動參與的監督氛圍奠定廣泛的群眾基礎。

(三)以通俗大眾文化載體為群眾監督意識提升營造氛圍

“從廣義上講,任何理論都是以文化為載體的,也最終要歸于文化形態。而形成且進入穩態的文化對人的影響和對社會發展模式的良性作用要遠勝于理論的作用?!盵12]作為近年來新興起的一種文化,大眾文化因其大眾性和共享性,既改變了傳統觀念下文化的封閉和單一狀態,推動了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的繁榮;又極大地拓展了文化的傳播空間與受眾群體范圍,使文化真正地融入了公眾的生產和生活中。由于以大眾文化為傳播媒介的教育和宣傳帶有趣味和隱蔽的特點,所以更容易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把群眾監督意識培育寓于通俗的大眾文化,使人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監督意識教育,在耳濡目染里感受主動參與監督理念的熏陶,無疑會對群眾監督意識提升產生意想不到的積極作用。事實上,將某種理念寓于大眾文化,進而使這種理念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得到弘揚的類似事跡,國內外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近段時間以來由兩位鄉村音樂教師李平、張雨重新填詞創作的學生版《半生雪》,正在全國范圍內的中小學校園流行傳唱,朝氣蓬勃的少年聲鏗鏘有力地表達了當代中華兒女自立自強、勇敢不后退的精神,道出了新時代青少年“努力學習,建設大中華”的心聲,廣受好評。不難想象,傳唱著類似的歌曲長大的孩子,在無形中將會接受多少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這些歌曲又將會在促使當代中國青少年弘揚革命精神、銘記愛國英雄事跡中發揮何等巨大的作用。當前我國群眾監督意識的培養和塑造,也一定可以通過借助一定的大眾文化載體來達到培育群眾監督意識于無形的目的。比如電影電視、各種聯歡晚會、網絡游戲、網絡視頻、微博、微信、抖音、快手或其他手機APP等都可以是我們利用的媒介,各種購物中心、旅游景點、公園以及體育館等也都可以為我們的宣傳貢獻力量。而如何實現對這些與群眾工作、生活緊密相關的載體和空間的有效利用,是當前群眾監督意識培育工作需要進一步著力探索的問題。

三、利益驅動:幫助監督主體解決實際問題

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曾經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睂崿F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古今中外人們亙古不變的追求。培育和塑造群眾監督意識,也要充分照顧到人民群眾比較關注的切身利益問題。

(一)以解決切身相關問題為提升群眾監督意識提供引導

人的意識在客觀真實地反映社會存在的同時,還會根據自己的某種需要構想出觀念形態上的新事物,進行意識的創新,進而促使人們向著滿足這種需要付諸實踐活動。人們往往是在“既有概念、觀念的基礎上,經過理想化的想象,對未‘出場或未明了的事物進行觀念的建構,從而形成為理想世界對現實生活實踐進行引導”[13]。在趨利避害本能的驅使下,人們總是在從事一項實踐活動能夠給自己帶來實際利益的預設下,才愿意為此花費時間與精力的。如果能夠把需要群眾積極參與的實踐活動與群眾的切身相關問題結合起來,使群眾的參與和利益實現有機融合在一起,那么群眾的積極性便很容易被調動。對于這一點,劉少奇早在1939年5月1日《論組織民眾的幾個基本原則》中就有過清晰的闡述,他指出:“民眾的要求是可以啟發與提高的,比如一個農民本來沒有感覺到減租的要求,但當你向他說明他窮困的原因以及減輕痛苦的方法之后,他就會有減租的要求了。這個農民本來沒有感覺到有武裝抗日的要求,但當你幫助他減了租以后,并且向他說明日寇來了亡國之后對于他的種種不利,以及保證他已得的減租利益,而必須大家武裝上前線之時,這個農民也許會有武裝上前線的要求了?!盵10]202這就說明革命戰爭年代廣大群眾之所以踴躍參加革命戰爭,全心全意擁護黨的領導,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關心并幫助群眾解決了他們的切身問題。培育群眾監督意識,同樣不能脫離對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關注,而必須以群眾的立場為立場,以群眾的關切為關切。要讓人民群眾充分明白貪污腐敗分子侵占的是黨和國家用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資源,他們的腐敗行為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要加大群眾意見在政府決策機制中的權重,讓人民群眾對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決策擁有發言權,促成群眾參與和政府決策的良性互動;要讓人民群眾能夠切實地了解他們的監督對于自身主體地位的鞏固和對于打擊貪污腐敗氣焰方面的積極作用,使他們能夠切實地從對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中看到實實在在的改變。如此,群眾監督意識的提升才會更加的實際和可操作。

(二)以實際監督利益補償為提升群眾監督意識積聚動力

馬克思指出:“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14]。人們對自己利益的實現,總是格外關注,在為實現自己利益而奮斗的過程中,也總是格外地賣力。伴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廣大人民群眾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文化需要之后,“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2]9-10。這當然是發生在群眾監督領域的可喜變化,為新時代進一步強化群眾監督提供了無限可能。然而,這種轉化畢竟只是為人民群眾監督熱情的激發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和更多的可能,并不意味著人民群眾的監督意識會被自然而然地喚醒。在參與監督仍然沒有成為人民群眾基于國家主人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驅使下的高度自覺行為之前,對花費時間與精力甚至冒著被打擊報復的風險參與監督的人民群眾進行實實在在的物質獎勵,既是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滿足人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合理愿望的必然要求,又是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群眾參與監督積極性的務實舉措。以實際監督利益補償群眾監督主體的監督行為,必須明確肯定群眾監督主體犧牲寶貴時間和精力、甘冒被打擊報復風險為反腐敗斗爭做出力所能及貢獻的良苦用心,要根據群眾監督主體提供信息的貢獻大小,制定相對明確的獎勵標準,并以此酌情選擇適當方式給予群眾監督主體相應的物質或精神獎勵;要深刻理解群眾監督主體參與監督時內心的恐懼與掙扎,盡可能對他們的監督信息保密,為他們的監督行為提供安全保障。與此同時,要充分考慮到那些以獲取利益補償為目的的別有用心者編造構陷他人虛假信息的可能性,并視情節輕重制定明確的處罰標準,明確對類似行為一經查實必將嚴懲不貸。只有這樣才能使群眾監督主體充分感覺到自己的監督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重視,方能進一步強化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監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進而在更大程度上激發人民群眾參與監督的熱情和勇氣。

(三)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為提升群眾監督意識破除障礙

追求自由、崇尚法治、倡導平等、鼓勵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失去權利以及對權利的追求無異于坐以待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為人民群眾從對物的簡單追求中解放出來轉而尋求政治、文化、安全、生態等領域更高層次的需要,提供了更為開放和寬松的社會環境。市場經濟在將經濟資源推入市場參與競爭、交換的同時,也連帶著把由其作為基礎決定的上層建筑推向了市場,不僅促使有著共同利益追求的人們為增強維護自身利益能力、實現共同利益緊密團結起來,也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的高度組織化狀態,大大增加了不同行業、不同群體之間人們橫向交流和比較的機會,使群眾監督具有了更大的自由發展空間。反觀過去,我國公眾權利意識之所以淡漠、監督意識之所以不強,是與我國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缺乏自由、平等、競爭等環境的熏陶密切相關的。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確立并得到深入發展以后,它的“自由、平等和競爭等內在品質必然要求社會政治權利規范必須是民主和公正的,也必然要求人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對社會政治權力運行有充分的參與權和監督權”[15]。因此,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培育群眾監督意識具有較大幫助。推動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實現發展繁榮,使其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從而為群眾監督意識提升提供重要助力,必須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做到市場經濟運行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為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完備的法律保障;必須更加關注對人民群眾的權利賦予和維護,圍繞機會均等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使每一個參與者都能獲得平等和自由的權利,努力打破弱勢群體因在市場競爭中的不利地位而導致的政治弱勢,解除弱勢群體在“參與機會不等——市場競爭失敗——政治話語權丟失——政治冷漠——機會更加不等”的惡性循環中掙扎的“鎖定狀態”[16],真正使普通群眾也能在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以后有條件政治參與,有愿望主動參與到對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中。

正如1944年10月30日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文教工作者會議上所作的《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的講演中指出的:“凡是需要群眾參加的工作,如果沒有群眾的自覺和自愿,就會流于徒有形式而失敗?!盵17]我們旨在為群眾謀利益的一切工作,都應該以群眾的實際需要為依據,而不能僅僅憑借自己良好的主觀愿望。離開群眾的自覺與自愿,不管我們的主觀動機是如何想要為群眾謀福利,其結果只能是脫離群眾。培育和塑造群眾監督意識,同樣不能離開群眾的自覺與自愿,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從群眾監督主體出發,從思想觀念上對他們進行系統的監督教育引導,又要從外部環境上創造有利于人民群眾參與監督的社會氛圍,同時密切關注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以實際利益補償激發群眾主動參與監督的熱情,如此內外結合,利益聯動,同頻共振,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包心鑒.人民監督與自我革命是根治權力腐敗的兩個重要法寶[J].廉政文化研究,2023(1):4-7.

[2]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 龐超.當代中國農民政治參與中的主體性特征及其優化[J].求實,2014(7):72-77.

[4] 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1.

[5] 毛澤東選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1.

[6] 楊軍.群眾監督與反腐倡廉機制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84.

[7] 劉月平.公民權利意識培育與中國民主政治發展[J].前沿,2008(9):3-6.

[8] 劉少奇選集: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57.

[9] 原魁社.人民主體性:“中國夢”的現實基礎與價值指向[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3(3):19-22.

[10]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6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11] 樊瑞科.大眾文化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J].理論學習,2010(4):42-46.

[12] 李忠安,張博強.大學生生態意識教育的內涵及發展理路[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2):28-30.

[13] 夏建國.意識特性論[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2(4):450-455.

[1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15] 舒揚,莫吉武.權力市場化與制度治腐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310.

[16] 金太軍,等.政治文明建設與權力監督機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07-808.

[17] 毛澤東選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2.

責任編校? ?張煜洋

Three-Dimensional Orientation of Mass Supervision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WANG Junqi(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College of Marxism,Zhoukou 466001,Henan,China)

Abstract: Cultiv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mass supervision and giving better play to the role of mass supervision ar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s of enhancing the self-revolution ability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To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mass supervision,we should not only make great efforts in ideological guidance to promot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mass supervision by education and guidance; but also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o create a social atmosphere conducive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asses in supervision,and at the same time,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drive of interests and compensate the supervision behavior of the masses with actual interests.Only by working together in such three-dimensional space can we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mass supervision and promote its more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new era; mass supervision;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eople

猜你喜歡
群眾監督人民群眾新時代
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相結合的邏輯理路與實現路徑
完善群眾監督的價值指向和思路
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啟示
從天長市人民群眾看軍隊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澤東群眾路線與當代價值研究
網絡黨建工作研究
中央蘇區群眾監督制度建設的歷史考察與現實啟示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群眾監督才是正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