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視域下中國精神價值的三重邏輯

2023-07-28 09:18劉艷君羅甜
大學教育 2023年5期
關鍵詞:實踐邏輯歷史邏輯理論邏輯

劉艷君 羅甜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在此背景下,中國精神的價值更加凸顯:從歷史邏輯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始終需要中國精神的強大力量;從理論邏輯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中國精神的價值引領;從實踐邏輯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中國精神的強力支撐。

[關鍵詞]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精神;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5-0001-04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盵1]“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盵2]當前中國正處于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大目標的重要時期,作為一種國家精神,中國精神擔負著豐富國人精神世界、約束社會行為的重任,是動員人民、凝聚人心、激發人民創造力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幸福的精神支柱。

一、從歷史邏輯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始終需要中國精神的強大力量

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包括中國精神在內的政治、經濟、科技、國防等全領域、全方位的歷史變遷過程。

從中國現代化進程看,現代化的建設始終以中國精神作為支撐。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時期,16世紀工業革命之前,中華文明一直引領著世界文明的發展。正是因為中國人民在改造人類社會的長期實踐中,充分發揚了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艱苦奮斗精神、革故鼎新精神等,對自然環境不斷改造、對社會制度不斷變革,才成就了如此輝煌。而至近代,工業化在西方蓬勃興起,中國因仍持保守態度而導致日漸落后。鴉片戰爭之后,我國仁人志士不甘心落后挨打,努力探尋良策變革求強,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和政治制度,使現代化思潮不斷涌入中國。洋務派、維新派積極推動工業發展和制度革新,為推進中國現代化進程做出了貢獻。但是,這個過程也伴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進行侵略和掠奪,中國的獨立現代化之路受阻,從此,中國的現代化就與民族解放、民族振興的追求相伴。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民族精神、不畏犧牲的家國情懷,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去譜寫救國悲歌,捍衛民族尊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帶領人民群眾篳路藍縷、砥礪奮進,結束了中華民族蒙受屈辱的百年歷史,選擇了適合中國發展的社會主義道路,社會制度革命和工業化同時并舉,逐步探索出適合自己國情的工業化之路,進一步推動了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雖然社會主義發展遇到挫折,阻礙了當時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完全展開,但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打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嶄新局面。經過四十多年的不懈奮斗和探索,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進入新時代,黨的二十大又適時地提出了要走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一百多年來,中國追求現代化之路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始終伴隨著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攻堅克難、自我革新的精神,這些精神力量支撐著中華民族不斷向前。進入新時代,我們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難度更大、覆蓋人數更多、要求也更高,更離不開中國精神的支撐和推動。

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生存經驗和智慧結晶,就其實踐性和系統性而言,它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平穩有序進行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資源。中國精神蘊含著注重拼搏奮進、攻堅克難的精神,以及強調社會集體利益的價值取向等,這些均可以對應對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困難挑戰起到極大的鼓舞和激勵作用。

從全球現代化進程看,任何一個強大的國家背后都有著重要的精神力量支撐,可以說,精神力量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處在歷史轉折點上。中國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彰顯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精神,更需要強大的中國精神支撐。 中國精神在推動建設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世界過程中,也在通過其自身的內涵價值直接影響著世界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信心和決心不會變,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誠意和善意不會變?!盵3]中國大力提倡并積極推進和平與發展理念,對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吧泻秃?,求大同”是中國精神的重要內容?!昂秃稀彼枷霝橹腥A文明五千年的生生不息、繁榮興旺提供了重要保證,也為我們今天處理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提供了重要啟示?!按笸彼枷胧侨祟惞餐睦硐?,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勾畫出大同社會的理想雛形,今天中國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并以實際行動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耙粠б宦贰焙献鞒h的提出,得到了“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維護多邊主義、構建人類安全共同體等全球事務上,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為指引,通力合作,深入交流,推動各國以合作謀共贏。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也是中國精神力量的重要體現。

二、從理論邏輯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中國精神的價值引領

中國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與實踐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并逐漸完善的。通過對中國精神與現代化的關系、中國精神與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關系進行研究,不難發現中國精神是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反映,同時對現代化建設具有強大的反作用。

我們知道,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歷史實踐過程。事實上,社會主義從16世紀產生一直持續到1848年那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公開問世和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著作《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社會主義才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20 世紀,社會主義得到了蓬勃發展,蘇聯等國家先后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起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在世界上高高豎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社會主義雖然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但是依舊繼續發展著,特別是在中國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這是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確定好的。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讓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今的中國煥發出新的光芒。應該說,這條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道路更是人類文明與中國精神相結合的產物。

中國精神一方面體現出鮮明的愛國主義特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是把十四億中國人緊緊地團結在一起的精神紐帶。民族精神是在一個民族長期發展和社會實踐過程中產生的,是一個民族體現人民群眾價值取向、道德規范、思維方式和精神氣質的總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們民族賴以存在、發展的情感紐帶與精神支柱,是民族心民族魂。立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要求,抵御各種不利因素的干擾和破壞,敢于直面風險挑戰,就必須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增強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熱愛祖國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結合起來,為推動中國發展進步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精神另一方面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時代精神能體現出特定歷史時期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共同品格,是一個時代的社會狀況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集中反映,是國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和共同追求的高度凝結。時代精神體現的就是與時俱進精神,是改革開放的精神力量。它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聚集了中華民族精神中的敢于嘗試、艱苦奮斗、吐故納新等精神內核,融入新時代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實踐當中,形成了與時代要求相符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和精神風貌的總和,在我國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產生過并將繼續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新時代,中國踏步走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進程,更加需要增強整個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感召力,更加需要中國精神的價值引領。強國的目標為中國精神的現代化構筑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中國精神的時代價值內涵也將得到進一步豐富。

新時代的中國,經過全體中華兒女的團結奮斗,飽經風霜、久經磨難,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再一次屹立于世界之林。但是,處于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復雜局勢下,我們不能滿足于現狀,不能就此停步。想要一直保持永不氣餒的奮斗決心、只爭朝夕的拼搏干勁,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在精神上必須一直勇往直前、堅持不懈,而這種精神動力的源泉是中國精神,堅強支柱也是中國精神。中國精神里蘊含著大量充滿正能量的哲理、價值和品質,不但能幫助人們堅定意志,點燃人們奮斗的激情,鼓舞人們前進的斗志,而且能警示人們在盛世仍要不驕不躁,在成就中仍要謙虛謹慎,在風浪中仍要永不氣餒,在風險挑戰前仍要不卑不亢。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夢想的過程中,既會體現出中國人民團結拼搏的精神風貌,也會體現出中國精神的導向和引領價值。

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生產力水平已經得到相當大的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也已經有了堅實的基礎,能否順利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轉變,中國精神力量的發揮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中國想要實現現代化的突飛猛進,僅僅著眼于制度建設是不夠的,進一步重視人文精神建設也很關鍵。

三、從實踐邏輯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中國精神的強力支撐

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孕育而生的,是在不斷實踐探索中磨礪而成的,它隨著時代、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創新、豐富和完善,展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我們常說,偉大時代創造偉大精神,偉大精神也推動偉大時代的發展。當前,我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道路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些風險、一些危機,其中有個重要原因是未能對中國精神的價值意蘊進行充分挖掘、傳承和弘揚,中國精神的磅礴力量未能完全地釋放出來。充分發揮中國精神蘊含的力量,可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中國精神在新中國七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有目共睹。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的發展階段也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我們今后要走中國式的現代化強國之路。在新時代,中國精神必將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發揮出更強有力的支持作用。

中國精神有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全體人民富裕的實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4]。中國不再將GDP增速作為衡量發展的唯一標準,而將重點放在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率上,以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但是,目前中國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之間存在差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之間存在問題,亟待解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防范風險和直面挑戰還須解決許多重大問題,重點領域改革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要破解這些難題,只有依靠全國人民的團結奮斗。我們要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充分發揮中國精神的人心凝聚作用和激勵作用,增強全國人民的憂患意識、實干意識、創新意識,鼓舞和推動全國人民匯聚起奮起拼搏的磅礴力量,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力量。

中國精神有助于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道路上探索出來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政治領域的體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團結人民,凝聚全體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創造主體是人民群眾,實踐主體是人民群眾,成果享用主體是人民群眾,體現了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中國精神有著大量重視民生、強調民本的思想品格,蘊含著豐富的民主因素,還有有事好商量的協商傳統。所以,越是在人民群眾對民主、公正等方面的要求更高的時候,越是要發揮中國精神的積極作用,更好地協調關系、化解矛盾,凝心聚力,充分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積極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努力奮斗。

中國精神有助于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社會的安定團結對維護國家安全和人民利益至關重要,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尤其需要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袄笥谥?,害莫大于亂?!睕]有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就沒有人民的幸福、國家的強盛,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進程中,要努力實現發展與穩定的平衡,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創造良好社會環境。中國精神蘊含著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的道德品質要求和遵守社會公德的道德規范,把中國精神的內核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起來,不僅可以增強中國精神的生命力,還能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因此,我們要以公民道德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為依托夯實中國精神基礎、培育中國精神,使其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動力。

中國精神有助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其中就提到,中國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這與中國精神的內在精神是一致的。中國精神蘊含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理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在規律和本質要求,體現了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現階段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上還處于中低水平,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與美麗中國建設目標仍有不小差距。所以,必須充分發揮中國精神的能動作用,將中國精神蘊含的生態思想與當下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引導人民群眾堅定環境保護信念,樹立底線思維,踐行綠色低碳生產和生活方式,為打造綠色宜居生態環境做出貢獻。

四、結語

中國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的積累和沉淀,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要求結合在一起的產物,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我們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立足于新的社會實踐,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充分發揮中國精神的偉力,賡續千年文脈,弘揚中華文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當前,中國正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邁進,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中國精神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重要支撐作用。我們要建設的中國式現代化是全方位的現代化,我們不僅應該從思想上,更應該從行動上,自覺弘揚反映愛國情懷和時代精神的中國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參 考 文 獻 ]

[1] 習近平.人無精神則不立 國無精神則不強[EB/OL].[2023-03-05].http://www.banyuetan.org/pl/detail/2020092

1/1000200033136001600655780129399191_1.html.

[2] 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3-03-18(1).

[3]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19-01-01(1).

[4]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

[責任編輯:龐丹丹]

猜你喜歡
實踐邏輯歷史邏輯理論邏輯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依賴與超越
列寧從嚴治黨的思想實踐及其現實啟示
文化傳承視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發展的實踐邏輯
精神養老研究取向及其實踐邏輯分析
中國政治發展的歷史邏輯揭示中國模式的政治圖譜
基于宅基地置換的新型集中社區建設類型及其實踐邏輯
政府雇員制歷史與理論邏輯
淺談供給側改革
紅船精神融入創業教育的理論邏輯與實施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