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老齡化壓力”到“教育紅利”

2023-07-28 09:18伍俏穎陳曉毅雷艷
大學教育 2023年5期
關鍵詞:高等教育老齡化

伍俏穎 陳曉毅 雷艷

[摘 要]老齡化和數智化是我國未來長期存在的重要特征,為了更好地以“教育紅利”緩解“人口紅利”消失帶來的“老齡化壓力”,因此,需要考慮高等教育的變革問題。文章分析了數智時代和老齡化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戰,并對高等教育在產生“教育紅利”上的作用進行了論證,探索高等教育變革使“老齡化壓力”轉化為“教育紅利”的途徑,以期為中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老齡化;數智時代;“教育紅利”;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5-0007-0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各項事業取得飛速進步的重要源泉之一就是龐大勞動年齡人口帶來的“人口紅利”,但隨著人口年齡結構的日益變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優勢逐漸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愈發嚴峻的老齡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67億人,在全國人口中占比18.9%,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億,占比14.2%?!袄淆g化壓力”迫在眉睫?!敖逃t利”是由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水平提升帶來的人力資本存量增加。在勞動年齡人口不斷削減的背景下,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以“人口質量”代替“人口數量”,變“老齡化壓力”為“教育紅利”,是應對“人口紅利”衰退對我國社會經濟負面影響的必由之路。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同時,我國也在向數智時代穩步邁進,未來將是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時代,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顯著特征。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老齡化和數智化將共存,成為我國社會形態的重要基礎。數智時代從技術上為老齡化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同時,也不斷與老齡化社會出現摩擦和沖突。高等教育作為提高人才質量、增加人力資本存量的主要承擔者,如何適應老齡化和數智化社會的需求?如何在變革中推動“老齡化壓力”轉化為“教育紅利”?這些問題的回答,對于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現實緊迫性。

一、數智時代和老齡化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戰

數智時代和老齡化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了多維度的挑戰,本文主要從教育投入、人才培養模式與學生學習能力、教師隊伍建設等三個維度進行了分析。

(一)對教育投入的增長提出了挑戰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我國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數智時代對經濟增長模式和產業結構變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國際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在對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的影響力分析中預測到:在2020—2030十年間,數智化平均每年對提高產業效率的貢獻度會達到1.2%,到2030年,數智化將使全球經濟產出提高16%。數智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要通過產業結構升級來實現產業結構高級化。然而,產業結構升級不能脫離高等教育而獨立存在:一方面,產業結構升級要求高等教育及時做出響應,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變革;另一方面,勞動人口素質和質量的提升是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不可或缺的保障,這些也離不開高等教育在其中發揮的關鍵作用。數智化對高等教育做出的變革要求,必須有充足的教育投入作為保障,而日益嚴峻的老齡化趨勢對教育投入的持續增加提出了挑戰。從宏觀層面來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對國家財政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方面的支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的投入增加很可能會擠占教育投入,這一點從國家財政支出結構的變動可窺見一斑。在勞動年齡人口達到峰值的2012年,國家財政支出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為16.78%,2021年這一比例下降到15.31%;而國家財政支出用于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支出的比例從2012年的15.74%上升到2021年的21.08%。盡管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對教育事業的投入逐年增加,但老齡化的到來使教育投入有被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投入擠占的趨勢。從微觀層面上看,由于老齡化通常伴隨著少子化,家庭結構中老年人口比重出現了顯著上升,家庭消費中醫療保健支出也隨之增加,養老壓力迫使家庭對消費結構做出新的調整,其中,用于教育支出的部分很可能被迫縮減。因此,無論是從宏觀還是微觀的角度,“老齡化壓力”對教育投入的持續增長都產生了較大的挑戰。

(二)對人才培養模式與學生學習能力提出了挑戰

數智時代和老齡化對高等教育的核心職能——人才培養提出了挑戰。數智時代和老齡化的到來,使勞動力市場上的人才數量和質量都難以達到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老齡化的快速發展,造成了勞動力的短缺。從2013年開始,我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呈不斷下降的趨勢,老齡化對勞動力市場人才儲備產生了不利影響。同時,與老齡化相伴相生的少子化使得高等教育即將面臨生源萎縮的問題,這也對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數智時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從傳統的知識型人才升級為能力型人才,隨著智慧產業的升級不斷深化,大量體力勞動者和從事機械性勞動的勞動者面臨著被智能機器取代的風險,現有的高等教育必須在人才培養上做出專業調整并及時更新教授的專業知識。數智時代還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數智時代的算法和大數據環境使學生接收和處理信息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學習的環境也得到了改善,特別是在線教育趨于普及,盡管類似在線學習的新的學習方式增強了學習的靈活性,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并不完全能夠同步提升,這對于高等學校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的更新以及學生管理的創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挑戰

高校教師隊伍的素質和能力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數智時代和老齡化使我國高等教育面臨著教師隊伍信息素養亟待提升和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斷老化的挑戰。數智時代使得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平臺和途徑衍生出許多新特征,需要高校教師在傳統的知識積累和數智時代的信息疊加之間建立起一座協調共生的橋梁,這對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國高等教育的教師隊伍卻面臨著年齡結構不斷老化的現實困境。根據1992—2017年《教育部直屬高?;厩闆r統計資料匯編》的數據,我國研究型大學教師中青年教師占比從2010年的53%一路下滑至2017年的38%,高校教師隊伍呈現出年齡結構老化的趨勢。教師隊伍年齡結構老化帶來的最棘手的問題是教師隊伍的數智化適應性問題。高校教師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逐漸下降。因此,相對于年輕教師,他們在適應數智時代的信息素質提升方面缺乏優勢。此外,年齡結構老化的教師隊伍缺乏積極性,教師年齡結構老化的同時,教師數量也在縮減。老齡化的教師承擔著較大的工作量,因此,更加擠占了其本應分配于提升信息素養的時間和精力。

二、數智時代我國高等教育擔負的使命:從“老齡化壓力”到“教育紅利”

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水平提升使人力資本存量增加,由此帶來“教育紅利”。數智時代高等教育在釋放人才紅利、創新紅利、開放紅利等方面表現的優勢,將會為“老齡化壓力”向“教育紅利”轉變提供寶貴的機會。

(一)高等教育擔負著釋放人才紅利的使命

高等教育可以為社會輸送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大大地提升人口素質,以人口質量替代人口數量部分抵消了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下降帶來的“老齡化壓力”。如表1所示,雖然我國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2010年的72.42%下降到2020年的66.90%,仍有較大的“老齡化壓力”。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從2010年的11837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21722萬人,增加了9885萬人,平均每年增加217萬人。勞動年齡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從2010年的11.54%上升到2020年的21.77%,提高了10個百分點,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從2010年的8.64%提高到2020年的15.05%。如果以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人口紅利,以勞動年齡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來衡量人才紅利,那么人才紅利的上升幅度明顯地超過了人口紅利的下降速度,表明高等教育能夠實現勞動力隊伍的“大換血”,具備釋放人才紅利的巨大效能。

表1 我國受高等教育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比較

(2010—2020年)

[類別 2010年 2020年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萬人 11837 21722 勞動年齡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人口的比重/% 11.54 21.77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8.64 15.05 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72.42 66.90 ]

注:數據來源為《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

(二)高等教育擔負著釋放創新紅利的使命

高等教育對人的培育主要側重于能力的培養,即創新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這一點與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注重知識傳授存在明顯的區別,這一區別在數智時代顯得尤為重要。相比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素質與技能上更勝一籌。各界普遍達成的共識是,較高程度的人力資本積累是技術進步與創新的關鍵要素,其中,高等教育擔負著提升人力資本水平的重要職責。高等教育的主要執行者——高校是重要的創新主體,不但可以通過知識溢出與技術轉移來實現創新,還可以通過產學研合作來釋放創新活力。此外,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高等創新要素教育資源也趨于集聚,這也引發了人才、資本、技術等的集聚,而創新要素的聚集會產生規模效應,從而產出更多的創新成果。因此,高等教育通過提升人力資本水平、促進創新主體創新、集聚創新要素提高創新產出等方式,在釋放創新紅利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高等教育擔負著釋放開放紅利的使命

教育是促進世界各族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其在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上愈發有所作為。特別是在數智時代的助推下,智能互聯唾手可得,高校教育資源“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互通。例如,清華大學推出的“雨課堂”在國外得到廣泛使用,特別是疫情暴發以來,類似“雨課堂”的數智化教學工具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和推廣。數智化使得在線教育被教育體系廣泛采納,我國的在線教育發展經驗為一些高等教育薄弱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參考借鑒。這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在世界高等教育資源、技術與模式共享等方面的話語權,對外合作得到進一步深化。在數智化時代,我國通過建設和開放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展現了中國實力,為全球發展的重要議題貢獻了中國智慧,為全世界人民深入了解和認識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提供全新的平臺,全方位推進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

三、數智時代我國高等教育變革變“老齡化壓力”為“教育紅利”的途徑探索

(一)發展高校特色,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吸引力

一是高等教育要適應數智化和老齡化的需求,傳統學位制度需要進行變革。我國的高校建設應該推進高??茖W分類發展,即不同類型的高校應該進行差異化的組織、協調、規劃,突出各種類型高校的特色。如此才能緩解“老齡化壓力”,提升高等教育的普適性,同時也響應了數智時代給高校轉變和適應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二是要大力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提高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國外生源。數智化的助推使得在線教育的發展不斷深化,為高等教育的全球互動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全球教育系統正在重構,更加開放和包容的跨境教育生態逐步形成,通過提升國家化水平來緩解“老齡化壓力”是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各類高校要充分把握機遇,借助數智時代涌現的先進技術為國際化人才培養鋪平道路,為日益深化的老齡化社會提供策略轉向。

(二)調整教育目標,人才培養著重提升人的能力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是變“老齡化壓力”為“教育紅利”的重中之重。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上,我國高等教育要適應數智時代的需求,在教育目標和教學方式上做出變革。數智時代急需復合型人才,特別是基礎理論扎實的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2020年3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構建基礎理論人才與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并重的培養體系”[6]。高等教育要緊緊圍繞國家需求,變革人才培養目標。高校要借助數智時代提供的技術便利,積極構建合理的混合學習生態。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簡單地用線上教學替代線下教學,而是在教學框架、課程設置和組織模式上做出的突破。人才培養著重于提升人的能力,是數智時代高等教育適應老齡化社會的客觀要求,且符合在線教育蓬勃發展的趨勢。一方面緩解了學生在教育成本上的壓力,便于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內生驅動力和自我規劃能力。因此,基于能力導向的教育目標的調整,對于變“老齡化壓力”為“教育紅利”具有重要意義。

(三)進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發揮高校的示范引領作用

發展終身教育,是變“老齡化壓力”為“教育紅利”的有效途徑之一。隨著“雙一流”高校的建設,我國高校綜合實力有了顯著的提升,應當充分發揮其在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中的示范引領作用。終身教育主張教育應當貫穿于人的一生,即“活到老,學到老”。徹底顛覆了把人的一生劃分為“學習期”“工作期”“退休期”的傳統做法,十分契合數智化和老齡化社會的需求。數智化和老齡化對金融、保險、康養、人工智能等相關產業的人才需求劇增,需要提高受教育者的年齡跨度;同時,數智化也豐富了教育形式,使教育場所延伸至校園之外,使得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更好地融合。在建立健全終身教育體系的過程中,高校有天然的示范引領優勢。首先,高校的校園基礎設施較為成熟,高校的圖書館藏書、電子資源、教學軟件等配置齊全,現成的配套設施為開展終身教育節約了成本。其次,高校具有較強的綜合研究能力和專業實力,能應對在終身教育體系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有能力為終身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因此,應該充分重視高校在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中的戰略性地位,發揮好其示范引領作用。

四、結語

老齡化的不斷高速加深造成了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但在數智化時代,借助高等教育的變革釋放人才紅利、創新紅利、開放紅利仍有應對的空間。數智化和老齡化從教育投入、人才培養模式與學生學習能力、教師隊伍建設等維度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戰。對此,應從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吸引力和調整教育目標入手來著重提升人的能力,并進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以高等教育為橋梁,實現從“老齡化壓力”到“教育紅利”的轉化。

[ 參 考 文 獻 ]

[1] 鮑威,金紅昊,田明周.我國研究型大學教師隊伍年齡結構與科研產出的關系[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5):54-62.

[2] 謝艷華,李云龍.“互聯網+高等教育”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實踐研究[J].大學教育,2022(8):14-16.

[3] 謝立黎,韋煜堃.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價值、實踐與挑戰:兼論高校積極應對的新路徑[J].貴州社會科學,2022(8):95-102.

[4] 周健.第二次人口紅利視域下的我國教育紅利:基于日本的比較研究[J].理論與改革,2021(6):116-127.

[5] 姚天沖,楊世照.人工智能視域下的高校文科教育發展思考[J].大學教育,2021(8):91-94.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印發《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的通知[EB/OL].(2020-01-21)[2022-12-0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3/03/content_5486326.htm.

[責任編輯:雷 艷]

猜你喜歡
高等教育老齡化
健康老齡化十年,聚焦骨質疏松癥
老齡化研究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研究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國家發改委專家:全面放開二孩不足以應對老齡化
健康老齡化與養醫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