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背景下農林類高校環境科學專業創新性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2023-07-28 09:18葉文玲唐俊李學德李潔吳祥為
大學教育 2023年5期
關鍵詞:環境科學雙一流實踐教學

葉文玲 唐俊 李學德 李潔 吳祥為

[摘 要]“雙一流”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建設的風向標,高校創新性實踐教學改革與“雙一流”建設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文章立足“雙一流”建設背景,從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培養方案修訂、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實踐平臺建立、實踐基地建設、創新性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論述,以期為農林類高校環境科學專業進一步明確實踐教學思路、打造一流學科提供借鑒。

[關鍵詞]“雙一流”;創新性實踐;環境科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5-0024-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高等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聚集地,有責任向社會輸送創新性人才[1]。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環境科學專業教育也得以穩定發展[2]。環境科學專業具有強應用性的專業性質及專業特點,專業畢業生要求具有很強的解決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的能力。因此,這個專業的學生除了需要具有雄厚完善的理論基礎,? 還需要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2]。知識和能力源于實踐,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也是高等學校正在進行的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3]。在國家“雙一流”建設以學科為基礎,以改革為發展動力,以辦出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為目標的背景之下,作為以農業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的農林類高校,應努力打造具有農林特色的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創新能力強、專業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

一、農林類高校環境科學專業進行創新性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雙一流”建設是我國高校建設的風向標

自2015年以來,“雙一流”建設已成為高等院校和社會密切關注的焦點之一?!半p一流”建設目標是培養更多拔尖的優秀人才,以不斷提升對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支撐能力[4]。在國家“強化能力培養、建設一流學科”的政策導向之下,農林高校環境科學專業應堅持農科定位,踐行實踐理念,探尋綜合發展的學科教育教學改革路徑。

(二)農林類高校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新目標

在“雙一流”建設以及新一輪學科評估持續推進的大環境之下,結合自身優勢、發展優勢學科已成為農林類高校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的重要策略。環境科學專業是一門涉及生物學、化學、微生物學、工程學、毒理學等多領域的交叉融合的綜合性學科,其特點是專業口徑寬、綜合性強。因此,此專業的學生既要充分掌握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又要通過扎實完善的實踐環節學習來全面提升自身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工作能力。實踐教學是環境科學專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環境科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工作也將面臨培養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的新要求。作為以農業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的農林類高校,應當在環境科學專業的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優勢,打造具有農林特色的培養模式,從而為社會輸送創新性應用型人才[5]。

(三)創新性應用型人才是安徽省生態強省、美好鄉村建設的有效保障

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是新時代高等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14年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鼓勵創新創業的制度,對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也有了進一步的要求。特別是 2018 年 9 月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國發〔2018〕32號)指出,要“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對新時代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設一支素質優良、專業性強、實踐性強的生態環境保護人才隊伍,是建設生態安徽、綠色安徽的重要保障。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的《生態強省建設實施綱要》(皖發〔2012〕24號)明確指出要加強安徽省內高等院校相關學科建設,著力培養生態強省需要的專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目前,安徽省正處于承接產業示范轉移的關鍵時期,如何提高資源的整體利用率、嚴格控制環境污染是生態環境保護專業人才的歷史使命,而創新性應用型人才是安徽省生態強省、美好鄉村建設的有效保障。

(四)“雙一流”建設與創新性實踐教學的交融

一流大學需要一流學科支撐發展,而一流學科建設是一流大學建設的基礎[6],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之間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相互依賴,是促進高等院校具備世界頂尖水平的有力保障。2016 年 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并以此來帶動高校其他工作?!盵7]因而,穩步推動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點是一流人才隊伍的建設,即建設且建成“雙一流”的核心在于人才的建設,而培養創新性應用型人才成為建成一流人才隊伍的抓手,進而成為 “雙一流”建設的核心點。高校實踐教學工作旨在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而創新性應用型人才汲取營養和水分又離不開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教育[8]。

二、環境科學專業創新性實踐教學改革模式構建

(一)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

大學生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基礎,實踐教學必須體現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要求緊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9]。安徽農業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緊緊圍繞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產地環境修復的需求,立足安徽、面向全國,以環境污染監測與治理為特色,建設省內一流品牌專業,為全面支持美好鄉村建設、生態強省建設培養一支素質優良、專業性強、實踐性強的環境保護人才隊伍。環境科學專業秉承“文理農工交融、厚基礎強技能”的培養理念,立足農業院校優勢特長,充分發揮多學科交融優勢。在素質方面,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和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在知識方面,培養學生具備環境科學專業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能夠通過多種渠道提升自我知識體系的能力。因此,本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確定為:著力培養具有良好的環境科學素養,掌握環境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生產應用等初步訓練,具有創新意識與能力,能在環??蒲袡C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環境污染處理、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評價、環境咨詢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10]。

(二)創新性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

通過對社會人才需求和環境保護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安徽農業大學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分別在2012年、2017年和2019年進行了修訂,逐步優化了專業課程體系和學分布局,重新形成了“三平臺一體系”的人才培養方案,即構建了通識教育平臺、基礎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和實驗實踐體系,根據社會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需求的導向,把“創新、實踐和社會責任”三大理念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新的培養方案提高了實踐課程的學分并優化了實踐課程上課學期時間的安排和實踐內容的設置。具體實踐課程主要有:環境監測教學實習、專業課程綜合實習、環境科學綜合實習、環境污染防治創新實踐、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創新實踐、創新創業實踐認定及科研實踐活動認定等。

(三)創新性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立足專業辦學特色和優勢,結合社會需求和人才培養的目標,本著“通識基礎與專業特性兼顧”“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結合”“技能運用與創新培養并重”的原則,通過多年的實踐教學積累,逐漸形成了“四層次、五模塊”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實踐教學體系的“四層次”為:基本技能訓練、應用技能訓練、創新創業訓練和個性發展訓練。實踐教學體系的“五模塊”為:基礎/專業實驗、課程實習、綜合實習、“大創”項目/學科競賽、畢業論文(設計)。

層次一為基本技能訓練,以基礎和專業實驗為主,通過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在基礎和專業實驗教學平臺完成。層次二為應用技能訓練,以課程實習和綜合實習為主,通過綜合性實驗和實習過程,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強化應用技能培訓。層次三為創新創業訓練,以學生自主申報各級“大創”項目和學科競賽活動為主,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在專業科研平臺完成。學生參與的創新創業活動,可直接用于創新創業實踐學分認定和科研實踐活動學分認定。層次四為個性化發展訓練,以創新訓練項目、參與教師課題研究或參與企業生產活動等形式為主,通過自主選擇形式完成畢業實習,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從事科研和技能運用的能力,在學科平臺和產學研合作單位完成。教師可邀請實踐經驗豐富的環境科學專業專家,在專業課程結束后為學生做專題講座,用實踐教學提升專業課的教學效果,同時進一步為學生完成課程設計提供指導。

(四)創新性實踐平臺的建立

安徽農業大學環境科學專業依托安徽省農業生態環保與質量安全產業技術體系,在安徽省農業生態環保建設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為專業建立了多處產學研基地和實踐教學平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安徽奧創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安徽喜洋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同時,在廬江縣現代農業技術示范園建有農業農村部合肥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為本專業學生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農業“減藥減肥”科學研究實踐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近3年每年接納50人赴站實習,專業教師結合科研項目指導3~5名學生開展相關研究;此外,在合肥市五縣(區)農委合作開展農田水體農藥、化肥監測及污染修復研究,為本專業學生開展創新實踐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

(五)拓展實踐基地的建設

實踐基地的選擇,首先要考慮符合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計劃的要求;其次要考慮食、住、行方便,距離學校的路途適中,以保障教學效率;最后要考慮穩定性較好,便于產學研的結合[11]。安徽農業大學充分利用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在安徽省各地設置的綜合試驗站和產業聯盟平臺,構建校地科研教學協作平臺,形成穩定的協同創新機制,真正實現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同時,安徽農業大學大力推進學院(專業)與企事業單位聯合辦學、共建實踐實習基地和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人才培養與實踐實習的功能。安徽農業大學進一步加強與安徽泰科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國科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華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合肥茂騰環??萍加邢薰?、安徽皖欣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藍鼎環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肥藍雁環境監測有限公司等省內從事二[惡][口]英、農藥殘留檢測的科技型企業的交流與人才培養的合作,提升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

(六)加強創新性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的培養,師資是關鍵。首先,在教師中推行創新導師制,鼓勵教師結合自身科研項目開展學生創新培養工作,鼓勵學生積極申報校級、省級及國家級“大創”項目或參加各類創業比賽。通過各級“大創”項目課題研究及創新創業比賽,學生不僅可以直接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研究工作,在實驗技能和材料整理方面積累經驗,更能培養自己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同時,部分通過項目驗收的學生團隊,在獲得良好的研究成果后,可以通過推免途徑進入碩士階段學習。其次,從環境科學專業教研室挑選一批具有創新創業潛力的教師,請學?;驅W院有經驗的教師和相關專家對其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技巧和核心要點。最后,加強專業的校外指導教師聘用工作,構建高效的創新創業平臺和空間,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創新創業指導。

三、結語

2015年開始至今,在環境科學專業教研室教師的指導下,環境科學專業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35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級5項。此外,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在節能減排大賽上獲得國家級三等獎1項,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獲得省級銀獎1項,在安徽省大學生生態環保創新創業大賽上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實踐證明,此次創新性實踐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 參 考 文 獻 ]

[1] 楊廣順,周彤,張崇曦,等.學科大類招生背景下資源環境類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實訓平臺建設研究:以吉林大學資源環境類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3):28-29.

[2] 王旭,葛成軍,李佳靈,等.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6(9):125-126.

[3] 潘晶,李光哲,彭天燕,等.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4(1-4):121-124.

[4] 袁小平.“雙一流”目標下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探[責][臣][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0(5):194-198.

[5] 呂悅風,孫華,許杰.“雙一流”背景下農林高等院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9,20(20):94-99.

[6] 韓春梅,張玉琢.“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一流學科的演進邏輯與建設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20(10):29-37.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情況綜述[EB/OL].(2018-01-03)[2021-05-08].http://www.moe.gov.cn/s78/A12/s8352/moe_1445/201801/t20180

103_323619.html.

[8] 潘晶,李光哲,彭天燕,等.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4(1):121-124.

[9] 黃菊文,喬俊蓮,朱昊辰,等.加強實踐教學內涵建設 培養創新性拔尖人才[J].實驗室科學,2017,20(1):220-223.

[10] 吳祥為,湯婕,張曉偉,等.環境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7,19(5):104-108.

[11] 張明泉,曾正中,陶燕,等.綜合性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實踐教學體系建設[J].高等理科教育,2005(2):112-115.

[責任編輯:鐘 嵐]

猜你喜歡
環境科學雙一流實踐教學
國內外高校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差異比較
環境科學專業綜合設計實驗教學改革研究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方法與長效機制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數據庫高級應用》教學創新方法研究
高?!半p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