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主流媒體對外話語隱喻的翻譯策略研究

2023-07-29 11:15劉曼孫宇紅
關鍵詞:主流媒體隱喻

劉曼 孫宇紅

摘要:對外話語是國家闡述理念、表明立場的重要途徑。我國外交部對外發言中常引用隱喻闡釋觀點,這類外交話語語義豐富且文化意蘊深厚,故如何將這類隱喻表達確切地傳達給國內外受眾成為翻譯的難點。在生態翻譯理論框架下,以語言維度、文化維度和交際維度的轉換為翻譯方法,探討2021年人民網日文版外交部發言中隱喻的中譯日翻譯策略。研究發現,外交部發言中隱喻的轉換需要立足對外話語的性質,運用三維轉換使譯文忠于原文且最大化保留原文風貌,關照目的語受眾的閱讀體驗,從而提高受眾的接受認可度。

關鍵詞:生態翻譯理論;主流媒體;對外話語;隱喻;三維轉換

中圖分類號:H 36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895X(2023)02?0133?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3.02.00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Metaphors in Chinese Mainstream Media

——Based on the Speech Column of MFA PRC from Japanese Version of Peoples Daily Online in 2021

LIU Man,SUNYuho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International discourse has always been important for a government to elaborate on its governing ideas, policies, as well as political positions. Because of their rich and profou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metaphors are often employed by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 public speeches to get message across on the world stage. Rendering these metaphors into Japanese accurately constitutes a daunting task. Guided by the framework of the Eco-Translation Theor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hinese-Japa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metaphors from the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perspectiv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metaphors in the column featuring the speeches in Japanese by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n People s Daily Online in 2021, it is underscored that these three perspectives help retain faithfulness to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cultural flavor of the source culture, and accommodate the target readers, which in turn ensures the acceptance of the target text.

Keywords: Eco-Translation Theory ; mainstream media ;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 metaphor ;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隨著我國國際影響力的顯著提升和對外交流的不斷深入,對外話語的建設取得了快速發展,為外交部的對外傳播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來,外交部發言人應對記者會上提出的各種問題,既有鏗鏘有力的回應,也有妙語連珠的隱喻,深受廣大受眾的關注和點贊,頻頻沖上熱搜榜首。雖然我們的聲音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由于國家間意識形態、文化背景等差異,譯文的接受認可度尚需進一步提升。比如,一些翻譯欠妥的遣詞用句會造成誤解,甚至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對外話語中隱喻一類文化色彩濃厚且帶有意識形態的表達,其譯文質量尤其需要加以重視。因此,為了連接中外,溝通世界,進一步加強中國對外話語的建設,必須不斷提高對外話語的外譯水平。

一、理論框架

21世紀初,胡庚申借鑒進化論的適應選擇學說,吸收東方生態智慧,建構了“翻譯適應選擇論”[1],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生態翻譯理論”,使之成為我國學者獨創的翻譯界顯學。生態翻譯理論圍繞“三生”主題,即“翻譯生態”“文本生命”和“譯者生存”,在適應選擇理論指導下提出了“多維度適應和適應性選擇”翻譯原則以及“三維”轉換的翻譯方法[2]。首先,“翻譯生態”是源語和目的語構成的有機整體,包括一切除譯者之外的要素,是譯者翻譯的先決條件[3]。其次,“文本生命”指翻譯是動態的文本生命的移植過程[4],在適應選擇中實現文本再生與存續。最后,“譯者生存”指譯者不獨立于翻譯生態和文本生命之外[5],在翻譯實踐中,譯者處于原文和譯文的核心位置。

因此,不管是翻譯生態環境、文本生命移植還是譯者生存,都與多維度適應和適應性選擇息息相關。追求適應選擇度高的譯文不僅要考慮上述三個主題,還需借助“三維”轉換的翻譯方法。

生態翻譯理論注重源語和目的語的生態平衡,因此翻譯要考慮語言、文化、交際和美學等多個維度[1]。其中,語言的互動是交際,交際的沉淀是文化,文化的載體是語言,三者的內在聯系使多維度轉換主要聚焦于語言、文化和交際三個維度。第一,語言維度關注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源語和目的語之間存在詞匯、句法等差異,語言維度轉換的基本形式是忠于原文并使用受眾習慣的表達方式進行語義轉換。第二,文化維度注重文化內涵的傳遞。譯者和受眾處于不同的翻譯生態環境,體現為歷史背景、傳統文化以及意識形態等差異。為了避免受眾從目的語文化立場出發曲解源語,譯者既要追求翻譯的準確性,也要兼顧雙語文化內涵的互通。第三,交際維度重視源語中的交際意圖。生態翻譯理論側重動態把握文本信息,以達到異民族、異文化之間交流的目的,即譯者要關注原文中的交際目的和會話內涵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

本文擬在生態翻譯理論框架下,運用語言、文化和交際“三維”轉換的翻譯方法,具體分析2021年人民網日文版外交部發言中隱喻表達的中譯日翻譯策略,探究對外話語譯文的隱喻表達在生態翻譯理論框架下的選擇與適應,提高主流媒體對外話語的外譯水平。

二、文獻綜述

“話語”是一種包含意識形態的言說[6]。陳汝東將對外話語界定為在本國意識形態下講述國家故事的一種傳播行為[7]。吳赟等認為對外話語以維護國家利益、塑造國家形象為目的,在對外交往中闡述治國理念,處理國際事務,參與全球治理[8]。由此可見,對外話語具有嚴謹、立場鮮明等特點。由于對外話語帶有本國意識形態,平鋪直敘的表達往往難以實現理想的交際效果。而隱喻在政治語篇中具有闡釋與勸服功能[9],外交部常借用詩詞、典故等隱喻表達觀點和主張。萊考夫等認為隱喻屬于修辭手法,其本質是通過另一種事物映射和闡釋當前要言說的事物,它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們在耳濡目及中被激活對具體事物的印象并映射到對抽象事物的理解上,故對外話語中的隱喻表達可使復雜的政治意向簡單化并易于被受眾接受[10]。

袁鑫從生態翻譯理論三維轉換角度分析了政治文本的翻譯策略,認為多維度的適應與選擇為對外話語的翻譯提供了新思路[11]。胡開寶等從跨學科的研究視角探討了中國特色對外話語的翻譯與傳播[12]。楊明星等在政治等效和意向再現的翻譯標準下論述了媒體話語中外交隱喻的不同翻譯策略[13]。鳳羽等以隱喻類別為切入點探究了外宣文本中隱喻的翻譯特點[14]??傮w來說,不少學者從認知層面探究隱喻的翻譯策略,但從生態翻譯理論視角分析對外話語隱喻的翻譯策略略顯不足。因此,本文將從生態翻譯理論的三維轉換視角,探討外交部發言中隱喻表達的中譯日翻譯策略。

三、研究樣本分析

本研究選取人民網日文版的外交部發言專欄作為研究樣本,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人民網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主流媒體之一,是世界十大報紙之一的《人民日報》于2013年開通運營的大型網上信息交互平臺,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其次,人民網擁有中、英、日等15種語言版本,熱點新聞能第一時間被推送至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眾面廣且具有全球性;最后,人民網經全新改版后,分為9大板塊,滿足讀者多元化的認知需求,經過近10年的運營,備受受眾肯定和歡迎。其中,人民網日文版的外交部專欄主要涉及我國多個領域的發展變化情況以及對重大事件表明的觀點和立場,為日本和世界認識中國打開了一扇窗戶,為講好中國故事開辟了新途徑。

2021年我國外交部共召開了257場例行記者會,人民網日文版外交部發言專欄摘錄并發布了327篇相關內容的報道,共計230145字。本研究通過篩選隱喻關鍵詞,剔除114篇無隱喻表達的報道,最終獲得有效語料文本213篇,共計138087字。通過分析這些文本發現,外交部發言專欄的主題主要集中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多采用隱喻進行回

應和表態,這些隱喻的使用使發言措辭一針見血且意味深長。表1列舉了213篇文本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常用隱喻表達。

本文結合2021年人民網日文版外交部發言專欄中213篇語料,借助 NINJAR 語料庫檢索工具,在生態翻譯理論框架下,以語言維度、文化維度和交際維度的三維轉換為翻譯方法,具體分析外交部發言中隱喻的中譯日翻譯策略,探索主流媒體提升中國軟實力和國家形象的有效翻譯策略及路徑。

四、隱喻表達的“三維”轉換翻譯策略

翻譯適應選擇論主張翻譯要進行多維度適應和適應性選擇,以實現源語和目的語的生態平衡。換言之,譯者根據翻譯生態環境這一先決條件決定側重或淡化某一維度的轉換,實現譯文在各維度之間的平衡。

(一)語言維度的轉換

語言維度關注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由于外交部發言的對外話語代表了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是國內政治、經濟和文化對外展現的重要途徑,所以措辭嚴謹且客觀。因此,為了讓外交部發言的隱喻在異域中再生與存續,起到闡述、對外宣傳的作用,既要最大化傳遞源語的語言風貌,又要考慮目的語的表達習慣,以關照目的語受眾的閱讀體驗,提高其接受認可度。

例1蓬佩奧之流仍妄想卸任后依靠反華來謀求個人私利,繼續綁架中美關系,這注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譯文ポンペオ元國務長官らは依然として退任後に反中によって個人的利益を図り、中米関係を翻弄することを妄想している。これは必ずや徒労に終わるだろう。(2021?02?25)

例1的隱喻屬于物質隱喻。物質指生產生活所需要的實物資源,其概念結構多而廣。如表1所示,物質隱喻出現的形式非常豐富。竹籃無法蓄水,“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實質是白費力氣,意指在病毒溯源上大肆做文章這一行徑如同竹籃打水,終將不能得逞。另外,該隱喻是具有歷史典故的諺語,此處外交部借此隱喻強調將病毒政治化既不道德也不得人心。因此,譯者在翻譯時應更側重對外話語的目的,旨在突出我國聲明的嚴肅性,故沒有直譯為“籠で水を汲む”, 而是譯為“徒労に終わる”, 使闡述的觀點言簡意賅。檢索 NINJAL 語料庫發現,“徒労”的例句中以“徒労に終わる”形式出現的頻次最高??梢?,譯文的選擇既要立足對外話語的性質,又要契合原文語義,同時還要適應目的語生態環境。

例2試圖把民主變成可口可樂,一個國家生產原漿,全世界一個味道。

譯文民?主をまるでコカ·コーラのように一國が原液を生産し、全世界で同じ味のものにしようとする。(2021?10?20)

例2的隱喻屬于物質隱喻??煽诳蓸穼儆诿绹放?,是全球三大飲料之一。將可口可樂味道全球統一的特點映射到民主模式中,旨在說明民主不應該有固定模式。本例中“可口可樂”指“美國式民主”,此處譯者直譯為“コカ·コーラ”而不是釋譯為深層涵義的“米國式民主”,保留再現了原文幽默風趣的語體風格,加上后文的解釋說明,目的語讀者不難理解中國對民主含義的見解。

在語言維度的轉換中需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明確立場。由于對外話語具有嚴謹客觀的特殊性,其外交聲明的譯文也應做到言簡有力。其次,忠實原文。為了避免直譯而特意潤色譯文的處理方式在翻譯實踐中較為常見,但在傳達含義且符合原文立場的情況下,對隱喻采取直譯或加注不失為最大程度保留對外話語風貌的譯法。例如,“要拆墻不要筑墻”的譯文為“壁の構築ではなく撤廃”,原文的“墻”意指“阻礙”,而譯文中的“壁”除了“墻體”也包括“障礙”之意。該直譯不僅實現了語義的對等,也保留了原文的趣味性。

(二)文化維度的轉換

文化維度的轉換注重文化內涵的傳遞。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雙方歷史背景、傳統文化及意識形態等翻譯生態環境要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而好的翻譯能在異文化之間求同存異,搭建橋梁。因此,文化維度的翻譯轉換,不僅要兼顧翻譯的準確性,還要結合歷史、文化及觀念等方面因素,使目的語受眾能夠通過譯文理解我國社會文化及對外政策等。語言之間的翻譯,并不是每個詞都能找到對應文化內涵的表達,中文里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詞置于目的語生態環境時,其內涵可能會發生變化甚至會消失。這種情況下,則需要在目的語生態中尋找相同或相近語義的替代詞。

例3他們自己也成為世界了解中國共產黨、了解中國的眼睛。他們的報道和著作經受住了歷史的檢驗。

譯文そして彼ら自身も世界が中國共産黨を知り、中國を知る上での窓口となった。彼らの報道と著作は歴史の検証に耐えてきたと言える。(2021?01?05)

例3的隱喻屬于身體隱喻。其概念結構包括 “動脈”“血液”等。如表1所示,身體隱喻出現 的形式不勝枚舉。本例中,眼睛是人類認識和了解 客觀世界的感知器官,該隱喻將斯諾等一批外國記 者比作世界認知中國的途徑。在此語義下,日語中 與“眼睛”相對應的“目”多用作器官之意,很少 具有上述中文語境中表示認知方法和途徑的含義。由于中日存在文化差異,表達習慣也不相同,所以 譯文選擇了與中文“眼睛”語義相近的“窓口”。檢索 NINJAL 語料庫發現,“窓口”共出現49732 條記錄,在外務省等政府報告中通常用“~の窓口”這類形式以表達“對話交流的窗口”。因此,譯文 的選詞對目的語受眾而言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4核污染水不管換什么馬甲都是核污染水,一旦排海將對全球海洋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譯文呼び方をどう替えようとも原発汚染水は原発汚染水なのであり、ひとたび海洋に放出されれば全世界の海洋環境に計り知れない危害をもたらす。(2021?05?27)

例4的隱喻屬于物質隱喻?!榜R甲”早前指鎧甲、無袖外套,如今引申為掩蓋原貌的偽裝。該隱喻中發言人用“換馬甲”替代日本把核污染水粉飾為處理水這一表述,旨在揭露排放核污染水的錯誤決策不會因為名稱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榜R甲”在中國有服飾和偽裝兩層意思,查詢《大辭泉》[15]發現,與日語對應的只有“チョッキ”“ベスト”中無袖外套這一層意思,并且 NINJAL 語料庫中使用頻度較高的例句均與服裝相關,若直譯則不符合原 文語義,所以譯者考慮到中日的“馬甲”文化內涵 不盡相同,將原文“馬甲”暗含的“名稱”“叫法”移植到目的語生態翻譯環境,將其譯為受眾熟悉的 “呼び方”,既體現原文語義完成文化維度的轉換,同時又增加了譯文的可讀性。

中日兩國間產生語義差異的“目”并不算孤例,“顏色”“真面目”等同形異義詞均十分常見。這 類詞在中譯日時切不可直接對應日語中的同形詞,首先要確保語義的對等。例如,在“揭露真面目”的隱喻翻譯中,其對應的日語表述多為“正體を露 呈”,而不選擇日語中“真面目”的“認真”之意。再者,譯者在文化維度的轉換中不僅要了解源語所 包含的歷史文化背景,還要知曉目的語受眾所處的 社會文化環境。例如,“第一方陣”源于《孫子兵 法》,屬于戰爭隱喻且是中國特有的政治術語,譯 者并未直接處理成 NINJAL 語料庫中出現393條記 錄的“方陣”,而是譯為出現13323條記錄并多應 用于戰斗語境的“先頭”,如此翻譯轉化更符合目 的語受眾對譯文的理解和認知。

(三)交際維度的轉換

交際維度理論重視源語意欲達到的交際意圖。在記者會上,發言人不僅引經據典,遣詞用句也與時俱進,常常引用熱詞使復雜的政治話語表達變得淺顯易懂。在翻譯實踐中,由于源語中此類隱喻表達并非都能在目的語生態環境中實現一一對應,所以為了彌補目的語“缺損”的生態環境,讓目的語受眾理解且認同外交部發言的觀點立場,通常會考慮交際維度的適應性選擇。因此,交際維度中對外話語的翻譯轉換具有“內外有別”的特點,常常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例5但事實證明,甩鍋這套把戲害的是美國自己,受損的是美國民眾的生命健康。

譯文だが、責任転嫁というこのトリックによって害されるのは米國自身であり、損なわれるのは米國民の命と健康であることは事実が証明している。(2021?06?02)

例5的隱喻屬于物質隱喻?!八﹀仭笔窃醋浴氨澈阱仭钡木W絡熱詞,指推卸責任,“鍋”引申為失敗的原因。本例中用“鍋”蘊含的涵義映射美國抗疫現狀,揭露美國歪曲事實,謬稱病毒是從中國實驗室泄露的污名化做法,其真實意圖是轉移公眾視線,推卸自身抗疫失敗的責任。若進行直譯,“甩鍋”一詞將成為目的語受眾的理解難點。此處 譯者注重與目的語受眾進行對話,放棄喻體“鍋”的直譯,將其譯為“責任転嫁”,即轉嫁責任。檢 索 NINJAL 語料庫發現,在“名詞+転嫁”的搭配 中“責任転嫁”的出現頻次最高??梢?,譯文不僅 用流暢達意的語言表達了中國尊重事實的立場,還 提升了交際效果,使目的語受眾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6美艦近來多次在臺灣海峽“大秀肌肉”、挑釁攪局,向“臺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威脅臺海地區的和平穩定。

譯文米艦は最近繰り返し臺灣海峽で大々的に武力を誇示し、挑発し、情勢をかき亂し、「臺灣獨立」勢力に完全に誤ったシグナルを送り、臺灣海峽海域の平和と安定を脅かしている。(2021?04?09)

例6的隱喻屬于身體隱喻?!按笮慵∪狻敝冈?公共場合顯示自身魅力或才華,該隱喻將美艦在臺 灣海峽滋事挑釁的行為比作大秀肌肉。若是采用直 譯,目的語受眾會難以準確理解和把握“秀肌肉”的真正含義。因此,人民網日文版的譯文舍棄了喻 體,將源語蘊含的涵義解讀為“武力を誇示する”, 即“炫耀武力”??梢?,譯者的翻譯轉換充分考慮 了“缺損”的生態環境,將源語背后的深層含義準 確地傳遞給目的語受眾,達到了有效交際的目的。

例7希望美方能夠早日兌現疫苗援助承諾,而不是一味給發展中國家“畫大餅”。

譯文発展途上國に対して機上論を振りかざすのではなく実行も伴うべき。米國がワクチン支援の約束を1日も早く果たすことを望む。(2021?10?12)

例7的隱喻屬于物質隱喻?!爱嫶箫灐痹醋猿?語“畫餅充饑”,后將其引申為做出不合實際的承 諾,最后卻不兌現承諾的行為,“餅”被賦予了空 口承諾的涵義。本例中將“餅”的概念結構映射到 美國做出疫苗援助承諾這一行為,意指美國對該承 諾遲遲沒有任何實際行動。同樣,若是直譯“畫餅”會讓目的語受眾不知所云。因此,譯者選擇了日語 中的慣用語,將其譯為“機上論を振りかざす”, 即美國大肆宣揚疫苗援助計劃,但實際上卻是一紙 空談。此處的慣用語契合原文的言外之意,符合目 的語受眾的表達習慣,實現了交際維度的翻譯轉換,從而達到異文化間信息的有效傳遞。

基于交際維度轉換的翻譯,需要對語言進行脫殼處理,即把原文字面意思的深層涵義準確傳達給目的語受眾。例如:“日方檢測人員在檢測設備上做手腳”的譯文為“日本の検査員が検査機器に細工をしていた”, 指日方檢測人員暗中?;拥???梢?,交際維度的翻譯轉換更注重解決不同語言間的交際障礙,使目的語受眾通過譯文能夠準確了解和接受中國的態度和主張。

五、結語

對外話語的隱喻翻譯不僅要體現傳播目的,實現字面義的解碼,還涉及源語和目的語生態環境之間的差異。生態翻譯理論框架下的多維度適應與選擇為對外話語的隱喻翻譯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對外話語涉及的意識形態需要譯者明確立場。譯者應根據話題性質及發言人的話語風格,把握好翻譯的“度”,使幽默或義正言辭的表述在譯文中得以充分展現。其次,對外話語翻譯應注重譯文的適應與選擇。隱喻產生于復雜的翻譯生態環境,源語和目的語的對譯并非單純是兩種語言形式的轉換,而是語言、文化、交際等多維度的選擇轉換,最終通過語言媒介使隱喻在異域生態環境中實現再生。根據上述語言維度、文化維度和交際維度轉換的翻譯方法,外交部的對外話語更著重于主張和觀點的傳達,所以譯文需要側重或淡化某些維度。最后,譯文應重視重構與源語相適應的生態環境,同時關照目的語受眾的閱讀體驗,使源語中的隱喻移植到目的語生態環境中,從而易于被受眾接受。

探究人民網日文版外交部發言專欄中隱喻的翻譯策略,可為中國主流媒體對外話語的翻譯提供些許建言,從而提升對外話語的建設及對外傳播水平,充分發揮語言在連接中外、溝通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存在一些不足,僅對2021年人民網日文版外交部發言專欄的隱喻表達進行了匯總分析,篩選出的語料有限,未來研究可收集和分析多種主流媒體的語料,以期獲得更全面的認知。

參考文獻:

[1]胡庚申.翻譯適應選擇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胡庚申.生態翻譯學建構與詮釋[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

[3]胡庚申.生態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中國翻譯, 2011,32(2):5?9.

[4]胡庚申.文本移植的生命存續?“生生之謂譯”的生態翻譯學新解[J].中國翻譯?, 2020,41(5):5?12.

[5]羅迪江.譯者研究的問題轉換與生態定位:生態翻譯學視角[J].中國翻譯, 2020,41(5):13?19.

[6]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M].白春仁, 顧亞鈴, 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7]陳汝東.論國家話語能力[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48(5):66?73.

[8]顧憶青, 吳赟.國家對外話語體系的譯介與傳播研究:評述與展望[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32(1):113?124.

[9]袁卓喜.對外政治話語中隱喻的功能及其英譯[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42(2):114?119.

[10]喬治·萊考夫 , 馬克·約翰遜.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何文忠, 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5.

[11]袁 鑫.生 態翻譯學視閾下政治理論文本英譯研究?以《中國道路能為世界貢獻什么》為例[J].中國翻譯, 2021,42(6):134?140.

[12]胡開寶, 李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翻譯與傳播研究: 內涵、方法與意義[J].中國翻譯?, 2018,39(4):5?12;129.

[13]楊明星, 趙玉倩.“政治等效+”框架下中國特色外交隱喻翻譯策略研究[J].中國翻譯, 2020,41(1):151?159;190.

[14]鳳羽, 馮慶華.隱喻翻譯與上海城市形象的跨文化建構[J].上海翻譯, 2022(2):84?89.

[15]松村明. 「デジタル大辭泉」[M].日本東京:小學館,1998.

(編輯:朱渭波)

猜你喜歡
主流媒體隱喻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活的隱喻》
描寫·對照·隱喻——阿來《瞻對》藝術談
一滴水里的隱喻
主流媒體回應網絡謠言引導輿論策略思考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探討主流媒體的改革
做好涉恐報道:媒體如何設置議程
主流媒體互聯網思維的現狀與實現路徑探討
打造醫院里的“主流媒體”
主流媒體如何在“反轉新聞”中當好定音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