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談特殊教育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

2023-07-30 11:48仇曉露
數學教學通訊·小學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特殊教育數學課堂信息技術

[摘? 要] 數學教學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特殊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空間可以這樣界定:當需要打通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通道時,當學生的思維需要突破時,要運用到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作用發揮機制,本質上在于刺激學生的感官,進而優化學生的思維過程。對于存在智力障礙、認知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可能為他們打開一個新的數學學習世界,從而讓數學教學的目標能夠得到更好的落實。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特殊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空間是非常廣闊的,只要堅持服務學生學習需要的感官刺激與思維發展,那么信息技術的價值就會充分體現出來。

[關鍵詞] 特殊教育;小學數學;數學課堂;信息技術

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科教學的價值在于讓學生經歷數學基本知識的形成過程,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應當說這樣的價值是有可能在教學實踐中體現出來的。大量的研究表明,數學教學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哪怕是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而言,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教學的重要目標,面對問題并分析和解決問題也是必要的經歷。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智力障礙,認知能力較弱,心理不健全,在這種情況下,數學教師努力讓他們喜歡數學,體驗數學學習樂趣,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客觀上就是小學數學特殊教育教學的重點。筆者在實踐的基礎上,就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特殊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空間、應用原則等進行了案例研究,并對研究的結果進行了初步總結?,F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第二冊“我們認識的數”的教學為例,談談實踐過程與收獲。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特殊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空間

與普通教育不同的是,特殊教育面對的對象雖然可以分為視障和聽障等情形,但是具有一定特殊教育經驗的教師都知道,這種宏觀分類并不能指導日常教育。日常教育一定要精確到學生個體,要在把握學生共性的基礎上更多地了解學生的個性,才能讓包括數學在內的學科教學真正契合學生的需要,真正對學生的智力發展以及其他方面的成長起到推動作用。

在特殊教育的視角下來看數學學科教學,可以發現盡管從教材編寫到教學實施都進行了諸多努力,但數學學科的抽象性依然體現得比較明顯,這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會形成天然的挑戰,尤其是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很難像面向普通學生那樣去自然地實施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借助信息技術及教學手段來進行助力,就成為數學教師的必然選擇??紤]到學生的特殊性,筆者認為,當應用信息技術時,首先要思考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特殊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空間在哪里。對于這個問題的探究,筆者有兩點認識:

其一,當需要打通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通道時,要運用到信息技術。

數學知識一定是抽象的,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數學知識卻不能只有抽象的一面,要化抽象為形象,信息技術及運用手段就可以發揮一臂之力。在“我們認識的數”這一內容的教學中,筆者注意到雖然此前學生學過100以內數的有關知識,但并不知道這些數與生活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系。很顯然,讓這些學生直接去面對生活是不現實的,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因素都會制約學生的思維,也會影響學生的活動,因此面對現實生活時,數學知識很難成為學生重點關注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借助信息技術,既能將生活中的一些素材還原出來,又可以規避非數學因素的影響,這能幫助學生打通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通道,讓學生對“我們認識的數”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二,當學生的思維需要突破時,要運用到信息技術。

盡管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出現智力障礙,但是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依然有必要引領學生去實現思維的突破。由于智力所限,當學生的思維需要突破時,一定會面臨著方方面面的障礙。比如在“我們認識的數”這一內容的教學中,當教師結合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說一說數的大小、哪個數最大、哪個數最小時,學生就很難根據自身的思維做出直接的判斷。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給學生呈現與數相對應的、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某一事物的個數,那么學生判斷時就能夠將“數”與“事物”聯系起來,這也就幫助學生邁過了從抽象思維回歸形象思維的一道坎兒,而一旦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突破,后續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總體而言,當確定信息技術的應用空間時,要堅持“以生為本”,堅持以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為本。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那么信息技術的應用空間才一定會與學生的數學學習空間相重疊。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特殊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教師知道在怎樣的空間里運用信息技術,還不能保證信息技術的應用恰到好處,只有把握了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特殊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后,信息技術才能更加充分地發揮其威力。在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對特殊教育學校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同時,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利用信息技術刺激學生的聽覺、觸覺、視覺等,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這也就意味著信息技術作用的發揮機制,本質上在于刺激學生的感官,進而優化學生的思維過程。這里同樣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其應用原則:

首先,感官刺激原則。

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而言,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需要建立在感官刺激的基礎上,數學學科的學習更是如此。對于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尤其需要通過感官刺激來適應特殊教育教學。如同上面所指出的那樣,完全面對現實生活是達不到這一目的的,用信息技術創設相應的情境,可以在學生的數學學習與生活之間搭建一座橋梁,并且讓學生接受豐富的感官刺激。眾所周知,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教學手段,能夠借助聲光電去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和觸覺,這種刺激一方面契合了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另一方面又與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有較高的吻合度,因此能夠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有力支撐。

其次,思維優化原則。

雖然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思維不同于常人,但求日進一步乃至周進一步、月進一步。數學作為思維含量較高的學科,除了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外,還可以幫助學生發展思維,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從這個角度來看,數學學科教學必須幫助學生優化思維,而信息技術及教學手段的運用,自然必須堅持這一原則。教學實踐也表明,只要立足學生的思維規律去考慮信息技術的應用,那么思維優化的原則就可以得到保證。

這兩個原則滿足了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需要,能夠使數學教學實現預期的目標。當然,除了上述兩個原則外,還有其他一些相關原則也需要關注,限于篇幅,這里不再贅述。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特殊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具體的日常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特殊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包括原則的體現以及效果的呈現,都是在具體的案例中得以實現的。上面列舉的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我們認識的數”這一例子,是在學生有了初步的知識基礎后,嘗試借助實踐活動來深刻理解這些數的含義。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有著較大的空間,對于教師而言也有著豐富的研究空間。

比如,當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時,除了上面提到的借助信息技術去銜接“數”與生活中的“事物”外,還可以更進一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年齡去思考。但是年齡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如果學生純粹地用一個抽象的概念去理解另一個抽象的概念,顯然不可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這時信息技術就可以發揮其作用。筆者在教學中,所采用的方法是給學生播放春夏秋冬的視頻,并且將一些重要的節日滲透其中,當學生看到四個季節輪回時,看到貼春聯、放鞭炮時,就能感知到一年的開始與更替,于是學生對于“1歲”的概念也就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播放視頻——主題不變,內容可以稍加改變,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就能夠知道自己“幾歲”,這也就意味著學生能夠真正將數與自己的年齡結合起來,從而深化對數的認識。

這個過程中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在于幫助學生提升了對生活中的“數”的認識,同時幫助學生將“數”應用于自己的生活,這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既是重要的數學知識認知基礎,又是重要的數學學習方法掌握基礎,這一基礎就是信息技術來幫助夯實的。

又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而言,“比較”實際上是最為常見且效果最好的學習方法之一,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發現,這些發現可以支撐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比較應當循序漸進,可以從差距明顯的對象開始,如讓學生比較爺爺奶奶與父母的年齡差異,比較一箱蘋果與一個蘋果的數量差異。事實證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更容易獲得正確的結果。在此基礎上,信息技術就可以進一步發揮促進學生進行比較的作用。筆者在教學中設計的比較如下: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一張有叔叔、學生、嬰兒的圖片,讓學生去判斷年齡的大小關系。當學生對生活中的數有了熟悉感后,再借助實物投影儀讓學生去完成一些小游戲,如先讓一個學生拿出若干顆花生米放在實物投影儀上,然后讓別的學生拿出“多一顆”或“少兩顆”的花生米。這個活動學生非常感興趣,而幕后功臣之一就是信息技術。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學生對“數”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四、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特殊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總結

在教授對象是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前提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注重采取多種教學手段來實施教學活動。當下的教學手段都是由信息技術提供支撐的,信息技術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數學學習而言,不應當只是這些技術手段的簡單呈現,也不應當只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點綴,而應當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助力,真正成為特殊學生智力生長、人生發展的助力。

由于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具有較高抽象程度的數學學科教學,在實踐的過程中會遭遇諸多挑戰。面對這些挑戰,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小學數學教師,一方面要關注不同學生個體認知特點——這是很重要的教學前提,由于特殊教育學校的特殊性,數學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每一個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點,并總結出一般規律,以更好地組織并實施數學教學;另一方面要借助現代教學手段——具有信息技術內涵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拉近學生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距離。這對于存在智力障礙、認知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可能為他們打開一個新的數學學習世界,從而讓數學教學目標得到落實。

從筆者的實踐來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特殊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空間是非常廣闊的,只要堅持服務學生學習需要的感官刺激與思維發展,那么信息技術的價值就會充分體現出來。如此,信息技術也就與數學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與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融合在一起,與學生的發展融合在一起。

作者簡介:仇曉露(1987—),本科學歷,二級教師,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猜你喜歡
特殊教育數學課堂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特殊兒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設初探
關于特殊音樂教育師資培養的個人見解
新時期我國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檔案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現狀調查
張揚學生個性,展現課堂活力
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活動實施研究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