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甌江山水詩路旅游服務體驗的創新設計研究——以大羅山景區為例

2023-08-04 13:58吳聯凡吳耀黃冰蝶
當代美術家 2023年4期
關鍵詞:休閑旅游旅游體驗服務設計

吳聯凡 吳耀 黃冰蝶

摘要:甌江山水詩路,是浙江省規劃建設的四條詩路文化帶之一。當前詩路建設已邁入深水區,旅游服務體驗正成為助推詩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文對旅游體驗與服務設計的相關文獻進行了系統梳理,并以詩路核心區域大羅山景區為實踐對象,通過實地調研景區現有旅游服務,洞察游覽場景中的服務觸點與用戶痛點,最終提出以游客為中心的旅游服務創新策略與設計實踐。調研發現,大羅山景區旅游服務存在基礎設施滯后、管理秩序松散、導視系統混亂、遺產詮釋薄弱四大體驗問題。鑒于此,本文構建了大羅山休閑旅游服務設計方案,該方案整合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場景體驗,優化了詩路旅游流程與體驗,為推動詩路旅游建設的深度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

關鍵詞:服務設計,旅游體驗,以游客為中心,休閑旅游,甌江山水詩路

Abstract: Within the cultural framework of poetry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a quartet of poetic trails has been meticulously planned, with one meandering through the enchanting Oujiang region. The focus has shifted to service experience as the central aspect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holistically examines pertinent literature encompassing tourism encounters and service composition, centering its gaze specifically upon the heartland of Mount Daluo Scenic Area, as a tangible canvas for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By means of immersive field research within the precincts of the locale, this study unveils the various facets of service interplay while discerning the conundrums faced by visitors within the tapestry of their sojourn. Building upon these revelations, it proffers a visionary blueprint for user-centric tourism service innovation, coupled with meticulous design practices. Significantly, this exploration uncovers four glaring predicaments plaguing the tourism offerings within Mount Daluo Scenic Area: lagging infrastructural development, lax managerial oversight, an intricate labyrinth of wayfinding, and a dearth of cultural heritage interpretation.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this paper formulates a meticulously crafted leisure tourism service design scheme for Mount Daluo, seamlessly interweaving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experiential narratives to harmonize the ebb and flow of the poetic trail tourism.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invaluable insights, serving as a vade mecum for the comprehensive advancement of Oujiang's poetic routes tourism..

Keywords: service design, tourism experience, user-centered, leisure tourism, Oujiang River Landscape Poetry Road

引言

隨著體驗經濟的興起,旅游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變革時期。傳統觀光旅游模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人們對于旅游服務的需求與期盼。[1]如今,人們更加青睞多元化、個性化的旅游服務,旅游偏好也逐漸從觀光式旅游向體驗式旅游轉變。[2]這些新興的旅游趨勢為城市休閑旅游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及問題挑戰。在這一背景下,作為浙江重點打造的標志性工程,經過多年發展,甌江山水詩路(簡稱詩路)已然成為周邊民眾日常休閑出行的重要旅游目的地。然而,目前詩路普遍存在建設重點不突出,詩路特色不顯著等問題,缺乏形式豐富、層次分明的載體及重點項目支撐等問題,[3]急需一套設計合理、科學,能夠滿足廣大市民日益變化的體驗需求的旅游服務。這樣的旅游服務離不開合理科學、務實詳盡的服務設計?;诖?,本文以服務設計為理論依據,立足于溫州大羅山旅游休閑景區(簡稱大羅山景區)這一重點區域,深入挖掘景區詩路山水文化底蘊與游客體驗需求,積極探索旅游服務體驗創新的思路和方向,繼而就甌江山水詩路旅游發展展開深入探討。

一、何為甌江山水詩路

(一)詩路建設概述

為順利實現浙江省高水平建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2017年6月,在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上,省委省政府宣布了全面啟動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的建設工作。2018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頒布了《浙江省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首次提出“以水系(古道)為紐帶,建設大運河詩路、錢塘江詩路、浙東唐詩之路和甌江山水詩路‘四條詩路文化帶,打造全省大花園建設的標志性工程”。[4]2019年10月,浙江省政府印發了《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對甌江山水詩路建設的戰略定位、空間形態、主要任務等作出全面部署[5]。在政府規劃中,甌江山水詩路被確定為以甌江水系(包括楠溪江、溫瑞塘河和松陰溪)為紐帶,以甌江沿線6300多首山水詩詞曲賦為依托,推進甌江沿線優秀文化的活化、物化和升華的發展規劃,旨在打造浙南地區(溫州、麗水兩市)的華夏文明弘揚示范區。

(二)詩路建設策略

關于甌江山水詩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浙江各級政府研究報告及相關研討。截至目前,知網數據庫公開文獻僅有8篇,且呈現較低的集中度,涉及學科領域分散。其中,陳中權在研究中指出,當前詩路建設工作存在普遍問題,如布局缺乏統籌、建設缺乏詩意、遺產遭受破壞、社會認知不足、學術研究薄弱等,并建議以甌江詩詞為引領,通過深化、物化、轉化和詩化的發展策略,扎實推動詩路建設工作。[6]黃梁鵬則聚焦詩路傳播研究,提出以Vlog短視頻來帶動詩路傳播與發展,并從劇本、分鏡頭與音效維度深度解析詩路Vlog短視頻的傳播與設計策略[7]。近年來,陳凱基于地理文學視角,主張通過詩路普及推廣、文旅景點建設、文化品牌營造、詩路文化外顯等建設策略來賦能詩路的社會文化構建與價值形塑[8]。已有研究在詩路建設的策略上給予了重點探討,部分內容涉及詩路旅游規劃,但尚未有學者對其旅游體驗及重點區域展開深入研究,這將為本文留下廣袤的探索空間。

二、體驗式旅游與旅游體驗設計

(一)體驗式旅游

體驗式旅游是在體驗經濟興起的背景下迅速崛起的一種新型旅游模式。這一概念最早誕生于2001年6月澳大利亞發布的旅游業發展報告,用來描述當今休閑旅游產業發展中出現的新趨勢。關于體驗式旅游這一議題的研究,已引發諸多國內外學者的潛心探討。斯塔波力斯·約里奧斯(Stamboulis Yeoryios)和塔萊昂·斯凱尼斯(Pantoleon Skayannis)指出,體驗式旅游是一種預先設計并組織的、有一定程序的、顧客需要主動投入時間和精力參與的、追求舒暢而獨特的感受的旅游方式, 它能給旅游者帶來新的附加價值[9]。而我國學者宋詠梅則認為,體驗式旅游表面上是人們離開慣常環境到異地尋求審美和愉悅的精神活動,但其本質是有別于自己所習慣的文化和環境中的差異性體驗[10]。相較傳統的旅游方式,體驗式旅游更加強調旅游的個性化、鮮明性、互動性和真實性[11],試圖給予游客一種異于傳統旅游的生活體驗。它將傳統靜態旅游中的“觀”轉化為動態旅游中的“感”,使旅游者更易參與到整個游覽環境之中,是一種追求精神層次體驗的旅游方式。

(二)以游客為中心的旅游體驗設計

旅游體驗是以游客為中心,旨在滿足游客在旅途中的各種旅游需求,是游客動機、行為與旅游地所呈現的景觀、產品、旅游設施與服務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12]。好的旅游體驗是休閑旅游的核心價值所在,對提高旅游質量和吸引游客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3][14]。而旅游體驗設計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旨在通過有效的設計和組織,提供以游客為中心、符合游客需求的、愉悅和滿足的旅游體驗。這一領域涉及游客需求分析、景區規劃設計、旅游活動與產品設計開發以及旅游信息技術應用等多個方面,在旅游產業的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F有研究表明,旅游體驗設計主要圍繞以下三個層面展開:理論研究、技術應用以及文創設計。

在理論研究層面,學者們致力于構建旅游體驗設計的理論框架和方法體系,包括旅游體驗設計的原則、方法和評價等方面的探討。特德斯克·西爾維婭(Tedesco Silvia)等為了應對新冠大流行對旅游業的影響,整合并開發了基于循環設計和虛擬參與式設計的建筑設計方法,以改造傳統西西里建筑,使之成為更具體驗性的旅游目的地[15]。這種設計方法可以幫助旅游目的地更好地適應疫情后的旅游市場需求,提高游客的旅游體驗。此外,沃洛·瑟琳娜(Volo Serena)也在研究中探討了情感在旅游體驗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五個用于指導旅游體驗設計的關鍵原則。這些原則包括拓展旅游情感的廣度和深度、重新評估負面情緒的體驗、創造情感所需的體驗環境、關注利益相關者的情緒以及引導游客展露情緒[16]。這些原則為旅游體驗設計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指導,有助于設計出更具有情感價值和吸引力的旅游產品和服務。

在技術應用層面,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旅游體驗設計的智能化、個性化和定制化,如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的旅游應用研究。斯坦科夫·烏格列沙(Stankov Ugljesa)和烏爾里克·格雷特斯樂(Ulrike Gretzel)深入探討了工業4.0概念在旅游產業中的應用前景,并提出了基于以人為本設計視角的旅游4.0發展路徑,旨在引領旅游體驗朝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方向邁進[17]。姜珊等也指出增強現實技術在旅游體驗設計中的深入應用能夠有效創造出令人難忘的遺產旅游體驗[18]。因此,技術的應用對于提升旅游體驗有著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應用。

在文創設計層面,學者們從空間設計、產品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等方向對其展開了探討,重點關注如何將文化創意元素融入旅游體驗設計中,提升旅游體驗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其中,施愛芹等以IP創意為視角,將IP形象設計融入鄉村旅游文創產品的開發,并提出增進體驗性、互動性與多元化的旅游發展建議,以推動鄉村旅游體驗設計的特色化和高質量發展[19];高穎和許曉峰提出了“全效體驗式”旅游文創產品設計模式,并以富春山居數字詩路文化體驗館為案例進行了研究,旨在為旅游體驗設計發展提供支持和引導,幫助設計師創造出更具體驗感和獨特性的旅游文化產品[20]。這些研究都從不同角度探索了文創設計在旅游體驗設計中的應用,豐富了旅游體驗設計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手段。

盡管上述研究為旅游體驗設計領域帶來了豐富的研究積淀,但該領域仍存在一些挑戰和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設計實踐中,部分研究往往過于關注具體細節的設計,而缺乏全局性、系統性的思考,無法平衡好整體與細節的關系,影響游客全過程的游覽體驗。因此,有必要對這些問題展開全面探討,為體驗式旅游的深度發展和旅游體驗的提升做出更好貢獻。

三、面向旅游產業的服務設計

(一)服務設計

服務設計作為近些年興起的設計思維方式,其設計定義至今眾說紛紜。Mager認為,服務設計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方法,其目的是通過設計有形和無形的媒介來提高客戶體驗和服務質量,從而創建出高效、理想、有效、可用和有用的服務系統[21]。我國學者胡飛在梳理服務設計的研究脈絡后,指出:“服務設計是以用戶為中心,協同利益相關者進行共創,通過人員、場所、產品、信息等要素創新的綜合集成,實現服務提供、服務流程、服務觸點的系統創新,進而提升服務體驗、服務品質和服務價值的設計活動[22]?!痹谏鲜龆x中,不難看出服務設計聚焦用戶的全面性感受,以服務為設計對象,在提供用戶能用、有用及想用的服務的同時,也協助企業或組織有更好的效率效能[23],是一門跨領域的設計學科。目前,服務設計理論與方法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外金融、醫療、教育、旅游等諸多領域。

(二)旅游業態下的服務設計

旅游業是現代服務業的核心產業,是服務設計研究與實踐的重要范疇。旅游服務設計旨在通過深入了解旅游者需求,從旅游服務的角度出發,利用設計思維和方法,綜合考慮旅游產品、場所、環境和服務等多方面內容,以提升旅游者體驗和滿意度為目標的一種設計過程和方法。其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旅游者的滿意度,增加旅游服務業的附加值及推動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旅游服務設計的相關研究涉及理論研究、設計實踐及技術實現三個層面。

在理論層面,研究者致力于探究不同旅游市場、場景和文化背景下旅游服務的差異性,并提出相應的設計理念、方法和模型等。這些研究對于理解游客需求和提高旅游體驗至關重要。季鐵等結合主觀幸福感理論,提出了基于飲食行為的幸福三層次模型,并以“侗心油茶坊”為實證案例,對飲食文化旅游中幸福感構建的方法與路徑進行了實踐驗證[24]。另外,Font Xavier等研究了可持續旅游中的價值共創問題。他們運用以用戶為中心和價值共創的方法,全面探索旅行社與旅客在可持續旅游方面的服務需求,并設計提出了基于可持續理念的旅游服務商業模式[25]。這些研究不僅擴展了旅游服務設計的理論框架,還提供了豐富的設計方法和手段,為旅游服務的創新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在設計實踐層面,旅游服務設計需要結合景區規劃和旅游活動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游客群體進行個性化設計,提高旅游產品的滿意度和吸引力。具體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景區、旅游設施、鄉村旅游等主題。丁熊從五感體驗理論出發,深度挖掘南海旅游高鐵專列中的服務觸點,融入有形和無形、線上和線下的產品及服務,建構基于五感體驗的南海旅游專列服務系統[26];唐星等在全面梳理自由行游客導游服務的具體需求后,提出并建立分時租賃導游服務信息平臺,從而實現了具備靈活性、個性化體驗的導游服務[27]。這些研究聚焦于如何挖掘并滿足游客的體驗需求,以此促進以游客為中心的旅游服務設計的形成。

在技術實現層面,旅游服務設計需要關注旅游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旅游服務。該研究方向主要涉及Web服務、數據庫管理系統、數字化轉型等。鄭清蘭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設計開發了泉州旅游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當地旅游景點游玩信息的服務共用共享[28]。此外,也有研究構建了基于LBS的個性化推薦算法,并以此為基礎開發了旅游出行路線推薦服務系統,該系統能夠根據用戶的歷史選擇與喜好展開智能規劃,改善了游客的旅游服務體驗并幫助游客規劃感興趣的路線[29]。這些技術的應用為旅游服務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創新空間。

在體驗式旅游興起的當下,旅游服務設計因能協助展開對旅游服務中利益相關者需求的研究和分析,優化服務觸點與流程,傳遞服務內涵,有助于共同營造并提升全局性的旅游體驗,未來勢必將成為影響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大羅山景區服務體驗設計實踐

(一)大羅山景區簡介

大羅山景區以其自然和人文景觀而著名,是溫州“山水城市”形象建設的核心素材,也是甌江山水詩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9年以來,政府部門通過整體規劃、項目規劃和旅游路線的制定等方式,在詩路建設的前期工作中推動大羅山景區的旅游建設。然而,目前政府部門仍缺乏對景區現有旅游體驗及游客偏好的深度分析,因而未能充分發揮景區優勢,對周邊地區群眾的輻射能力及旅游滿意度仍然較為有限。本文涉及的大羅山景區旅游服務設計項目,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

(二)大羅山景區旅游服務體驗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以往,大羅山景區建設各自為政,景點修繕、設施營造、導覽設計等工作缺乏頂層設計與統一部署,導致景區詩路內容空泛、設計風格迥異、缺少內在聯系,景區的整體性和層次感難以保證。鑒于上述問題,本文采用以服務設計理論方法為研究框架,通過隨影觀察和用戶訪談(圖1),結合用戶旅程分析(圖2),深入探討大羅山景區詩路旅游的效應和體驗優化的可行性策略,并推動大羅山景區旅游服務的綜合開發進度。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大羅山景區在旅游服務建設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旅游基礎設施滯后

基礎設施是旅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景區旅游發展的核心環節。大羅山景區風景優美、人文薈萃,并擁有登山健身步道,是甌江山水詩路城市休閑旅游的“后花園”。然而,由于景區面積過大,部分區域在安全防護、戶外補給、后勤保障等配套設施建設上仍待加強,影響游客的游覽體驗。在安全防護問題上,調研發現水庫棧道、雷達塔等詩路景觀觀賞性雖佳,但附近缺少應急設備及圍欄保護,存在安全隱患,易使游客心生顧慮,影響游覽時的沉浸感;在戶外補給方面,由于大羅山登山健身步道地勢狹長,中途缺乏休息點、補給站等公共設施,因此整體而言步道對新手并不友好,普遍被認為不適合新手徒步攀爬。此外,游客還面臨網絡信號覆蓋率低、緊急救援體系不健全等后勤保障問題。這些問題都制約著大羅山景區休閑旅游服務體驗的后續發展。

2.旅游管理秩序松散

景區內優質的管理與服務,是游客獲取高品質游覽體驗的基礎保障。然而,當前大羅山景區旅游管理無序、缺乏協調,難以提供穩定、優質的旅游服務。調研發現,香山寺、陳傅良祠等詩路景點人力資源不足,且缺乏標準服務作業程序,難以向游客充分展示景區詩路特征,進而影響游客的旅游經歷和體驗品質。同時,大羅山景區作為詩路休閑旅游的聚集地,在疫情防控的精細化管理和人流監控上略顯不足。特別是在周末及節假日,景區難以提前預判客流量,并針對大量游客聚集現象快速實施管控措施。這種情境下,極易造成疫情突發事件中景區內部游客的交叉感染和疫情的四處擴散,這將對游客的旅游體驗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3.旅游導視系統混亂

導視系統可以幫助游客更加順暢、安全地完成旅游活動,是旅游服務設施的重要組成。大羅山景區由仙巖、瑤溪、茶山、天柱四大景區構成,景區內部景點細小且呈現分布離散的特征。調研結果表明,景區內地圖、標識牌、宣傳欄等導視系統缺乏清晰、統一的設計規范,在設計風格、尺寸規格、材質工藝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極易造成游客的感知錯位,影響導視系統的統一性和可識別性。同時,景區標識牌的設置和安裝滯后,部分區域每千米標識牌甚至少于1個。標示牌已無法起到清晰指引游客深度游覽的作用,容易使游客錯失完整體驗奇美大羅山的機會。此外,景區內遍布登山野道,道路錯綜復雜,極易迷失,急需優化現有景區導視系統,強化游客的詩路導視體驗。

4.遺產詮釋方式薄弱

遺產詮釋能夠增進游客的旅游體驗和遺產保護意識,是聯接游客和景區遺產的重要橋梁。近年來,大羅山景區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和全域旅游發展,重新設計、優化了詩路遺產的詮釋內容與方式。但從打造詩路旅游角度來看,景區對遺產詮釋的重視程度依舊不足。如仙巖山摩崖題刻、羅隱洞、陳傅良祠等詩路遺產僅配有極少的解說員、解說牌及宣傳材料,缺乏以游客為中心的設計規劃,難以滿足游客對景區遺產詮釋服務的需求,游客的關注度難以提升。此外,景區在詩路遺產的歷史脈絡梳理及詮釋內容傳播上缺乏建設意識,游客難以通過游覽快速了解遺產的文化內涵和內在價值,游客的文化體驗需求無法在詩路旅游中得到滿足。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大羅山景區的遺產詮釋服務,提高游客的文化體驗水平,促進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三)大羅山景區旅游服務設計實踐

在設計階段,本文采用參與式設計方法,邀請游客深度參與大羅山景區旅游服務設計實踐。通過設計師與游客的協同合作,梳理旅游場景、優化服務觸點,提出既能滿足游客旅游體驗,又兼顧詩路山水文化特色的設計創新策略,具體包括:(1)改進景區導視系統,構建安全、便捷導覽設計;(2)研發景區綜合服務設施,完善游客公共服務體系;(3)規劃景區APP功能,創建線上旅游服務平臺;(4)優化服務標準作業程序,提供優質旅游服務體驗。

本文基于上述策略,展開了大羅山景區旅游服務的設計實踐,并完成了相應設計方案的輸出。該設計方案采用軟硬件整合設計的思路。實體部分將涉及大羅山景區手繪地圖與標識、景區服務站的位置規劃與設施、寺廟求簽機及衍生服務等系列設計。在虛擬部分,則包括了設計開發具有景區疫情管控、景區景點資訊、景區游線導航、景區遺產解說、景區評價反饋等功能于一身的大羅山景區導覽APP。該方案的旅游服務系統如圖3所示。

1.景區導視系統設計

導視系統是景區向游客傳遞信息的重要設施,一方面可以在空間位置上提供引導,另一方面在塑造整體景區形象、傳播相關文化以及提升景區知名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0]。因此,設計一套用戶友好的導視系統是旅游景區的首要任務。針對大羅山景區各景點地理分布相對分散的情況,本文立足以游客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對大羅山景區的主要景點與游覽路線進行深入分析,繪制了便于游客購買攜帶且可應用于景區APP平臺的手繪地圖(圖4)。游客可隨時查看并沿著游覽線路前往景點。此外,本文還重新設計了景區導向標識牌(圖5),提取了景區內景觀形態特征作為重要設計元素,統一導向標識牌的導視信息與視覺符號規范,提升詩路旅游的傳播和識別效率,從而達到強化詩路元素傳播介質的目的。

2.景區自助服務站設計

綜合服務站是旅游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景區服務供給鏈的重要一環[31]。大羅山景區地域遼闊,但部分區域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特別是各景點之間缺少服務站點和設施,無法滿足游客的網絡通信、臨時休整、應急服務等需求。為了讓游客獲得更好的休閑旅游體驗,本文在整合所需旅游產品的基礎上,通過模塊化的自助服務站設計來滿足游客的需求。該自助服務站的功能模塊包括:(1)提供無線網絡端口,滿足游客的通信需求;(2)提供景區地圖導覽、天氣狀況、最佳路線等信息服務;(3)提供休息區、公共廁所等基本設施,方便游客進行簡單的休整;(4)提供雨具租賃、充電服務、飲食補給等服務產品;(5)提供站點打卡集章服務,激發游客游覽的熱情(圖6)。

3.景區旅游APP平臺設計

互聯網對于旅游景區的運營管理和資源整合具有有效的賦能作用,同時也能夠為游客提供廣泛覆蓋和高品質的游覽體驗[32]。為了解決景區運營管理散亂、設施使用不便、缺乏游客反饋等問題,本文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快捷傳播和互動優勢,通過構建景區平臺型APP,加強各景點之間、景點與游客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景區資源的深度整合和遺產詮釋體驗的深度優化(圖7)。該APP整合了景區內部的軟硬件設施,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智慧旅游服務。其移動端功能包括特色游覽線路導航、詩路景點與特色介紹、旅游集章、門票購買、疫情防控提示、人流監控、記錄分享等。該APP還將與景區內的服務站、求簽機等智能硬件相連接,通過整合大羅山旅游資源,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線上線下旅游體驗。

4.景區求簽祈福服務系統設計

旅游景區的服務品質依賴于建立和實施完整、細化的服務標準作業程序[33]。在大羅山景區的詩路景觀中,寺廟占據一定比例。許多香客經常前來參觀寺廟,再加上不時出現的游客,寺廟接待工作存在困難。特別是在求簽祈福方面,部分寺廟沒有提供相關服務,或者解簽師傅精力有限,無暇兼顧香客和游客的求簽祈福需求。因此,本文以景區求簽祈福服務為例,依據求簽解簽規律,結合詩路文化特色,設計了一款自助求簽機及延伸服務。該方案通過游客自助的方式建立數字化、標準化的求簽祈福作業程序,協助景區提升寺廟求簽祈福及詩路旅游體驗。方案具體包括求簽祈福流程設計、求簽祈福交互界面設計、祈愿符設計以及相關延伸服務設計。

五、結語

隨著現代旅游的發展,游客更加傾向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滿足。甌江山水詩路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及人文遺產,如何發揮詩路現有資源優勢,打造游客為之滿意的詩路旅游體驗,一直是浙江各級政府聚焦和思考的問題。本文以服務設計理論為導向,以大羅山景區為切入點,深入挖掘游客游覽過程中的服務觸點與體驗痛難點。結果顯示大羅山景區在旅游服務建設上存在基礎設施、管理秩序、導視系統及遺產詮釋方面的體驗瑕疵,急需通過設計導視系統、安置自助服務站、開發景區APP及營造求簽祈福服務系統等方式,構建軟硬件一體化的旅游服務設計方案,以期為游客提供豐富、優質的詩路旅游場景和人性化的休閑旅游體驗。本文的研究結果將為大羅山景區構建以游客為中心的詩路旅游體驗、增強游客的詩路沉浸感提供理論與實踐的支持,同時也為今后浙江省詩路建設工作或相關景區旅游服務體驗的設計開發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受時間與條件限制,本文也存在一定不足之處。旅游體驗研究涵蓋范圍較廣,不僅涉及設計學,還囊括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不同學科。本文僅從設計學視角出發,對詩路旅游建設中游客體驗問題展開探討,學科綜合性仍有待加強。為充分印證和補充本文的研究結果,未來將請教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繼續優化大羅山景區的旅游服務設計方案,并以此為基礎深化、提煉甌江山水詩路旅游服務體驗創新的對策建議和實施方案。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文旅融合背景下甌越文化旅游服務設計研究》(項目編號:Y202250622) ;浙江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創意新設計服務鄉村振興產業帶對策建議研究——以“歐江山水詩路”為例》(項目編號:2020c35069)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吳聯凡,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用戶體驗設計、服務設計與行為設計。

吳耀,溫州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設計新動能、文創設計。

黃冰蝶,通訊作者,溫州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可持續設計、用戶體驗設計。

注釋:

[1] 吳耀、孔國琴:《特色小鎮建設背景下的旅游產品設計要素研究》,《包裝工程》,2017年第10期,第238—242頁。

[2] 張琦悅、曹田:《基于心流理論的莫高窟景區體驗式設計研究》,《工業工程設計》,2020年第2期,第128—133頁。

[3] 陳中權:《溫州建設甌江山水詩路文化帶的問題及對策》,《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年第4期,第1—6頁。

[4] 李圣華、羅時進、陳國燦等:《浙江詩路文化創新的實踐路徑與時代價值》,《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第27—36頁。

[5]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的通知》,浙政發[2019]22號,2019年10月1日。

[6] 同[3]。

[7] 黃梁鵬:《新媒體視角下甌江山水詩路文化帶Vlog數字短片傳播研究》,《新媒體研究》,2020年第6期,第20—23頁。

[8] 陳凱:《甌江山水詩路社會文化構建的路徑》,《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年第4期,第64—68頁。

[9] Stamboulis Y, Skayannis P, “Innovation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y for experience-based tourism”, Tourism Management, Vol.24, no.1, 2003, pp.35-43.?

[10] 宋詠梅、孫根年:《論體驗旅游的理論架構與塑造原則》,《社會科學家》,2006年第6期,第115—119頁。

[11] 魯明珠、劉瓊、羅春艷:《懷遠縣體驗式旅游經濟的發展探討》,《商場現代化》,2014年第27期,第154—155頁。

[12] 陳愉秉:《旅游產品散論》,《旅游學刊》,2007年第10期,第82—88頁。

[13] Prentice R C , Witt S F , Hamer C, “Tourism as Experience: The Case of Heritage Park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25, no.1, 1998, pp.1-24.

[14] 黃夢君、張照然、張楊:《基于用戶體驗的多模態數字場景構建策略研究》,《設計藝術研究》,2023年第2期,第63-69頁。

[15] Tedesco S, Montacchini E, & Insinna L, “Experimenting with new ways of circular and participatory design: the case study of a traditional Sicilian architecture transformed for experiential tourism”, Sustainability, Vol.14, no.3, 2022, pp.1-11.

[16] Volo S, “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 Directions for tourism desig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86, 2021, pp.1-13(103097).

[17] Stankov U, & Gretzel U, “Tourism 4.0 technologies and tourist experiences: a human-centered design perspec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ourism, Vol.22, no.3, 2020, pp.477-488.

[18] Jiang S, Moyle B, Yung R, Tao L, & Scott N, “Augmented realit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memorable tourism experiences at heritage sites”,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Vol.26, no.2, 2023, pp.242-257.

[19] 施愛芹、董海奇、郭劍英:《IP創意視閾下鄉村旅游文創的設計價值及互動體驗》,《社會科學家》,2022年第3期,第50—55頁。

[20] 高穎、許曉峰:《全效體驗式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研究——以富春山居數字詩路文化體驗館為例》,《裝飾》,2022年第12期,第101—106頁。

[21] SACO R M, GONCALVES A P, “Service Design: an Appraisal”, Design Management Review, Vol.19, no.1, 2008, pp.10-19.

[22] 胡飛、李頑強:《定義“服務設計”》,《包裝工程》,2019年10期,第37—51頁。

[23] 成杰、唐立華:《基于用戶體驗的兒童醫院家具服務設計策略研究》,《家具與室內裝飾》,2021年第11期,第32—35頁。

[24] 季鐵、陳俊材、郭寅曼:《侗族油茶飲食文化的產品服務系統設計》,《包裝工程》,2019年第12期,第42—48頁。

[25] Font X, English R, Gkritzali A, & Tian W S, “Value co-creation in sustainable tourism: A service-dominant logic approach”, Tourism Management, Vol. 82, 2021, pp.1-13(104200).

[26] 丁熊:《基于五感體驗的南海旅游專列服務系統設計》,《包裝工程》,2017年第10期,第24—30頁。

[27] 唐星、王軍鋒、施金新等:《面向自由行旅游的導游服務設計》,《包裝工程》,2020年第6期,第239—246頁。

[28] 鄭清蘭:《“互聯網+”旅游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攀枝花學院學報, 2021年第2期,第55—61頁。

[29] Li K , Qu C,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ourism route recommendation system based on LBS”, In: 2021 IEEE 5th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 and Automation Control Conference (IAEAC). IEEE, 2021, pp. 2748-2751.

[30] 郭曉晴:《文化景觀中導視系統的多元化設計研究》,《河北農機》,2017年第8期,第40—41頁。

[31] 劉瑋、王婷、譚曉軍:《區域協同發展視角下的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規劃研究——以重慶市巫溪縣為例》,《小城鎮建設》,2021年第5期,第32—40頁。

[32] 劉震、楊勇、程玉:《互聯網能否驅動旅游業效率提升?——影響機制與經驗證據》,《旅游學刊》,2022年第9期,第77—91頁。

[33] 周明智:《論旅游產業特性及發展策略》,《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005年第36期,第26—34頁。

猜你喜歡
休閑旅游旅游體驗服務設計
成都媽媽農莊游客參與現狀與優化對策研究
歷史名鎮名村輻射村休閑旅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
基于老齡人群需求的區域性公共自助醫療一體機研究分析
感知與意向性
基于汽車用戶行為研究的矯正司機開車姿勢穿戴設備設計
“一帶一路”戰略下中華龍舟大賽與休閑旅游發展研究
基于RMP分析的龍巖農家樂休閑旅游發展現狀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龍巖農家樂休閑旅游發展現狀探究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陜西省提升旅游體驗途徑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