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人才引進路徑分析

2023-08-04 09:42郝俊鵬索柏民
國際公關 2023年11期
關鍵詞:人才引進鄉村振興

郝俊鵬 索柏民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 “人才振興”這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任務。人才振興也是全面推進我國鄉村振興的基礎。人才在鄉村振興中有決定性作用,但是僅僅靠著政府出臺的一些政策或者依靠鄉村自身的吸引力來吸引人才是遠遠不夠的。本文從鄉村振興的角度出發,分析人才引進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并且結合目前我國鄉村在人才引進方面的現狀,提出了具體且可行的路徑,以期望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人才引進;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我們要堅持城鄉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流通。我們要加快推進 “農業強市”的步伐,把農村的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等全面振興起來。其中,人才振興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基礎,能夠有效地解決我國農村目前所面臨的人才緊缺的問題,特別是目前我國農村存在人才外流嚴重這一問題,該問題大大阻礙了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在這些外流的人才中,大部分是青壯年群體,這些群體無疑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1]但是對于他們而言,之所以選擇去外地發展,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待遇來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面對我國農村人才外流嚴重的現狀,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背景下人才引進的路徑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農村人才流失現狀

人才流失,簡單的解釋就是本地長期居住的人遷移到外地工作與生活,對于人口遷出的地區來說,就叫作人才流失。它與人才流動不同,人才流動是指人口在地區之間進行短期的流動,這種流動是重復性的、周期性的,不會造成人口外流。二者的根本區別在于人才流動是社會發展的正?,F象,是兩地區之間進行的一種人才交流互換行為;而人才流失是一種單向的流動,是一種惡性轉移。正常來講,人才的流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行橫向和縱向上的合理配置,從而達到地區與個人之間的共同發展;而人才流失則是遷出地區的一種損失,它會使該地區不能正常地開展工作,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該地區的發展。雖然二者的字形相似,但是在意義上有著根本的區別。根據最新的 2023 年全國人口普查的記錄,截至2023年,我國人口達到了14.12 億人。[2]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城鎮常住人口為90 19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3 642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0 979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6 436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 (城鎮化率)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提高了14.21個百分點。城市化進程取得了重大進展。從數據中不難發現,農村常住人口在下降,意味著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鄉村人才的流失,是指那些對鄉村有貢獻的人向城市的轉移。而在農村的人口流失中,最大的一部分就是農村的人才流失。

二、鄉村引進人才的重要性

(一)人才強國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第一資源”的作用和特征更加明顯,強國之間的競爭日漸變成人才的競爭,全面推進人才強國,工作基礎在基層。[3]要想實現人才強國目標,就一定要有充足的鄉村人才儲備,為鄉村的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鄉村產業的發展是國家產業發展和戰略轉型的重要后備力量。因此,要建設一個強有力的人才中心,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實好鄉村振興人才引進戰略?;诖?,我們要加強對優秀人才的培育,將人才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做好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將人才與社會產業、制度、措施等要素有機融合,這對于建設人才強國至關重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是當前我國社會的本質要求,也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項重要任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戰略。在實施 “鄉村振興”“人才強國”戰略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人才的作用,要加強鄉村人才的培養。

(二)有助于鄉村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產業振興。但是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農村的發展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非常注重數量的增長,忽視了最重要的質量的提升。這樣一來就導致鄉村所生產出來的產品附加值較低,且產業鏈短,另外由于技術的限制,還出現了環境污染這一現象,這嚴重地阻礙了鄉村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想要推動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我們要推動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這之中,人才顯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通過加大人才的引進力度,引進鄉村振興所需要的包括種植、旅游、文藝、管理等各類人才,進一步擴大鄉村人才隊伍,帶領農村進一步發展。

(三)有助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經之路,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4]在鄉村振興進程中,資金、項目、人才、技術等因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才問題是撬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讓更多的人才涌向基層,才能解決我國目前基層人才力量不足的問題。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體系,有利于激發人才的活力。在新的發展格局之下,農村可以在各個領域迅速地得到人才的保證和智力的支持,從而進一步地加強農村的建設,為鄉村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所以,要建立需求導向、環境營造、人才保障、政府引導四項機制,利用好人才項目,讓有專長的農村人才通過服務來提升自己,增強自身的活力,為農村的發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從而實現鄉村產業化的提升,助力鄉村振興這一戰略目標更快實現。

(四)有助于城鄉融合發展

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城鄉之間的發展不平衡,這是因為我國長期存在城鄉二元結構和市場調配不平衡的情況,導致了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發展差異越來越大。這種差異性會進一步加劇鄉村的一些要素流向城市,如人才、資金、土地等。為了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解決城鄉之間存在的矛盾,國家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并且進一步強調了要實現雙向流動,改變以往鄉村的人才、資金、土地單方面流向城市的現象,并且要實現新型的城鄉工農關系。其中鄉村加大人才的引進,就是引導城鎮的人力資源流進農村,農村的人才隊伍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壯大,這能夠更好助力鄉村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達到城鄉融合發展的目的。

三、鄉村引進人才的理論邏輯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以人為本”“以地為本”是 “以地促人”的根本。一是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避免因強行分配工作而打擊人才的積極性;二是以 “流動”的邏輯來吸引人才。只有在合理的流動中,人才才能在不同的平臺和崗位上大放異彩;三是以 “因材施教”為原則。各地在為鄉村振興服務的人才工作中,要尊重其個體差異,不能采取 “一刀切”的做法,更不能背離基本原則。

首先,在引入人才的過程中,要充分遵循市場的邏輯。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所引進的人才本身就屬于市場的一部分。所以,在引進的過程中,除了政府要出臺宏觀政策調控以外,還需要形成與之相對應的人才引進機制、激勵機制、評價機制、管理機制等,讓市場在人才引進中的資源配置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其次,在吸引人才的過程中,要注意 “流動”的邏輯。鄉村振興人才引進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在人才引進的過程中,只有對人才進行充分的尊重,為人才流動提供必要的硬件條件和政策支持,才可以讓人才在流動的過程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和作用。目前,一些地方在引進人才時,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缺少對體制機制的改革,加上人才本身又受文化程度、地位等因素的限制,許多地方的人才只能在一個崗位上工作,而不能進行合理的流動,所能接觸到的工作領域比較狹窄,成為 “籠中之鳥”。

最后,在引入人才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人才的個性邏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新時代新農村建設所需要的90后、00后人才較多。他們是在互聯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許多是獨生子女,受教育環境、成長經歷等方面的影響,他們的特點各不相同,對工作崗位的要求也有較大的差別。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人才引進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到人才的個體特點,不可 “一刀切”地對待每一位人才,不要扼殺其個性特征。

四、鄉村引進人才的路徑

(一)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程中,要考慮的首要因素是如何加快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并思索農村基礎設施中還有哪些方面不夠完善。需要站在鄉村的角度,充分考慮鄉村的實際情況,從鄉村基礎設施的實際問題入手,將其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才能夠為鄉村引進人才創造基礎的設施條件。要加大資金投入,營造有利于人才創新和創業的有利條件,要嚴格把關,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各個環節。[5]

(二)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功能

鄉村引進人才的過程中,政府能夠起到關鍵性作用。政府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對其進行宏觀調控,健全人才引進機制,并制定出對人才支持的政策。具體做法上,政府應該把握好人才引進的三個層面,也就是 “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利用人才”。在引進人才上,政府首先要做到加強頂層設計,在人才類別的劃分上做出明確的界定,組織各個部門構建更加完善的人才發展機制,制定更具柔性的、更多元化的人才引進措施?;鶎诱獙⒄呗涞綄嵦?,給予人才足夠的尊重。在扶持人才的過程中,要重點扶持的對象是農村的實用人才,這些實用人才包括了 “田秀才”“土專家”以及一些社會服務型人才。不僅要做到引進人才,還要做到 “就地取才”。同時,只出臺各項人才的扶持政策是不夠的,需要從根本上解決,需要加強項目的資金審批,要在資金上嚴格把關,以確保與資金有關的各項減免政策能夠落地,這樣返鄉人員以及外來人才會沒有后顧之憂。

(三)重視社會組織的協調能力

鄉村振興中的 “人才引進難”,不能簡單地歸結為 “政府失靈”或 “市場失靈”,我們要從整體上來看,以 “社會失靈”的視角來看待這一問題。政府、市場和社會各個層面都是吸引人才的主要渠道。與政府、市場等機構相比,社會性組織的作用要大得多,涉及的領域也要廣得多,成員也要多得多,這就決定了這個機構的重要性。[6]在對政府與企業進行監督、民意表達、為人才提供信息等方面,社會團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因此,應充分認識到以行業協會、科研咨詢機構、高校和媒體等為主體的社會性組織的功能和作用。與政府、市場等機構相比,社會組織能夠更好地了解當地的人力資源狀況,為當地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信息。社會組織可以在不依賴于政府、企業的情況下,承擔政府或企業不能承擔的公益活動。社會團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與政府的聯系,并擔負起一部分政府與企業的管理功能。通過提供人才市場的信息,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提供相關的咨詢意見,來解決在我國人才引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對于人才的引進,可以通過社團組織進行專業的顧問工作,它可以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對獨立的身份,來協助政府做出更加合理的決策。

(四)發展鄉村教育事業

鄉村教育是培養鄉村人才的重要基礎,鄉村教育與鄉村人才素質、鄉村人才能力之間有正向關系。當前中國的農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綜合素質不高,技術技能不高。農村地區在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過程中,因文化水平的差異,造成了思想上的不統一、交流上的障礙,影響了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此,應該通過政府的政策、經費的扶持、社會公益組織的資助、社會的廣泛參與等措施來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這不僅有利于鄉村人才的培育,而且有利于提升鄉村社會的總體文化素質,有利于縮小鄉村社會與高層次人才的交流差距。

五、結束語

人才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要想解決當前鄉村人才短缺的問題,就需要各級政府加強對人才的引進,與此同時,政府與市場、社會之間也應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共同幫助解決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人才引進問題,為鄉村人才引進提供有效的支撐,最終用人才振興來推動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王鐘元,王瑾,王啟軒,等.鄉村振興發展瓶頸與人才困局解決方式調查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22,24(05):81-83.

[2] 岳夢琦.鄉村振興視閾下農村人才引進難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13):289-291.

[3] 陳朝陽,肖雨青.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人才戰略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1(08:)26-28.

[4] 沙從浩,盧紅飚.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人才振興的困境及應對[J].當代農村財經,2022(06):9-13.

[5] 夏鵬.以人才振興為關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J].中國農村科技,2022(05):69-70.

[6] 黃賽華.鄉村振興背景下的人才引進路徑分析[J].財經界, 2022(30):17 4-176.

猜你喜歡
人才引進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唐山高新區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現狀分析與對策
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滄州科技人才流動問題研究
論我國鄉鎮企業人才引進的現狀與發展
多中心治理視角下后發展地區人才引進的機制研究
高等院校法學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