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角色轉變要素分析

2023-08-04 09:42胡潔穎
國際公關 2023年11期
關鍵詞:角色轉變高職院校

胡潔穎

摘要:本研究旨在總結廣州高職院校參與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經驗,關注社區兒童的反饋,并在實踐中注重統一思維。在實踐中,本文對廣州高職院校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個人角色轉變要素進行分析??偟膩碚f,在實踐中取得了一些進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參與者也發生了變化,更多人意識到建設一個兒童友好城市的重要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兒童友好城市;角色轉變

近年來,通過建設一個兒童友好城市,以兒童為紐帶交往與互動,持續而穩定地激發各方參與社區治理的內驅力與主動性,被認為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發展途徑,與之相關的學理倡導和實踐探索正在進行。[1]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政府制定了 《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 《兒童權利公約》等一系列相關國際公約,重點關注兒童權利和兒童發展。此外,世界各國政府已經就兒童權利和城市發展等問題達成合作協議,這些協議正在不斷完善,為兒童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高職院校介入兒童友好城市營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高職院校嵌入社區中提供專業服務開展活動,立足于兒童的立場,將兒童利益放在服務的首位,發揮高職院校專業特性提升兒童參與建設的意愿,更好地服務兒童,兒童也因此獲得友好的成長與發展環境;另一方面,立足于高職院校參與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理念以及社區治理背景,高職院校有效鏈接了社區各方資源,促進了兒童的健康成長,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意識,促進了兒童友好城市的實踐發展。[2]

如今,我國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設與實踐仍處于初步研究階段。通過參與建立有利于兒童的社區來保護兒童的權利,而高職院校則從兒童那里獲得反饋,以改善研究過程中的社區體驗。推動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滿足社區兒童的需求。

一、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現狀

(一)對兒童需求不夠重視

國內現有的涉及高職院校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研究較少。根據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對鐘落潭鎮白土村的金鐘鄉村少年宮進行的首次調查得出結論,在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階段,參與的兒童大多數為6—16歲的少年。他們處于建設過程的中間階段,高職院校向師生分配任務,師生向兒童告知活動,并征詢兒童對于活動的意見;兒童參與的層次處于適應性參與:高職院校接受兒童的意見,但最終決定權在高職院校手中。兒童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踐深度較淺,導致兒童參與建設的程度較低,參與效果較差。

(二)高職院校參與輔助程度不高

高職院校是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核心之一。只有在此基礎上,從兒童的角度出發,才能構建出一個安全、和諧以及對兒童友好的社區。根據張承博等人的研究,兒童友好城市的研究機構以高校為主,機構間合作不充分。高等院校占主要地位,其余機構包括規劃設計單位與關注兒童問題的社會公共團體目前尚未形成廣泛合作的研究體系,尤其欠缺跨學科的科研平臺。[3]

(三)資源鏈接不足

對于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設,重點是社區環境和可持續的社會服務。由于許多社區居民認為社區建設的主要責任在于政府和學校,因此,在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活動時,社區居民通常有選擇地進行,而不是有意識地進行。社區居民帶領兒童參與活動的行為是短期的,而且是非持續性的。

二、高職院校角色轉變要素

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高職院校參與個人,是指具體的教師和學生,主要是學生。在這里,個體參與被定義為與角色轉變相聯系的狀態,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要素。高職院校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角色轉變,映射在參與者個人角色轉變上,從而對參與效果具有決定性影響。這些維度不是以線性方式相關的,而是由復雜的行為生態學組成,可以實施不同的干預措施來解決這些維度中的一個或多個維度的轉變,從而創造有意義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改變。阻礙參與者個人角色轉變的主要挑戰是難以把最初興奮參與轉化為持續參與。這意味著干預措施應該在參與者類型和參與水平的個人角色轉變方向維度上 (詳見圖1),有效促進消極參與者向積極參與者的轉變,消極參與者被動參與向消極參與者主動參與的轉變,積極參與者被動參與向積極參與者主動參與的轉變,最終促成和維持積極參與者主動參與的狀態。

(一)主體需求

主體指的是服務提供者—學生。他們立足兒童的需求,為兒童提供專業服務。在高職院校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中,學生扮演著服務提供者的角色,根據社區兒童不同的需求,提供支持性、補充性、替代性以及發展性服務。學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高職院校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首要角色。高職院校通過開展多種類型的活動,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直接為社區兒童提供專業服務。學生在認知、情感和行為的多個維度上轉變,消極參與者向積極參與者轉變,消極參與者被動參與向消極參與者主動參與轉變,積極參與者被動參與向積極參與者主動參與的轉變,最終促成和維持積極參與者主動參與的狀態。這就間接地保障了兒童權利,能促進兒童健康友好成長。

(二)客體輔助

客體指的是活動支持者—高職院校。高職院校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中為學生提供額外的專業知識、物質和情感支持,幫助學生發揮其主體作用。因此,高職院校起到了客體輔助的作用,引導學生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在實踐過程中,高職院校既要關注兒童的最大利益—兒童有權對涉及自身的一切事務發表意見和看法,也要重視學生的需求。在參與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技術技能以及經驗,幫助學生能出色地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高職院校也是資源鏈接者—促進社區資源整合。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設需要社會各界力量,同心合力,一起參與推動建設。高職院校發揮著橋梁的作用,為社區、企業以及相關機構搭建鏈接,將社會各方資源整合起來,構建出一個兒童友好的環境,共同致力于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設,形成兒童友好的社區氛圍,促進兒童友好健康成長。

三、高職院校角色轉變路徑

(一)激發學生的主體需求作用

投身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設是一種以服務于社會為動力的行為活動。而能讓學生不斷產生動力,有賴于學生本身對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充分認識。高職院校應提高學生對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這一新概念的基本認識,把為社區兒童服務與自身成長和未來就業發展建立聯系。第一,學生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活動,能夠提高其社會認知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問題處理能力。在從事具體的服務活動過程中,學生能提升自我認識,進一步明確自身的職業規劃和未來發展的方向。第二,學生通過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活動,能檢驗自己的實踐能力,明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從而有內在動力和有針對性地彌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漏洞,也能夠連續地積累實踐經驗。第三,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兒童在社會中的需求。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幫助社區兒童了解自己的權利。通過一系列以兒童為中心的建設活動,參與這些活動的兒童有望成為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活動的規劃者,從而使更多參與者受益。高職院校的學生逐漸成為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倡導者,讓這種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意識傳承下去。[4]

(二)發揮高職院??腕w輔助作用

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學生對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認知以及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任務。在校園中要營造良好的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氛圍,宣傳和提倡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服務精神。高職院校平時組織宣傳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等進行系統的教育引導。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課程思政的素材,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社會責任心和尊老愛幼等思政元素融入專業知識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激發學生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意愿。[5]

高職院校需要為社區兒童量身定制適合的活動,以保障建設順利進行。語言文化藝術課堂進社區,是高職院校參與社區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項目的一種方式,旨在向社區兒童傳授語言文化藝術等方面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活動,包括 “科普英語+生態課堂”“科普書法+舞蹈課堂”“科普音樂+舞蹈課堂”“科普舞蹈+生態課堂”等進社區的教學活動。例如,以 “科普英語+生態課堂”進社區為項目的實施,可讓高職院校學生對社區兒童進行廣州市重點發展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介紹、中華優良傳統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英語傳播 (如廣州垃圾分類措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英語詮釋、人工智能的英語介紹等教學活動,這既有助于幫助當地兒童樹立科學的可持續發展觀,也有助于堅持、增強和鞏固參與這些活動的大學生自己的可持續發展觀。[6-7]又如,以 “科普書法+舞蹈課堂”進社區為項目的實施,讓社區兒童認識中華優良傳統文化與本土文化 (如體驗中國文字的演變歷史從甲骨文到行書的書寫、認識廣州本土的嶺南音樂特色文化)。這有助于傳授者在向兒童傳授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豐富自己參與社區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知識和情感,提高自己的參與能力,獲得新的參與體驗經驗。[8-9]

目前,對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的語言文化藝術課堂進社區的活動進行回顧和分析,了解到社會關系網絡中兒童友好互動群體發生了變化,詳見表1。

開展了活動之后,高職院校的師生與社區兒童建立了良好的關系,越來越多的兒童享受到了服務,提高了兒童語言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四、結束語

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設,需要采取具體措施建立強有力的友好關系網絡,為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創造條件。高職院??梢砸龑Т髮W生參與建設活動中,加強大學生、社區以及兒童之間的聯系,優化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網絡。促進高職院校參與的角色轉變,提出友好的策略,以提高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有效性。充分利用高職院校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過程中角色轉變的要素,發揮高職院校學生的潛力,建設兒童友好城市。

參考文獻:

[1] 周望,焉超越,董欣瀅.社區公共空間兒童友好度影響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實證研究[J].深圳社會科學,2021,4(06):82-94.

[2] 楊蓉蓉.社會工作介入兒童友好型社區營造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1.

[3] 張承博,劉思毅,朱查松.兒童友好城市的國內研究進展與國外經驗啟示[J].中外建筑,2022,6(08):86-92.

[4] 袁宜珍.兒童友好社區建設視野下兒童社區社會關系網絡構建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21.

[5] M.歐伯雷瑟-芬柯,吳瑋瓊.活動場地:城市:設計少年兒童友好型城市開放空間[J].中國園林,2008(09):49-55.

[6] 施雯,黃春曉.國內兒童友好空間研究及實踐評述[J].上海城市規劃,2021(05):129-136.

[7] 卡羅琳·威茲曼,陳燁,羅震東.促進兒童獨立活動性的政策與實踐[J].國際城市規劃,2008(05):56-61.

[8] 徐夢一,蒂姆·吉爾,毛盼,等.“兒童友好城市(社區)”的國際認證機制與歐美相關實踐及理論發展[J].國際城市規劃,2021,36(01):1-7.

[9] 朱峰.“新一線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政策創新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8(06):78-85.

猜你喜歡
角色轉變高職院校
談新課改后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轉變
淺談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師角色的轉變
我對初中歷史教學創新理念的淺顯認識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高中體育教師的角色轉變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