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下學生管理路徑探究

2023-08-07 12:08程黎明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學校管理發展

程黎明

(東北育才雙語學校,遼寧沈陽 110164)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因此,學校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改革教育評價轉變辦學觀念,發展素質教育,推進學生管理工作內涵式發展,這是當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內涵和具體要求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內涵

作為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活動中的一種學生觀,以學生為中心就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立足學生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明確“為什么發展、發展為了誰”的根本問題,圍繞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總體把握學生主體性、社會性、實踐性的具體要求。教育活動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因此,以學生為中心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解讀:一是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二是必須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為了學生;三是必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共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1]。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育管理,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塑造學生靈魂;學生管理者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采取多樣、個性、靈活的教育教學管理策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各類人才。

(二)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具體要求

1.尊重學生。在學校管理中,以學生為中心就是以學生為根本,尊重學生的特點和個性,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和良好環境。要關注學生個體發展,尊重學生性格差異和獨特個性,引導每一名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能。

2.關愛學生。學生管理者要學會無條件關愛學生,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熱心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和生活上的困難。注重增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上進心,激發學習興趣、養成學習習慣,潛移默化,浸潤學生心靈。

3.保護學生。為了更好地開展學生管理工作,學校應不斷完善治理結構,健全現代管理規章,完善學生權益保護制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4.服務學生。學校學生管理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服務學生成長為第一要務,充分發揮教育、管理、服務職能,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切實做到權為生所用、情為生所系、利為生所謀。

5.培養學生。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立個性的個體,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持之以恒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張揚其獨特個性。按照學生成長成才的不同需求,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因材施教,提升育人水平。

6.發展學生。在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理念時,學校要對學生素質提升、技能培養、全面發展進行深入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領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

二、當前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以學生為中心理念未得到足夠重視

長期以來,教育界堅持以學校為本、以教師為本的辦學理念,強調教師和學生是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一些學生管理者往往從自身角度出發探索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要求學生絕對服從和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從思想上忽視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一些教師思想工作不到位,管理思路不清晰,管理措施不科學,缺乏學生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缺乏將以學生為中心理念運用于教育實踐的動力,導致學生管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二)單一的學生管理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目前,中學在校生多為00 后,學生有思想、有個性,家庭條件通常比較優渥,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行為舉止不愿受人約束。為了快速完成任務,一些教師往往采用容易操作的強制性約束辦法管理學生,強調管理者權威,重嚴管輕厚愛,缺少人文關懷,容易引起學生逆反、對抗甚至發生沖突,導致師生關系緊張,未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另外,單一管理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對不同個性的學生沒有及時加以引導,學生個性難以得到充分發揮,沒有很好地實現提升心理素質和綜合素質的目的[2]。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學生工作承擔著安全責任、教學責任和育人責任,任務重、心理壓力大,“超長待機”已成為眾多學生管理者的工作常態。一些學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專業化、職業化培訓,自身能力水平不高、責任心不強,指導學生學業、輔導學生心理的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對學生關心關愛不夠,和學生溝通較少。同時,一些學校辦學條件還不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教育經費保障水平不高,導致各項工作成效難以盡如人意。

三、以學生為中心理念在學生管理中的保障

(一)思想保障

學生是學校管理工作的服務對象,學校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把學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方針,讓學生成為學校各項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著力塑造學生人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力求思想引領上有新觀念,目標引領上有新方向,文化引領上有新突破,實踐引領上有新作為[3]。

(二)服務保障

學校要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體制機制,學校行政部門如學生處、財務處、后勤總務處等要盡心竭力為學生服務,提高工作效率。不斷滿足學生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努力打造校園精品文化。積極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專業技能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和人文素養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大力加強學習支持服務,探索為學生學習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的有效途徑[4]。

(三)環境保障

學校要致力于建設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良好的人際關系軟環境,營造濃厚的成才氛圍,讓愛崗敬業成為良好職業習慣,讓愛校如家成為永恒價值追求,讓愛生如子成為人生第一美德。以德立人,從基礎源頭上解決教書育人問題;以才立人,從未來實踐上解決進入工作角色問題;以業立人,從長遠發展上解決立足社會問題。為學生成長創造寬松的人文環境,注重以文化人。

四、以學生為中心理念在學生管理中的實現路徑

(一)構建素質教育體系

學校要把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思想品德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身心健康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知識技能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文化活動是素質教育的載體。

一是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從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對人生的理解、自身素質提升、人生發展能力入手,拓展教育模式,創新教育內容。加強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學生職業素質養成、職業能力提升,推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項目化、品牌化。

二是全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全校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動,如觀看愛國影片、學習校規校紀等,激發學生的愛國愛校熱情;組織學生干部集中學習黨的各項理論政策,發揮學生干部的榜樣作用。

三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定期組織學生管理人員和學生談心談話,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化解學生矛盾或心理危機。開展團隊素質訓練、黨團文化進宿舍等活動,將人文素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管理。

四是強化人文關懷。關注廣大學生內心潛藏的疫情焦慮和生命疑惑問題,培育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抓好抓細抓實人文關懷[5]。

(二)強化學生管理創新

學校應按照常規工作抓規范、重點工作抓突破、難點工作抓探索的原則,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完善制度,創新管理。

一是加強學生工作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按照學歷結構和專業結構相結合的原則配置學生管理隊伍,提高管理人員的服務技能和職業歸屬感。定期組織班主任技能大賽,選派班主任參加省內培訓交流活動。通過參加拓展訓練、班主任工作坊、班主任工作課程化培訓等,全面提高班主任業務水平和職業能力。

二是健全學生工作管理制度體系。制定一系列工作規范,建立并完善日常管理、培訓、指導和獎懲制度。立足學生特點,把握學生成長規律,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化解學生矛盾沖突,支持學生成長愿望,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方式,改進服務手段,完善工作內容。

三是注重培養學生干部和社團骨干。不斷提升學生干部隊伍組織、管理、服務能力,積極推進班主任、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團員間互動交流。

四是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服務保障作用。全面暢通學生反饋問題渠道,提升學校職能部門服務意識,為學生提供幫助和咨詢[6]。

(三)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學校應以打造書香校園、文明校園、健康校園、平安校園為目標,竭誠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一是把打造書香校園與讀書增智相結合。開展聲勢浩大的“讀經典名著,增文化底蘊;讀學科書籍,強理論積累;讀文明禮儀,塑行為規范”活動;進一步加強教風、學風、校風建設,確保學生高質量學習和生活。

二是把打造文明校園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注重培養學生改革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強化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是把打造健康校園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學校心理健康三級工作體系、五級心理危機干預網絡,組織學生心理普查和測試,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傳活動,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覆蓋全校學生。舉辦學生心理健康活動周,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為學生發展注入積極的正能量。

四是把打造平安校園與普法教育相結合。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律知識宣講,組織學生到公檢法司部門實地考察、接受教育,建立四級聯動機制,落實安全責任到班、到人,加強平安班級、平安教室、平安宿舍建設[7]。

(四)創新學生評價體制機制

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評價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堅持知行合一、“五育”并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在工作管理體制機制建設上體現厚愛,實現學生自我價值。

一是構建“六優”綜合評價體系。推動國家課程校本化、學校課程本土化、實踐活動生活化,在課程設置上全面體現,在學科活動上集中落實,在評價內容和方式上予以側重。積極構建“品優、學優、健優、藝優、勞優、創優”學生綜合評價體系,讓學生的全面發展目標清、有抓手、可操作、效果佳。

二是建設“四位一體”協同評價隊伍。學校在評價過程中要以生為本,以發展性為原則,重視學生評價中的反思改進、激勵提升。評價不再由教師“一錘定音”,而是轉變為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多方參與的全方位綜合性評價。學校成立教師、學生小組、班級、家長、社區等團隊,形成以團隊形態開展評價的人文管理特色。開展學生、教師、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多視角、多層面、多渠道觀察和評價,體現多方評價的真實性、全面性和科學性,真正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

三是以“學業+”為導向建立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檔案內容包括學生理想信念、是非觀念、公平意識、規則意識、法治意識、心理健康、興趣特長、學習水平等。通過談心匯報、家訪聯絡、個案分析等方式,對學生每周或每月的表現逐一登記并分析對照,幫助學生制定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指導其努力完成,充分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創造思維[8]。

五、結束語

在學生管理實踐中,學校應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體制機制,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形成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后勤服務等多部門合力的管理常態,完善系統、科學、規范的現代學生管理模式,推進學生管理工作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協調發展,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歡
學校管理發展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學校推介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管理的另一半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