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學習

2023-08-07 04:53顧偉平
求知導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綜合實踐課程深度學習小學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深度學習逐漸受到重視。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評價是實現深度學習的重要保障,教師要采用表現性的評價手段,注重對評價規則的制定與實施,為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反思提供明確的依據,避免學習活動的盲目性與表層性,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本文從深度學習的角度出發,對評分規則的制定與實施方法進行探討,以期提升小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效果,落實深度學習的理念。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深度學習;評分規則

作者簡介:顧偉平(1988—),男,江蘇省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安實驗小學。

綜合實踐是一門以實踐活動為主的課程,對小學生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評價是實現深度學習的重要保障,然而,如何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評價是一個難題,書面作業、紙質考試等方式顯然不符合綜合實踐課程的特點。為了提升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構建教、學、評三位一體的教學新形態,其中,關鍵的部分在于評分規則的制定和運用。在深度學習的理念下,教師要針對綜合實踐課程的特點與內容,制定相應的評分規則,并以此來評價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與結果,構建出適應綜合實踐課程的評價機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以期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

在以往的綜合實踐教學過程中,評價一般是教學完成后的一個環節,評價的目的只是檢測教學效果或者給學生提供一些反饋。事實證明,只評價活動成果,而不評價活動的過程,對學生的促進作用有限。因此,構建教學評價新范式,形成“教學—學習—評價”三位一體的綜合實踐評價新形態,對于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有意義且有實效。

因此,教師要將表現性評價機制融入教與學的過程之中,即學習目標為表現性目標,學習任務為表現性任務,教學過程為表現性評價的過程。要利用好這一評價機制的作用,關鍵在于如何制定、實施評分規則。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例,提供一些可借鑒的經驗。

一、深度學習導向的表現性目標

(一)深度學習要看到人

評價都是基于目標進行的,沒有目標,評價也就無從談起。我國的課程目標歷經1.0版本的“雙基”目標,到2.0版本的“三維”目標,再到3.0版本的“核心素養”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要求以人為本[1]。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三境界中不斷進階:第一個階段,看到語、數、英等學科知識;第二個階段,看到學知識的學生;第三個階段,看到成長中的人。在教學中看到人,目標就有了正確的歸宿,這是深度學習的基本要求,否則評價就找不到對象。

(二)深度學習要看到人的素養

深度學習看到人,本質是要看到人的素養?!吨袊鴮W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明確了培養什么樣的人,但是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制訂的目標往往是一個課時、一個單元的具體目標,沒有寫明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的時候,就需要基于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將目標與核心素養聯系起來。未來學生遇到的問題,書本上、課堂中可能沒有提出解決辦法,更沒有標準答案可言。為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學生必須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種核心素養是無法靠做題來培養的,需要通過表現性評價要求學生主動建構方案、創意物化等來實現。那么,教學目標就需要指向此類高階認知,評分規則也要聚焦于此。

(三)深度學習的評分規則最終體現高階認知

表現性評價常以總結報告、活動方案、成果展示等方式體現,這些形式并不一定是深度學習,關鍵要看這樣的評價能否體現高階認知,看其是否將目標定位在遷移到新情境的設計、創造、反思總結等高階認知目標上。例如,筆者對在學校的綜合實踐課程研究中心參與探究的主題課“一起創意DIY口罩”確定了五個目標:第一,使學生能通過閱讀資料,結合課后自己查閱的資料,掌握口罩的知識,這一目標指向的是高階的認知維度(分析),對應的核心素養是文化基礎(科學精神);第二,使學生能通過討論,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如魚骨圖),厘清一次性醫用口罩的缺點,這一目標指向的是高階認知維度(分析),對應的核心素養是文化基礎(科學精神);第三,使學生能通過小組合作,制定評分規則,這一目標指向的是高階認知維度(創造),與之相對應的核心素養是自主發展(學會學習);第四,使學生能通過小組合作,設計、制作創意口罩,這一目標指向高階認知維度(創造),對應的核心素養包括自主發展(學會學習)和社會參與(實踐創新);第五,在班級內進行成果展示,使學生經歷答辯、經驗總結后,能進行反思,這一目標指向高階認知維度(創造),與之對應的核心素養是自主發展(學會學習)和社會參與(責任擔當)。因此,我們在開發評分規則的時候,要緊扣這幾個目標,指向高階認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導學、導評的評分規則讓深度學習走向更深處

(一)像專家一樣思考評分規則的編制

評分規則是評價過程與結果的量規,是教學目標在學習任務中的落實情況的量化描述。在編制評分規則的時候,教師要像專家一樣思考。學生也可以參與評分規則的編制,也要像專家一樣思考。編制評分規則時要嚴謹,要體現專家的思維方式。

(二)像評委一樣利用評分規則點評

評分規則是評價表現性任務的,至于在開發評分規則的時候指向什么,則取決于我們要評價什么。如果要評價結果,可以針對完成的作品進行評價;如果要評價過程,可以針對學生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目標的需要,制定完備的評分規則。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像評委一樣,對“選手”的作品進行評價,也可以對“選手”的表現進行評價,甚至可以對“選手”進行一個比較客觀、全面的綜合評價?!斑x手”可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也可以在評價后進行反思。這樣的評分規則有利于促進學生深度理解,激活學生更深層次的學習動機。

(三)像科學家一樣制定評分規則的維度

評分規則的制定既要有要素,又要有區分度,這樣就可以生成評價量表。在制作評價量表的時候,要素不能過多,因為要素太多,就無法體現重點。每一項要素都要設定區分度,如優、中、差,五星、三星、一星等,區分度解釋得越清晰,學生的學習目標就越明確。比如,筆者在“一起創意DIY口罩”這一主題活動中,將6個評價標準——防護性、舒適性、安全性、實用性、創新性、美觀性,進行去同存異,重點圍繞安全性、舒適性、美觀性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在描述區分度的時候,筆者運用數字進行區分,這樣就能讓要素變得非常清晰,學生也一目了然。創意DIY口罩的五星標準是能從安全性、舒適性、美觀性三個方面進行創意設計;三星標準是能從安全性、舒適性、美觀性中的兩個方面進行創意設計;一星標準是能從安全性、舒適性、美觀性中的一個方面進行創意設計。通過要素的確定以及區分度的量化,制定的評分規則具有導評、導學的作用,能讓深度學習真實發生,并走向更深處。

三、不同類型的評分規則助力深度學習的發生

深度學習不同于虛假學習和淺層學習,深度學習是直達知識內核的學習。因此,我們在評價的時候,要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對學生學習的成果、過程進行評價。只要是可以發揮導學、導評功能的,能夠促進學生走向深度學習的,都是可行的規則。以下是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嘗試制定并實施的一些評分規則。

(一)階梯式評分規則

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教師要制定階梯式的評分規則,針對任務完成情況設置不同層次的評分標準,如一星、三星、五星等。在活動開始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估計自己可以完成到哪種程度,初步確立自己的活動目標,從而使后續的實踐活動具有更強的針對性與目的性[2]。盡管評分規則呈現階梯式的特點,難度各不相同,但每一項內容都應當符合本學段的教學目標,不能隨意降低或拔高目標要求。

例如,在“零用錢怎么花”這一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評分規則:(1)正確認識金錢的價值,能夠為自己的消費做出預算;(2)學會制作和運用表格,記錄自己零用錢的使用情況;(3)樹立節約用錢、合理消費的意識;(4)體會父母賺錢的辛苦,學會感恩;(5)在活動過程中,提高自己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開展活動,通過上網查資料、調查采訪等方式,了解小學生零用錢的來源、數目和用途,最后以報告的方式呈現。小組之間根據評分規則進行互評,對于得分最高的小組,教師予以一定的表揚和獎勵。

(二)對比式評分機制

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適當地營造競爭的氛圍,構建一定的競爭機制,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與他人對比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培養自主提升的意識[3]。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采取對比式、開放式的評分機制,將學生或小組的評分結果公布在教室中,讓學生自由觀看,相互學習,完善自己的思路與想法,彌補自身的不足。

例如,在“今天我當家”這一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感受當家的辛苦,從而對父母產生感激之情,激發他們體諒父母、關愛家人的意識?;顒咏Y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一天的家務活羅列出來,并寫出自己當家的感受,然后學生之間進行互評,最后將評分結果張貼在教室。這種方式可以推動學生進行思想上的交流與碰撞,從而提升他們思維的深度,優化教學效果。

(三)鼓勵型評分內容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評價機制應當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具備增強學生自信心、提升學生積極性等功能。因此,教師應當在綜合實踐課程的評分機制中融入更多的鼓勵性內容。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生活經驗不同,所以在開展活動的方法、成果上也會存在差異,教師不能用教材或自己的主觀想法來約束學生,而要以開放、包容的態度來看待學生在活動中的想法和行為,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允許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出現失誤。鼓勵型的評價內容要具有多元化的價值取向,鼓勵學生呈現不同的答案與結果,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來表現個性。

例如,在“小小降落傘”這一活動中,教師可為學生準備大小、材料、顏色不同的傘面以及長短不同的傘繩,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做出新穎、漂亮的降落傘。教師不必對學生的制作過程做出過多要求,只要學生制作的降落傘能夠平穩降落即可。對于傘繩結實整齊、傘面結實、結構合理的作品,教師要予以表揚。而對于初次制作失敗的學生,教師也要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努力和優點,并與學生一同分析失敗的原因,讓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獲得思維、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深化學習效果。

結語

總之,評分規則對于小學綜合實踐課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時候具有更強的目的性和方向性,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總結的意識,對照評分標準不斷優化活動成果,完善自身的不足。因此,教師要從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標準出發,結合實際學情制定合理的評分標準,在此基礎上,嘗試構建階梯式、對比式、鼓勵型的評價機制,增強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張菊榮.表現性評價“三要素”:目標、任務與評分規則[J].教育視界,2020(13):16-20.

黃良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評價研究[J].新課程(上),2018(12):285.

包新中,李超.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內容與呈現形式[J].教學與管理,2018(11):20-22.

猜你喜歡
綜合實踐課程深度學習小學
有目標自主學學會學
以課程基地領跑學校發展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論高職行政管理專業綜合實踐課的開設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