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留思維空間 創造精彩課堂

2023-08-07 04:53李瑞芳
求知導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教學實踐小學數學

摘 要:基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和“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與過程,巧妙地給學生留下思維空間,能夠讓學生抓住課堂的要點、新點、特點,進行學習、交流與思考,從而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獲取一定的學習能力。教師在新授、練習和小結等教學環節巧留思維空間,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課堂的節奏。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空間;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李瑞芳(1983—),女,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實驗小學。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需貫徹與落實“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對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更新。然而,在日常教學中,一些青年教師并不能較好地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過于死板、僵化,無法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思維空間和時間,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扶得太緊,探索空間過于狹小

有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看似很順利,但學生的課后作業或測試結果卻不太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夠恰當,教師扶得太緊,給予學生探索的空間過于狹小,導致學生在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或者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難以進行深層次思考,學生難以迸發出思維的火花。

(二)主導缺失,提供的時間和空間過多

“以學定教”這一教學理論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與輔助的作用。然而,在現階段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擔心學生無法徹底掌握數學知識,過多地輔助學生,導致自身的主導職能缺失。比如:對于學生已經了解與掌握的數學知識,部分教師卻再次組織其思考與交流;明明學生花費3至4分鐘就能學會的內容,部分教師卻花費7至8分鐘來教學。學生思考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過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的進程。

(三)求全求多,教學過程重形失質

部分年輕教師在設計、提問、解析等過程中,呈現“趕場子”現象,不結合學生的真實學情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只會一味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按部就班進行教學,過度主導整個教學過程,把所有內容都教完,但學生卻無法真正學習與掌握數學核心知識,導致教學出現重形失質的現象,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影響了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巧留思維空間的現實意義

要想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就需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時間與空間去思考與感悟,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創新思維的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1]。

(一)關注學困生,激發其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時,個別優秀學生會快速舉手回答問題,而大部分學生的思考時間不足,缺少回答問題的機會。對此,教師如果能正確地設計留白情境,更多地關注學困生,留更多的時間給他們思考,多鼓勵他們回答問題,可提升他們的學習信心,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留白交流點,促進師生互動

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強調教師的職能轉變,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賴,從而贏得學生的信任。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質疑,從而拓展其思考空間。教師應結合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適當地進行留白,讓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出自己的見解,營造出有趣、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知識與情感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巧留思維空間的策略

課堂留白來源于藝術作品創作中的留白,因此,課堂留白具有一定的藝術性。教師應通過精心設計,為學生提供思考時間以及特定的想象空間,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此外,留白的表現手法也具有多樣化、藝術化、實際化等特點,讓學生在留白中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思考與創新意識的鍛煉,能夠豐富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2]。

(一)在新授環節巧留思維空間

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重視自主化探究、任務化驅動、情景化討論等,強調課堂教學需具備趣味性、新穎性、多樣性等特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

1.找準知識的生長點,設計有一定思維空間的引入環節

以“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為例,在新授環節,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個長方形的圖片,并提出問題:“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這一問題是一種設計性留白,能給予學生時間與空間進行思考、交流,讓不同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學生的回答多樣:與周長有關;與長邊有關;與寬邊有關;與長、寬邊都有關……而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個面積為20cm2的長方形,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索,把面積為1cm2的方塊進行組合,從而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教師圍繞“長方形的面積”設計留白,讓學生進行思考,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預設學生出現的多種可能性,并立足新知的生長點,設計具有一定思維空間的引入環節,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開啟動手操作和合作學習的探究驗證過程。

以“2和5的倍數的特征”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上說:“今天我和你們互換角色,你們當小考官,來考考老師!你們任意說出一個數,老師馬上能說出這個數是不是5的倍數?!睂W生非常興奮,隨著學生報的數越來越大,教師依舊對答如流,準確無誤,學生驚訝之余,疑問也隨之產生:“老師,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方法嗎?5的倍數是不是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于是,學生便帶著強烈的探究欲望投入學習中。教師抓住時機創設提問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對學生探究新知與解決問題具有積極的作用。

2.立足教學難點,適時壓縮空間,給足時間

以“小數的意義”為例,本課難點是小數中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一位教師在教學中是從十分之一米中有幾個百分之一米,百分之一米中有幾個千分之一米的角度加以分析的,結果大部分學生難以理解。而另一位教師適時呈現一個正方形,以該正方形作為單位1,分別呈現該正方形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和千分之一,再適當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找出三幅圖之間的關系,即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像這樣采用數形結合和動態演示的方法進行直觀的對比,既適時壓縮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又給足了學生探索、發現規律的時間,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能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進而對具體問題產生深刻的理解,推動具體問題向一般化、抽象化問題發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3.把握學生的生活經驗,在關鍵處留足思維時間和空間

以“可能性”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將學生分成4人小組,分別給予每組一個紙盒子,盒子內有一個紅球和一個白球。教師讓每組學生摸取并記錄其摸到紅球和白球的次數。教師讓每組學生對摸到紅球和白球的可能性進行計算,答案有好幾個。教師立刻提問:“同學們,你們認為哪組算錯了?”大家都認為其他小組的計算是錯誤的,而自己這一組的計算是正確的,并解釋本小組計算的過程與方式。教師繼續提問:“到底哪一組說得對?”教師再次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學生得出結論:可能性不是一個固定值,必須要依靠統計的過程,才能得出相應的結論。

當學生對所學知識有相關的生活經驗時,教師不妨放開手,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學生一定會給課堂帶來別樣的精彩。

4.展開遷移、想象,抓準時機拓展延伸思維空間

教師在“小數的意義”中揭示了十個千分之一就是百分之一,十個百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一后,讓學生看著正方形繼續展開想象。教師提問:“還能繼續平均分嗎?平均分10000次,計數單位是幾?萬分之一與千分之一的進率是多少?100000次呢?”教師最后小結:平均分的次數是無限的,小數的計數單位也有無限個,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就是十。像這樣在夯實重難點知識的情況下,找準時機將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拓展延伸,有利于學生展開無限的想象,進而拓寬思維空間。

(二)在練習環節巧留思維空間

學生做練習的效果與教師對練習題的設計、編排密切相關。在設計練習題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已有的數學學習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踐、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究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在解決問題中發展思維,做到優質高效地學習[3]。

1.充分利用開放練習,把握好思維時間和空間

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即一題多解,若學生能獨立思考完成,就可以讓其在組內分享、交流各自的方法后集體匯報;若學生不能獨立完成,教師則需要引導他們提前開展組內討論交流,以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這樣處理開放性練習,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能促使學生的思維從線性思維向平面型、立體型思維跳躍,對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提升其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十分有益[4]。

2.針對具有爭議性的概念題,要舍得停頓進行思辨

在概念題的練習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判斷題,以幫助學生理清概念,對于此類判斷題,需要改變集體搶答或者指名回答的形式,教師要舍得停頓,鼓勵學生保持沉默,用手勢來表示對錯。停頓能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所有的學生進入思考的狀態,進而進行多角度的思辨。

3.對于探尋規律題,可進行適當點撥,輔助學生理解提升

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點,或者給下一課時的教學做鋪墊,教師可以設計探尋規律類的題目。對于知識點的規律,個別學生在觀察伊始便已察覺,而部分學生則需要老師或同學予以提示和幫助。教師對學生進行點撥,可激活部分學生的思維,進而帶動全班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點;有時還可順勢回顧、梳理舊知識,通過聯系前后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在課堂小結環節巧留思維空間

1.在小結時進行深度挖掘,提供思考和鞏固的空間

在小結時,教師可以對呈現的知識點進行深入挖掘,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基本知識點進行回顧和總結,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深入的自主探究,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垂直與平行”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多線條的垂直、平行、交叉的繪畫,在動態的生成過程中,和學生一起回顧和總結所學的知識點,在繪畫生成后提問:“同學們,這個圖片上總共有多少條線?互相垂直的有幾組?互相平行的有幾組?”

教師利用這類題目,給學生提供思考和鞏固的空間,能使學生在數學課堂結束后依舊保持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促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思考并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鞏固。

2.在拓展延伸時搭建鏈接空間

在對知識點進行拓展延伸時,教師要善于抓住同一類知識點的承前啟后之處,抓住這一類知識的本質,形成一條無形的紐帶,鏈接前后課時,搭建一個鏈接空間,巧妙地把它們串聯并融合在一起,為后一課時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以“連加連減”一課為例,教師可將新授環節的探究例題從連減算式“84-40-26=18(個)”轉換為“84-(40+26)=18(個)”,而這種類型的算式剛好是后一課時的例題,所以教師可以在拓展延伸時追問學生:“今天學習了列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知道列豎式計算的順序和連加連減橫式的計算順序是一樣的,那么猜想一下如何列豎式計算‘84-(40+26)?”這樣的提問,既立足本節課的知識點,又為緊隨其后的教學做了鋪墊,使得知識遷移水到渠成,提升了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

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特點,使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5],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使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而實現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6]。

[參考文獻]

繆謙.小學數學課堂運用“留白”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0(10):71.

洪偉.一切盡在不言中:小學數學名師課堂“留白”藝術賞析[J].江西教育,2011(8):36-37.

張麗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探究[C]//聯合國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國際地理聯合會地理教育委員會,中國地理學會,等.可持續發展教育專業區域中心國際論壇論文集.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2007:272-279.

王兆堂.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J].文理導航(上旬),2011(1):71.

黃碧麗.數學魅力1+1+1: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之淺見[J].考試周刊,2014(17):91-92.

吳亞瓊.淺談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8):193.

猜你喜歡
教學實踐小學數學
基于三維軟件和云班課APP的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實踐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