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勞動教育滲透

2023-08-07 09:38仇艮芳
求知導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勞動法治道德

摘 要:文章重點研究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勞動教育的滲透策略,從認識學科性質、挖掘學科教材、豐富實踐體驗三個環節,分別對勞動教育的邏輯起點(培養吃苦耐勞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勞動教育的契合點(勞動價值觀和勞模精神等內容)、勞動教育的支撐點(勞動實踐活動)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闡述。

關鍵字:勞動教育;初中道德與法治;滲透

作者簡介:仇艮芳(1986—),女,江蘇省昆山市城北中學。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強調和部署新時代勞動教育,此舉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雖然我國從未停止過對勞動教育的強調,但從沒未如此迫切,勞動教育已被提升到戰略高度。而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早已超越傳統的“勞動”概念,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學界對勞動教育的研究頗多,尤其是學科教育與勞動教育的融合教育已經成為熱點之一。本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為例,探索勞動教育如何在學科教育中落實滲透。

一、認識學科性質——凸顯勞動教育的邏輯起點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本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1]。從中可以看出,道德與法治課程對處于人生“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培養什么樣的時代新人,培養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正確方向指引作用。

人類和動物真正得以區別開來,是因為勞動,勞動是人類所特有的主觀物質活動。人類就是在不斷生產勞動中改善了生活條件,提高了自身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其他技能。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多個角度闡述了勞動的重要作用。恩格斯指出:“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保?]勞動也推動了人類社會發展,馬克思指出:“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保?]“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保?]可見,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在勞動實踐中不斷發展的,人類就是在勞動實踐中不斷發展各種技能、培養各種品質的。

《意見》中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這是對“勞動創造人”這一重要性認識的回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為了培養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筆者認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在勞動過程中不斷歷練打磨,這也是勞動教育的邏輯起點,恰好與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性質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挖掘學科教材——尋找勞動教育的契合點

統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分為六冊,筆者充分挖掘整合教材后發現,各年級都有涉及勞動教育的相關內容,簡單羅列如下(見表1)。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涉及的勞動教育內容較多。隨著初中生生活經驗的逐漸增加,勞動教育涉及的領域也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上升到社會乃至時代發展的高度,從家務的分擔、班級集體勞動的承擔到未來職業的選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迫切需要道德與法治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勞動的作用,認識到勞動對個人發展乃至整個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們要崇尚勞動,發揚敬業精神,創新勞動,踐行勞模精神,在勞動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從而推動國家社會發展。

以八年級上冊第十課第二框《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為例,本課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懂得:勞動成就今天,實干創造未來。筆者通過情景式教學,在課堂上設置了三個環節:找最美勞動者、贊最美勞動者、做最美勞動者。首先,通過尋找身邊的勞動者,讓學生認識到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其次,在“贊最美勞動者”環節,通過小組探究合作撰寫頒獎詞,讓學生從頒獎詞撰寫中體會勞動者給我們帶來的物質或精神財富;圍繞“不同行業的勞動者是否平等”進行辯論,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勞動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貴賤之分,認識到我們國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離不開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隨后,在“做最美勞動者”環節,穿插一個人物采訪——金兆聯的事跡,他歷時10年,經過超萬次的實驗,制造出了國際一流的圓珠筆頭,終于實現了圓珠筆所有部件百分百中國制造,打破了圓珠筆頭依靠進口的局面。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勇于創新、吃苦耐勞等實干精神。最后,讓學生填寫“夢想卡”,把自己的夢想與中國夢對接,鼓勵號召學生將來也要不斷創新、不斷實干,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每個人付出勞動和汗水。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勞動教育的因子特別豐富,涉及初中三個學段。當然,在挖掘勞動教育的內容之后,如何通過課堂活動呈現,讓學生內化知識,依然是課程實施的重點。

三、豐富實踐體驗——夯實勞動教育的支撐點

道德與法治教學不能止于說理教育,思想政治理論、道德法治觀念不是自發形成的,教師要將學科素養滲透到學生心中,豐富學生的實踐體驗。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學靈活地延伸到課堂之外的現實生活中,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打通校內外課堂。通過社會實踐開闊學生的視野,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達到知行合一。勞動教育不是盲目的短期行為,任何一種教育都要借助一定的載體,勞動實踐活動就是落實勞動教育的重要支撐點。

1.實踐活動形式要豐富生活化。要想豐富勞動實踐活動形式,教師就要設計相關主題活動,生產勞動、志愿服務、走訪勞模等都是學生走向社會的重要方式。例如,面對九年級學生,在提及九年級上冊第二課《創新驅動發展》的“企業創新”“人人可以創業”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進企業生產一線,親身體會勞動第一現場,甚至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操作技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勞動的不易,體會到勞動工人的堅守與不凡。再如,九年級下冊第六課《我的畢業季》中提及了“踐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勞模事跡巡展館,組織“勞模進校園”等巡講活動,或運用當地勞模鮮活的榜樣事例,對學生的勞動觀和勞動情感進行培養和熏陶。又如,面對八年級學生,在講授八年級上冊第七課《積極奉獻社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校園和社區的志愿服務活動,如垃圾分類環?;顒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關注社會生活,同時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2.實踐活動環節要有效科學化。以筆者所在學校組織七年級全體學生參加的勞動實踐活動為例,勞動實踐活動設置如下(見表2)。

本次勞動實踐活動設置從認知入手,兼顧學生的行動參與,設置得科學且豐富,學生參與熱情特別高?;顒咏Y束后,由班主任對此次活動及時進行總結,開展“實踐歸來話感想”主題班會。學生紛紛分享了實踐心得。有學生說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總聽到新聞提到這句話,今天我切實感受到了什么是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平衡點。我在這次活動中了解到地球無法負擔人類無休止的掠奪,作為人類共同的家園,大自然的修復需要我們所有人傾注力量。我看到科學家們為了修復生態環境所付出的努力。當我和同學們為小金魚搭建生態家園時,我深刻地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更感受到保護生態環境是發展所需、自然之愿,也是你我之責?!卑嘀魅螌Υ诉M行簡單點評: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通過體驗式的實踐活動深化于學生內心,也激發了當代中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學校則可以借此次年級勞動實踐活動對實踐效果進行展示,通過圖片、文字進行學校文化走廊的布置,對優秀的實踐心得進行評比展示,并借助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臺等方式對勞動教育進行場域塑造。通過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結合現實生活,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總之,勞動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我們不能忽視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功能,要積極挖掘課程中的勞動因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培育學生對廣大勞動者的親密情感,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9.

猜你喜歡
勞動法治道德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熱愛勞動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