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文學的當代價值探析

2023-08-08 01:24張紅磊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社會意義古代文學當代價值

張紅磊

內容摘要:中國古代文學隨著當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影響力已經從文化延伸到了價值觀、世界觀及教育觀等多個層面,并進一步拓展到社會層面。因而對于中國古代文學在當代的價值探析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考慮。本文旨在通過論述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必要性的基礎上,探析中國古代文學在當代文學、教育、認知精神、文化及社會意義等這方面的價值。

關鍵詞:古代文學 當代價值 社會意義

在文學歷史發展長河中,中國古代文學在時代沉積與社會文明不斷發展中形成我國重要的文化瑰寶,在中華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無論是對以往的社會文明推動,還是在如今的社會精神導向中,都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中國古代文學既是朝代與秩序更迭的記載,也是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的集合。中國古代文學對當代的價值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因而挖掘中國古代文學的當代價值,對于人們感受中華文化魅力,傳播優秀精神品質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探討中國古代文學對當代價值的必要性

中國古代文學主要從我國上古時期一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這一時期進行劃分。中國古代文學作為中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精神內涵,在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多姿多彩的文學題材、形式、風格與流派,因其內容豐富而成為我國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并以自己無比輝煌的成就和獨具魅力的文化立于世界民族文學之林。故而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當代價值,應當深入挖掘中國古代文學的優秀作品,通過文字的描述了解當時的社會現狀與時代思想,并根據文學中所表現出的生產形式變化來了解當時社會中反映古代人民的思想觀念與價值取向,這對學者掌握中國古代文學思想與文化脈絡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此外,在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細致研究中,通過作品所歌頌與贊嘆的勞動人民中發掘各種民俗活動,以此進一步豐富我國的傳統文化,不但如此,中國古代文學作為文學之林的瑰寶,其中的創作形式與題材更是為當代文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其次對民族文化傳承而言,中國古代文學描述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發展,其文學作品更是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縮影,因此對中國古代文學進行研究,這對于當代社會的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二.中國古代文學對當代文學的價值

1.文學體裁。從文學角度而言,中國古代文學與當代文學在表現形式上并無多大的差別,但兩者所處的社會時代與思想觀念的不同,在文學創作中所表達的感情也會有很大區別。當代文學的發展本質上是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延續,因而在文學形態意識變化過程中,中國古代文學在歷經了千年的時代發展與歷史沉積中,留下了眾多優秀的文學作品與極富內涵的文學思想,這對當代社會而言是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與精神財富[1]。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豐富多彩的文學形式也為當代文學提供了創作的方向,并能夠在其基礎上不斷傳承與創新,古代文學四大文體小說,詩歌,散文,戲劇涵蓋了當代文學的絕大部分。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是人類文明發展初期,在面對自然現象無法解釋與難以抵抗時,因渴望尋求庇護而通過想象與借助想象力神化人和物,來表達征服自然、戰勝自然的愿望,神話傳說的出現為后世的文學作品體裁奠定了最初的文學體裁創作基礎。而隨著春秋時詩歌的興起,文體上用詞典雅、極富韻律、在意境的選擇上更是優美,通過風雅頌三個內容,展現古代人民對愛情、對勞動、對社會等的歌頌及批判,向人們展現了一幅來自春秋時期的社會圖景。例如:《蒹葭》作為一首民歌,通過反復吟詠、一嘆三唱的藝術手法,以“蒹葭”起興,以“白露”、“霜”等意象,向人們展示一幅河上秋色圖,以這種境界和其朗朗上口的韻律抒發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惆悵精神對愛情難求的,《采薇》則通過邊戍戰士的視角描繪出緊張艱辛的軍旅生活,采用“薇菜”、“楊柳”、“雨雪”等自然景象,描繪表現四時變化與光陰流逝,表達將士的思鄉之情與為國赴難的決心和責任。詩經中運用重章疊唱的手法,以四言詩的形式表情達意。其文學題材于當代文學的詩詞創作而言有著根本性的影響,其創作手法也與藝術表現形式也是一種極富價值的借鑒,唐朝時期近體詩的產生五言律詩與五言絕句,展現了后漢代人們安居樂業的生活場景。每一個時期的文學體裁創作都隱藏著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歷程,于當代文學而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體裁與題材是當代文學取之不盡的文學寶庫,這使當代文學的題材創作有著多方面的參照,更是為當代文學的創新與發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2.文學內容。在文學內容上,中國古代文學創作因社會歷史的演變與人民生活的變化,從詩人本身的情感描繪,到社會的安定與動蕩,再到民間活動??梢哉f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記錄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朝代更迭與思想轉變,在深度挖掘中能感受到文字對磅礴歷史的記敘力量。作為中國文學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古代文學作品在內容創作過程中蘊含極為優秀的精神品質,古代文學創作往往以個人視角出發,針對社會現狀與家國之事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與情感,或是對統治者的批判,或是對社會現狀動蕩的不滿,亦或是人間疾苦的哀嘆,甚至是對家國之事展現的抱負,在表現自我中塑造至善至美、優秀可貴的精神品性與節氣,這是當代文學內容應當重視并汲取的價值內容。楚辭《離騷》作為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浪漫主義抒情詩,在批判朝廷迂腐的同時也體現了屈原憂國憂民的思想,一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表達出屈原對百姓疾苦的憂思,也是對其社會現實的闡述與剖析,將其美好的品質與由民愛國之情寓于作品之中。在對現實進行深刻寫照的同時,也以文學的力量批判社會及統治者,傳達出美好的愛國情懷與堅貞不屈的優秀品質。因而中國古代文學承接了一個民族的精神節氣,并真實映射了一個時代的歷史背景,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精神的載體,這對當代文學作品的內容寫作與蘊含的精神也提出了要求。當代文學作品創作中應當以古代文學為根基和沃土,在繼承與創新中形成獨具風格與魅力的文學內容,并賦予其新的思想文化內涵以充實當代文學自身的文學價值[2]。

3.文學辭藻。辭章是各種語言文字和結構篇章組合在一起的概括,中國古代文學的辭章自漢字得到發展以來便具有無窮的魅力。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因古文字本身便具有韻雅之美,故而古代文學作品對字詞的運用也十分講究,創作者對古代文學進行創作時更是強調文章的色彩之美,文字的吟唱,韻律之美,并要求在文章融入真實情感[3]。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曰:“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聲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雜而成黼黻,五因筆而成《韶》《夏》,五性發而為辭章,神理之數也?!鞭o章作為古代文學的表現形式,當代文學在用詞造句中也應當進行富有韻律之美,色彩之美的文學創作,在作品中融入自身的思想感情。此外,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也極具文學內涵,在文章寫作中遵循言之有物,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文章內容作為文學的主要表達對象,古代文學在對文章內容的寫作上引經據典,引用典故的方式充實文章內容,這使作品充滿濃重的歷史感,例如《三國演義》取材于民間話本通過創作形成著作,故而當代文學作品應當從古代文學中汲取養分,打破當代文學發展受限的局面。結合并借鑒于古代文學的韻律與文章色彩之美,豐富當代文學作品自身的辭藻,增強文章語言的表現力和情緒感染力,在通過不斷學習古代文學作品中,將古代文學的精華加以運用與創新,加強古代文學經典的重視與運用,能使之成為當代文學不竭文學之源,促使當代文學始終保持生命力。

三.中國古代文學對當代社會的價值

1.提高認知精神。文學創作本身是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提煉加工,以藝術表現形式對現實社會加以描述,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在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歷程中,古代文學作品記錄了古代社會的現實問題、意識形態與思想觀念等,因而通過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品讀,充分了解與掌握當時的歷史背景、古代人民的思想觀念以及社會制度的變遷,通過對文學作品的細讀在不斷提高充實自身歷史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增加自身的歷史文化素養,并在文學的歷史中感受文學帶來的力量以提高自身對文學的審美能力。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以文學的形式記錄著意識形態與思想文化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家思想在發展過程中凝結了深厚的現實主義傳統特征,并受道家思想的影響,產生了對生命沉重的憂患意識與不為現實屈服的浪漫色彩,而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的同時也倡導節儉,這對當代社會的認知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同時,文學作品是文化精神的藝術形式表達,是記錄歷史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傳播思想文化發展的重要形式。這在當代文明發展進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文學歷經千古滄桑,在如今人們依然熱忠于對古代文學的探究,其根本性價值在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體現出卓越的人性觀念與社會觀念[4],其中所展現出的哲學思維、社會認知、自我認知對當代社會的發展具有引導作用。在面對人生困境與生活困境所做出的智慧選擇,也讓人們在閱讀文學作品中,學會運用哲學的思維對問題進行分析,故而在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應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的品讀與分析,感受古人對事物的看法與對歷史發展的評價,以提升自身對事物的判斷精神與判斷能力,此外更是要對其中的精神內涵加以傳承。

2.發揮教育價值。中國古代文學在創作過程以人為出發點,圍繞現實問題進行具體闡述。故而在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研究中,除了能夠發現古人對文學創作初衷的同時,還能感受到作品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在對文學作品進行欣賞過程中除了古人對民間疾苦的哀嘆,還能夠體會古人的博大胸襟與宏偉抱負。春秋時期儒家以《論語》進行教育啟蒙,到唐宋時期提出“文以載道”思想,其內涵則是通過詩文進行教化手段來發揮文學在思想中的作用,到了宋代時理學家對“文以載道”重新定義,指出文學價值服務于社會功利性,近代時又強調文學對社會人生發展的影響,通過形象化的評價來達到文學感化教育功能的目的。故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擁有了教化和育人價值,中國古代所展現的人文精神,如《過零丁洋》中表現出使人強烈的愛國情懷,激勵并感化了古往今來無數志士仁人為正義事業獻身,《從軍行》一句“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體現戰士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論語》中:“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調也?!北扔魅艘袌皂g的力量,耐得住困苦。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傳統文化中,強調天下合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使人的內在修養與外在的經世治國達到完美的統一,這些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自豪感通過古代文學的教學傳播,達到了教育的作用。也因為其文學教育與古代的優秀文學作品分不開,中國文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選擇那里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功能,最終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使人們通過不斷學習掌握中國古代優秀作品的內容,發揚其中的精神品質[5]。

3.推動傳統文化傳承。在歷經三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中國古代文學也包含了眾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精神,因古代文學的不斷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也得以傳承與發展,其中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所記載的一些民族傳統節日仍然保留至今,如《詩經·大雅·太陽》中:“相持春(日)之瞻曰萬歲,中立元宵(月)之嘗曰賢王?!边@里面寫出了春節和元宵節這兩個民俗活動,而如今這傳統節日仍延續到了當代并不斷發展,《論語》也有言:暮春者春服集成慣著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边@描述了春秋時期上巳節的畫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就統一固定上旬巳日在三月初三進行,而如今上巳節已經在傳承中發展成為民族特色節日三月三。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還有眾多關于傳統節日的描述,故而當代社會應當加強對中國文學的研究重視發掘其中的傳統文化,追溯傳統民族節日的起源,這對于保護我國傳統節日,為其發展提供依據有著重要的作用,當代傳統節日的發展與輝煌在于中國古代文學通過文字的形式對文化加以記載,因此中國古代文學為當代傳統文化的保留與發展奠定了歷史基礎。此外,除了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國古代文學在記載古代人民的勞作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古代勞動人民根據四時變化創造出了二十四節氣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還出現了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齊民要術》,作為我國的文化遺產,這對我國古代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我國當代研究農業文明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中國文學所記錄的傳統文化對當代文化的傳承有著深刻含義。同樣,中國古代文學中所蘊含的愛國精神與民族節氣,在經歷漫長的歲月磨礪,中國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特性,張汝倫先生在《當代中國的文化命運》一文中稱:“當下,復興中國文化是天命?!币虼?,探析中國古代文學的價值于當代而言是一種要求與責任,同時也為推動民族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歷史支撐[6]。

4.促進社會進步。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中國古代文學豐富的思想內涵也讓當代社會站在古代文學肩膀上去探尋更多的社會文化價值,其中在中國古代文學發展過程中,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目的對當代教育仍然具有借鑒作用,當今社會的教育內容仍遵循孔子因材施教、教育公平原則,教育思想的借鑒與運用對當代社會發展具有深刻意義并起到推動作用。

此外,中國古代文學見證我國幾千年的社會制度變遷,每一種文學形式的出現便伴隨著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折射,也代表著一個時期社會的發展狀況。中國古代文學擁有幾千年的思想,先秦時期思想文化百家爭鳴,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的鼎盛,宋元明清的理學思潮,都為我國古代思想及社會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蘊,中國古代文學的變化同樣受到制度的影響,從禪讓制,分封制,宗法制到封建制度,文學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是制度變化的記錄,因此從中國古代文學中窺探舊時社會的發展變化,在文學作品中感受統治者治國舉措,在探索作品當中剔除文化糟粕,通過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所反映的問題進行總結與分析,能夠為當代的發展吸取經驗教訓的同時,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社會中的問題,于當代社會發展仍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不但如此,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經濟和科技促使國家繁榮發展的同時,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也在不斷加深,中國古代文學作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為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保障,是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與發展的不竭動力,因而中國古代文學在一定意義上推動了當代社會的進步。

中國古代文學從古至今都發揮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促進當代文學發展方面,古代文學在一定程度上為當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動力,而在當代社會的思想中,古代文學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對其也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在當代社會發展過程中,中國古代文學在促進當代文化發展中也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在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中國古代文學也被賦予了時代意義,成為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文化源泉,因此要加強對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視,充分發揮其在當代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麗.王奕琳.中國古代文學在當代的價值探討[J].戲劇之家.2021(02):185-186.

[2]尹順民.論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與當代價值使命的雙向思索[J].佳木斯職業職院學報.2019(07):211-213.

[3]徐珮.中國古代文學在當代的價值探討[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38(S1):136-138.

[4]王靜.關于中國古代文學的當代價值發揮路徑[J].現代交際.2017(09):79.

[5]趙紅.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與當代價值使命的雙向思索[J].今古文創.2021(04):34-35.

[6]王敬博.鑄就民族靈魂 傳承優秀文化——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時代價值[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04):75-77.

(作者單位:河南省商丘市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社會意義古代文學當代價值
古代文學圈中的“鄙視鏈”
韓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探析
淺談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社會意義研究
淺談教師職業道德的社會意義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在文化語境中闡釋中國古代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