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起點 關注需求 注重反饋

2023-08-10 20:17朱莉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23年6期
關鍵詞:反饋需求起點

朱莉

[摘 要]關注學生學情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前提與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多種方法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關注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狀態與需求,注重學生的學習反饋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可以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情視角;起點;需求;反饋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6-0050-03

學情主要包括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經驗、學習能力、學習風格、學習成效等方面的內容。把握學生學情是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與基礎??蓪嶋H上,不少教師在課堂中往往只注重教材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結果,對學情卻缺乏關注。課堂教學中,教師圍繞著自己的教學目標設定一環又一環的教學方案,對學生的學習起點以及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并不在意,導致語文教學如空中樓閣一般,根基不穩,難以幫助學生夯實語文知識基礎。那么,教師如何基于學情開展語文教學呢?

一、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忽視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忽視學生的學習潛能,那么教師的教就失去了扎根的土壤,只會照本宣科,根本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教師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是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

(一)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

教學研究表明,學生已經獲得的知識與即將獲得的知識之間是有著密切的關系的。教師教學之前要注重對學生已有認知基礎的考察與了解,要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已知的可以省略不講,哪些內容是學生未知的需要重點講解。如在一年級上冊的拼音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需要掌握的拼音先按照聲母、韻母、鼻韻母的形式進行歸類;然后讓所有學生認讀拼音,對學生的認讀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歸整,這些都是學生對拼音的原有認知。了解了學情,明確了學生會什么、不會什么,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會更有針對性,就能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二)了解學生現有的認知能力

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課前談話、課中觀察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現有認知能力并對課堂教學節奏進行調整,以使其更契合學生的認知需求。

以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小馬過河》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從課后練習來看,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分角色朗讀課文,講述故事,從閱讀文本中提取相關信息,并對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教學時,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已有的閱讀基礎,還要隨著教學進程的發展,發現學生在分角色朗讀課文、講述故事或者信息判斷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隨時調整教學方案,這樣才能真正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了解學生的現有認知能力,教師才能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引領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從而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信,使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

(三)把握教材的邏輯起點

教材的邏輯起點主要是指按照教學進度,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應具備的知識、技能起點。要想明確教材的邏輯起點,教師就要認真鉆研教材,領會編者意圖,明確各個學段教學目標的延續性。教師從教材起點出發,引導學生去發現所學知識與哪些知識產生關聯,可以使學生不斷形成知識鏈條,達成由學過逐步走向學會的目標。

以統編語文教材字詞句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要求學生在“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第二單元要求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第七單元要求學生“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從這些單元中對詞句的訓練要求來看,從“關注”“理解”“感受”“積累”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教材對詞句學習的要求是有著一定的邏輯順序的,是逐步提升的。教師把握好教材的邏輯起點,在制訂教學目標的時候就不會越位或者缺位,從而有利于語文教學的順利推進。統編語文教材對知識內容的編排是有著其自身規律的,教師把握好教材的邏輯起點,從整體上對教學進行統籌規劃,能使教學內容的設計更加貼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更能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

關注學生的需求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狀態,發現學生在面對挑戰性問題時潛能能否充分發揮,以及學習能否給學生帶來滿足感與愉悅感。把握這些點之后,教師的教學就會顯得更有針對性。

(一)關注難懂的學習內容

關注學生學情不要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學生一讀就能明白的內容上,而要把關注點放在文本內涵或者語言特色這些學生較難理解之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把準教學設計點,讓學生學有所獲。

如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精衛填?!肥且黄裨捁适?,在教材中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現的。教學時,對那些學生借助注釋可以自己讀懂的內容教師就不需要細致講解。而對《精衛填?!愤@個神話故事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由于學生大都不太理解,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從上古神話引入,讓學生明白《精衛填?!匪N含的神話精神是人類最本質、最永恒的東西,有對生存的恐慌、對生命的珍惜,還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等,這主要是先民在最基本的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文化意識。

課堂中,教師關注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找準教學的生長點,“對癥下藥”、精準施教、答疑解惑,讓閱讀教學顯得更加有效。

(二)關注學生提出的問題

疑是知之始。學生有了疑問,敢于提出來,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就能提升學習能力。

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提問策略單元,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問題的提出,并隨著教學進程的發展引導學生逐步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如教學《梅蘭芳蓄須》一課,教師要求學生借助學習提示默讀課文,想一想梅蘭芳拒絕為日本人演戲都用了哪些辦法,在這個過程中他曾經歷了哪些危險與困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探究問題的答案。在探究過程中,有的學生提出問題:“梅蘭芳蓄須和演戲之間有什么關系?”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學生經過討論仍然不得其解的時候,教師告訴學生:“梅蘭芳是京劇演員,他在戲臺上唱花旦,扮演的是女性角色,所以他一旦蓄須,就不能演戲了?!苯處煿膭顚W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篩選。當學生明白梅蘭芳蓄須與演戲之間的關系后,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

統編語文教材非常重視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注學情就是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予以特別關注,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和篩選,引導學生就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真正走進閱讀的深處,實現閱讀品質的提升。

(三)關注課堂中生成的問題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边@段話充分表明了動態生成在課堂中的重要性。由于課堂中學生的表現情況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多變的,所以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關注課堂生成,并不斷調整教學行為,以促進精彩課堂的形成。

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西門豹治鄴》一課,教師緊扣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讓學生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層次,擬定各部分的小標題,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大致的了解。在簡要復述課文的環節,有學生提出:“我覺得西門豹作為鄴縣的一個大官,他在調查民情時對巫婆和官紳的做法已經有所了解,知道巫婆和官紳不是好人,就該直接下令把他們抓起來,根本不用那么麻煩?!睂τ趯W生的閱讀感受,教師沒有直接給予肯定或者否定,而是把它當作一個可供學生交流探討的話題,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在討論與交流中,學生對西門豹將計就計,破除當地封建迷信的做法有了充分的了解并給予了肯定。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知識經驗變化的情況,敏銳捕捉值得交流探討的生成性問題,使其成為促進學生學習新知的生長點,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讓課堂教學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三、注重學生的學習反饋

學習結果是課堂中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通過學習反饋,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依據學情來確定哪些內容不需要重點強調,哪些內容需要二次強調與鞏固,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一)精準設計檢測練習

閱讀教學中,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設計課堂練習,對學生進行學習檢測,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體現出學練結合的教學原則,能使學生的學顯得更加扎實有效。

以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紙的發明》的教學為例,基于本單元“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這個語文要素,教師把課后練習一(見圖1)作為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判標準。

這道題指向單元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這樣的評價練習對學生來說,不拔高、不降低,促進了教學目標在課堂中的落實。課后練習作為教材助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檢測學生學習效果方面具有便利性、針對性、易于操作等特點。隨著學生閱讀的深入,教師適時呈現課后練習內容,一方面可以實現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檢測,另一方面可以把課后練習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避免為了練習而練習現象的產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講練結合

目前,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閱讀教學與課堂練習分家的現象,不利于語文要素在課堂中的落實。注重課堂練習同教與學活動的融合,有助于教師及時獲得學情反饋,優化教學設計,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標。

如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威尼斯的小艇》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而本課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是體會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在文中的表達效果?;诖?,教師可以把教與練有機結合起來,設計教學環節:(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小艇哪方面的內容。小艇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畫出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地方,品讀這樣表達的好處。(3)結合課后“閱讀鏈接”,想想三位作家在描寫威尼斯時在表達方式上有哪些相似之處。教師把體會動靜結合的表達效果融入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體會不同作者不同的表達效果,在讀、品、練中達成了教學目標。這個過程中,練習成了教師評判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主要依據,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講到底的教學模式,深化了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認知,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評價需合乎教學標準

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般對教學目標的設計比較重視,而對目標達成的情況很容易忽視。教師要設計與學生學情相吻合的評價標準,并對學生的學情做出精準分析,以達到對教與學的完成度的清晰的認識。

以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習作: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這為例,教師在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的時候,不能只關注文章的長短,只要學生的文章條理清楚、句子通順,能夠把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的特點寫清楚就算達到了本次習作的要求。教學評價只有與本次的教學要求相吻合,才能對學生做出最為精準的判斷,才能真正落實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學情包括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一切因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站在學生立場,從學情出發展開教學,可以充分體現出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 參 考 文 獻 ]

[1] 季?;?學情視角下的小古文教學實踐與思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16):142-143.

[2] 梁麗娟.基于體式與學情的小古文教學設計與思考:以統編版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7):79-82.

(責編 劉宇帆)

猜你喜歡
反饋需求起點
弄清楚“起點”前面有多少
起點
我的“新”起點
對“未來教室”的初步探索
妙用“表揚”和“忽視”
我國少兒圖書的供給與需求關系探究
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培訓的關聯性分析及闡述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眾傳播與受眾反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