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詩歌教學資源,培養審美情趣

2023-08-10 06:17朱春艷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23年5期
關鍵詞:審美情趣詩歌教學

朱春艷

[摘 要]詩歌作品充滿韻味。為了促使學生感受其中蘊藏的深意,教師要挖掘詩歌資源,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感悟詩歌的夸張手法,體會詩歌之妙;要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詩歌誦讀和講說,感受詩歌的童真童趣;要組織仿寫續編活動,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自主創作,寫出童真童趣。這樣,通過拓展詩歌教學資源,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詩歌教學;拓展資源;審美情趣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3-0049-03

審美鑒賞和創造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詩歌作品運用意象構筑了唯美的意境,而且講究韻律節奏,讀起來朗朗上口。賞析詩歌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水平。統編語文教材中收錄了一些具有童趣的兒童詩和古詩詞。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詩歌作品,引導學生進行感悟和賞析,使他們體會到蘊藏其中的童真童趣,進而提升審美鑒賞能力和創造水平。

一、品析文本,體驗童真童趣

(一)鑒賞文本插圖,大膽想象

統編語文教材十分注重展現童真童趣,所編選的詩歌都體現了兒童的情感,同時還配備了插圖,圖文并茂地展現了詩歌的情境。教師在組織學生展開文本鑒賞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先看看插圖,根據插圖大膽想象詩歌的內容是什么,再誦讀作品,看看能否體會到作品的意境。

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怎么都快樂》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插圖,看看能否從中獲得一些信息。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找出圖片中的異同點:“在每一幅圖片中都有小朋友在玩耍,那么,他們的表情、動作等有什么異同嗎?”學生很快發現了不同之處:“每一幅圖中小朋友的數量不一樣,他們玩的東西也不同,但是他們的臉上都有歡快的笑容?!苯處熡忠龑W生展開想象:“那么,結合這些插圖,你認為詩歌中會寫些什么內容呢?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呢?”學生展開了想象,提出:“我覺得作者會寫小朋友玩了什么東西,并且認為不管人多還是人少,玩游戲都讓人感到快樂?!苯處熥寣W生結合自己的想象讀詩歌,看看作者所寫的和自己想象的內容是否一致。最后,學生認為這首詩歌展現了充滿童趣的玩耍場景,體現出游戲給大家帶來了歡樂。如有學生說:“我在課外閱讀中也讀到了一些寫兒童的詩歌。大多數詩歌都展現了兒童天真可愛的一面,描寫了兒童參與游戲活動的愉快場景。我也想創作這樣的詩歌。比如,我可以寫一寫自己和同伴一起郊游的場景,寫一寫我們欣賞美景、坐過山車的場景,想象過山車飛到了天上,我仿佛觸摸到了天上的云彩?!?/p>

教師結合學生的學情特點,充分利用教材插圖,構筑充滿童趣的詩歌鑒賞課堂,避免了直接對詩歌進行枯燥乏味的解讀。這樣,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展開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二)理解夸張手法,釋放個性

兒童詩的特點之一就是充滿了想象力,常常運用夸張等手法。教師可以讓學生挖掘作品中特殊的詞句,展開個性化解讀,說說自己的理解是什么。這樣能促使學生不受拘束地展開想象,充分體會詩歌的意蘊。

如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中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展現出廬山瀑布壯觀的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這首詩,并結合其中的夸張手法進行解讀:“大家認為作者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形容瀑布,是否合適呢?大家可以調動五官,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角度來分析?!睂W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個性化的想法。有的學生說:“這樣的夸張手法展現了瀑布的水流很大,距離地面很遠,我認為寫得很好?!庇械膶W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可是,這句詩只寫了瀑布的形貌,沒有寫它的聲音。瀑布飛流直下,聲音是轟隆隆的?!苯處熥寣W生圍繞這一點展開辨析。學生在討論后提出自己的見解:“作者必然是遠遠觀看瀑布的,所以,沒有聽見聲音,我覺得這是合理的?!睂W生解讀的角度各不相同,看法也不一樣,展現了對詩歌的個性化理解。最后,教師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創作同類型的作品,會如何設計:“大家可以調動多種感官,運用夸張的手法,抒發自己在欣賞山水美景時的感受?!睂W生嘗試創作:“我看見水流如同小精靈一般歡快地跳躍,水花如同靈巧的雙手按動琴鍵,仿佛在地面上演奏著一首動人的歌曲?!边@里,學生調動了視覺、聽覺,展現了豐富的想象力。

在隨文讀寫的活動中,學生一方面深入解讀詩歌的表現手法,理解詩歌的意蘊,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想象力,構筑充滿童趣的空間,從而與詩人產生了情感的共鳴。

二、設計活動,彰顯童真童趣

(一)讀,讀出明快感

在教授詩歌的時候,教師可設計一些能體現童真童趣的活動。由于聲音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想象和情感共鳴,所以有感染力的誦讀能讓學生身臨其境,沉浸在詩歌的情感氛圍中。教師可以組織配樂誦讀活動,讓學生用恰當的語氣展現詩歌的意境。當學生走進詩歌的意境中,他們就能更好地感受詩歌。

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的《夜色》是一首具有童趣的兒童詩,描述了孩子害怕黑暗,但在父親的幫助下終于戰勝自我,感受到了夜色的美好。教師設計配樂誦讀活動,為學生提供一些有神秘感的音樂,讓學生進行誦讀,并說說詩歌中“我”的情感發生了什么變化。有學生說:“一開始的時候,‘我膽子很小,但是爸爸帶‘我出去散步后,‘我不害怕了?!苯處熞龑W生思考:“在誦讀的時候,你覺得要如何調整語氣語調,展現出‘我的情感變化呢?”學生思考后說:“我覺得一開始可以讀得緩慢一點,低沉一點,展現出‘我害怕黑暗。后半段可以讀得輕松、歡快一點,展現出‘我的情感發生了變化?!痹谝环懻摵?,學生再次進行誦讀,他們發現調整語氣語調后能更好地展現詩歌的內容,體現詩歌的主題思想。學生圍繞自己的誦讀感受進行總結歸納:“我以前認為誦讀的時候只要讀得響亮、清楚就可以了,現在我才知道并非如此。我們還要在誦讀中體現出作者的想法,展現人物的情感,要嘗試將歡樂、悲哀、激動、憤怒等情感通過表情、聲音展現出來。如歡樂的情感,可以讀得快一點;悲哀的情感可以用哭腔,體現出哽咽的感覺;激動的情感可以用提高音量來表現?!?/p>

在聲情并茂地誦讀之后,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中,逐步讀出了鮮明的節奏感,產生了吟誦詩歌的興趣。這樣,學生逐步體悟到詩歌的藝術性,從而在課外也能積極開展閱讀活動。

(二)講,講出畫面感

在閱讀詩歌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讓學生理解作品的內容,要進行適當點撥,引導他們進入作品中,體會作品的畫面感,感受其中蘊藏的情感。教師可以設立學生講堂,讓大家各抒己見,圍繞同一首詩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析,把握作品的意蘊。

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詠柳》是一首具有想象力的詩歌,運用比喻等手法展現了柳樹的姿態。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整體賞析,說說這首詩如何展現柳樹的姿態,并嘗試描述出詩歌的畫面感。學生發現,這首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柳樹的葉子比喻成“碧玉”,將春風比喻成“剪刀”。教師讓學生展開互動交流,說說作者描寫了怎樣的畫面,自己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形容柳樹。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柳樹的特點就是樹葉會隨著風擺動起來,所以我覺得可以用人的頭發來形容柳枝,這樣會更為形象一些?!庇械膶W生說:“我覺得‘碧玉的比喻不太好,給人硬硬的感覺,柳枝應該是柔軟的,所以我認為應該換一下?!睂W生不拘一格,提出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想法。在嘗試表達的過程中,學生在腦海中再現了柳枝飄蕩的場景,并且用個性化的語言描述自己腦海中的畫面,體現了獨創性。他們還嘗試在自主創作中展現畫面感,思考如何從聽覺、嗅覺、視覺等多種不同的角度體現事物的特點。如有學生嘗試創作:“我想將柳樹比喻成一個有著柔順頭發的姑娘。柳樹細細的枝干,就好像姑娘娉婷的身姿,隨風搖曳的枝葉就好像姑娘的長發一般?!痹谶@樣的讀寫活動中,學生感受到了詩歌的魅力,并提升了審美創作能力。

在學生講解詩歌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引導他們體會作品的畫面感,但是不要用成人的思維限制學生的想法,更不要規定所謂的標準答案。只有從兒童的視角思考,按照他們的思維,引導他們多角度感受作品,才能讓他們更好地體會詩歌的意蘊。

三、自主創作,表達童真童趣

(一)仿,對應結構

詩歌對學生的限制比較少,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童真童趣,同時也給了學生一定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嘗試創作,用繽紛的文字表達童真童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詩歌的結構,并嘗試模仿這種結構進行創作,使他們對押韻、節奏等獲得初步感知。

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詩歌的結構,想想作者的寫作思路是什么。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小溪說”“小路說”等地方,思考其特點是什么。學生發現:“作者用的是‘總分總的方法,先詢問雷鋒叔叔在哪里,再通過小溪、小路來回答,最后總結說只要是有愛心的地方,就有雷鋒叔叔?!苯處熡肿寣W生關注每一句詩的最后一個字,提醒他們注意押韻的問題。學生發現詩歌常常在最后一個字押韻,如“里”“棘”“覓”等都是押韻的字。在了解了詩歌的結構后,教師引導學生展開仿寫活動:“寫一下《老師,你在哪里》《爸爸,你在哪里》等,嘗試將自己的實際生活寫進去,并在寫作中注意體現出詩歌的結構特點?!比缬袑W生創作了《老師,你在哪里》:“晨露說:清晨,他路過這里,急著準備講義,踏著新長的青草。瞧,地上還有他的足跡,他匆匆去教室指導我們學習?!痹谀7碌幕A上,教師還引導學生自主總結歸納,說說不同類型的詩歌有什么特點。如有學生提出:“敘事詩的結構和記敘文差不多,都要寫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如可以按照時間先后的順序來寫,但是敘事詩還要注意押韻的問題。抒情詩則可以用層層遞進的結構,寫出情感的不斷升華?!?/p>

仿寫是指模仿作品的結構和句式進行寫作。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詩歌片段,接著找出其結構特點,然后進行片段模仿,再逐漸拓展到模仿創作整首詩歌,最后讓學生思考如何從結構入手,寫出創意來。

(二)續,發散思維

在仿寫的基礎上,教師要增加創作難度,為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詩歌的內容進行創造性續寫,讓學生發散思維,將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用文字表現出來;可以讓學生展開互動討論,說說可以從哪些不同的角度展開續寫,讓他們嘗試創作獨具特色的詩歌。

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的《夜色》是一首非常有想象力的作品,作者展現了“我”的童真童趣,而且也體現了兒童常常遇到的心理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嘗試展開續寫活動。首先分析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是什么;然后回想自己的實際生活,看看生活中有哪些趣事,又或者遇到了哪些心理問題,自己是如何解決的;最后展開創造性寫作活動。有學生展開想象,寫了自己不敢一個人睡覺,害怕黑暗里會出現怪物,于是爸爸安慰自己,將變形金剛放在自己的枕頭邊,說能保護自己,在做夢的時候,他果然夢到變形金剛大戰黑暗中的怪獸,保護了自己,讓自己能安心地一個人睡覺的敘事詩。有學生在詩歌中寫了自己的夢,并表示希望將夢變成現實:“在夢里,我坐上了宇宙飛船,遨游在藍天碧海里,星星在我身邊眨眼,訴說心曲。醒來后,我拿起書本沉思,我要掌握更多的知識,總有一天,我真的能飛到天上去?!边@首詩不僅體現了童趣,而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教師鼓勵學生展開互動交流,看看誰的作品更有想象力。

在自主續寫詩歌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激發。教師再引導他們積極觀察身邊的事物,給他們提供創作詩歌的勇氣和機會,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詩化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小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其個性,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發展其感受和理解能力。誦讀、鑒賞并嘗試創作詩歌,能使學生感受到蘊藏在作品中的童趣童真,并思考如何創作出同樣特點的作品,進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 參 考 文 獻 ]

[1] 孫啟剛.古詩詞鑒賞教學中審美情趣的培養路徑[J].學園2020,13(17):107-108.

[2] 劉永杰.培養愛美情趣 提高審美能力[J].甘肅教育, 2011(2):34.

[3] 紀孝焰.談詩歌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1):28.

[4] 胡春媛.在詩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J].文學教育 (上),2010(7):30-31.

(責編 劉宇帆)

猜你喜歡
審美情趣詩歌教學
基于國畫教學中鑒賞力和審美情趣的培養
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探索
初中英語詩歌教學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淺談花鳥畫中自然格調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