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江蘇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模式研究

2023-08-10 09:21張曉紅
物流科技 2023年12期
關鍵詞:生鮮農產品互聯網

張曉紅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與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有了質的飛躍。文章通過對江蘇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的現狀進行分析,總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適合江蘇地區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模式的建議,以提高生鮮農產品的流通效率,促進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互聯網;流通效率

中圖分類號:F259.27文獻標志碼: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2.03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e-commerce, China's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 origin cold chain logistics has a qualitative leap.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 origin cold chain logistics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itable suggestions, so as to improve the circulation efficiency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 origin cold chain logistics.

Key words: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origin cold chain logistics; Internet; circulation efficiency

0 ? ?引 ? ?言

截止2022年12月,中國的網絡用戶數量達到了10.67億,同比增加3 549萬,網絡滲透率達到了75.6%,比2021年12月份提高了2.6個百分點,如圖1所示。

隨著網民數量的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網民開始選擇在網上購買生鮮農產品,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鮮農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模式的建立就顯得尤為重要。生鮮農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其流通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且對物流配送的要求較高。江蘇省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擁有眾多農業生產基地,為生鮮農產品的種植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江蘇省2021年全年共銷售了7 806萬噸生鮮農產品,2022年,江蘇省生鮮農產品共銷售了8 335萬噸,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82%??梢?,生鮮農產品的銷售量在逐年上升。但隨著生鮮農產品銷售量逐漸增加,其對物流配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保證生鮮農產品的質量,本文通過對江蘇省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的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出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適合江蘇地區的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模式。

張喜才等(2022)指出產地冷鏈對于生鮮農產品提升品質和降低損耗至關重要,同時也是推動質量興農戰略和構建農業全產業鏈的重要支撐。然而,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卻存在“產地冷鏈薄弱,加大政策扶持,農戶未采用冷鏈,進而導致產地更弱”的產地悖論[1]。唐仁敏(2022)表明,由于產地冷鏈不完善,農產品在運輸和儲存的過程中很容易損失和變質,這又會影響到農戶的收益和信心,從而減緩產地冷鏈建設的步伐[2]。賈佳(2021)指出,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冷鏈物流建設,由于建設成本較高及發展緩慢,給農戶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確保冷鏈下沉,豐富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冷鏈物流系統已經成為了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3]。劉如意(2020)歸納了影響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發展的5大因素,并提出對應的5個對策與建議[4]。張正周等(2019)表明,要想推動產地冷鏈物流的發展,需要解決以下5大因素:技術、資金、政策、管理和市場。首先,技術方面需要引進先進的冷鏈技術和設備,同時提高農民的技術水平,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冷鏈運輸和儲存的技能[5]。其次,資金也是推動冷鏈物流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應該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農戶投資冷鏈建設。此外,政策、管理和市場也是關鍵因素,政府應該出臺更加明確的政策,加強對冷鏈物流的監管,同時加強對市場的調研和預測,以便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

綜上所述,發展產地冷鏈物流是提升生鮮農產品品質和效益的重要途徑,并且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為此,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合作,采用多種措施,擴大冷鏈物流的覆蓋范圍,以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并降低損耗,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

1 ? ?相關概念

1.1 ? ?生鮮農產品

生鮮農產品是指可食用的植物性食物,包括蔬菜、水果、食用菌、堅果等。與傳統的“農”“物”相對應,生鮮農產品具有易腐性,在運輸過程中容易發生脫水、變質、變色等情況。生鮮農產品的流通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生產者直接將生鮮農產品供應給消費者,這種方式稱為產地直接配送模式,即農民根據消費者需求將生鮮農產品生產出來后,直接配送到消費者手中;二是生產者向超市或農貿市場供貨,這種方式稱為批發市場配送模式,即生產者將產品供應給批發市場后,再由批發市場將產品配送給消費者。

1.2 ? ?冷鏈物流

1.2.1 ? ?冷鏈物流的概念

在互聯網背景下,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是將生鮮農產品產地作為物流節點,通過現代物流技術將其從產地運輸到消費者手中的物流過程?;ヂ摼W背景下的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是通過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對生鮮農產品產地的溫度、濕度進行實時監測,從而保證生鮮農產品在整個生產、運輸、存儲等過程中始終處于適宜的冷鏈狀態,使其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提高企業效益。

1.2.2 ? ?冷鏈物流的作用

1.2.2.1 ? ?降低損耗

冷鏈物流的第一個作用是減少生鮮農產品的損耗。隨著冷鏈物流技術的不斷發展,冷藏保鮮技術已逐漸成熟,可以通過改變儲存環境和儲存溫度來減少生鮮農產品的損耗。例如,在運輸過程中,生鮮農產品因為溫度不穩定,極易腐爛變質。然而,采用冷鏈物流運輸方式可以保證運輸過程中生鮮農產品的溫度始終較低,從而保持其新鮮度。

1.2.2.2 ? ?保證食品安全

冷鏈物流的一個重要作用是確保食品安全,這是由冷鏈物流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決定的。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貯藏等環節中受溫度、濕度、氧氣濃度、二氧化碳濃度和微生物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將食品保持在低溫狀態。冷鏈物流系統是一個由溫度控制系統和冷凍裝置構成的低溫物流系統,它包括冷庫和預冷裝置兩大部分。冷庫主要用于在適宜的溫度下儲藏易腐食品,以確保他們運輸到消費者手中時仍能夠保持良好的品質和適宜的食用狀態。

1.2.2.3 ? ?提高服務質量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尤其在互聯網背景下,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物流與互聯網相結合,使生鮮農產品在流通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得到了更好的控制,進而提高了服務質量。

1.2.2.4 ? ?推動農業發展

冷鏈物流可以帶動農業種植基地的發展,生鮮農產品在生產環節就已經完成了產地預冷,而在銷售環節則需要經過冷藏保鮮運輸過程,再經過低溫配送中心進行二次冷鏈處理后才能送到消費者手中,這樣提升了消費者的滿意度,間接推動了農業的發展。其次,冷鏈物流可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生鮮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都需要冷鏈物流來保證品質,由于冷鏈物流全程低溫可以有效防止生鮮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減少了在銷售環節因溫度過高而導致的質量問題,從而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2 ? ?江蘇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現狀

2.1 ? ?江蘇省人均主要食品消費

江蘇省統計局的統計資料表明,2018年,全省常住居民的人均主要食品消費仍以糧食和蔬菜為主。人均食用的蔬菜產品為108.2公斤,占整體食品消費量的29%,如圖2、圖3所示。

2.2 ? ?冷庫容量

根據中國物聯冷鏈委員會統計的數據顯示,江蘇省冷鏈物流的冷庫能力在2016—2018年間呈遞增趨勢,2016年達到280萬噸,而2018年江蘇省的冷藏能力達到了320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了5.3%,相較于其他省份,江蘇省冷庫的儲量及發展速度較快。見圖4。

3 ? ?江蘇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3.1 ? ?初加工專業化程度低,流通損耗大

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農產品加工企業也日益增多。然而,在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初加工的專業化程度較低,這導致運輸成本的增加和流通損耗的增大。據統計,生鮮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損耗高達40%~50%,特別是在貯藏階段,由于冷藏條件差,使得水分散失、品質下降等問題尤為嚴重。在我國,農產品的產后處理主要是初級加工,即直接進行流通和銷售而不經過深加工處理。盡管這樣可以加快農產品的運輸速度,但由于缺乏精深加工處理,導致農產品的附加值較低,難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利用。

3.2 ? ?產地冷鏈儲存設施不足,功能單一

在冷藏方面,盡管江蘇各地政府和企業已經進行了一定的投入,但總體而言,冷藏設施建設水平仍然相對較低。只有極少部分地區有冷藏庫,而且其中很多仍然是比較陳舊的冷庫,甚至存在大量的露天冷庫和不符合規范的冷庫,這導致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品種農產品的存儲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由于我國冷鏈物流起步晚、發展緩慢,許多企業仍處于經驗積累階段。就目前情況而言,在冷藏庫建設方面,大多數仍以傳統的冷庫建設為主。在運輸方式方面,主要依賴公路運輸,且在保鮮技術方面仍存在成熟度不足的問題。因此,江蘇省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儲存設施不足,難以保證農產品的新鮮程度,無法滿足消費者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從而導致產品銷售量不高。

3.3 ? ?產地冷鏈運輸能力不足

生鮮農產品的產地冷鏈運輸包括產地預冷和運輸配送兩個環節。目前,江蘇的大部分地區缺乏專業的生鮮農產品運輸企業,因此在產地預冷和運輸配送方面主要依靠農戶或者農民聯合的自建物流進行工作。江蘇的生鮮農產品在產地預冷方面,目前主要依靠農戶的經驗和自然條件進行預冷處理。然而,由于缺少專業的技術指導和科學的預冷設備,預冷時的溫度往往無法降至15℃以下,這導致大量新鮮農產品在進入冷庫后就會出現變質現象。在運輸配送方面,生鮮農產品主要通過貨車進行運輸,而運輸過程涉及裝卸搬運作業,此環節同樣依賴于農戶自行完成,缺乏規模效應,并未形成價格上的優勢。

3.4 ? ?產后預冷環節成本高

農產品預冷是指在采摘后,通過將農產品置于冷卻設備中進行降溫處理,以降低溫度并延長其保鮮期的過程。通常,農產品的初冷溫度為5℃,經過初冷處理后,農產品的溫度一般可以達到0~5℃。為了實現降溫處理,需要使用專用的冷卻設備。然而,就江蘇生鮮農產品產地的冷鏈物流現狀而言,大多數企業并未配備專用的冷庫、預冷間、冷卻設備和預冷車,這導致江蘇省的生鮮農產品在流通階段面臨著冷鏈運輸成本高、保鮮時間短、損耗率大等問題,會導致生鮮農產品的價格普遍高于普通產品。

4 ? ?江蘇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發展建議

4.1 ? ?行業協同完善加工技巧

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與農業、食品加工、冷鏈運輸、銷售等行業協同發展。首先,政府要發揮在產地冷鏈物流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推動產地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增強行業交流,提高農產品的產地冷鏈物流水平。其次,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完善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鏈條。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加強與其他企業、農戶的合作,構建和完善從生產基地到消費者的全程冷鏈體系。此外,還應積極促進農產品加工行業的轉型升級,加強農產品加工企業與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環節之間的聯系,提升其加工技術和設備水平。

4.2 ? ?加強設施建設,實現專業化作業

首先,需加快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江蘇應鼓勵地方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冷鏈物流領域,鼓勵企業兼并重組,通過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一批大型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同時,還應通過政府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其次,江蘇應加強對冷鏈物流的科學研究,對冷鏈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實際出發,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江蘇的實際情況探索適合江蘇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發展的道路。最后,江蘇應通過構建完善的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管理系統來實現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的專業化運作,保證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的安全高效運行。例如對于專業冷藏運輸車輛,政府應該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其進行專業運輸,并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進而促進冷藏運輸車輛的發展。

4.3 ? ?建立智慧冷鏈物流平臺

農產品生產、運輸、倉儲、配送等各個環節,均涉及到信息的傳遞,要想實現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的信息化管理,必須要建立智慧冷鏈物流平臺。該平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模塊:一是企業基本信息模塊,該模塊主要包括企業名稱、地址、聯系人、聯系電話等基本信息;二是產品基本信息,該模塊主要包括產品名稱、產品圖片、產品描述等;三是倉儲配送管理平臺,該模塊主要包括庫存數量和配送時間等。四是運輸管理平臺,該模塊主要包括車輛信息、車輛行駛軌跡、車輛定位、實時溫度檢測、運輸時效統計等。通過智慧冷鏈物流平臺,實現各環節信息的共享和反饋,提高冷鏈物流企業的管理效率,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促進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產業健康快速地發展。

4.4 ? ?培育冷鏈物流人才,加快技術創新

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尤其對于農業大省江蘇來說,其擁有良好的農產品生產基礎,因此應重視農業科技的創新與應用,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撐。同時,政府應加強對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和支持,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江蘇可以在高校和職業院校設立冷鏈物流專業,如南京農業大學、東南大學等已經開設了“冷鏈物流專業”。此外,江蘇的職業院校也可以開設相關課程,政府可利用現有資源和政策來培養這方面的人才。除了教育機構培養人才,江蘇省還可以通過政府、企業、協會等多種渠道開展冷鏈物流人才培訓,提高冷鏈物流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此外,江蘇還應加快冷鏈物流領域新技術的應用,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冷鏈物流中的融合發展。同時,加強冷鏈物流的技術創新,推動冷鏈物流產業的現代化發展,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作為支撐,提高冷鏈物流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5 ? ?結 ? ?語

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在我國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的發展對我國農業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給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模式的選擇上,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物流模式,同時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不斷完善和優化自身的物流管理系統,提高生鮮農產品運輸過程中的損耗率和流通效率,從而實現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的效果。本文針對江蘇地區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能對江蘇地區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的發展有所幫助,同時也能為其他省份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模式的選擇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張喜才,丁穎哲.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產地悖論及應對策略研究[J].農業經濟與管理,2022(4):71-80.

[2] 唐仁敏.加快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步伐[J].中國經貿導刊,2022(1):9-16.

[3] 賈佳.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山西農經,2021(11):98-99.

[4] 劉如意.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江蘇農業科學,2020,48(22):311-316.

[5] 張正周,郭奇亮,劉繼,等.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及冷鏈物流發展現狀[J].農業與技術,2019,39(3):39-41.

猜你喜歡
生鮮農產品互聯網
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末端配送問題研究
生鮮電商配送模式創新探究
電子商務背景下的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共同物流視角下提高生鮮農產品物流效率的對策探討
海南發展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SWOT分析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杭州市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和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