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運用信息技術科學助力幼小銜接實踐活動

2023-08-19 18:16傅賢麗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幼小銜接實踐活動運用策略

摘 要:實踐活動是有效實施幼小銜接的關鍵,信息技術是科學進行幼小銜接的助力?!半p減”提倡教育提質增效,因此,在“雙減”背景下,幼兒園和小學要以信息技術為助力,開展多樣的實踐活動,攜手進行幼兒入學準備教育和適應教育,借此有效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助推幼兒發展。

關鍵詞:“雙減”;信息技術;幼小銜接;實踐活動;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9-0014-03

《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促進幼兒園和小學科學銜接,可以使兒童做好入學準備,有效適應小學學習生活,順利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實現身心健康發展。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相鄰教育階段的“橋梁”,在幼兒健康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1]。倘若幼兒未做好入學準備,在進入小學后,將出現一系列“入學適應障礙”,更甚者會出現社會不良、學習困難等問題,不利于可持續發展。倘若小學教師忽視兒童特點,機械地使用“小學化”的方式進行引導,很容易使教學脫離兒童實際情況,引發諸多問題。針對此情況,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要通力合作,組織多樣實踐活動,攜手進行幼小雙向銜接,增強幼小銜接的科學性、有效性,促使兒童有效發展??v觀傳統幼小銜接情況,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之一是受到時空因素的影響,幼兒園和小學未積極互動。眾所周知,信息技術打破了時空限制,為幼兒園和小學搭建了互動平臺。同時,信息技術為教師提供了幼兒教育便利。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組織多樣趣味活動,引導幼兒體驗。因此,面對傳統幼小銜接不足,小學和幼兒園可以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組織實踐活動,助推科學銜接。

一、運用信息技術,成立園校工作室

園校工作室是幼小銜接的支撐[2]。在園校工作室,

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會積極互動,轉變幼小銜接理念,豐富幼小銜接方法等,由此為科學地進行幼小銜接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在進行幼小銜接時,幼兒園和小學都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成立園校工作室,助力教師獲得專業成長。

一般情況下,幼兒園和小學可以利用釘釘、騰訊會議等成立在線工作室。在工作室中,幼兒園園長、小學校長起帶頭作用,幼兒園各學段教師和小學一年級教師為主要成員。在成立工作室后,各方要發揮專業能力,合作制訂幼小銜接方案,并就此組織各項實踐活動。例如,理論學習是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提升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進行幼小銜接時,幼兒教師要了解小學教育理論,小學教師要了解幼兒教育理論。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要開展學習交流活動。在活動中,他們各自介紹閱讀心得,提出問題,并就此進行探討,幫助彼此掌握理論知識。為增強理論學習效果,

各方應以日常教育活動為依托,做好錄像工作,并將錄像發送給在線工作室,供他人觀看,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由此可見,成立在線園校工作室,可以使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獲得專業發展,有利于增強幼小銜接的科學性。

二、運用信息技術,家園(校)良性溝通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搖籃”。在幼小銜接中,家長起著重要作用。一般情況下,家長的幼小銜接認知程度、觀念、方法等,直接影響兒童的入學準備和適應效果[3]。

為此,科學地進行幼小銜接,需要幼兒園、小學與家庭以信息技術為渠道,進行良性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幼兒園和小學要發揮專業作用,指導家長,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幼小銜接理念,掌握科學的幼小銜接方法,由此形成幼小銜接合力,攜手推動兒童發展。

(一)在線進行家長培訓,形成正確理念

現有研究表明,在幼兒進入大班后,不少家長的心理逐漸產生焦慮,甚至考慮要不要為幼兒轉園,促使其脫離游戲活動,進入小學化學習中。在如此心理的影響下,一些幼兒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方式產生不滿。針對此情況,幼兒園和小學要提前做好準備,尤其進行家長培訓,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幼小銜接理念,正確對待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

例如,幼兒園和小學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合作搭建在線培訓平臺,組織主題培訓活動,如“尊重幼兒發展規律,科學開展幼小銜接”。在培訓活動中,大班幼兒教師可以結合育人經驗,從思維發展、心理活動、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向家長介紹大班幼兒的成長情況,使其了解幼兒的成長規律。與此同時,小學教師可以依據自身教學經驗,介紹一年級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如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重點講述幼兒教育之于一年級小學生的影響。在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通力合作下,家長可以了解入學準備教育的重要性,借此端正幼小銜接理念。在講座結束之前,可以留出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鼓勵家長提出困惑。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則從幼兒園及小學教育階段特征,有理有據地進行解惑。這種做法可以使家長配合幼小銜接,助推幼小銜接科學發展。

(二)在線進行教育指導,掌握科學方法

科學方法是幼兒家長參與幼小銜接的支撐。在在線平臺上,教師可以利用多樣的方式進行教育指導,傳授科學方法,助力家長掌握正確方法,與教師合作,攜手推動幼小銜接。

如《意見》要求教師幫助幼兒產生學習興趣,使他們做好學習準備。在幼兒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總是以現實生活為立足點,挖掘生活問題,調動幼兒探究的積極性。同時,以此為基礎,應用多樣的生活化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探究,使幼兒獲取關鍵經驗,提高學習興趣,鍛煉多樣能力?;诖?,教師可以做好錄像工作,之后,利用閑暇時間,觀看錄像,進行加工,

并利用微信、QQ等將錄像發送給幼兒家長,引導家長觀看。在觀看的過程中,家長能夠了解幼兒教育情況及幼兒發展情況,由此增強對幼兒教育的認知。教師可結合錄像內容,分析幼兒的學習興趣點、調動幼兒學習興趣的方法等,家長可邊聽邊看,積累幼兒教育經驗。之后,家長會以家庭生活為入手點,挖掘方方面面的生活內容,引導幼兒探究,促使其產生學習興趣,解決生活問題,提高學習水平。在此過程中,家長遇到育兒問題,則可以利用在線方式與幼兒教師進行溝通,查漏補缺,扎實掌握科學方法。

又如,《意見》要求教師幫助幼兒進行人際交往,增強社會適應性。小學教師在與幼兒交往的過程中,了解了他們人際交往情況,尤其發現了其人際交往問題。對此,小學教師可以以在線平臺為依托,向家長介紹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成因、危害等,引發家長對兒童人際交往的重視。同時,小學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經驗,向兒童家長介紹具體方法,促使其有方法地引導兒童進行人際交往。在此之際,幼兒教師可以及時介入,補充其他有效方法。在多樣方法的支撐下,幼兒家長會指導幼兒進行人際交往,幫助其提高社會適應性。

三、運用信息技術,開展主題活動

(一)在線溝通,了解幼兒情況

幼兒是開展主題活動的中心。幼兒的實際情況是開展主題活動的依據。在幼兒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幼兒教師利用多樣方式了解了幼兒發展情況。此外,小學教師和家長也利用多樣方式了解了幼兒發展情況。全面了解幼兒,便于有效開展主題活動。因此,在開展主題活動之前,幼兒教師要與小學教師、家長進行在線溝通,綜合了解幼兒的具體情況,確定活動內容。

以“你看——我會握筆”主題活動為例,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通過細心觀察,發現大部分幼兒存在握筆問題,如握筆姿勢不正確。對此,教師確定“你看——我會握筆”這一主題。接著,教師依托在線平臺,與小學教師和家長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反映幼兒的握筆問題,引發小學教師和家長的重視。接著,小學教師和家長分別利用教學時間和家庭生活時間,觀察幼兒,了解其握筆情況,并在在線平臺上進行反饋。幼兒教師則認真閱讀反饋情況,最終確定幼兒的握筆問題:握筆姿勢不正確。于是,教師以此問題為重點,設計相應活動,促使幼兒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做好能力準備。

(二)組織活動,建構正確認知

活動是幼兒建構正確認知的助力。信息技術是組織活動的輔助。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活動內容,靈活應用信息技術,輔助幼兒建構正確認知。

例如,在“你看——我會握筆”主題活動中,教師先在電子白板上播放視頻。視頻內容源于日常生活,很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幼兒觀看時,教師提出問題:“視頻中的兩個小朋友是怎樣握鉛筆的呢?

動作一樣嗎?”在問題的作用下,幼兒細心觀察,有所發現,并就此進行描述。如有幼兒說道:“一個小朋友的手快要握住筆尖了?!边€有幼兒說道:“一個小朋友用手包著鉛筆?!苯處煂Υ诉M行贊賞,并追問:“大家是怎樣握筆的呢?”幼兒紛紛拿出鉛筆,遷移日常經驗,做出握筆姿勢。教師把握時機,選取幾名幼兒,為他們拍照,并將照片上傳于白板。同時,教師結合視頻內容和圖片內容,向幼兒發問:“圖片中的握筆動作和視頻中的動作一樣嗎?你們覺得哪種握筆姿勢是正確的呢?”受到問題的驅動,幼兒開動腦筋,試著找出正確的握筆姿勢,但不少幼兒給出了錯誤答案。教師則就此演示錯誤動作,直觀展現錯誤動作及其后果。幼兒一個個地排除錯誤的握筆姿勢,確定正確的握筆姿勢。

在確定正確的握筆姿勢后,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呈現相關圖片,并就此介紹虎口、一寸等概念,使幼兒邊聽邊看,建構直觀認知。之后,教師利用電子白板播放悅耳的兒歌,同時做出握筆動作并跟著吟誦:“學握筆,三個‘一要記牢。頭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桌邊有一拳,手指離筆尖要一寸……”幼兒高度集中注意力,一邊傾聽一邊觀看。甚至一些幼兒自覺模仿教師,做出正確的握筆動作?;诖?,教師進行詳細的講解,如“右手中指的第一個關節和大拇指的指肚要合力夾住鉛筆,食指放在大拇指前一點?!痹谥v解的同時,教師做出演示,讓幼兒進行模仿。與此同時,教師細心觀察所有幼兒,發現其正確動作與錯誤動作。面對正確動作,教師進行肯定;面對錯誤動作,教師提出完善建議,并一對一地進行指導。

實踐表明,幼兒通過體驗這樣的實踐活動,掌握了正確的握筆方法,為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做好了準備,也為適應小學學習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日常指導,發展良好能力

能力準備是幼兒準備教育的重要構成,是幼兒適應小學學習生活的支柱[4]。能力的養成,非一日之功。教師、家長是幼兒養成良好能力的“幫手”。因此,在幼兒建構良好認知后,教師和家長應利用日常生活時間,監督、指導幼兒,促使其將認知轉化為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為適應小學學習生活做好準備。

例如,在幼兒掌握了正確的握筆姿勢后,教師以書寫活動為依托,引導幼兒進行握筆,借此發現問題,

及時指導,促使幼兒不斷增強對握筆姿勢認知,學會正確握筆。與此同時,教師借助在線平臺,向家長反映幼兒的握筆姿勢掌握情況,同時鼓勵家長利用家庭生活時間,監督幼兒,了解其握筆姿勢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家長要秉持實事求是原則,利用在線平臺向教師反饋具體情況。教師有針對性地觀察幼兒,確定是否有問題,并就此進行指導。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建立幼兒成長檔案電子記錄袋,按照時間順序,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示每個幼兒的握筆姿勢情況。之后,教師可以將幼兒成長檔案電子記錄袋發送給幼兒家長和小學教師。接著,教師和家長、小學教師通力合作,細心分析幼兒情況,了解他們的進步之處,繼而各自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幼兒進行贊賞,促使幼兒建立自信心。與此同時,針對幼兒的不足之處,

教師可采用有針對性的方式進行指導,促使其查漏補缺,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應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幼小銜接提質增效,實現“雙減”要求,推動“雙減”落地。因此,在進行幼小銜接時,教師要立足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多樣策略,成立園校工作室,進行家園(校)良性溝通,

開展主題活動,借此科學地開展幼小銜接活動,促使教師、家長建構良好認知,提升專業能力,助力幼兒做好入學準備,夯實適應小學學習生活的基礎。

參考文獻

南蕊.全面構建教育體系 提升幼小銜接質量[J].新課程,2021(52):54.

劉桂汝,朱雪迪.讓幼小銜接教育成為幼兒成長的階梯[J].新智慧,2021(33):86-88.

曹楠,吳荔紅.澄清與化解:基于家長視角對幼小銜接現實困惑的思考[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1,37(10):110-116.

朱瑜.切實實現幼小銜接的“雙向”和“增效”:試論新時代加強幼小銜接課程研究的必要性[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15):106-10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福建省電化教育館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雙減背景下運用信息技術助力科學幼小銜接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閩教電館KT224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傅賢麗(1986.3-),女,福建武夷山人,

任教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實驗幼兒園,中教一級,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幼小銜接實踐活動運用策略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
“合理情緒療法”在引導學生交往行為中的運用
運用法治思維做好秘書工作
在過程中體驗 在體驗中發展
游戲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關于小學數學興趣教學的思考
小議高中數學的興趣教學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