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布置方法研究

2023-08-19 18:16蔡小妹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作業布置優化策略雙減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社會已經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這也對教育領域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數學作業屬于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載體。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教師更應當科學、合理地設計數學作業,在檢驗學生數學學習成果的同時,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各類問題。因此,文章首先對目前小學數學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展開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根據“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原則,提出優化小學數學作業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9-0056-03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目的都只是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這就導致大部分學生失去了數學學習興趣,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此,在“雙減”政策影響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提升對數學作業布置的重視程度,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作業設計,確保數學作業可以取得預期效果。

作業是學生最基本的學習活動形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活動。然而長期以來,教師較多地注重作業幫助學生形成解題技能技巧的功能,重視作業的短期功利價值,忽視長遠的教育價值。同時,不少教師對開發與利用數學作業培養學生正確數學觀念,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等功能的研究不夠;即使有一些,也局限于現成習題的改變和篩選,缺少應有的廣度和深度。教師能否樹立正確的作業觀,明確作業的功能、設計、使用以及評價,將直接影響數學教學的成果?!半p減”政策的主要內容之一是降低義務教育過程中學生的作業負擔,而以往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方面總會出現作業量大、重復度高、難度性強等問題,很難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落實和貫徹“雙減”政策時,一定要改變以往機械、枯燥的作業內容和形式,多從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優化小學數學作業內容,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減輕學生作業壓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一、目前小學數學作業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數學作業量比較大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十分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忽略了對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等能力的培養。同時,在布置小學數學作業時,教師過于注重數學作業的布置量,并沒有關注學生自身的承受能力,占用了學生過多的課余時間,這就阻礙了對學生各類綜合素質的培養[1]。此外,小學生還仍舊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在情緒調節方面相對較差,如果長時間處在這種高壓環境中,不僅很難調節情緒,還會出現厭學心理。這會導致數學作業的布置與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背道而馳,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二)忽略了學生間存在的個體差異

不同學生在數學學習基礎能力、生長環境以及教育背景等方面存在著十分顯著的差異,這也使不同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完全不同。那些知識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較靈活地解答教師提出的數學問題,在課堂教學中也容易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然而,那些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則很難跟上教師的教學速度,學習效果不佳。同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數學作業的設計也較為單一,這就使那些數學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始終處在落后的狀態,而那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很難有效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2]。

(三)數學作業脫離實際生活

根據小學數學的教材內容可以看出,小學數學的定義講解以及題目運算等內容,大多都是根據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的。然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忽略了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的聯系。而小學生在日常生活與活動中相對較為活潑,通過日常生活接觸許多新鮮事物。但是在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了作業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的聯系,完全將教材中的內容當作核心,導致學生的數學思維受到阻礙,很難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原則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學業質量標準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評估學生核心素養達成及發展情況:(1)以結構化數學知識主題為載體,在形成與發展

“四基”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等;(2)在學生熟悉的生活與社會情境中,在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數學與科技情境中,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和提出問題,用數學的思維與數學的語言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觀念、數據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3)學生經歷數學的學習運用,實踐探索活動的經驗積累,逐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初步養成獨立思考、探究質疑、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初步形成自我反思意識。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要堅持以下幾項原則。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按照《課程標準》中的內容來進行作業設計,要指向數學本質的理解及數學知識在具體情境中的合理應用,要體現《課程標準》提出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要設計了解學生學習過程的作業;其次,教師也要按照一致性的教學原則來設計數學作業,一定要與學習目標匹配,充分體現“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理念;再次,教師還可以按照層次性和趣味性原則來設計出適合各個層次小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要讓學生在趣味性教學原則的影響下樂做作業,愿做作業;最后,教師也要根據實踐性教學原則的要求為學生布置一些實踐類作業,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這樣才更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傊?,作業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數學作業的設計要符合小學生實際情況,也要體現多樣化特點[3]。

三、“雙減”教育背景下優化小學數學作業的具體策略

(一)設計前置性數學作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前置性學習是指教師在向學生講授新課之前,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所進行的嘗試性學習。前置性作業重點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是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不僅為課堂學習做了準備,還可以讓學生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長此以往,學生的自學能力得以提高。例如,在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有趣的測量”這一課的教學前,筆者布置了前置性作業:“要測量一塊不規則的石塊的體積,你有什么方法?請把你的方法記錄下來?!睂W生已經從烏鴉喝水、曹沖稱象的故事中獲得了方法經驗,了解了很多測量不規則石塊體積的方法。由于測量比較花時間,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里先進行實驗,在課堂上把精力主要放到對比這幾種方法的異同點上,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設計分層數學作業,滿足學生個體差異

分層作業是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實際水平出發,以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為發展目標,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學習特點,優化作業結構。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作業,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有利于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小學生由于自身的學習閱歷和智力水平不同等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果教師始終采取“一刀切”作業布置形式,是很難滿足全體學生真正的數學學習需求的。為了讓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數學練習機會,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都有所提高,教師可以按照課業的難度采取由低到高的順序設計分層數學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數學學習實際情況選擇數學作業類型,從而高效完成數學作業[4]。例如,在講解“分一分與除法”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數學學習平臺,設計“自助餐”形式的數學作業內容,可以將作業分成必做題型、選做題型、拓展類題型這幾個專欄;也可以設置成套餐類分層題型,可以分成模仿練習、變式練習及拓展練習。比如,教師可讓后進生做小數目的平均分作業,

讓中等生做乘除法互逆關系類的作業,讓學優生做一些有關倍數和用乘法口訣求商有余數這種類型的數學作業。這樣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并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設計趣味性數學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有愛玩的天性。教師如果在授課時合理利用這一點,就會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樂趣,讓學生不再單一地接受知識。興趣是學好知識的最佳引導師。教師在實際設計作業時,一定要根據所教授學生的年齡特征來設計一些新穎、有趣的數學作業內容,以此來激發學生做作業的熱情。這樣能夠使學生收獲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5]。例如,在講解了“時、分、秒”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來設計電子游戲版數學作業,通過向學生展示鐘表上的時針、分針所指的方向,讓學生寫出鐘表上代表幾時幾刻。此外,教師也可以拿來一個鐘表教具,說出具體時間點,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調整時針和分針的位置,更好地幫助學生打好這節課的基礎。

(四)設計閱讀型數學作業,拓寬學生知識面

閱讀能夠幫助人類獲取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和資源。部分數學教材中也會適當編排“你知道嗎?”“生活中的數學”“數學游戲”等各種學習板塊,為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數學方法與思想、數學史等。這些內容能夠有效拓寬學生數學學習的廣度。例如,在講解完“測量”這一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中國古代測量工具及測量方法的閱讀類數學作業,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測量歷史的發展歷程。

(五)設計調查性數學作業,讓學生關注生活,學會溝通

現代教育科學研究表明,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育必須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擴大知識接觸面,讓學生在與社會環境的互動中獲得和諧發展。調查性作業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意在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在探索的過程中明辨真善美。調查性作業可以變個體性作業為合作性作業,幾個人組合成一個小組,調查一件具體的事。這樣學生既能達到學習的目的,又可以在與伙伴、社會人員的交往中掌握溝通技巧。

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調查性作業時,要與小學生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學生通過觀察、收集資料、調查、訪問等方法,了解現狀并針對不合理的情況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和改進措施,能夠養成關心社會、服務于社會的良好素質。例如,在講解了“調查與記錄”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調查怎樣合理為班級學生買獎品的作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調查記錄、整理數據信息,并提出一些購買見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減負增效思維的最終出發點還是要以學生為主,教師要樹立個性化教育的思想,讓每個個體按照其個性和特點發展?!邦}海戰術”顯然無法適應這一要求。教師要按照一定的教學原則來精心設計多樣化的數學作業,必須遵循“雙減”政策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充分考慮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及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針對性設計,通過生活性及趣味性的結合,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其后續的學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鄭楠.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讀寫算,2021(12):155-156.

李鳳蘭.小學數學課后作業如何布置[J].數學大世界,2020(10):75.

葉平.芻議小學數學作業布置方式[J].科普童話,

2019(33):174.

李娟.新課改理念下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43):80.

樓華天.小學數學教學的分層作業布置方法[J].小學時代,2019(2):56-57.

作者簡介:蔡小妹(1975.6-),女,福建南平人,

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東小學,數學教研組長,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作業布置優化策略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英語教學生活化模式芻議
教師有效布置語文作業研究
企業重大風險確定及管理建議的研究論述
分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基于一種優化策略的智能燈控制系統研究與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