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研究

2023-08-24 15:17高華
名師在線·中旬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教學研究小學語文

摘 要:語文學科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十分緊密的關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育理念,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生活中領悟到語文知識的實踐應用意義,做到理論學習與實踐的良好統一,這對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靈活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和應用語文知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20-0041-03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要跳出語文教材的限制,走進生活,從生活的角度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語文現象,促使學生充分感受語文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欲望。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它的內涵也有所差異。統編語文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這就為開展語文生活化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1]。

一、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在日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弱,在傳統的說教式課堂上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厭學等情況,學習效果欠佳。將生活化教學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對抽象的文字、語言進行探索,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而學生也會在興趣的導向下,更加自覺地參與語文課堂的學習,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還可以強化學生的文化情感認知[2]。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抽象語言理解能力、社會認知水平等也處于比較低的層次。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可以指引學生借助生活的實際經歷,真情實感地領悟語文形象。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語文教材知識,便于學生深入把握語文知識內涵,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來感悟語文教材中的情感意境,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升華學生的文化感悟。

此外,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通過生活化教學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提升。教育的關鍵在于學以致用。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需要指引學生靈活地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價值,從而增強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語文知識的意識。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指引學生充分利用語文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成就感。

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生活化教學契合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情況,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綜合發展需求。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將目光聚集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中,以生活為切入點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特征。對于小學生來說,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探索語文知識,能進一步培養語文應用能力[3]。生活化教學能帶給學生更加新穎的體驗,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在實踐中,教師組織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時,要充分把握語文學科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關聯,指導學生通過生活化探究全面了解語文知識。同時,教師也要深入分析具體學情,科學選擇生活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高質量地完成語文學習任務。

(一)構建生活化學習情境

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強化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能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學習知識,并利用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借助多種方式,依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生活狀況,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對知識進行思考。

如在統編語文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一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教師可以將當地一年四季的美景用多媒體圖片展現出來,通過圖片帶給學生熟悉感。隨后教師鼓勵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季節,并簡單說明原因。在此基礎上,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構建動態化的學習場景,引領學生開展文本探索活動。

(二)優化生活化教學過程

教材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載體,而教材中的很多課文內容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緊密關聯。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轉變自身的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程度。在教學設計環節,教師需要充分關注教材內容和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在教學目標設定上既要考慮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應該考慮學生的實際學情,切實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在課堂上有所提升。學生在生活化課堂上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并利用語文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全面提升了語言知識運用能力[4]。

教師在講解知識時,還可以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見聞,指引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構建相應的溝通橋梁,使學生能切實感受到生活與學習的相互聯系。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將作者的創作背景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將課文聯系到生活、社會,真正地感受到語文學習對生活的影響。同時教師也可指引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融入生活中,拓寬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的良好發展提供保障。

教學過程包括教師教與學生學兩個環節,教育本身就是師生雙向互動交流的。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時,需要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并且要注重創新[5]。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但小學生本身掌握的字詞相對有限,生活經歷也不是很豐富。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營造具有生活特色的學習氛圍,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所表達的情感。

如統編語文二年級(上冊)《葡萄溝》一課,文章的第二段用五光十色來描述新疆葡萄的豐富種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討論自己見過什么顏色的葡萄,這些葡萄是什么味道的,讓學生根據生活來感受文章的情感。同時對于文中涉及的晾曬葡萄干的過程,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一些葡萄干,在課堂上一起觀察葡萄干的形狀,嘗嘗葡萄干的味道,結合文中描述的葡萄干制作過程進行討論。在這樣的生活化引導下,學生就更容易把握葡萄干的特點。

(三)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元素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對語文教學素材的開發及運用。在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應用常見的語文教材資源,還要適當開發一些生活中的語文教育素材,注重課堂內外的良好聯系,在生活中尋找有利于語文教學的元素,帶給學生新穎的語文學習體會,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

教師可以借助社會中的生活教學資源進行課堂知識講解。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將家庭、校園、社會等資源引入課堂,創設豐富多樣的語文學習活動,擴充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6]。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元素能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應用知識,有助于學生形成熱愛生活的情感價值觀。教師借助生活中的教育元素,能指引學生形成正確生活觀念,對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如在統編語文四年級(下冊)“口語交際:說新聞”活動中,教師可以在進入課堂后,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般《新聞聯播》的內容,讓學生根據視頻了解主持人是如何對新聞事件進行介紹的。隨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讓學生根據《新聞聯播》的內容及形式,模仿新聞報道活動,以此調動學生的活動參與積極性。在活動中,每組學生都需要結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趣事、新鮮事進行報道,還可以將自己經歷的感人難忘的事情報道出來。這樣的新聞報道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語言組織水平。各組的新聞報道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對各組的報道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開展評價活動。這樣的活動設計可以顯著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生活化素材來實現對學生的語言表達、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十分有利。

(四)強化學生實際體驗

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與實踐都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實踐都是很重要的環節。所以,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時,還應加強教學與學生實際體驗之間的關聯,關注學生的生活狀況,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為熟悉的素材,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生字、詞語、課文等內容方面,很少開發生活中的素材,而小學生在學習中又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面對枯燥的教學模式,容易出現主動性不強的情況。小學生思維活躍,很容易被新穎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豐富資源,激活學生的想象力。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特別關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每個單元的語文園地也設置有相對應的閱讀模塊。教師可以結合語文園地的導語,引領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閱讀。

如在統編語文二年級(上冊)《寒號鳥》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然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說說自己從中領悟到什么道理。學生在閱讀結束后給出各種答案,如我們應該學習喜鵲,不能像寒號鳥一樣懶惰;也有的學生表示要學會聽別人的忠告;還有的學生說出做人不能想著得過且過。從《寒號鳥》中,學生領悟出的道理呈現“多元化”特征,這與學生本身的經驗、生活積累是有極大關聯的。教師可以在學生說出這些道理后,一一列舉出學生的觀點,然后讓學生說明自己是從哪些方面來得出這些道理的?引領學生深入思考自己是從哪些內容、用什么方法、站在什么立場悟出的道理。這樣可以讓學生

在思考中強化自身的體驗,對學生學習質量提高十分有利。

(五)作業設計生活化

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較之以往有了新的要求。而從生活的角度設計作業則是一個新趨勢。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從生活化教育理念出發,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借助生活來鞏固學到的語文知識,同時消除學生對作業的厭煩心理。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寫關于感恩的作文時,可以讓學生回家后與父母進行交流,了解父母的工作,增進對父母工作的了解,同時還可以在家中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又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成語,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生活實踐類作業,讓學生參與生活勞動,觀察生活,感知生活,在生活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消化”語文知識,還能促進學生語文寫作水平的提升。

三、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從生活中來,也可以應用到生活中去。同時,教師要樹立生活化教育思維,結合學生的生活狀況來優化教學方案設計,指引學生積極探索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全面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為學生良好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陸家全.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研究[J].文學少年,2021(2):78.

劉豐琴.對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1(20):99-100.

楊彩軍.引生活之源,促語文學習: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2(7):110-113.

賴新疆.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實踐思考與探究[J].福建教育研究,2022(3):16-17.

李宗英.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21(7):49-50.

張淑煥.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教育,2021(32):134-135.

作者簡介:高華(1968.5-),男,甘肅靜寧人,任教于甘肅省靜寧縣仁大鎮高溝小學,高級教師,??茖W歷。

猜你喜歡
生活化教學教學研究小學語文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交替傳譯中聽記平衡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