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國際一流的博物館之城

2023-08-24 15:17陳名杰
學習與研究 2023年8期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將打造特色鮮明的博物館之城作為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北京地區博物館文物保護利用能力不斷加強,公共服務效能顯著提升,在館城融合、守正創新上走出了一條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博物館發展之路。

[關鍵詞] 文化自信;? 優秀傳統文化;? 博物館之城;? 全國文化中心

[中圖分類號] G269.27?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3)08-0061-04

黨的二十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七大會址、毛澤東舊居,考察延安革命紀念館,這是總書記連續第三次帶領新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走進文博場館。2023年6月2日在北京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博物館是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提出:“探索在文化資源豐厚地區建設‘博物館之城?!北本┳鳛槿珖幕行?,也是全國擁有博物館最多的城市,正在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博物館之城,努力為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建設博物館之城意義重大而深遠

博物館作為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資產,其發展水平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文明發展程度??v觀世界各國,門類豐富、特色鮮明的城市博物館體系,是使其所在城市成為世界級大都會的重要因素,也是國際文化名城和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近30座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設博物館之城的目標和規劃,其中北京是擁有博物館最多的城市。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中提出“打造布局合理、展陳豐富、特色鮮明的博物館之城”的目標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四個中心”功能建設,不斷提高“四個服務”水平,把博物館之城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重大文化戰略,納入重要議事日程。2020年,北京市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的概念和目標,2021年,國家文物局與北京市人民政府簽訂博物館之城共建協議?,F階段是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最好時期,立足北京建設博物館之城是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和引領力的必然要求,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是推動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北京建設博物館之城的意義重大而深遠。

建設博物館之城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各類博物館不僅是中國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當代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建設博物館之城,就是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黨對博物館事業的全面領導,通過打造多層次、全類型、廣布局的博物館體系,記錄波瀾壯闊的革命、建設、改革歷史,見證黨帶領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光輝歷程。北京地區第一座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始建于1912年6月。100多年來,北京地區的博物館建設由曲折前行到快速發展,再到數量激增、質量提升,逐步走上了一條向國際博物館標準靠攏的專業化、特色化、國際化之路。截至2023年6月,全市備案博物館總數已達217家,平均每10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

建設博物館之城是傳承中華文化底蘊,堅定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要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建設博物館之城,就是要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薈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以一座座博物館和一件件文物,向世界證明中華文化之自信、中國制度之優勢、中國理論之深厚、中國道路之堅定,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更好地彰顯中國力量、中國氣派。近年來,社會各方面力量興辦博物館的熱情不斷高漲,多種類型博物館競相輝映,一批新館、大館相繼建成,多座國家級、市區級博物館完成改擴建重新開放。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結果顯示,北京市登記錄入的可移動文物數量和三級以上珍貴文物數量均居于全國首位。

建設博物館之城是落實城市功能定位的必然要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黨中央對北京的鮮明城市定位。首都一切工作都要圍繞建設“四個中心”展開,在提升城市核心功能上落腳。目前,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形成了區域聚集的鮮明特色:東、西城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利用騰退后的文物建筑、名人故居、會館,建設各具特色的小型博物館;朝陽區利用工業園區騰退空間和集體產業空間,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主題博物館;海淀區充分發揮學校資源優勢建設高校博物館;經開區鼓勵企業興辦科普場館,打造“科技館之城”。市、區屬國有企業建設的企業博物館、遍布鄉村的鄉情村史館等不同形態的“類博物館”作為不同行業領域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已發展為各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努力走出首都特色的博物館發展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針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提出明確要求,為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指明了方向。在市委市政府統籌部署下,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定文化自信,深化學術研究,創新展覽展示。在“融”“新”“活”上下功夫,館城融合的自覺和守正創新的技術手段,讓博物館里的文物更好地“活”起來,成為講好古都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生動載體,走出了一條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博物館發展之路。

推動館城融合,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博物館以前更多強調“自轉”,主要圍繞自有館藏開展研究、設計展覽、提供社會教育,館際之間、博物館與城市之間的“公轉”不夠。建設博物館之城,要求博物館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讓整個城市成為一座全域活態博物館。同時,建立博物館之間的緊密聯系,發揮大館、小館、“類博物館”等不同類型博物館的作用。只有這樣,博物館才能在城市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才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持續在完善博物館體系布局上下功夫,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中國考古博物館、香山革命紀念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等新館、大館相繼建成開放。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中國長城博物館、國家自然博物館、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西山永定河博物館等一批代表首都形象的國有大中型現代化博物館正在新建或改擴建。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相繼印發《北京市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的若干意見》《北京市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資金管理辦法(暫行)》等政策文件,推動社會力量逐漸成為興辦博物館的主體。率先開展“類博物館”培育開放試點,將具備部分博物館功能但尚未達到博物館備案要求的社會機構納入行業管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在博物館體系布局不斷優化的同時,北京地區博物館公共服務效能也顯著提升,年均持續開放基本陳列近600個,舉辦臨時展覽600余項、各類活動逾千次,服務觀眾超過5000萬人次,觀眾平均滿意率達99.54%。到博物館里暢游已經成為北京市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堅持守正創新,彰顯底蘊深厚的首都歷史文化魅力。博物館已進入注重高質量發展的階段,要有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徑??萍紕撔?,推動博物館蛻變。為進一步發揮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在原有向觀眾提供博物館預約、云展覽、數字化藏品和文創產品展示等服務基礎上,2022年北京博物館大數據平臺又基于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了“北京博物館云”微信小程序,促進“館城”線上線下融合互動,實現博物館資源“云”聚,目前已有120余家博物館上線。傳播創新,改變博物館形態。與北京廣播電視臺合作開展“北京之聲·博物館”語音導覽項目,在線上搭建了“有聲博物館”傳播平臺,線下為50余家博物館搭建了語音導覽系統。與北京衛視聯合推出了中國首檔文博探秘類文化互動真人秀《博物館之城》,以沉浸式的方式帶領觀眾深入到博物館內部,廣泛傳播其所蘊含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時代價值,掀起收視熱潮并進一步擴大了博物館的影響力、完善了北京博物館之城的傳播體系。管理創新,推進“類博物館”培育開放?!侗本┦小邦惒┪镳^”培育工作方案》《“類博物館”開放申報指南》等政策文件先后編制出臺,組建專家團隊對首批“類博物館”開放培育試點單位開展一對一指導,針對試點場館的展覽內容、標識體系和功能分區進行改進。經過驗收,目前已有崇德堂匾額博物館、京報館(邵飄萍故居)等8家試點場館先后掛牌開放。

讓文物“活”起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足新時代,博物館作為展現城市文化的窗口,比以往更加迫切地需要通過多元多維的方式,提升社會影響力,實現其社會服務價值的最大化。近年來,北京市各級各類博物館深入研究挖掘闡釋文物的多重價值內涵,積極創新展覽展示方式,推出了一批主題鮮明、昂揚向上、制作精良、引領導向的陳列展覽,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先后組織開展兩屆北京市博物館優秀展覽評選工作,推介40余項優秀展覽,全面展示了北京地區博物館的風采和魅力。隨著博物館內容更加豐富,形式不斷創新,教育、傳播理念日益延展,博物館在社會教育中發揮的作用日益明顯。北京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已形成矩陣效應,活動涵蓋圖書、動漫、主題活動、教育課程、教育短視頻、作品征集比賽、展演項目等多種形式和產品,呈現出多元化、廣泛性的特點,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培育文化生活新風尚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為進一步豐富博物館研學內容,在傳統線路的基礎上,推出升級版研學路線,圍繞北京中軸線、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以及特色創業園區、非國有博物館群落等重要場所展開。

打造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金名片

建設北京博物館之城是回答好“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的生動實踐,是傳承中華文化底蘊、堅定文化自信的具體舉措,是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北京市文物局將繼續圍繞相關重點工作,持續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打造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金名片。

加強文化遺產的收藏與保護,夯實博物館發展基礎。這是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的第一要務,是夯實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推動各級各類博物館對瀕危館藏珍貴文物實現“應修盡修、應保盡?!?,加強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加強安全消防機制建設和設施配備配置,確保館藏文物安全。加大館藏珍貴文物高清影像信息和三維信息采集比率,不斷提高文物數字化保護水平。

加強博物館科研能力建設,為博物館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推進研究型博物館建設,探索設立研究院、研究所、研發中心等科研機構。發揮好博物館學術帶頭人作用,建設具有優秀科研能力和業務水平的博物館研究團隊。支持有條件的博物館建設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創新科研工作機制,完善博物館科研成果評價制度,探索建立“博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強博物館與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

加強博物館質量建設,不斷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創新展陳角度與方式,強化科研對展覽和文物的賦能作用,充分展現文物本身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科技價值。不斷拓展社教活動內容,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研究闡發、教育普及和傳承弘揚。創新社教活動機制,設立教育專員,加強與學校之間的交流協作,持續深化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對博物館資源的利用機制。打造社教活動品牌,培育專業教育工作團隊,對接“雙減”政策要求,承擔起美育課堂、歷史文化課堂的作用。

加強博物館融合發展,主動融入社會發展大局。推動博物館主動融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持續發展文博創意產業,進一步拓寬館藏文物向文創產品、服務設計開發轉化的路徑。鼓勵有條件的博物館實行延時開放,滿足觀眾夜間參觀和消費需求,打造博物館夜間消費品牌。主動融入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促進文物信息資源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共享,實現文物數據資源動態更新和應用場景多元化,開展數字場景建設,將博物館文化數據資源與消費場景銜接融合。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加強對鄉村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繁榮發展鄉村文化。主動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全面落實《京津冀博物館協同創新發展合作協議》,搭建京津冀博物館之間更緊密的協作機制。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加強對博物館文化的價值解讀和闡釋工作,構建北京博物館的國際敘事體系,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鼓勵各博物館積極打造對外宣傳品牌,加強與國外傳媒機構合作,加強對北京文化的傳播推廣。鼓勵有條件的博物館與國外博物館締結友好合作關系,參與國際博物館協會等國際組織活動。立足博物館特色和內容資源,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促進文明互學互鑒、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3.

[2]蔡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北京篇章[N].北京日報,2022-07-04.

(作者簡介:陳名杰,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 / 鐘? ?鑫

猜你喜歡
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
國際化背景下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探析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淺析習近平“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意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