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單元學習評價實踐路徑

2023-08-25 00:06熊梅鄧勇袁娟
中小學管理 2023年7期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逆向設計

熊梅 鄧勇 袁娟

摘要 通過單元學習評價撬動教學評一體化改革實踐,是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策略。有效開展單元學習評價,在目標層面要體現素養綜合性特點,按照“單元-課時”的思路整體規劃單元學習目標體系;在設計層面要堅持“學習中心”理念,整體設計單元學習任務與評價標準、單元學習活動與評價計劃、單元學習證據與評價工具;在實施層面應堅持“以評促改”理念,通過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優化和改進評價過程,最大程度實現評價促學與促教功能。

關鍵詞 教學評一體化;單元學習評價;逆向設計;評價工具;評價反饋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23)07-0054-04

注釋:① 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單元學習評價研究”(項目編號:20XJA880005)的研究成果。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科恩(S.A.Cohen)提出“教學評一致性”的概念,用來指代教學中的某些設計條件與預期的教學過程、教學結果之間的匹配程度。[1]20世紀90年代,日本學者提出“教學與評價一體化”。近年來,隨著《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頒布,教學評一體化(一致性)概念作為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和評價改革的理念、方法和策略,頻繁出現在學科課程標準和研究論文中,得到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視。正如有專家指出,“教-學-評一體化順應了評價范式轉型的趨勢,推動評價理論與實踐向縱深發展”。[2]因此,以評價為突破口,遵循逆向設計思路,探討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單元學習評價,對建立素養導向的新型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目標整合:教學評一體化單元學習評價的基點

教學評的一體化和一致性在內涵上基本一致,“是由目標導向的學-教一致性、教-評一致性和評-學一致性三個因素組成,它們兩兩之間存在著一致性的關系,然后組合成一個整體”。[3] 判斷教學評是否一致、一體的核心,就是教學、學習與評估是否都圍繞同一目標展開。[4]隨著核心素養成為指導課程教學、評價改革的重要內核,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單元學習評價實踐首先要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目標,解決學什么和評什么的問題。

1. 整合三維目標,明確單元總體目標

對中小學教師來說,制定學習目標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課時主義”導向下的三維目標,而對于素養導向的單元目標則相對陌生。實踐中有很多教師依然從三維目標或學科核心素養的所有維度來陳述單元學習目標,前者劃分過細,容易導致學習目標碎片化,失去素養的意味,后者則較為空泛,偏向于遠期的課程目標,對教學評的指導性不強。從素養本質來看,“它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化為一體的整體表現”。[5]從素養形成來看,單一課時很難達到素養培育的目的,往往需要通過“單元”這一課程與教學基本單位,在知行合一的學習實踐中實現素養的發展。所以,確定單元學習目標實際上就是對三維目標的整合,需要立足課標、教材和學情分析,梳理出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要求,進一步整合與重構,圍繞目標表述“四要素”(行為條件、行為程度、行為表現、行為對象),用學生“能做什么”的簡短句子凝練單元總體目標。

2. 整合課時目標,確定單元目標體系

強調單元目標并非否定課時目標的重要性,而是希望通過單元整體規劃增強課時目標間的連續性、順序性與綜合性。素養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學習實踐中得以實現,這就要求學習目標必須體現進階與綜合的特征。因此,確定單元總體目標后,教師需進一步整合與確定課時目標,在課時目標與素養目標之間建立起必然的聯系。一般來說,整合課時目標有兩種思路:一是分類思維,即對課時目標進行結構化處理,將素養目標分解到各個課時;二是分步思維,即對素養形成的實際過程進行優化處理,體現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遞進邏輯,突出課時目標遞進特征,在每一次遞進中實現前后目標的整合與深化。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口語交際”單元(以下簡稱“口語交際單元”)為例,經過單元整合與重構,教師確定以“‘樂小精彩校園活動報告會”為主題,首先確定與凝練單元總體目標,然后按“分步”邏輯將單元總體目標落實到具體課時中,如此形成了單元學習目標體系(詳見表1)。

二、學習中心:教學評一體化單元學習評價方案的設計

在單元學習目標體系下,教學評一體化的單元學習評價方案設計要堅持學習中心,按照從單元到課時的思路系統規劃。

1. 明確單元學習任務與評價標準

單元學習目標要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成,達到何種程度則需要以評價標準為參照,所以,制定教學評一體化單元學習評價方案首先要明確單元學習任務與評價標準。

其一,依據學習目標與情境,按照“單元大任務-課時具體任務”的思路確定單元學習任務。以口語交際單元為例,在“以班級為單位評選出優秀報告團到樂幼開展宣講活動”大情境下,學生要完成團隊組建與角色定位、資料收集與分類整理、團隊協作與完成報告三項大任務。具體到課時,主要包括七項具體任務:清楚學習目標、流程和組建團隊;明確團隊主題,擬寫報告提綱;團隊調查,收集相關資料;整理資料,初步形成報告材料;組內模擬報告;以團隊為單位在班級輪流進行報告;總結收獲并評出優秀團隊。

其二,依據學習目標和任務,按照單元到課時的思路制定單元整體評價標準和課時評價標準。評價標準的核心要素是評價指標、行為表現水平,二者共同構成單元評價的依據。以口語交際單元為例,可以依據單元總體目標和大任務制定“樂小精彩校園活動”報告會優秀團隊整體評價標準,主要包括角色定位與團隊組建、資料收集與分類整理、團隊協作與完成報告三個評價指標,每個評價指標有A、B、C三個表現水平,評價時先對每個指標進行單獨評價,最后按照三個指標的評價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2. 制訂單元學習活動與評價計劃

貫徹落實單元學習任務,師生需要展開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而評價則需嵌入活動過程中,作為支撐教學或學習持續改進的條件。因此,教師需要將教學評的活動整合起來,形成教學評一體化的單元學習活動與評價計劃,包括單元學習與評價計劃、課時學習與評價計劃兩部分。制訂單元學習活動與評價計劃,在縱向上可以按照“導入-展開-總結”流程展開,在橫向上整體設計“學生學習活動、教師指導、評價標準和方法”三大內容。[6]以口語交際單元為例,經過系統規劃與分析,教師制訂了“樂小精彩校園活動”報告會單元學習與評價計劃(詳見表2)以及課時學習與評價計劃。

3. 開發單元學習證據收集與評價工具

單元學習評價不是主觀臆斷,而是依據一定的標準對學生學習證據進行科學、客觀、公正的判斷。所以,僅僅是在評價計劃中確定評價標準和方法還不夠,還要開發收集證據資料的工具,輔助主體科學評價。評價工具與學習任務息息相關,根據是否附著標準,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載體工具,即將評價工具作為記錄學生學習表現的載體。如作業、檔案袋都是如此,這類工具更多是記錄學生完成任務狀況的事實性證據,作為主體進行價值判斷的客體和對象。另一類是判斷工具,即將評價工具作為主體價值判斷的參照。如量表、核查表等即是如此,這類評價工具因附著了一定的標準,主體借此能夠快速、準確地進行價值判斷活動。兩種工具各有優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例如:在“樂小精彩校園活動”報告會單元中,根據評價計劃的需要,教師事先開發評價卡,準備檔案袋,設計作業群,作為科學高效判斷學生素養發展狀況的工具。

三、以評促改:教學評一體化單元學習評價實施的關鍵

單元學習評價實施不是一個獨立的隨機事件,而是教學評一體的有序實踐過程,在實施過程中要貫徹“以評促改”的理念,從主體要素和過程要素上改進和優化評價實施。

1. 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

評價不是目的,通過評價活動促進學生深度認知、自覺反思和切實行動才是目的,如果沒有學生的參與,那么斷然無法發揮評價的真正作用。為了在單元學習中更好地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教師需要在激發學生評價動機、提升學生評價能力、幫助學生掌握評價規則、給學生提供評價工具支持等方面下功夫。例如:在“樂小精彩校園活動”報告會單元中,教師主要通過構建“學生報告-同伴評價-教師引導”的情境,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目標愿景,以此來激發學生評價動機;通過與學生分享規則、引導學生參與規則制定,幫助學生掌握評價規則;通過為學生提供評價工具,指導學生學會分析判斷自我或他人“處在哪、要去哪”,學會反思“問題在哪、如何改進”。

2. 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展開評價

從素養形成和評價看,素養是知識、技能、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化為一體的綜合表現,它“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是在復雜問題解決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形成的”。[7]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單元學習評價需要嵌入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中,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評價。如在“樂小精彩校園活動”報告會單元中,評價活動貫穿學習全程:一是在課前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評價,主要是讓團隊報告階段學習情況,通過觀察學生表現判斷學生素養發展狀況;二是在課中對學生團隊完成任務的表現進行評價;三是在課末給學生發放事先準備好的評價卡,學生按照評價指標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價;四是在課后布置一定的開放性任務,團隊成員協作完成,在下次課上課前進行匯報和評價;五是在單元結束時進行終結性評價,綜合學生過程性表現和最終報告評選出最優團隊。

3. 運用多種方法收集學生表現證據

證據是評價的基礎,收集充足的優質證據是確保評價科學、客觀、有效的先決條件。優質證據來源于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需要利用多種方法與工具收集。學者從“教-學-評”聯系緊密程度視角,將多樣的評價方法劃分為包括自然情境中的參與式觀察、自然情境中的交談、檔案袋評價、表現性評價、提問、課堂練習、期末考試的連續體。[8]這些評價方法沒有優劣之分,關鍵是要根據評價目標和任務選擇恰當的方法,開發相應的評價工具。為達到最佳效果,教師在選擇評價方法時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適切性。即選擇的評價方法要與特定的學習目標和情境相適應,特別是評價學生復雜技能、高階思維、關鍵品格等素養發展情況時。第二,經濟性。開展評價必然要耗費一定人力、物力、財力,因而選擇評價方法時需要量力而行。第三,主體性。應根據主體評價能力、風格的不同選擇恰當的方法,提供恰當的評價工具,確保評價切實可行。

4. 基于證據科學判斷學生素養發展狀況

評價本質上屬于判斷活動,保證判斷的客觀性、公正性和科學性是評價的基本原則。要科學判斷學生素養發展狀況,就要貫徹“基于證據的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堅持“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相結合,以豐富的、高質量的證據支撐判斷活動,得出可靠可信的評價結果。例如:在“樂小精彩校園活動”報告會單元中,教師始終秉持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相結合的原則,一是以事實性證據為基礎,依據一定的價值標準,判斷學生的每一次匯報是否達到目標以及達成程度如何,為學生改進學習提供清晰的方向;二是從已有證據中把握學生學習的現狀和問題,揭示背后的因果關系,為學生改進學習提供更為科學的方法和策略。

5. 加強評價反饋的適切性、個體性和交互性

評價反饋是發揮“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關鍵環節,如果評價結果不能有效地反饋給使用者,那么以評促改就不可能真正實現。因此,為了實現有效反饋,需要加強單元學習評價反饋的適切性、個體性和交互性。適切性即反饋內容要契合,信息量要適中,反饋方式要恰當。個體性即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引導學生自我反饋,這是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并采取行動的反饋策略。交互性即強調評價反饋并非是單向的信息傳遞過程,而是多向交互的信息加工過程,反饋的有效性不在于信息的傳遞,而在于信息的交流與利用。加強單元學習評價反饋交互性,關鍵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對于形成性反饋要以教與學的改進為旨歸,堅持問題導向,以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和反思為渠道,立足學生學習狀況的事實展現引導學生反思、調控和改進學習;第二,對于終結性反饋要安排集中反饋時間,以交流反饋會的形式展開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交流,促進學生實現整體性認識和提升。

參考文獻:

[1] Cohen S A.Instructional alignment:Searching for a magic bullet[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7(8):16-19.

[2][3] 崔允漷,雷浩.教-學-評一致性三因素理論模型的建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4):15-22.

[4] 王薔,李亮.推動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評一體化:意義、理論與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5] 張華.論核心素養的內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4.

[6] 熊梅,王艷玲,鄧勇,等.素養導向單元學習評價的意義、特征和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22(12):81-87.

[7] 郭元祥.破解核心素養培育的難題[J].課程·教材·教法,2022(9):50-52.

[8] 王少非,等.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22.

(編輯 崔若峰)

猜你喜歡
教學評一體化逆向設計
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情境—任務”案例研究
小導游課程,開啟口語交際新課堂
教學評一體策略在高年級英語課堂的實踐
“教學評一體化”研讀,孕育成長勇氣
探究小學語文“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應用策略
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與實踐
氣缸蓋的三維掃描及逆向設計
基于OBE的逆向設計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核心置換
基于逆向工程的農用電動汽車殼體造型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