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大思政”格局厚植工匠精神

2023-08-26 05:08廖俊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7期
關鍵詞:大思政工匠精神高職教育

廖俊

摘? 要:“制造強國”建設背景下,職業教育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擔負著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艱巨任務。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工匠精神相輔相成,以“大思政”格局厚植工匠精神,將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學生工作等有機結合,開展培養大學生工匠精神的研究,把鮮明的育人導向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有利于培養適合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大思政”;工匠精神;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1-0157-04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中國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一個重要方面是把更多的創新、資金轉向實體經濟,走更多依靠人力資本集約投入、科技創新拉動的發展路徑。要努力培養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涵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爸圃鞆妵焙魡竟そ尘?,職業教育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擔負著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艱巨任務,而思政教育則關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因此,職業院校需做到“德技并修、以德率技、以技養德”,以“大思政”格局厚植工匠精神,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升職教育人質量,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以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大思政”格局與工匠精神的內涵與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保?]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保?]其中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2],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見,“大思政”是指要樹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格局?!按笏颊n”建設的重點,是構建深化課程思政、推進專業思政、健全“三全育人”體制機制的有效路徑,立德樹人成為整個教育流程中的重點內容和關鍵環節?!按笏颊备窬种铝τ谧寣W生成為德才兼備、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工匠精神是熱愛并專注勞動、以勞動為榮的精神,在勞動中體驗和升華人生意義和價值。它是人們在長期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職業素養和職業品質,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歷史文化在生產生活中的積淀,體現了技術尖兵的優秀品質。勞動者需要具備工匠精神,用心做好本職工作,敬業認真、踏實肯干,在此基礎上依靠創新去推動和引領發展。勞動沒有高低貴賤,在平凡崗位上也可干出不平凡的業績。三峽大壩、高鐵動車、航天飛船等一系列偉大成就,一代代具有精湛技藝的工匠是締造這些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尤其需要傳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承載著職業精神的核心價值,對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統領意義。在工匠精神發展過程中,衍生與擴充了許多契合時代特征的內容,如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和創新創造精神。

將培育工匠精神與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充分融合,在工匠精神中挖掘優良思想品德,用優良思想道德資源延伸浸潤、升華拓展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和視野,以“大思政”格局厚植工匠精神,有利于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育人宗旨。

二、高職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問題

(一)愛崗敬業精神欠缺

在教育實踐中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價值功能未得到充分體現,大部分高職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淺顯,認為思政課堂以理論教育為主,并未貼近實際生活。甚至有高職生對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教育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的作用存疑,相比思想教育更看重職業技能。部分高職生畢業后,因不滿薪資待遇,好高騖遠等原因,出現頻繁跳槽,工作生活中懈怠懶散等現象。在“舍”與“得”“甜”與“苦”“成”與“敗”等是非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缺乏正確理性的評判。究其原因,除了這些高職生群體自身性格特征外,還與他們缺乏愛崗敬業精神培育有一定的關系。所以,高職教育在注重專業技能教育的同時,更應重視高職生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幫助高職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精益求精精神弱化

進入大學后,部分學生因沒了升學的壓力,逐漸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沒有重新設定新的奮斗目標,在學習上一知半解,淺嘗輒止,僅滿足于不掛科得過且過,甚至懶于上課思考,幻想著混日子拿文憑。還有部分學生沒形成良好學習習慣,高分低能,或缺乏信心與耐力,理論與實際脫節,實踐操作能力欠缺,更談不上專注和精益求精。這些學生的思想疑惑,大部分可由思政課的有效實施助力解決,但由于思政課經常采用大班授課的形式,雖利于教師有計劃地進行系統講授,但不利于師生互動、討論交流,可能會影響一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有待加強。

(三)創新創造精神匱乏

受傳統教育影響,大學生在“聚合思維”方面受訓練比較多,在“發散思維”方面訓練不足,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局限,導致一些學生缺乏創造意識。部分學生認為創造是大學者們的事情,與自己無關,沒有創新愿望。當然,大學生中也有意愿創新創業的,但付諸實踐的人卻不多。正像馬云總結當代大學生創業行為的一句話:“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庇械膶W生以創新創業成功率極低,害怕挫折與失敗,抵觸創新創業教育或相關實踐活動。有的學生不能做到知行合一,不敢接受新鮮事物,有畏難情緒,做事常三分鐘熱度,難以持之以恒地創新創造。還有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活動或比賽,不是為了提升自身創新創業精神素養,而是為了加學分等。這種風氣在各類大學中的廣泛傳播,使創新創業活動遠離初衷,流于形式化、功利化[3],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工匠精神整體教育的發展,從長遠看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三、以“大思政”格局厚植工匠精神的途徑

目前,我國建成世界最大規模職業教育體系,共有職業學校1.12萬所,在校生超過2915萬人[4]。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民族復興提供著有力的人才技能支撐。以“大思政”格局厚植工匠精神,不僅要掌握一定技藝,更重要的是培養匠心,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創新創造等職業精神,從而為學生提早步入社會、適應社會提供有力保障。只有堅持“道技合一”優秀人才培養目標,才有可能使他們成為適應時代需求的“大國工匠”[5]。

(一)結合專業教育實踐,倡導愛崗敬業美德

愛崗敬業是從業者基于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忠于職守的職業精神。高職院校主要為社會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輸入全面發展的綜合性新鮮血液,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是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基于兩者培育目標上的契合,在一定基礎上將兩者有機結合可實現人才效益最大化,使得我國高職院校的培育價值顯著提升。

如在高職院校思政課程中可融入工匠精神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學習先進典型,倡導學生學習積極向上的敬業精神。通過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將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聯系起來,樹立學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使學生形成對于自身職業的正確理解,干一行愛一行,在干中增長技藝與才能。教師自身要為學生樹立良好學習榜樣,善于深入挖掘學生的興趣點,將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具體工作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以達到培育學生愛崗敬業精神的目的。在學?;A設施建設中營造學習工匠精神的氛圍,如學校的宣傳欄目、人文景觀、校園廣播、系列講座等都可以進行主題宣傳,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體會到濃郁的工匠精神文化,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價值所在。還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將工匠精神真正融入學生的思想品質中。工匠精神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一顆“匠心”,低調做人、認真做事。愛崗敬業的人,無論做什么,都能積極體驗到其中樂趣,并通過主動賦予意義,獲得工作動力?!按笏颊备窬謭猿忠匀藶楸?,與專業教育形成合力,培養藝德雙馨的高品質職業人才,使這些人才都能懷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情,用苦練所得本領,服務奉獻社會,更好地達成自我價值的實現。

(二)重視培養良好習慣,強化精益求精行為

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工匠從細處見大,在細節上把控嚴格。將責任感貫穿做事全過程,把事情做得越來越好,這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向好”的思維,通過反思自我不斷改進行動。2015年,中央電視臺播出《大國工匠》紀錄片,講述了24位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這些大國工匠令人感動的地方之一,就是他們對精度的要求。如彭祥華能把裝填爆破藥量的配置控制在遠遠小于規定的最小誤差之內;高鳳林能把火箭發動機焊接誤差控制在0.16毫米之內,并將焊接停留時間從0.1秒縮短到0.01秒等等[6]。將對細節和精確度的把握培養成為習慣和品格,是長期工藝實踐與刻苦訓練的結果。具備工匠精神的大國工匠都能堅守質量品質,一生打造精品,把高質量看成自己人格和榮譽的象征?!暗兰己弦弧笔堑滦云犯竦囊娮C。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只有在小事上培養出專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做事態度和品質,才能在以后的職業道路中始終保持這種做事習慣。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對“大班授課”和“小班討論”教學模式協調實施進行探索,有助于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進教師課堂教學向學生自我教育的轉化,引導學生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聯合學生工作,嚴格執行教學管理制度,對學生的違規違紀行為按照制度規定嚴肅處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在遵守相關制度時,也會摒棄“差不多”思想,逐步對自身嚴格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將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進行嵌入式教學改革,不再單一講理論、教技能,適時將重點放在職業素養培養上,學生能更有興趣、有意志、有目的地學習知識技能。高校思政教育還可以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多給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加強練習以理解精益求精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升其職業道德素養與專業技能,更好地將執著專注、追求卓越內化為工匠行為。

(三)打造高效思政課堂,增強學生創新創造能力

創新創造既相聯系又有區別。創造性僅意味著“提出創意”,創新還意味著“把創意轉變為現實、實現商業化”。沒有創意就沒有創新。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創新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F代化制造對技藝提出了越來越高的難度和精度要求,每一個產品的開發,每一項技術的革新,每一道工藝的更新,都需要有工匠的嫻熟技能與創新技藝的參與。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但如前所述,目前有些高校創新創業訓練因側重形式還未能達到應有效果。思政課要堅持唯實以求,唯效是圖,杜絕形式主義。所以,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培育方面,高校應積極引導、創造條件使學生廣泛參與到創新創業實踐中,真正體會到創新創業的樂趣和價值,在學習鉆研中化被動為主動。

對此,高職院校應用“匠心”打磨思政課。從職業性和專業性兩方面構建師資隊伍,多提供培訓學習機會,督促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和專業理論水平。鼓勵教師以理論視野解讀時代需求、把握發展脈搏。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有效運用信息化教學,更好地推進思政教學的深度,不斷探索創新課程思政,多樣化創設情境思政課堂。如改變傳統說教式的固定模式,將課堂搬進社區、人文景點、教育基地,結合人文歷史、紅色文化探尋愛國主義、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身臨其境,追尋歷史記憶、聆聽紅色故事,感悟先輩精神。善于運用“互聯網+”特色地方文化涵養學生,推動思政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大思政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將工匠精神的培育導入教學實踐全過程,將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做大國工匠”的理念厚植學生心田。鼓勵學生加強團隊協作,提高及時發現問題、辯證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課堂內外對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模式,積極開展校企互動、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學生在夯實理論知識,提高思想覺悟的基礎上,擁有過硬的實際操作能力。常學常新,常變常新,激發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勇于創新,敢于擔當,走突破陳規、開拓進取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要堅定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國制造業和實體經濟搞上去?!庇旁焓?,為國之本。以“大思政”格局厚植工匠精神,促進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融合,使非思政課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互促互進的協同效應和更強大的育人合力,使職業教育的功能價值得到更好地發揮,就能培養出越來越多時代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19(01).

[2]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 (2019-03-18). https://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3] 弘揚工匠精神,為實體經濟培養專業技術人才(踐行囑托十年間)[N]. 人民日報,2022-06-24(03).

[4] 彭佩林. “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策略研究[J]. 經濟師,2020(05):179+181.

[5] 叢嬋娟. “大思政”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J]. 遼寧高職學報,2019,21(01):100-104.

[6] 工匠精神及其當代意義[N]. 光明日報,2021-01-18(15).

(薦稿人:辜桃,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邵秋露)

猜你喜歡
大思政工匠精神高職教育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輔聯動”育人機制探賾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職院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創新性研究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德日“工匠精神”,中國怎么學
政府官員也需要“工匠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