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土中國》的教學價值分析及教學經驗分享

2023-08-27 00:50鐘玲
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下旬 2023年6期
關鍵詞:鄉土中國費孝通鄉土

鐘玲

新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五單元推薦學生閱讀的書目是學術著作《鄉土中國》。通過閱讀費孝通先生的這本書,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鄉土社會,理解書中的重要概念,形成自己的認識和判斷,培養和提升思維品質。下面,筆者就談談這本書的價值及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這本書。

一、價值分析

(一)能幫助學生建立認知框架。

閱讀是一個動態思考的過程。通過閱讀這一行為,學生能觸及文字背后的意義?!多l土中國》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認知框架,對概念進行深入的思考,并聯系社會生活來發散思維,從文字、文章、文學、文化、文明發展等角度去解讀學術著作。

如今,鄉土中國的社會已經成為歷史,當下孩子正在經歷新的歷史變革。如何以當下的目光重新審視和解讀中國社會的變革與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歷史性題目。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用思辨的、發展的、審視的、創新的眼光去解讀這樣一部有價值的學術著作,讓他們自覺地運用各種知識來深度參與閱讀,準確地解讀中國社會在每一個歷史時期所呈現的形態與格局,掌握民族歷史發展的脈絡,探究社會存在的問題及其背后的根源。

與文本“對話”是建構認知框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比如,費孝通先生在《文字下鄉》一節的結尾提到:“……文字是現代化的工具。我要辨明的是鄉土社會中的文盲,并非出于鄉下人的‘愚,而是由于鄉土社會的本質?!逼渲袑Α拔拿ぁ钡睦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站在社會學的角度,用社會學的方法把各種社會現象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理解??紤]到“鄉村文盲”背后的政治、經濟、文化因素,他們可以通過了解過去和當下的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理解什么是“社會語言”、造成“文盲”的原因、“鄉土社會”與文化的關系,借與文本對話聯想到當下的諸多問題,如不會使用電子產品的“文盲”是怎樣產生的,梳理“文盲”產生的相同原因,通過理性客觀地分析各種社會問題,引導學生意識到人民群眾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二)能幫助學生培養思維能力。

《鄉土中國》是解讀中國社會的一把鑰匙,其中收錄的十四篇文章看似零散,實際上有一個完整的結構。第一部分是引言,從總體上對鄉土中國的社會特征作了一個概括;第二部分談的是社會結構,再現了鄉土中國社會的穩定性特征;第三部分談的是社會變遷,分析了中國鄉村社會結構變遷的外在表現與內在動力。高中生閱讀學術著作,最大的意義在于建構自己對社會、中國、世界等的認知框架,了解社會運轉的方式,對社會有最優化的見解和設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思考問題,結合生活中的現象理解書中的觀點,其思維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針對《鄉土中國》所呈現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訪談、案例的形式,讓學生去直觀地感受其中的文化變遷,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

作者在“重刊序言”中寫道:“這里講的鄉土中國,并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里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倍@種“特具的體系”便在告訴學生,在閱讀《鄉土中國》時不僅要從整體上、宏觀上去了解作者是“以中國的事實來說明鄉土社會的特性”,即舉例論證;而且還應該看出作者是用比較研究的方法“來說明鄉土社會的特性”的,即比較論證。學生可以學習作者所用的論證方法,培養思維能力,同時還可以用審美的眼光解讀《鄉土中國》,感受作品的文化之美。

(三)能引導學生走進生活。

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舊著〈鄉土中國〉重刊序言》中提到:“我并不認為教師的任務是在傳授已有的知識,這些學生們自己可以從書本上去學習,而主要是在引導學生敢于向未知的領域進軍?!睆闹锌梢钥闯?,《鄉土中國》呈現的是“認知中國”的一種方法論,是通過經濟社會反映出的具體現象和實際問題,提煉出具體觀點的過程。

從書本延伸到社會生活,是需要用學術著作中的理論去解讀社會現象的。例如,今天的鄉村大舞臺、城市對鄉村生活的改變,都是社會變革的一部分,最終也將推動社會不斷發展進步。

二、經驗分享

(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書中的概念。

想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免不了要閱讀一些學術著作。新版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五單元要求學生閱讀《鄉土中國》整本書,除了要理解書中的重要概念,準確解讀著作中的內容,還要學會針對不同的書籍,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并學會用審美的眼光去解讀整本書?!多l土中國》從多個“點”剖析傳統的中國社會,并用“鄉土中國”這一概念將這些點連成一個“面”,體現了中國傳統社會的總體特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準確理解作者的觀點,讓他們反復閱讀,感受其中的文化之美。

費孝通先生在《家族》一章中提到:“在我們的鄉土社會中,家的性質在這方面有著顯著的差別。我們的家是一個綿延性的事業社群,它的主軸是在父子之間,在婆媳之間,是縱的,不是橫的。夫妻成了配軸?!边@明確指出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族群性質。

在數千年的文化中,家族的延續保證了整個社會在向前推動。其中呈現的文化的發展、風俗的變化、鄉土社會的變遷與發展、歷史的演變,都是在家族的基礎上轉變的。人的思想意識、行為活動也深受家族觀念的影響。中國人看重“家”這一概念,有著濃厚的“尋根”情結。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幫助學生理解這一觀念。比如,春節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除夕夜對于忙碌了一年的人們來說,是團圓、祈盼的節日,更是傳承文化的一種方式。人們以家族為單位聚集在一起,是對家庭與親情的重視與認可。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意識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鄉土中國》所呈現的社會、生活的格局,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情結。這種節日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功能,展現出親緣地緣的屬性,極具觀賞性、審美性。身處這樣的環境,人們會不自覺地生發出對親人、家族、鄉親、鄰里的關心與愛護,對中華文化也會有更加強烈的認同感。

(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的深處。

在《差序格局》一節中,作者先分析了“內外有別,公私分明”在社會結構上的功能,之后引出“差序格局”這一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征。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理解這個社會的范圍為什么是能放能收、能收能縮的,了解中國人面對選擇時“公”與“私”的標準,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問題,了解社會道德在各種關系中的作用;同時要注重引導他們與作者“對話”,讓他們比較中外“家庭”概念的不同之處,或者用圖畫來展示差序格局的內容,加深他們對文本的理解。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作者“對話”。

示例:

1.《鄉土中國》的核心問題是“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社會究竟是個什么樣的社會”。作者為什么用“鄉土”這個概念,而不用我們所熟悉的“農村”“鄉村”呢?

2.“差序格局”是費孝通先生提出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學概念,作者是如何分析這一概念的?

3.費孝通先生在本書中認為西洋家庭和中國傳統社會家庭有什么差異呢?

4.費孝通先生認為“在這種富于伸縮性的網絡里,隨時隨地是有一個‘己作中心的”。你是怎么看的呢?請舉例說明。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正是每一個小“己”,最終成就了大的家與國。

(三)建立評價體系,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

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了書中的概念和文本的內涵后,我們還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按照科學的標準,運用有效的手段,對教學過程和學生閱讀的過程進行記錄、測量和分析,以便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在學生讀完《鄉土中國》這樣一部經典的作品之后,我們可以根據學情從多個維度去檢測學生閱讀的效果,建立豐富的、個性化的評價體系。

總之,《鄉土中國》是一部值得學生閱讀的著作。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方法引導他們閱讀這本書。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猜你喜歡
鄉土中國費孝通鄉土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今天,為什么我們要懷念費孝通?
費孝通的十個文化洞見
鄉土中國
再思20世紀上半葉的鄉村建設與改造
“鄉土中國”的審視一種
從“鄉土中國”到“城鄉中國”
費孝通紳權與皇權的關系研究
芬芳鄉土行
“后鄉土”視域下農村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