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陽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優化路徑研究

2023-08-28 11:44錢文雯杜瑾周娟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3年7期
關鍵詞:職業本科優化路徑

錢文雯 杜瑾 周娟

摘? 要:文章綜合運用文獻回顧法、現場調研法、問卷法以及深度訪談法,以貴陽市本科高校開展貴州省教育廳“千人海外留學計劃”項目為例,探索職業本科高校提升國際化辦學能力的路徑。在本研究中,第一階段通過7個維度的測試來體現曾經參加過“千人海外留學計劃”的學生的適應性變化,其中人際關系適應性、學習適應性、自我適應、社會適應這四個維度在留學前后學生的適應性表現上有明顯增強。第二階段對41位學生進行深度訪談,梳理學生在留學期間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第三階段,根據193位學生的問卷數據,分析當下貴州省職業本科實施“千人海外留學計劃”遇到的困難并提出優化路徑。最后,研究基于“千人海外留學計劃”實施的實際情況,對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優化路徑進行思考,為未來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職業本科;國際化辦學;優化路徑;千人海外留學計劃

中圖分類號:G71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0-0005-04

隨著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融合將進一步加深,對人們日常工作生活能力的需求走向國際化,對具有國際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2019年度的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70.35萬人,較上一年度增加4.14萬人,增長6.25%[1]。這一數據顯示,出國學習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認可,呈平民化、大眾化態勢。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截至2020年,全球護理專業缺口高達590萬人[2],間接表明醫學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受到世界各國高度重視。

貴州省2014年啟動了貴州教育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千人海外留學計劃”(后文簡稱其為“千人計劃”),從52所高校中選派1000名在讀大學生赴海外公派留學?!扒擞媱潯敝荚谶x送貴州省在校大學生赴海外留學,項目的申請不僅不限制專業,而且根據留學的時間長短,學生還將獲得由教育廳和學校按照1∶1比例發放的3000—10000元的獎學金。此項目主要是為了推動高校擴大對外開放力度,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掌握先進專業知識和技能,能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人才。但是從2014年實施至今,“千人計劃”在推廣和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高校在實施“千人計劃”上的宣傳力度小,覆蓋面積有限,高校不夠重視,校內項目選拔政策不完善,國(境)外課程內容無法認證,學分很難互換以及獎學金后置等諸多問題。文章將以實施“千人計劃”項目為例,分析實施項目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并探討相應解決措施,最終針對貴陽市職業本科院校提出優化國際化辦學的建議。

一、“千人計劃”實施的背景、目的和意義

(一)“千人計劃”實施的背景

貴州省人民政府通過認真學習和落實國家《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的文件精神,進一步擴大貴州省教育對外開放程度。嚴格執行《貴州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簽署的“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合作備忘錄》有關要求,貴州省政府在2014年頒布了《貴州省“千人海外留學計劃”選派辦法(試行)》,旨在促進貴州省高校學生主動走出去與外國學生招進來的雙向交流。這是貴州省教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對外開放政策,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

(二)“千人計劃”實施的目的和意義

貴州省公派出國(境)政策“千人計劃”正是為了國家復興儲備人才,其具備的意義深遠長久。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家的發展,省會的強大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和技術的引進。因此,選派優秀青年出國深造,學習海外先進技術和優秀理念,加強文化交流,有利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學校層面來看,國際交流合作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有利于高校履行國際交流合作職能,能夠促進高等教育創新發展,有利于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能增強高校的綜合競爭力。從個人層面來看,公派出國學習交流為學生個人發展創造了可靠途徑。出國深造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好機會,公派出國的意義也集中體現在使個人在學習過程中受益。

二、研究結果分析

(一)留學前后適應性的變化情況

研究對學生參加“千人計劃”留學交換前后的七個維度(人際關系適應性、學習適應性、自我適應、校園適應、社會適應、滿意度情況、擇業適應)的適應性進行了細化,并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人際關系適應性、學習適應性、自我適應性和社會適應性四個維度中,學生前后的適應性有顯著差異。

(二)留學意向問卷調查數據分析

學生在知悉留學會面臨的困難,以及政府和學校給予獎學金支持的前提下,學生的年級、專業、家庭經濟狀況、獨生子女情況、學費、外方學校等擔心的問題都不會對選擇參與“千人計劃”產生影響。由于“千人計劃”鼓勵在校學生赴與母校已經建立合作的境外高校學習,因此在外方學校的錄取條件、學費和世界排名上母校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篩選和協調,不會影響學生出國(境)學習的意向。

從前期的問卷調查及采訪分析,統計出了目前參加過貴州省“千人海外留學計劃”的學生可能在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包括文化不適應、語言溝通困難、思鄉情緒嚴重等)。193位學生在被告知了可能出現的困難和挑戰之后參加了線上問卷調研,其中62.69%的學生仍有意愿參加“千人計劃”?!扒擞媱潯钡恼邇热莺鸵蠹笆茉L學生顧慮較多的問題,最終歸納為語言、飲食、學歷證書、文化沖突、思鄉、孤獨等影響因素,二期隨機問卷的結果顯示69.95%有意愿參與項目的學生最擔心的問題就是語言能力上的不足。

最后,通過調研193位在校大學生得知,他們都希望學校在留學/交換上給予一些幫助。81.87%的學生希望有更多的合作院校及專業可供選擇,這就要求高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增強對外開放的力度,與外方知名高校搭建合法平臺,實現合作項目多樣化、留學形式規范化。因此,加大留學/交換項目的宣傳力度,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申報項目的積極性。

三、實施“千人海外留學計劃”主要問題

(一)政策宣傳不深入,重視力度不夠

在招生階段,一般情況下高校的負責部門會主動牽頭發送相關招生信息,但是信息到達具體的系部或班級時,由于沒有指派具體的責任人,宣傳常常出現被遺漏的情況,導致學生錯過報名時間。

部分高校教師對出國(境)學習的機會不夠重視,對“千人計劃”項目內容一無所知。由于受偏見思維的影響,還有學生反饋一些高校老師以無法參加實習和無法參加評優為由,不支持學生參與“千人計劃”項目,這成為高校推廣“千人計劃”最大的阻礙。

(二)選派程序不完善,考核管理不細

在報名階段,由于宣傳力度不足,教師、學生對派出條件、選派程序、考核管理等內容了解不全面,多數情況需要學生自發前往國際交流處自行了解,推薦程序不規范,給選拔增加了困難。高校應該進一步規范學校內部選拔制度和流程,加大宣傳,規范管理,盡量避免信息斷層、考核困難等情況。

(三)課程內容不認證,學分互換不易

在選課階段,學生在國(境)外高校選課雖然按照高校學生出國(境)學習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以4∶3(4門專業課、3門興趣課)或者不低于21個學分(14個專業課學分、7個興趣課學分)的原則進行選課。但是學生在外學習歸校后,面臨在外課程無法進行認證以及學分無法轉化的問題。

首先,境外高校的課程安排與國內高校的課程安排大相徑庭,這種不一致導致學生沒有辦法在出國(境)交換學習期間學習與母校同一學期開展的同一門課程。其次,境外學習內容在選課階段無法評估,外方高校通常不會提供課程大綱或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只能在交換學習結束返回母校后再進行學分認證。

(四)留學激勵不充分,獎學資助滯后

“千人計劃”項目規定,學生在學成歸來無掛科、無違紀的情況下才能獲得獎學金。這就要求在留學初期,學生需要從家庭開銷中預支出留學的費用。一些成績優異、在校表現良好的學生,由于無法預先支付學費、路費以及生活費,不得不放棄難得的交換名額,錯過交流學習的機會。

四、實施“千人海外留學計劃”項目優化建議

首先,學校應思考如何使學生花費最少的資金和最短的時間通過最安全可靠的途徑提升自我、開闊國際化視野、增強就業競爭力;其次,如何提質培優,培養和發展非學歷中、短期國(境)外交換學生,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增加高職院校的國際影響力。

(一)提升思想認識,加強政策宣傳

在招生階段,責任部門可直接面向大一、大二以及大三的學生,開通宣傳“千人留學海外計劃”項目的渠道,讓招生簡章分類有指向地傳達到目標學生手中。責任部門將招生簡章發送到各系部負責人處,確保上傳下達,使系部負責人、教師、輔導員悉知情況,將學生參與人數列入教師績效考核指標,使教師重視項目的推廣與宣傳。

宣傳可分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項目開展之前加大內容宣傳,拓展宣傳形式,避免信息遺失和偏見思維。責任部門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宣講的形式,對項目內容進行詳細介紹。另一種是開展日常宣傳(師生講座、宣講會),尤其是在外方師生來訪時,可邀請外方高校的教師就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宣傳,加深師生對交換留學的認識。

(二)完善選派程序,優化考核管理

在報名階段,可采取兩線并行措施。首先,學生根據個人意愿可自發在學院、系部報名,由學院、系部進行學生在校表現審核,形成決議后向責任部門推優;其次,學生也可直接赴責任部門咨詢報名,報名確定后由責任部門向系部了解該學生具體情況,雙方協商通過后再派出學生。

(三)實施課程認證,形成學分互換

按照高校學生出國(境)學習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學校應大力支持和包容學生的境外學習內容,有明確的兌換學分細則及管理規定,在學生歸校后應為其進行學分轉換。此外,也需制定和量化對等的評優細則,并讓學生提前知曉。

(四)注重獎學金支持,及時撥付費用

根據《貴陽護理職業學院公派留學協議書“千人留學計劃”》文件要求,成績均合格者,由學校和貴州省教育廳發放獎學金,在校成績以轉換后的分數錄入教務系統,有掛科者,取消獎學金資格。高校應及時傳達國家、省市及學校留學政策、相關文件精神及管理規定,獎學金發放的數額、時間、流程等應提前讓學生知曉,并及時解釋。針對無法預先支付學費者,學??深A先為學生墊付相應費用,在學生歸校以后申請獎學金進行報銷。若學生在外出現掛科以及獎學金被取消等情況,將由財務處向該學生開具欠條,告知其家長,系部輔導員督促學生在畢業前把款項還清。

五、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優化路徑的思考

(一)引進國外教學資源,開展中外合作辦學

借鑒國外的先進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創新合作方式,提升高職院校辦學實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學生提供可靠的海外學歷提升、交換學習、研修訪學路徑,通過開放、多元合作模式,鼓勵學生提高專業能力,進一步增強行業競爭力,幫助學生實現個人價值。

(二)開展國際教育合作,促進中外人文交流

夯實與友好交往院校合作關系基礎,為學生赴國(境)外開展中、短期學習交流提供渠道保障。進一步規范校內的“千人留學海外計劃”選派辦法和相關管理規定,為選派工作健康有序的開展保駕護航。建立校際交叉協同培養、國際聯合培養等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儲備“一精多會、一專多能”國際化復合型人才[3]。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才需求,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維護國家利益的專業技能人才。

(三)打通學歷提升渠道,幫助學生賦能增值

學歷證書一直是教育部用于認證個人教育層次的硬指標,也是學生步入社會求職的“敲門磚”,更是招聘單位在招人選才時的“門檻”。高校應為學生提供可靠的海外學歷提升、交換學習、研修訪學路徑,通過開放、多元合作模式,鼓勵學生提高專業能力,進一步增強行業競爭力,實現個人價值[4]。

六、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展望

高職院校應通過對引進的世界發達國家先進職業教育標準進行本土化改造,充分吸納雙元制育人模式核心理念,提升教學活動效果,在課程資源開發、一體化課程設計、活頁式教材編寫、項目化教學運用、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等方面獲得顯著的成效,進一步提升雙元制教學模式的內涵。

圍繞核心職業素養,充分運用發達國家職業服務理念和服務意識,拓寬學生國際化視野,在不斷提高學生職業技術技能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動力。在職本融通教育體系下,強化學生多元文化適應能力,將基礎性技術人才培養與高端性研究人才培養相結合,為國際產能合作提供應用技能型和學術研究型等各個層次的人才支持。

通過深化與國(境)外友好交往大學共同搭建校際合作關系,加強學校與國外學術組織、學術團體交往聯系,了解國際產業發展的趨勢、最新成果、前沿領域,促進國際的交流與合作。暢通與各國教育部門、專家學者、行業與企業代表等建立穩定、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渠道,促成各國與貴州在職業教育、管理科研及成果轉化,夯實打造高水平特色專業集群,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促進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5]。

高職院校應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的國際化發展之路,為合作院校培養一定數量具備中國傳統技能與國際化技能,有良好職業素養的專業人才。傳播中國特色專業文化,將大幅度提升職業本科高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為職本高校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和海外發展提供更多渠道,進一步向世界推廣專業技術和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9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情況統計[EB/OL]. (2020-12-14)[2022-10-2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2/t20201214_505447.html.

[2] 環球時報.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護士不足,缺口達590萬人[EB/OL]. (2020-04-08)[2020-05-28]. https://world.huanqiu.com/

article/9CaKrnKqkO8.

[3] 蔣逢靈,劉賢群,袁自立. 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人才培養模式路徑探析[J]. 南方農機,2021,52(24):113-115.

[4] 陳小塵. 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和保障措施探析[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7):35-36.

[5] 王德軍,征玉韋. 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實踐研究——基于貴州43所高職院校的調查分析[J].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9(01):32-35.

(薦稿人:周會,四川師范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淳潔)

作者簡介:錢文雯(1991—),女,碩士,貴陽康養職業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學基礎、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法、國際交流合作、高等職業教育;杜瑾(1990—)女,碩士,貴陽康養職業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數字媒體文化及新型社交網絡、國際交流合作與高等職業教育;周娟(1991—),女,侗族,碩士,貴陽康養職業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教育學基礎。

猜你喜歡
職業本科優化路徑
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思路探析
職業本科數控加工技術實踐課教學改革的探索
新時代下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
潘懋元職業教育思想研究
職業本科和普通本科就業實證研究
面向職業崗位群的測繪工程職業本科培養模式探索
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國結構化面試困境及優化路徑分析
信息安全下企業經濟信息管理分析
新形勢下的黨群干群關系及優化路徑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