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誤區及對策分析

2023-08-29 06:19央吉
求知導刊 2023年18期
關鍵詞:教學誤區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

摘 要:文章闡述了生活化教學的內涵主旨,分析了在小學數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動因,并針對當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施所存在的誤區進行了深入研究,從提高教學情境構建質量、優化生活化教學素材選擇、加強與教材知識的銜接、做好課堂活動總結分析幾方面逐一論述在小學數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對策,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誤區;對策

作者簡介:央吉(1986—),女,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齊哈瑪鎮寄宿制學校。

隨著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既有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廣大教師開始對新型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如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生活教學法等,其實施目的均是希望可以激發學習主體的求知欲,但部分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理解誤區,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進行相關研究。

一、生活化教學的內涵主旨

生活化教學是指將傳統的教學活動放置到真實的生活背景中,通過此種方式避免既往理論教學中所存在的失真現象,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全身心投入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此種教學方法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其遵循了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理念,可以讓學生將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靈活地應用于實際生活中,為現代化社會建設輸送更多實用型人才[1]。生活化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不再按照教材中的內容按部就班地講解知識點,而是靈活地使用教材,轉變原本的教學方法,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力,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生活化教學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興趣,將生活實踐與數學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并從中獲得成就感,這才是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小學數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動因

(一)知識內容較為抽象

數學所研究的對象主要為數量、結構、變化、空間,是學生步入義務教育階段所接觸的第一門理科課程,學習的內容相較其他課程而言更為抽象。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尚未發育成熟,認知能力也有限,僅憑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很難掌握數學課程知識點的運作規律和機理。因此,教師需要設置相應的生活情境來引導學生反思與探索,這樣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內容變得具象化,學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內容。

(二)教學形式較為單一

從本質上說,數學學科屬于形式科學,相較于自然科學而言,其所教授的內容相對枯燥。我國義務教育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秉承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思想,教師在課堂上大多會利用長篇大論來解決數學問題,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以及探索的興趣,其均與教學形式單一有關。而通過生活化教學,教師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構建起不同的教學情境,消除部分小學生對于數學課堂的“恐懼感”,使其對數學課程產生學習興趣[2]。

三、當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施所存在的誤區

(一)不注重教學情境的構建

生活化教學最重要的便是將教學活動放置到真實的生活背景中,而部分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卻將重心放在了教學活動內容的傳達上,忽視了教學情境的構建,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投入生活化教學的相關活動中。這也充分體現了部分教師在進行前期的教案編排時考慮得不夠全面,導致部分教學內容的設置流于形式,沒有吃透生活化教學的內涵主旨,最終不僅會耽誤教學進度,還會影響教學成效。

(二)素材選擇脫離生活實際

生活化教學不僅要激起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興趣,還要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起到效用,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一定的感性認知,將所學習到的知識靈活應用于生活中。但部分教師在生活化教學素材的選擇上存在脫離生活實際的現象,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利用現金購買相應的物品并學會換算,但在構建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部分物品與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價格不符,這容易對學生的認知造成一定的誤導[3]。

(三)沒有和教材內容相融合

生活化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并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生活化教學的情境構建與素材選擇都不是唯一與固定的,造成了不同教師的教學內容質量參差不齊。部分教師只是為了實施生活化教學而實施,沒有和教材中的內容深度融合,使得學生無法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教師教學的意義,在課堂上會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在后續的考試過程中也很難將所學的知識與考試內容相聯系。

(四)未能構建明確的教學目標

小學生活潑好動,生活化教學既能對其產生吸引力,也會讓其在教學活動中迷失自我。部分教師由于教學目標不夠明確,經常會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出現被學生“牽著鼻子走”的情況,無法控制好教學的節奏,這也使得教師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將過多的時間浪費在了維持紀律上,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率。部分教師有時過度地注重教學內容的推進,而忽視了學生是否適應此種生活化教學模式,缺少了師生間的互動。

四、小學數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對策

(一)提高教學情境構建質量

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下,新課標更倡導提高知識之間的銜接性,如果教師在課堂一開始就直接引入新課知識或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學生可能會出現一頭霧水的情況。因此,教師在實施生活化教學時,要將教學情境構建納入前期的備課環節,提高教學情境構建的真實性、結構性、系統性,讓學生實現沉浸式學習。

第一,教師應加大信息技術的應用。教材中的知識與素材是有限的,在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引入新的教學情境以及知識內容,以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合理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海量的網絡信息,做好相關知識與素材的梳理,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讓學生構建起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初始印象,這樣便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4]。

第二,注重課前導入環節的構建。部分教師在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課前導入環節的構建,導致后續學生無法快速投入教學情境中。因此,教師要利用上節課的相關知識內容引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每節課開始前用5—10分鐘的時間進行師生互動,消除學生的不安感;或者通過一些數學小故事引出本節課的知識內容。

第三,為學生設定角色。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投入教學活動中,使其產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識。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教師可以讓部分學生扮演店員,部分學生扮演顧客,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安排劇本以及商品的價格,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間,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

(二)優化生活化教學素材的選擇

在選擇教學素材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認知事物的能力。

第一,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素材,并構建教學意義。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教師便可以將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測量自己感興趣的物品,然后將收集到的數據在教室內進行匯總,并與小組成員一起計算物體的面積。教師可以將學生計算后的數據作為介紹學校的信息資料,讓學生作為小小講解員,為其他學生或新生介紹校園的布局,讓學生所參與的教學活動具備較強的實用意義。

第二,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素材,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師要加大對不同學生個體的關注,了解其思想動向,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礎進行教學素材的選擇。筆者經過調查發現,相較于一些沉悶的主科課程,學生更喜歡美術、勞動、體育等能夠充分動手、動腦的課程,因此,教師可以實現跨學科的生活情境創設。例如在學習《年、月、日》一課時,在教授完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動手為班級制作日歷,在日歷中加入自己的創作與想象,并進行評比,將制作得較好的日歷掛在班級內展覽。

第三,選擇一些時政熱點作為教學素材。例如在學習《數據收集整理》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具有人文價值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以當前人們關注的時政熱點為中心,進行相關數據信息的收集與整理。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可以讓學生積極動手參與到教學素材的收集過程中,促進師生共同完成生活化教學內容的選擇。

(三)加強與教材知識的銜接

新課改之后的小學數學教材增加了許多圖畫內容,尤其是在低年級的教材中,有許多圖片以及對話,教師可以將其作為生活化教學的素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提高生活化教學與教材知識的聯系性。例如在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一課時,教材開篇三個學生圍著一箱酸奶在計算一箱酸奶內有幾瓶酸奶,教師在此時可以加大對實物的運用,利用真實的酸奶讓學生動手探究數一數,并利用此教學情境引出新知識,學生便可以在腦海中對這抽象的知識內容形成一定的認識。

除此之外,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也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方式來轉變既有的“題海戰術”,這樣不僅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還可以讓學生鞏固在課堂中所學習到的知識。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參照教材“做一做”中的形式來記錄自己假期的一天,并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提供的信息設計相應的問題,如“小紅9點鐘正在做什么”,然后利用教室內的鐘表來向學生詢問分針和時針的指向。這樣便可以提高教學內容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可以將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靈活應用于生活中。

另外,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學情編寫相應的校本教材,作為日后課內知識延伸的重要教學工具,提高生活化教學的趣味性。

(四)做好課堂活動總結分析

教師在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把握好教學節奏,將課堂活動與理論知識內容相結合,做好穿插安排,這樣“一緊一松”才能夠讓學生了解教學的意義,促進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本節課的生活化教學素材以及案例合理編排在教學環節中,標注好所需時間,匹配相應的討論與反思環節,并在總結環節讓學生梳理探究過程中所運用到的方法與知識點,與教師和其他同學交流討論。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還可以讓其在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新的解題思路。

另外,教師在每次課堂活動結束后,也要設立相應的評價環節。評價的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給出即時性評價;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小組內成員的表現情況進行評價,也可以對自己在生活化教學活動中的表現進行總結。這樣教師便能夠從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中了解到生活化教學活動是否符合學生當前的實際學習需求。教師應將教學過程如實記錄,作為后續教案調整的重要參考內容,并根據教學目標進行優化。

在課堂活動開始前,教師若想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期待以及感興趣程度,可以設置相應的調查問卷。一是可以了解當前學生的思想動向;二是可以知道學生感興趣的一些話題,將其作為后續生活化教案制訂的重要素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模式的適應性,還可以快速地達成教學目標。

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教學的實際需求,教師在探索新型教學方法的同時要提高其實效性,不能為了運用新型的教學方法而運用新型的教學方法,而是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為中心,提高教學與教材知識內容之間的銜接性,不能脫離實際,保證學生能夠建立起一個正確的認知態度,以此不斷豐富課堂活動,實現義務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毛穎潔.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誤區及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22,8(19):193-195.

[2]楊利強.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誤區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13):128-130.

[3]蘇小娟.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1(33):153-154.

[4]周培澤.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5):138-139.

猜你喜歡
教學誤區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及改善對策研究
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點滴體會
高校青年教師課程意識的缺失與對策研究
中職德育課教學探討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