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對企業可持續增長的影響研究

2023-08-30 16:17劇杰陳樂川
會計之友 2023年18期

劇杰 陳樂川

【摘 要】 以2014—2021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為樣本,采用固定效應回歸模型實證檢驗了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對企業可持續增長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1)高質量的注冊會計師審計能夠提升企業可持續增長水平;(2)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越高,審計抑制企業增長偏離的作用越明顯;(3)注冊會計師審計通過緩解企業代理問題這一機制來發揮降低增長偏差的作用。上述結論證明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對企業可持續增長存在積極影響,為化解企業財務風險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 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 可持續增長; 可持續增長偏差程度

【中圖分類號】 F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3)18-0012-08

一、引言

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要以全面且徹底的方式建設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當務之急,是解決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戰略抉擇,良好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設需要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然而當前國內外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企業如何維持可持續經營和發展值得探討。

實現可持續增長是支撐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能夠促進宏觀經濟穩步增長??沙掷m發展理論指出企業的實際發展速率要符合企業現有資源所能支持的理論可持續增長水平。希金斯在《財務管理分析》中曾言“因為增長過快而破產的公司數量與因為增長過慢而破產的公司數量幾乎一樣多”[ 1 ]。如果企業的實際增長率偏離了企業可持續增長的道路,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過快增長的企業如果一直保持不當的經營及財務策略,會導致企業資源緊張,從長遠的角度看是一種不可持續的增長;而過慢的增長模式意味著企業沒有完全發揮自身的發展潛力,導致競爭力下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處于劣勢。然而,由于受到外部環境等因素影響,即使選取合適的經營和財務戰略,企業的實際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也不可能保持完全一致。因此,要降低企業實際增長率和可持續增長率之間的偏差,不僅要求企業內部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戰略,而且需要外部穩定的治理環境。

注冊會計師審計是為了降低企業經營權、所有權分離后帶來的代理成本而產生的一種能夠有效約束、監督企業管理層行為的獨立的外部治理機制。近年來,伴隨一系列制度條例的出臺,注冊會計師的治理效應和監督作用越發受到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和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12月印發的《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等重要指示和政策文件要求審計機關可以向社會購買審計服務以彌補國家審計人員不足的問題,推進構建國家審計、內部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形成合力的審計監督體系,這也證明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專業性和治理監督作用受到了認可。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財務審計秩序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以及財務部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體現了提升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促進審計行業健康發展已成為重點關注的話題,反映出注冊會計師審計對市場經濟合規發展的監督作用不可或缺。學術界對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對企業治理的積極作用作了深入研究,結果表明高質量的外部審計能夠促進企業完善自身運營管理和內部治理機制。那么,注冊會計師審計能夠幫助企業降低實際增長和可持續增長率之間的偏差嗎?

二、文獻綜述

(一)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相關研究

關于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現有文獻主要從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以及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對企業的影響兩方面進行研究。關于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現有文獻主要從外部環境因素、企業、事務所及審計師自身特點等方面進行研究,發現企業治理水平、審計重要性水平、社會監管、媒體監督、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以及審計師個人特征等因素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2-7 ]。關于注冊會計師審計對企業的影響,現有文獻大多采用實證方法進行研究,主要研究了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針對企業成本控制、盈余管理、投資融資效率、創新能力、內部治理等方面發揮的作用[ 8-12 ]。

以上實證研究對審計質量替代指標主要涉及盈余管理程度、事務所規模、審計收費、審計意見等。針對這些指標替代效果的研究,張宏亮和文挺[ 13 ]構建了各指標與企業風險、違規的關系模型,通過實證檢驗發現操縱性應計利潤和事務所規模指標替代效果最好,審計收費也是合格的補充性指標。

(二)可持續增長理論的相關研究

企業可持續增長方面的研究以實證研究為主?,F有文獻從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研究了市場競爭、行業環境、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組織架構、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等因素對企業可持續增長的影響[ 14-16 ]。關于可持續增長與實際增長的偏差研究,相關的實證結論是國內絕大多數行業均未實現可持續增長,實際增長偏離可持續增長已成為普遍現象[ 17-18 ];內部審計和國家審計履行監督職能,一定條件下能夠減少企業可持續增長偏差程度[ 19-20 ];可持續增長偏差程度越大,越容易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 21 ]。

目前文獻研究中采用的衡量企業可持續增長的定量模型主要包括基于會計口徑衡量的希金斯和范霍恩模型,以及基于現金流口徑的拉巴波特和科雷模型。其中希金斯的模型屬于靜態模型,范霍恩在他的基礎上建立了穩態均衡模型和動態均衡模型,而拉巴波特和科雷建立的模型都是動態模型。國內許多學者對這些模型進行了分析評價,邱英[ 22 ]對五糧液進行分析,發現范霍恩的模型能夠真實地指導企業增長,而拉巴波特模型實際使用時經常出現分母的現金流趨近于零而使計算結果出現嚴重誤差的問題。

(三)文獻述評

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對企業影響的相關文獻非常豐富,以實證檢驗為主,探究了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對企業治理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關于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影響因素方面的研究集中于探究審計師個體特征、事務所自身屬性以及外部環境變化等各方面因素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發揮其職能的影響。在企業可持續增長方面,許多文獻利用實證方法對企業可持續增長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和驗證,并從外部環境因素和企業自身因素兩方面對影響企業可持續增長的因素進行了研究。

然而,盡管圍繞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和可持續增長理論這兩個主題的研究成果豐碩,卻很少有文獻直接實證檢驗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對企業可持續增長的影響。注冊會計師審計以風險為導向,關注企業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公允性以及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而根據宋青春和張長海[ 21 ]的研究,一旦企業的發展偏離可持續增長,企業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勢必增加并反映于財務報表中。注冊會計師如果能發現風險,并通過審計報告或發表審計意見將其反饋給企業,或許能夠幫助企業認識到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诖?,本文以2014—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為樣本,研究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與企業可持續增長的關系。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企業的可持續增長能力主要受盈利能力、治理結構、資產質量、股利支付等因素的影響,注冊會計師審計能修正這些因素帶來的部分影響,具體原因如下:其一,注冊會計師審計以風險為導向,尋找企業內部控制缺陷,分析重大錯報風險,有利于企業改善內部治理水平,減少運營風險,從而提高企業穩健性;其二,注冊會計師審計發揮監督職能,減少了企業內部人員的在職消費,降低了企業成本,并且能夠提升企業現金股利支付傾向[ 23 ];其三,現有文獻表明審計質量能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從而提升企業產品競爭力,增強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此外,獨立的注冊會計師審計能夠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未知風險和額外成本,增強投資人信心,有效降低企業的債務成本和資本成本。

綜上所述,注冊會計師審計能夠改善企業治理水平,降低融資成本,增強企業營運能力、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還能防范化解風險,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保證企業合規運營,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由此提出假設1:

H1:注冊會計師審計能夠提升企業可持續增長水平,審計質量越高,企業可持續增長水平越高。

國內企業普遍存在實際增長與可持續增長之間的偏差,且大量實證研究發現大多數企業存在過度投資、增長過速的現象。股東期望企業能夠持續穩定地發展,而經理基于個人利益考慮,增長越快,獲利越多,但超速增長損害了企業的利益。同時,經理在完成業績目標后,遇到預期收益良好的投資項目,可能會采取消極經營策略,避免承擔業績浮動的風險,而這樣的行為最終導致企業發展速率小于理論上能達到的可持續增長率。更有甚者,根據舞弊三角理論,當企業內部控制松散或經理迫于完成業績的壓力時,管理層很可能通過舞弊行為達成自我目標,阻礙企業實現可持續增長。

注冊會計師審計可以通過抑制企業代理問題的機制來發揮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具體分析如下:高質量的審計能夠有效發揮監督職能,識別管理層是否通過操縱利潤和粉飾財務報表等行為獲利,降低企業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抑制其非效率投資行為,克制經理短視、自私舉動對企業的傷害,推動企業致力于長期價值增長的活動。因此,注冊會計師審計能抑制實際增長與可持續增長之間的偏離,由此提出假設2:

H2:注冊會計師審計能夠減少企業實際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之間的偏離程度,審計質量越高,偏離程度越小。

四、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為確保樣本具有代表性、分析結果可靠,將金融企業、ST、*ST公司以及相關財務數據缺失的企業剔除。本文所有企業財務相關數據均來自國泰安數據庫(CSMAR),采用Stata17軟件進行數據回歸分析。最后對部分連續變量進行了1%的縮尾處理,避免極大極小值對實證結果產生較大影響。上述操作處理后最終得到6 392個樣本觀測值。

(二)模型構建和變量定義

為驗證假設1,構建如下模型:

SGAit=?琢0+?琢1DAit+Control+Industry+Year+?著it

模型(1)

為驗證假設2,構建如下模型:

Devit=?琢0+?琢1DAit+Control+Industry+Year+?著it

模型(2)

1.被解釋變量

模型(1)中被解釋變量為企業可持續增長率??沙掷m增長率指企業利用現有的全部財務資源理論上能得到的最大增長率。借鑒前人研究和實證做法,范霍恩穩態模型測算的可持續增長率更具實際價值。因此,本文中可持續增長率根據范霍恩模型進行計算,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SGRt=■? (1)

其中SGR是企業可持續增長率,m為銷售凈利率,b為收益留存率,A為總資產,E表示所有者權益,S為銷售額。根據范霍恩模型要求,應利用上期財務數據測算企業可持續增長率,計算結果與本期實際增長率對比才具有實際意義。因此,m、b、A、E、S均取企業財務報表上期期末數值。

模型(2)中解釋變量為可持續增長偏差程度(Dev),反映了企業實際增長是否符合可持續增長理論的要求。借鑒宋青春等[ 21-23 ]學者的研究,本文采用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衡量其實際增長率(K),用其減去SGA得到差的絕對值計量可持續增長偏差程度。

Dev=K-SGA (2)

2.解釋變量

模型(1)、模型(2)中解釋變量均為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衡量注冊會計師審計對企業財務報表及內部控制環境沒有重大風險的保證水平,實證中選取的替代變量主要有事務所規模、可操縱性應計、審計收費和審計意見等。張宏亮和文挺[ 13 ]的過濾檢驗結果顯示,修正的Jones模型測算的可操縱性應計和審計師是否來自國內“十大”事務所最能代表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因此本文選擇企業可操縱性應計的絕對值(DA)作為解釋變量衡量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質量,將審計師是否來自國內“十大”事務所(Big10)作為穩健性檢驗的替代變量。

修正的Jones模型計算可操縱性應計利潤(DA)的過程如下:

TAi,t=?茁0■+?茁1■+?茁2■+?著i,t(3)

NDAi,t=?茁0■+?茁1■+?茁2■

(4)

DAi,t=■-NDAi,t? (5)

其中TA是總應計利潤,用營業利潤減去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計量,由非操縱性應計利潤(NDA)和可操縱性應計利潤(DA)組成。?駐REV和?駐REC分別表示營業收入變動額和應收賬款變動額;PPE指的是本期固定資產凈額;At-1是上期期末總資產,用來消除規模效應。

在式(3)中進行分行業、年度的回歸得到回歸系數,將系數代入式(4)計算出NDA的值,再將NDA代入式(5)計算出DA的值。

DA數值越大意味著審計質量越差。

3.控制變量

根據前人研究,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與其可持續增長能力成正比,而資產質量和內部治理也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 14,17,18,20 ],企業資產特征及治理結構也可能影響注冊會計師對審計風險的判斷,從而影響審計質量[ 3,11 ]。因此,為控制企業生命周期、公司治理水平、資產特征、償債能力、營運水平和潛在代理成本等因素對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影響,本文將公司規模、公司成立年份、資產負債率、流動資產比重、存貨周轉率和管理費用比率、托賓Q值、獨立董事比例等變量納入控制變量組進行回歸,變量的具體定義如表1所示。此外,Industry與Year分別表示行業固定效應和年份固定效應。

五、回歸結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表2列示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沙掷m增長率(SGA)的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8.23%和6.36%,標準差為18%,且最大最小值與平均值、中位數偏離程度很大,說明我國上市A股整體能實現正向的可持續增長,但不同企業間可持續增長率水平差距較大。此外,可持續增長偏差程度(Dev)的平均值、中位數分別為31.06%、16.45%,且標準差高達42%,據此推斷大部分企業仍未實現可持續增長,沒有合理配置財務資源,存在超速發展或增長過慢的問題。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標可操縱性應計利潤(DA)的偏離程度同樣較大,說明不同企業間會計穩健性和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也存在差異。

(二)回歸結果分析

1.審計質量對公司可持續增長率水平影響的實證結果

審計質量對公司可持續增長率水平影響的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刹倏v性應計(DA)的系數為-0.063,在1%的水平上顯著??刹倏v性應計(DA)的數值越低,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就越高,該回歸結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審計質量能夠顯著提高公司可持續增長率水平,驗證了假設1。

2.審計質量對公司可持續增長偏差程度影響的實證結果

審計質量對公司可持續增長偏差程度影響的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根據結果,企業可操縱性應計利潤(DA)與可持續增長偏差(Dev)在1%的顯著水平上正相關,即審計質量越高,企業的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之間的偏差越小,驗證了假設2。

(三)機制檢驗

前文研究假設中,假設2提出緩解企業代理問題是注冊會計師審計降低企業可持續增長偏離程度的作用機制。如果假設成立,那么相對于代理問題較輕的公司,注冊會計師審計在代理問題相對嚴重的公司中發揮的作用更大。本文使用管理費用率(MFee)作為衡量企業代理問題嚴重程度的量化指標,以四分位數中第一四分位數和第三四分位數為標準,從樣本中劃分出代理問題最輕和代理問題最嚴重的兩組進行分組回歸?;貧w結果如表4所示,在代理問題程度較輕的分組中,DA的系數為0.041且未通過置信水平檢驗,而存在嚴重代理風險的分組回歸結果顯示DA的系數為0.239,在5%的水平上顯著,兩組回歸結果在變量相關性和顯著性上都存在明顯差異。上述結果表明,對存在嚴重代理問題的企業,注冊會計師審計對修正企業發展偏離的影響更加顯著,即注冊會計師審計通過緩解代理問題降低企業可持續增長偏差程度,實證結果符合機制檢驗預期。

(四)穩健性檢驗

本文擬通過改變樣本容量和替代變量進行穩健性檢驗。

1.修改樣本容量

將樣本從2014—2021年間的企業財務數據改為2018—2021年間的財務數據,減少了樣本容量,再次進行回歸分析,具體見表5。

回歸結果中變量符號與前文一致且通過顯著性檢驗,研究結論具有穩健性。

2.替代變量

將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量化指標從可操縱性應計(DA)改為審計師是否來自國內“十大”事務所(BIG10)這一虛擬變量,若審計師來自“十大”賦值為1,反之賦值為0。來自國內“十大”事務所的審計師進行的審計質量更高,具體見表6。

回歸結果顯示,審計師來自國內“十大”事務所時,企業的可持續增長水平更高,可持續增長偏差程度更小,即審計質量能夠提升企業可持續增長水平且降低企業可持續增長偏差程度,與前文結論一致,通過穩健性檢驗。

六、結論及啟示

企業的健康發展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實際意義,企業如何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戰略有一定研究價值。本文以可持續增長理論為基礎,利用我國A股上市企業2014—2021年數據為樣本,探究注冊會計師審計是否對企業可持續增長發揮外部治理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其一,高質量的注冊會計師審計能夠提升企業可持續增長水平。其二,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越高,審計抑制企業增長偏離的作用越明顯。其三,注冊會計師審計通過緩解企業代理問題這一機制來降低企業可持續增長偏差程度。

注冊會計師審計能夠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抑制可持續增長率偏離實際增長率的作用,但前文描述性分析顯示,目前我國上市A股企業可持續增長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企業的實際發展并未達到其現有資源所能支持的理論可持續增長水平,而審計質量能夠提升企業可持續增長水平且降低企業可持續增長偏差程度。這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提高,能夠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結合目前復雜的宏觀環境,本文的啟示:第一,企業自身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選取合適發展戰略,并且重視注冊會計師審計結果,根據審計建議完善內部控制,減少自身經營風險及財務風險。第二,既然降低企業代理成本可以修正企業的增長偏差,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時應當合理運用職業判斷,審慎識別、評判管理層是否有損害企業的行為或意圖,并及時與治理層溝通;而企業自身也注意內部治理結構及組織結構的合理性,制定相應的獎勵與懲戒機制,引導管理層與企業的發展愿景步調一致。第三,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和會計準則不斷改革,審計工作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審計師做出更多職業判斷,因此從業人員應當更加注重對自身專業勝任能力的培訓,在工作中更多地尋求外部專家的幫助,從而適應審計業務內容的變化,保證并持續提升審計質量。第四,前文提及,過去數年內不同企業接受的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質量存在差異,事務所應當完善治理機制,做好業務質量控制,同時中注協、國務院等監管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完善相關制度法規,推進會計師事務所執業合規化,提升注冊會計師整體審計質量。第五,經濟下行的宏觀態勢增加了企業經營風險,同時疫情的爆發也給審計業務造成阻礙,有時審計師被迫無法現場執業,嚴重影響審計質量。為了適應審計環境的變化,應當積極進行審計創新,在實務中引入新技術以保證線上審計的質量,更加精準地識別評估復雜宏觀環境下的企業存在的風險??偠灾?,通過完善企業內部環境,加強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外部治理作用,可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助力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 羅伯特·希金斯.財務管理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 董天一,王玉濤,孫才惠.社交媒體關注與審計質量:基于輿論壓力視角的檢驗[J].審計研究,2022(2):71-80.

[3] 周敏李,鄭石橋,袁秋月.審計重要性水平會影響審計質量嗎?[J].會計之友,2021(22):129-136.

[4] 吳倩,陳露丹,呂文岱.簽字注冊會計師相對年齡效應與審計質量[J].審計研究,2021(1):94-105.

[5] 葛銳,張健.證監會立案調查與審計質量提升[J]. 會計研究,2020(11):125-135.

[6] 劉文軍.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提高審計質量了嗎?[J].審計研究,2016(6):98-104.

[7] 武恒光,張龍平.審計師自戀影響上市公司審計質量嗎:來自簽字注冊會計師簽字的經驗證據[J].東岳論叢,2022,43(6):113-137.

[8] 鄭登津,閆天一.會計穩健性、審計質量和債務成本[J].審計研究,2016(2):74-81.

[9] 唐華.審計質量能改善上市公司投資效率嗎[J].會計之友,2019(8):20-25.

[10] 狄靈瑜,步丹璐.審計質量的提高有助于企業獲取更多的信用貸款嗎[J].審計研究,2019(2):141-146.

[11] 許建偉,陳彥斌,劉琨.外部審計質量對企業創新活動的作用機制研究[J].科研管理,2020,41(10):11-20.

[12] 許汝俊.分析師跟進、外部審計質量與盈余管理方式:來自外部治理互動效應與微盈余視角的經驗證據[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9(1):50-58.

[13] 張宏亮,文挺.審計質量替代指標有效性檢驗與篩選[J].審計研究,2016(4):67-75.

[14] 陳煦江,許夢潔.企業社會責任、競爭優勢與財務可持續[J].會計之友,2020(24):125-131.

[15] 楊旭東,彭晨宸,姚愛琳.管理層能力、內部控制與企業可持續發展[J].審計研究,2018(3):121-128.

[16] 劉斌,黃永紅,劉星.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增長的實證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9):150-154.

[17] 王玉春,花貴如.從財務視角審視上市公司可持續增長:來自信息技術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7(2):65-71,92.

[18] 蘇利平,馬肖馳.企業財務可持續增長模型改進及實證應用[J].會計之友,2014(10):41-45.

[19] WANG L C,WANG S K,DAI Y N.The role of internal control in firm's sustainable growth: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2019,19(7):189-204.

[20] 江承鑫,劉斌,宋怡寧,等.國家審計能降低國有企業可持續增長偏離度嗎?[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22,19(4):1-10.

[21] 宋青春,張長海.可持續增長實現偏差對審計意見影響的實證檢驗[J].財會月刊,2016(36):93-96.

[22] 邱英.可持續增長模型的比較與借鑒[J].科學·經濟·社會,2007(2):74-77.

[23] 徐壽福.產權性質、獨立審計與上市公司現金股利分配[J].審計研究,2012(6):71-8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