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共同富裕思想探析

2023-09-01 16:37馬軍民劉友田
學理論·下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

馬軍民 劉友田

摘 要: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內容,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根據時代的變遷和發展,黨中央在二十大報告中,將共同富裕納入現代化建設的目標體系中。新時代共同富裕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理論的繼承與發展,在新時代具有更加豐富的具體內涵,是更加強調“全體人民”“全方位”“高質量”“共享性”的共同富裕。其內在邏輯體現為以人民的中心地位為價值遵循,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重要依托,以共同奮斗為實現路徑。深刻把握新時代共同富裕思想對于推動中國現代化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世界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3)04-0010-04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新征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任務之一在于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1]9。新時代關于共同富裕的整體規劃及其實現路徑,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理論指引下,從中國具體的社會發展狀況出發,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進行新的理論探索與實踐創新,逐步形成了新時代共同富裕思想。

一、新時代共同富裕思想的豐富內涵

“共同富?!笔侵赶麥鐒兿骱蛢蓸O分化,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全體人民通過勞動和互幫互助獲得精神和物質上的富足,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的目標。共同富裕理念是民族文化與時代文化交融的歷史產物,其內涵是具體的、歷史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禮記·禮運》中就提及了“大同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2]258。這里所講述的天下的共有性、利益的整體性、社會的和諧性等內容,可以說是共同富裕思想的最初思想淵源。此后,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都充分反映了人們心中最真切的愿景。中國人民為追求富裕以及美好的生活做出了巨大努力??梢哉f,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的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追求共同富裕的歷史。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隨著“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全面部署和展開落實,其內涵不斷豐富。任何事物都是量的規定性和質的規定性的統一。新時代共同富裕從量的規定性來看,突出表現在“全”:“全體人民”和“全方位”。從質的規定性來看,重點表現在“富”:“高質量”和“共享性”。

新時代共同富裕突出表現在“全”,即“全體人民”和“全方位”的共同富裕。一方面,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裕,而是“全民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強調要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關切到每一個群體的發展,其中包括“特殊群體”在內,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要“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這充分體現了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富裕。共同富裕不僅僅包括物質方面,也涵蓋精神方面,不僅要物質生活資料豐富,還要“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即“脫貧致富不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腦袋”[3]232。新時代以來,中國經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因此,共同富裕的量在于發展的全體性和全方位相統一。

新時代共同富裕重點表現在“富”,即“高質量”和“共享性”的共同富裕。一方面,共同富裕是“高質量”的富裕?!案辉!辈⒉皇强斩吹母拍?,而是需要真切地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體現出來,是廣大人民群眾高質量的富裕。共同富裕的高質量不僅是人民收入數字的增長,而且要不斷實現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高質量發展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社會發展等內容。同時高質量的富裕不是停滯不前的狀態,而是動態發展的過程。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要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的理念,敏銳地洞察人民的需要并加以滿足,是人們在擁有更豐富的物質生活基礎上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共享性”的富裕,在于分配的平等性、互助性。富裕本身沒有社會性質之分,但擁有財富的主體的屬性和占比使其有了質的差異。共同富裕的共享性,其一在于發展成果的共享性,始終貫徹落實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人民作為改革的主力軍和貢獻者,改革成果理應由人民共享,富裕成為共商共建共享的社會狀態,保持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性質。其二在于發展機會的共享性,針對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地區的發展障礙,國家充分利用頂層設計的政策傾斜和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等支持,促進農村地區、偏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在互助合作基礎上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因此,共同富裕的質在于發展的公平和效益相統一。

二、新時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論淵源

關于共同富裕的歷史必然性的理論論證。共同富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唯物史觀基本矛盾出發,在深刻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描繪未來社會特征中得出的必然結論。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在唯物史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基本矛盾運動中,得出人類社會歷史形態的更替是歷史必然的。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社會必然會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符合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上看,馬克思辯證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時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生產關系不是單一的、單純的,財富的擴大與貧困的滋生、資產階級的解放與勞動人民的壓迫等都是必然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向世界展示了它的文明面與異化面,一方面,資本主義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所撬動的生產力比以往社會發展的總和還要大,推動社會各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另一方面,以獲取剩余價值為目的的資本成為一種社會的權力,不斷壓榨無產階級的勞動。資本主義的勞資關系必然會導致這樣的結局,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同勞動者相異化,無產者生產的財富越多,他就越會被這些財富支配,即“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4]156。勞動者的勞動為富人創造了宮殿,卻給自己造就了貧民窟。勞動者和資本家這二者之間的矛盾最終會導致貧富兩極分化,加劇各種社會矛盾,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貧富兩極分化的問題是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的。同時,在科學社會主義層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資本主義私有制就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資本主義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立足無產階級的政治立場,通過科學闡釋論證了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性。

關于共同富裕的現實道路的理論論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不僅闡述了實現共同富裕的歷史必然性,還找到了實現共同富裕的現實道路。一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罪惡的經濟根源的生產資料私有制,導致資本主義社會呈現出無產階級貧苦的生活與資產階級優越的生活截然對立的現象。因此,私有制條件下是不能實現人們共同富裕的。共同富裕作為兩極分化的對立面,其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列寧在俄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也指出,公有財產取代生產資料的私有的存在是保障社會成員福利和發展的前提。二是以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為基礎。共同富裕強調公平,但一定不能脫離效率。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生產力發展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只會導致普遍的貧窮。列寧闡述了生產力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時指出:“勞動生產率,歸根到底是保證新社會制度勝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東西”[5]20。三是找到了階級力量——無產階級。和空想社會主義者主要是從道德的標準來否定資本主義制度不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發現了無產階級的力量,認為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掘墓人,無產階級是最為大公無私的階級,同時也是革命最徹底的階級。無產階級政黨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在無產階級政黨的帶領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會相應地改變自己的形式,共同富裕也會逐步實現。

關于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的理論論證。新中國成立以來,如何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實現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一直以來的奮斗目標。1953年12月,毛澤東同志在《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中強調要“使農民能夠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6]444,在“一化三改”的過程中貫徹落實共同富裕的目標。鄧小平同志在中國富裕道路上,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中,正確梳理了社會主義本質、生產力發展與共同富裕實現三者之間的關系,闡述了社會主義的發展和生產力的進步最終要落實到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上。針對中國所處的國際國內的環境,鄧小平同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問題上提出:先富帶動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戰略部署上,實施“三步走”戰略。江澤民同志指出國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歸根到底是經濟實力的問題。黨始終堅持以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注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更好帶動經濟效益,為共同富裕保駕護航。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科學發展觀,“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7]291。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中統籌兼顧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關系,更加突出公平正義在共同富裕進程中的重要性。

三、新時代共同富裕思想的邏輯意蘊

中國共產黨人自改革開放以來,就對社會主義本質進行了深刻思考。鄧小平同志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闡述道,“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盵8]373。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主義本質做出新論斷,進一步強調了共同富裕對于社會主義的意義,提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9]。新時代共同富裕思想的內在邏輯體現為:以人民的中心地位為價值遵循、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重要依托、以共同奮斗為實現路徑。

以人民的中心地位為價值遵循。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和價值實現的基礎,我黨歷來將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判斷標準。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歷來的價值追求,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資本主義社會追求剩余價值的實現,將廣大的人民群眾作為實現剩余價值的手段和工具,而非目的。而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在于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只有以人民為中心,才能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才能有實質性的進展。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理論意義上的人,而是追求高質量生活的有血有肉的鮮活個體;不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具有特權的少數階級群體,而是全體人民群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上,在逐步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同時,不斷滿足人對高質量生活的要求,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人民群眾作為歷史的創造者,在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這一主體力量。在鞏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的基礎上,動員廣大的人民群眾扎實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

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重要依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包括“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敝袊浆F代化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講道:“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國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盵10]9中國式現代化超越資本邏輯主導,更加注重經濟與社會的平衡發展,注重社會成員間的平衡發展。共同富裕中的“共同”是社會主義社會優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突出表現,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應有之義。新時代的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只有真正實現了全體人民群眾的富裕,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夠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本質屬性是社會主義,內在地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共同富裕的顯著優勢。我國作為人口規模巨大的發展中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不是個別區域、某一群體的發展達到某一量化的指標,而是將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作為目標,最大限度地滿足全體人民的需要,這是社會主義國家共同富裕的本質體現。

以共同奮斗為實現路徑。共同富裕是一項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以全體人民為主體力量,凝聚全體人民的勞動成果,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重大任務。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堅持黨的領導,保證其政治方向和發展根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全社會尊重人民群眾的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使人民群眾有認同感、歸屬感,在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形成凝聚力,保障社會成員為實現社會發展共同奮斗。增強人民的發展能力,建立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發展環境,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富強、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諧、更加美麗的發展。為了人民而發展,發展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發展,發展才有動力。因此,人民群眾的共同奮斗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奮斗,強調奮斗的重要作用。在2021年新年賀詞中提到,“征途漫漫,唯有奮斗”。幸福生活并不是敲鑼打鼓、輕輕松松能夠實現的,共同富裕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辛苦奮斗、勤勞智慧?!皩嵏膳d邦”“釘釘子精神”“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等表述都昭示了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求真務實的奮斗。同時,奮斗并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以全體中國人民為奮斗主體,強調實干、擔當。重視勞動的作用,在勞動中生產出社會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始終堅持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崇尚勞動,重視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更好地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助力賦能。

四、新時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當代價值

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具體發展的進程,與時俱進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理論。一是豐富了共同富裕理論的具體內涵。新時代人民群眾對于高水平生活的要求,使得中國共產黨對共同富裕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從更多地強調物質方面的富裕到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足相統一,從關注共同富裕的物質標準到將物質的客觀標準與人民群眾的主觀感受相結合,不斷解決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這一當代社會的主要矛盾,切實保證共同富裕的高質量。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對共同富裕的理論探索使共同富裕理論的內容不斷豐富,更加立體化。二是對共同富裕的地位做了進一步的闡述。中國共產黨著眼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將共同富裕融入整體社會現代化布局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行方向。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共同富裕雙重價值意蘊,提出“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11]214。實現共同富裕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始終如一的堅守,也體現了中國人民數千年來孜孜以求的目標。三是為共同富裕的實現提供了更為具體的規劃。由于所處歷史階段的局限,馬克思、恩格斯對于共同富裕的實現提供的是一般性的指導,如何根據不同的歷史條件規劃相應的實現路徑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在實踐中思考的課題。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尋找不同時期共同富裕的主要矛盾,并制定不同的目標,為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思想補充了具體的理論方案。

開拓了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從而實現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共同富裕不僅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實踐。從社會主義人民性的角度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在實現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中,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民族復興之路。而共同富裕是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內涵之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助推器。中國共產黨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共同富裕的實現提供制度保障。在生產資料所有制問題上,始終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分配方式方面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保證收入分配效率與公平。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在科學的宏觀調控下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的優勢等。共同富裕的實現離不開一個又一個具體的階段性目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不斷提出新方法和新路徑,將脫貧攻堅作為打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槍,針對其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提出“精準扶貧”策略。就共同富?,F代化整體規劃而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的共同富?;緦崿F。因此,共同富裕的道路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是一致的,同時各個階段性的目標是環環相扣、逐步提升的。

為世界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新時代現代化的征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從生產關系的變革和上層建筑的戰略布局上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為共同富裕奠定物質基礎。強調中國共產黨的核心領導地位和歷史使命,把人民主體理念提升到新的高度。新時代共同富裕理論,不是抽象的框架式的存在,而是基于中國的具體國情,用實踐證明和檢驗的正確理論。中國用自身的發展證明了關于治理貧富差距的戰略選擇、實現路徑、目標規劃等都是正確的,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發展中國家進一步的改革做了有益的嘗試。2021年10月14日,習近平同志在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上提出,各國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要推動全世界范圍內的共同富裕,需要解決發展的不平衡問題,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基礎上,著眼于21世紀世界發展趨勢,致力于推動世界發展的中國方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王文錦.禮記譯解[M].北京:中華書局,2016.

[3]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列寧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中共中央文件選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十四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胡錦濤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N].人民日報,2021-08-18.

[10]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1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李 慧)

收稿日期:2023-01-03

基金項目: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優質課程立項建設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SDYKC19128);山東省社科規劃課題“對弘揚沂蒙精神助推鄉村振興的研究”(20CYMJ08);山東農業大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研究”(XM202038)

作者簡介:馬軍民,講師,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發展研究;劉友田,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發展研究。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展方向
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