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高水平專業群的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探索與實踐

2023-09-01 07:52劉長靈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23年3期
關鍵詞:高職教育校企合作

劉長靈

摘? 要? 針對目前國家提出的產教融合建設方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基于高水平專業群,聯合政行企校四方參與構建命運共同體,打造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開展協同育人與創新。構建“德技雙馨、產教融合、崗證融通、資源共享”人才培養模式;推行“學分置換”制度改革;校企共同建設“1+X”證書制度;共建“六位一體”開放型實踐教學基地,以培養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及進行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為目的,推動智能裝備產業轉型升級。

關鍵詞? 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03-0146-04

0? 引言

2019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門印發《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提出: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試點布局建設50個左右產教融合型城市,在試點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內打造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的產教融合型行業,在全國建設培育1萬家以上的產教融合型企業,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制度和組合式激勵政策體系,實現資源、人員、技術、管理、文化等全方位實質性深度融合,在物理空間上建立和優化一批平臺載體支撐[1]。方案明確提出進行創新產教融合重大平臺載體建設。一方面,建設一批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另一方面,高校、地方政府、企業要共建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協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學科專業建設,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移和產業化鏈條?!爱a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途徑。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需要國家、學校、行業、企業多方參與,共同致力于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因此,積極建立智能裝備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顯得尤為重要。高職教育與當地主打產業深度產教融合,堅持服務行業和服務地方的理念,以培養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及進行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為目的,積極推動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

1? 平臺建設總體目標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服務當地區域制造業轉型升級為宗旨,以產教融合為主線,以人才培養供給及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為核心,以標準和平臺建設為引領,以隊伍和資源建設為支撐,聚焦智能裝備制造領域的改革突破,全面提升專業群建設水平。積極融入區域智能制造產業發展,適應智能制造產業“高新技術普遍應用、管理信息化、設計數字化、加工精細化、裝備智能化”對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需求。

依托產教聯盟,完善高水平專業群校企合作機制,建立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方命運共同體;構建“德技雙馨、產教融合、崗證融通、資源共享”人才培養模式;推行“學分置換”制度改革,服務學生多通道成長成才;以行業“三新”(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為導向,校企共同建設“1+X”證書培訓資源包。培育省級教學創新團隊,培養南粵優秀教師,引培國家技能大師,引進行業具有影響力的校外兼職專業群帶頭人,重點培養既能教學又能為企業攻堅克難的高水平骨干教師。多元融合,共建“六位一體”開放型實踐教學基地,完善整合優化專業群基礎技能實訓平臺,搭建共享實訓平臺;推動打造技術工匠人才創新研究等工作室,持續為社會輸送一批批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參與開展智能制造產業技術服務,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全面支持區域制造產業持續發展。

2? 平臺建設思路與內容

2.1? 頂層政策引領,多方聯動統籌,協同推進工作

教育與產業雖然是兩個不同的運行系統,但在頂層政策的引領下,政行企校多方參與組建命運共同體,打造協同工作平臺。政府作為政策的制定者與政策的推行者,起到共同體的主導和宏觀調控作用;高校是教育的實施者,可以優化自主選擇,根據市場的需求與變化,不斷調整實施方案;企業是高校的合作伙伴,是平臺的互利互惠方,同時也是高校的服務對象,企業要積極參與合作;行業是職業標準、職業規范等的制定和實施者,也是行業趨勢的引領者,可以給平臺的參與者提供行業的最新信息以及發展動態,把握專業建設方向,進一步銜接企業與高校的合作交流。

2.2? 構建“德技雙馨、產教融合、崗證融通、資源共享”的人才培養模式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構建“德技雙馨、產教融合、崗證融通、資源共享”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專業課程、師資隊伍、實踐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建設。整合資源,優化配置,通過試行“學分置換”制度和崗證融通的“1+X”證書制度,推動學生多通道成長成才。在專業群內試點學徒制、工匠訂單班等多種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進行擬崗學習、跟崗實訓、輪崗實踐和頂崗實習,同時在專業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的學習中,嵌入第二課堂,社團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見圖1)。

2.3? 以“四有”為標準,以“三能”為目標,培育寬視野、高水平教師團隊

通過開展教師綜合能力培訓,提升教師思政和管理工作能力,激勵教師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新時代“四有”教師。通過推行“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計劃、“情境再現+”專業實踐能力提升計劃、推行“智能制造+”技術服務能力提升計劃,培養能教學、能實訓實踐及能技術開發服務的“三能”教學團隊教師。

選派骨干教師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資格認證,參與制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行業標準;支持教師“下(下到企業產線)、訪(訪問工程師)、掛(掛職鍛煉)”,教師五年內企業頂崗實踐累計要達到6個月以上;開展“一師一企”教師能力提升計劃,一名教師對接一個企業,以靈活方式開展持續性的企業技術服務,培養一批“能工巧匠”和“研發工程師”雙師型教師。

2.4? 多元融合,共建“六位一體”開放型實踐教學基地

依據“德技雙馨、產教融合、崗證融通、資源共享”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要求, 以“群共享”“模塊化”和“項目化”的形式,建設集“生產、教學、科研、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承辦技能競賽”六位一體的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見圖2),實現優質資源的充分利用和高效共享[2]。

2.5? 平臺驅動,區域共享,構建技術創新高地

集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技術創新研究所等載體,通過大小平臺聯動發展,打造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下的多平臺聯動運行模式?!岸嗥脚_”聯動是由“大平臺+小平臺”有效組成,相互配合協作[3]?!按笃脚_”主要依托產教融合創新中心,主要承擔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相關工作;通過整合現有的各類技術平臺,充分發掘平臺的技術資源優勢,積極引進智能裝備制造企業,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企業用人崗位需求,分別組建校企共育的眾多“小平臺”。小平臺既是產教融合,技術領先、體制創新的“工匠人才創新研究”,是“智能制造大師”工作室,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服務中心,也是集教學、科研、生產、培訓、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等。

3? 平臺建設預期成效

智能裝備制造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的構建,重點要解決高職教育與產業需求的脫節、校企合作協同育人難的問題;解決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創新能力提升的問題;解決校企合作共贏利益實體利益不一致的問題,實現校企深度合作;解決校企合作科技研究轉化成果的問題。

3.1? 解決高職教育與產業需求脫節、校企合作協同育人難的問題

高職院校通過“政行企校、四方共建”的緊密型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平臺,每年邀請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參加校企辦學合作理事大會。校方通過推送校企合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提升校企合作人員的參與積極性。邀請行業、企業的關鍵崗位人員,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推進“產業學院”“現代學徒制”“訂單人才培養”“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和“科技特派員”等工作,不斷深化產教融合。積極推進科技特派員常態化機制,推動組建科技服務團隊。推動團隊與產業園區和當地區域科技部門實施“戰略合作”,深度服務企業“科技體系建設”“重大項目課題聯合攻關”“新產品、新工藝開發”“技術改造和成果轉化”等,助力當地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驅動發展。

3.2? 解決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創新能力提升的問題

加強校企合作,對準智能制造產業鏈的主要環節,接軌國際標準,引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三新),升級現有專業課程資源。引培專業群領軍人物,打造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根據學校校企互聘人員管理辦法,構建校企互聘人才庫,建立校企人員雙向互動機制,柔性聘用、項目式聘用工程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來校任職,實現人才兩棲發展。通過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推進地區未來產業領域的平臺培育和建設,建立技術工程中心等特色平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師生的創新能力。

3.3? 打造校企合作利益共贏體,推動實現校企深度合作

通過建立校企合作理事會和產教融合創新平臺,聯合政企行校四方人員,共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體。平臺承接企業技能人才的協同培養,申報政府行業技術開發項目,參與企業技術研發項目等,通過轉化合適的項目,融入課程教學中,實現科教結合,提升平臺成員個人技能水平的同時,也能很好地反哺項目,真實生產案例的課程項目開發,很好地提升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3.4? 解決校企合作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的問題

產教融合平臺的校方成員也是科技特派員,具有雙重身份??萍继嘏蓡T服務的企業,同時也是掛職鍛煉的企業,經過雙方磨合了解,具備了較好的項目開發研究基礎。根據企業生產項目的技術升級及改造需求,整合產教融合平臺的資源,充分發揮高校的科研力量優勢,調動研究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攻堅克難,促成項目成果落地,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在校級層面上,要建立完善的激勵評價體系,結合國家的科研成果轉化相關文件,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配套文件。

3.5? 完善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的運行和保障制度

以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為基礎,強化機制引擎與質量文化引擎相結合的“雙引擎”驅動機制。結合專業群特點,制定專業建設評價標準、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與評價等質量保證標準和教職工年度考核與聘任、實踐基地建設與管理實施意見等內部管理制度。將各項考核與自我診改深度融合,完善激勵制度,充分激發主體內生動力,加快由被動到主動、管理到治理的轉變[4]。

4?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9(10):15,1-9.

[2] 杜玉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高職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探究[J].職業教育研究,2021(5):45-50.

[3] 康鵬飛.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平臺化運行策略[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1(3):17-21.

[4] 朱素陽.高水平高職院?,F代大學治理水平實現機制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9):103-105.

猜你喜歡
高職教育校企合作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