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精特新”戰略、家族涉入與技術創新

2023-09-01 06:40羅福凱狄盈馨李啟佳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23年16期
關鍵詞:專精特新專精家族企業

羅福凱,狄盈馨,李啟佳

(1.中國海洋大學 管理學院;2.中國海洋大學 經濟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0 引言

以深度專業化、全球化和持續創新為戰略支柱的“隱形冠軍”企業,是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實現科技發展的中堅力量。與之對應,中國擁有“專精特新”企業?!皩>匦隆边@個概念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原總工程師朱宏任于2011年提出,2012年國務院官方文件中首次使用,201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提出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所謂“?!笔菍I化,指專注于某一行業或某些地區,擁有專業技術、獨有資源、專業團隊、專一市場群體;“精”是精細化,指采用精深技術和精密制造流程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在客戶服務、人員、財務等方面實現精細化科學管理;“特”是特色化,指借助特色化的技術、功能和外觀等,為客戶提供特色化產品或服務;“新”是創新化,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等(劉昌年,2015;陸岷峰,2022)。近10年來,政府部門不斷出臺培育和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系列政策,旨在解決“卡脖子”問題,為工業制造補短板、鍛長板,實現工業強基,提高我國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截至2021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培育與公布了3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4 922家,集中分布在制造業和科技領域。

2021年劉鶴副總理在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的致辭中強調:“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皩>匦隆逼髽I堅持聚焦和差異化戰略,依靠創新贏得細分市場領導地位,與“隱形冠軍”企業有相似的發展戰略。然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大多處于起步階段,在產品質量、市場領導力、研發強度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隱形冠軍”有較大差距。因此,“專精特新”企業不能盲目借鑒“隱形冠軍”成功經驗,必須結合本土化情境制定發展戰略和方案。我國“專精特新”企業以家族控股為主,但鮮有文獻關注“專精特新”企業的家族性質?;诖?本文以“專精特新”家族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專精特新”戰略及家族治理特征對技術創新和企業價值的影響,同時,考慮外部治理環境的異質性作用。

本文研究貢獻可能包含3個方面:第一,類比發達國家“隱形冠軍”企業成功經驗,且與中國普通創新型企業進行配對比較,實證分析“專精特新”戰略為家族企業發展帶來的優勢,可以豐富“專精特新”企業創新治理的研究方法;第二,與以往研究不同,不僅考慮“專精特新”的深耕細作模式和優勢,還重點分析“專精特新”企業的家族控制特征及其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可以為培育優秀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更全面的理論借鑒;第三,關于外部治理環境異質性影響的研究結論,與當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政策導向相一致,可以為政府部門加快創新環境建設提供參考。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 “專精特新”戰略與技術創新

“隱形冠軍”企業是市場地位處于世界前三強或某大洲第一、年營業額低于50億歐元、公眾知名度較低的中小企業,以聚焦且深度的專注、全球化和持續創新為三大戰略支柱[1]?!皩>匦隆逼髽I是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化”道路的中小企業,堅持聚焦(專精)和差異化(特新),以創新為核心發展動力,與“隱形冠軍”戰略有異曲同工之妙。

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指出,企業有3種經營戰略: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聚集戰略?!半[形冠軍”企業以后兩種戰略為主,以持續創新為發展動力,追求細分市場的主導地位,靠質量取勝。西蒙[1]指出,追求市場領導地位是“隱形冠軍”企業實現自我身份認同的重要途徑。技術創新是“隱形冠軍”穩定市場地位的根基,而強市場競爭力產生的高利潤為創新提供資金支持,有利于減少外部融資依賴?!半[形冠軍”企業堅信創新能力取決于員工素質,非常注重研發部門的建立和員工素質培養,為持續創新創造充分條件。因此,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穩健的內源融資和研發人員投入是“隱形冠軍”創新優勢的來源?!皩>匦隆逼髽I也堅持“差異化+聚焦”式經營戰略,那么,其是否存在相似的技術創新驅動因素?

隨著技術進步和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增大,只有持續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力。市場競爭壓力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質量和效率[2],有助于企業鞏固市場地位。因此,企業技術創新與市場競爭力之間存在一種循環關系,即市場競爭壓力促使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水平的提高又有助于企業贏得市場競爭力,提升獲利能力,為下一輪技術創新提供資金支持?!皩>匦隆逼髽I,尤其是“小巨人”,經過長時間積累,大多在各自細分市場占有一定市場地位,盈利能力和市場聲譽較高,有利于企業賺取豐厚利潤和吸引優秀人才,為技術創新提供支持?;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a: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有利于“專精特新”家族企業提高技術創新水平。

技術創新主要依靠人的探索和學習來完成,研發人員是企業技術創新的主導資源和核心人力資本[3]。研發人員投入有利于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創新產出質量,為技術創新市場化奠定基礎(袁暉光,2021)。研發人員絕對數量和相對比例增加以及人力資本結構優化,能夠顯著提升創新績效[4]。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的企業就業規模不斷增加,企業研發部門或機構吸收了大量優秀人才?!皩>匦隆逼髽I以持續創新為戰略支柱,重視員工素質培養和優秀研發人才引進,為技術創新提供高質量人力資源?;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b:較多的研發人員投入有利于“專精特新”家族企業提高技術創新水平。

當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出臺一系列培養和扶持政策,從人力、財力和物力等全方位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助力它們實現更大的技術創新突破,向“小巨人”和“單項冠軍”邁進。政府補助對技術創新可能具有激勵效應,也可能具有擠出效應。一方面,政府補助能夠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具有國家“認證效應”,使企業獲得政府指導和監督,有利于降低技術創新的投資成本和市場風險[5]。另一方面,為獲得政府補助,企業易出現迎合行為,忽視原有盈利目標,減少實質性創新,并且企業間對政府補助的競爭會推動要素價格上漲,使得其它企業無法獲得足夠創新資源[6]。盡管“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有相對穩定的內源融資,但整體資源約束較強,政府補貼對其創新活動而言是雪中送炭,因此,政府補貼對“專精特新”企業更有可能產生激勵作用?;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c:政府補助有利于“專精特新”家族企業提高技術創新水平。

1.2 家族涉入與技術創新

“專精特新”企業以家族控制為主,家族制度和文化在中國有著深遠歷史和社會基礎,家族涉入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家族管理者從企業長遠利益、維護自身與企業長期契約關系出發,會盡力扮演好管家角色,支持技術創新決策(李艷雙,2020)。但家族控股股東作為自利經濟人,可能通過占用或轉移公司財產和利潤的“隧道行為”,將研發資金挪作它用,減少技術創新的資金基礎(Bhaumik,2010),同時,更多地任命家族成員擔任管理職責,導致管理者勝任力不足,削弱技術創新的人力資源基礎(Su,2013)。另外,家族內部代際傳承也是威脅技術創新的因素之一。繼任者經驗不足、權威性較低,會降低企業投資技術創新項目的可能性[7]。因此,家族成員涉入企業管理更有可能阻礙技術創新發展,一定程度上抵消“專精特新”戰略的創新優勢?;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a:家族涉入程度越低,越有利于“專精特新”家族企業提高技術創新水平。

家族成員是家族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性人力資源,既可以通過企業管理影響創新決策,也可以作為研發人員直接參與創新項目。受教育程度是人力資本構成的主要方面,對技術創新具有異質性影響(裴開兵,2021)。技術創新是需要嚴密邏輯和深層次知識積累的活動,對研發人員素質有較高要求,研發人員知識水平越高、技術經驗越豐富,越有利于技術創新[8]。因此,在“專精特新”家族企業中,涉入管理的家族成員如果有高水平教育背景,則會更傾向于支持技術創新決策?;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b:涉入管理的家族成員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專精特新”家族企業提高技術創新水平。

本文研究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邏輯框架Fig.1 Research logic frame

2 研究設計

2.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前3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中A股上市家族企業為樣本,通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與CSMAR(中國經濟金融研究數據庫)中截至2020年的上市家族企業名單對比,共篩選出226家企業。大多數已獲評“小巨人”稱號的上市企業,其“專精特新”戰略的實施時間均早于評選政策開始年份,因此,選擇2010—2020年為樣本期間,相關變量數據來源于CSMAR數據庫。刪除ST和PT樣本、技術創新投入和產出信息缺失的樣本年份數據后,最終保留147家企業,共556個觀察值。為排除極端值的影響,對連續變量進行前后1%縮尾處理。

2.2 變量定義

2.2.1 被解釋變量

技術創新:從投入和產出兩個角度測度。一是技術創新投入(Input),借鑒Eberhart[9]、權小鋒等[10]的研究,以研發投入強度衡量技術創新投入。二是技術創新產出(Output),雖然專利數量是衡量技術創新的典型指標,但企業技術創新產出除專利外,還包括專有或非專有技術、軟件等[11]。因此,借鑒羅福凱[12]、杜瑞(2016)的研究,采用技術資本與總資產的比值衡量技術創新產出水平,其中,技術資本是指企業所擁有的專利、專有技術、非專有技術和軟件。

2.2.2 解釋變量

(1)研發人員占比(RDPR):借鑒 Sher等[13]的研究,以研發人員占比衡量企業技術創新人力資本投入水平。

(2)企業市場競爭力(PCM):借鑒Peress[14]的研究,以個股勒納指數衡量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勒納指數越大,企業市場競爭力越強。

(3)政府補助強度(GSI):借鑒李園園等(2019)的研究,以政府補助金額占總資產的比值衡量。補助金額主要來源于財務報表附注中“其他收益”和“營業外收入”項目披露的政府補助明細。

(4)家族涉入:借鑒De Massis(2014)、朱沆(2016)等研究,從所有權涉入、控制權涉入和代際傳承3個方面評估家族涉入管理程度。家族所有權涉入(FO)是家族企業實際控制人擁有的所有權比例;家族控制權涉入(FC)是家族企業實際控制人擁有的控制權比例;家族代際傳承(GE)是實際控制人的傳承代數。未發生代際傳承則用0表示,傳承到第一代則用1表示,以此類推。若家族企業有多個實際控制人,則取其中最大的傳承代數。

(5)家族成員受教育程度(FE):主要測算管理層中任職的家族成員受教育程度。借鑒單春霞等[15]的計算方法,將???及以下)、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家族成員人數按照1∶3∶5的比重賦予權重進行加權計算,再除以全體員工總數,以此比值衡量家族成員受教育程度。

2.2.3 控制變量

考慮其它可能影響技術創新的因素,參照已有文獻[16-17],選取如下控制變量:公司年齡(Age)、公司規模(Size)、企業成長能力(Growth)、負債權益比率(ETDR)、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InShare)、實際控制人是否擔任兩職(Dual)、現金資產比率(Cash)、董事持股比例(BShare)、董事薪酬總額(BWage)、總資產周轉率(ATR)、總資產凈利率(ROA)。同時,控制行業、年份、地區固定效應(見表1)。

表1 變量定義Tab.1 Variable definitions

2.3 模型設定

為檢驗“專精特新”和家族特質因素對技術創新的影響,構建如下模型:

Inputit/Outputit=?0+?1Independentsit+αControlsit+Industry+Year+Province+θit

(1)

其中,Inputit/Outputit分別為技術創新投入和產出,Independentsit為關鍵解釋變量,包括研發人員占比(RDPR)、市場競爭力(PCM)、政府補助強度(GSI)、家族所有權涉入(FO)、家族控制權涉入(FC)、家族代際傳承(GE)、家族成員受教育程度(FE)。Controlsit為控制變量,Industry、Year、Province分別為行業、年份和地區固定效應,θit為誤差項。

3 實證結果與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

如表2所示,Input的最大值為12.247,均值僅為3.248,“專精特新”企業注重研發投入,但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且“專精特新”家族企業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Output的均值為0.776,最大值也僅有5.848,與Input有較大差距,說明“專精特新”家族企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率較低。RDPR的均值為18.227,表明“專精特新”企業整體注重研發人員培養和投入。GSI的均值為0.655,最大值為3.765,政府補助甚至遠超企業總資產數額,強扶持力度彰顯政府部門對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倡導和鼓勵。另外,從家族企業特征變量(FO、FC、GE)來看,家族管理涉入程度在實施“專精特新”戰略之后依然保持較高水平。

表2 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Tab.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main variables

3.2 基準回歸

基準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列(1)~(6)顯示,PCM、RDPR、GSI對Input和Output的回歸系數均為正,除PCM和RDPR對Output的回歸系數不顯著外,其余系數均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較強市場競爭力、高比例研發人員投入和政府補貼優勢,有利于“專精特新”企業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假設H1a、H1b和H1c成立。列(7)~(12)顯示,家族涉入變量FO、FC、GE對Input和Output的回歸系數均為負,除FC對Input的回歸系數不顯著外,其余系數均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在“專精特新”戰略下,家族成員依然有較強的私利動機和風險規避傾向,抑制技術創新發展,假設H2a得以驗證。列(13)(14)顯示,FE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高水平教育背景能夠緩解家族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降低家族涉入對創新的阻礙作用,假設H2b成立。因此,家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有利于提高技術創新水平,但不稱職家族成員的管理涉入會阻礙企業技術創新決策,一定程度上抵消“專精特新”戰略的積極影響。因此,應減少缺乏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的家族成員對企業管理的涉入。

3.3 內生性檢驗

3.3.1 變量前置與滯后檢驗

“專精特新”戰略和家族特質因素與技術創新之間可能存在反向因果關系,即不僅這些因素能夠對技術創新產生影響,而且技術創新發展也可能影響企業“專精特新”戰略實施效果,以及家族成員參與企業管理的動力。為緩解這種因果倒置的內生性問題,首先,將式(1)中被解釋變量前置一期,其余變量仍為當期;其次,將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滯后一期,被解釋變量仍為當期,分別對樣本數據進行回歸。各變量回歸結果與前文基本一致,說明一定程度上消除因果倒置問題后,基準回歸結果依然成立。

3.3.2 Heckman二階段檢驗

在篩選過程中,有大量樣本因技術創新投入和產出數據缺失而被刪除,僅保留同時披露技術創新投入和產出信息的企業,因此,本研究可能存在樣本選擇偏差問題。這些披露創新投入和產出數據的企業可能本身技術創新能力較強,更容易贏得市場競爭力、招攬研發人員、爭取到政府補助,進一步刺激家族成員基于私利動機的管控欲望。因此,基準回歸結果可能是其它一些公司特征因素所致,而非“專精特新”戰略和家族特質因素引起。為避免這一問題對回歸結果的影響,使用Heckman兩階段方法進行檢驗。第一階段,構建Probit回歸模型,計算逆米爾斯比率(IMR)。借鑒袁東任(2015)、吳武清等[18]的研究,選取真實盈余管理(REM)、分析師關注度(Analyst)、研報關注度(News)、監事會規模(SSize)、審計師是否來自國內十大會計師事務所(Big10)等影響企業是否披露創新信息的重要因素作為外生變量,以標識是否披露技術創新投入和產出信息的虛擬變量Select(1表示是,0表示否)為被解釋變量。第二階段,將IMR作為控制變量加入式(1)進行回歸。Probit模型如下:

Selectit=α0+α1REMit+α2Analystit+α3Newsit+α4SSizeit+α5Big10it+μit

(2)

Heckman二階段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IMR的估計系數對Input和Output均具有統計顯著性,說明有必要檢驗樣本自選擇對基準回歸結果造成的影響。加入IMR后,各影響因素變量對Input、Output的回歸系數的方向和顯著性與基準回歸結果基本保持一致。由此可見,一定程度上控制選擇性偏差引起的內生性后,結論依然成立。

表4 Heckman二階段回歸結果Tab.4 Regression results of Heckman+2SLS

3.4 穩健性檢驗

3.4.1 替換關鍵變量

基準回歸中,技術創新指標的計算均以平均總資產作為分母。將分母替換為期末總資產,構建新的技術創新投入和產出指標,即Input1=(研發投入/期末總資產)×100%,Output1=(期末技術資本/期末總資產)×100%,再次進行回歸。各變量回歸結果與前文基本一致,說明基準回歸結論具有穩健性。

3.4.2 改變樣本范圍

基準樣本期間為2010—2020年,2010、2011年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滯后影響,2020年是新冠肺炎流行時期,數據可能具有特殊性。因此,刪除以上年份數據,使用剩余樣本進行穩健性檢驗。具體而言,分別進行以下3次回歸:僅刪除2010、2011年數據;僅刪除2020年數據;同時刪除2010、2011和2020年數據。各變量回歸結果與前文基本一致,進一步證明基準回歸結果具有穩健性。

4 進一步分析

4.1 企業價值分析

內生增長理論認為,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不竭動力,企業作為經濟的微觀組成元素,技術創新也是企業發展的驅動因素。技術創新能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消除資本報酬遞減趨勢,推動企業價值持續增長(陳修德,2011)?!皩>匦隆逼髽I技術創新的持續性強、深度高,容易形成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林江,2021)。因此,與普通創新型企業相比,“專精特新”企業技術創新可能更有利于提高企業價值。

國內多以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衡量企業價值,這些指標主要反映企業獲利能力,然而,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采用財務指標評估企業價值略顯不足[19]。為更好地反映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借鑒吳建祖(2015)、李牧南等(2019)的研究,采用TobinQ值衡量企業價值,構建模型(3)分析技術創新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TobinQit=β0+β1Inputit/Outputit+γControlsit+Industry+Year+Province+εit

(3)

其中,TobinQit為企業價值,是總市值與總資產重置成本的比值,總資產重置成本=資產總計-無形資產凈額-商譽凈額。本文主要匯報采用此TobinQ值的回歸結果。另外,以總資產賬面價值衡量總資產重置成本的企業價值指標TobinQ1,也可以得到相似結論。Inputit/Outputit為技術創新投入/產出,?it為誤差項。借鑒許年行[20]、鄧新明等(2020)的研究,選擇其它影響企業價值的因素作為控制變量,包括公司年齡(Age)、公司規模(Size)、權益負債比率(ETDR)、總資產凈利率(ROA)、融資約束程度(Fin)、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InShare)、無形資產比例(Intangible)、獨立董事規模(IND)、財務杠桿(FL)。同時,控制行業、年份和地區固定效應。

進一步,與普通創新型家族企業進行對比,探討“專精特新”家族企業技術創新是否有更大的價值貢獻優勢?!皩>匦隆逼髽I90%以上是高新技術企業,因此,選擇2010—2020年未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但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認定的A股上市家族企業作為比較樣本,共篩選出2 128家企業,得到8 914個觀察值(數據來源于CSMAR數據庫)。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法(PSM),在控制公司層面特征差異的基礎上,篩選配對樣本進行對比分析。設置虛擬變量SFPI,1表示“專精特新”家族企業,0表示普通高新技術家族企業。在模型(3)的基礎上,加入Input和Output與SFPI的交乘項,構建調節效應模型(4)進行回歸分析。

TobinQit=β0+β1Inputit/Outputit+β2Inputit/Ouputit×SFPI+β3SFPI+γControlsit+Industry+Year+Province+εit

(4)

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列(1)(2)為“專精特新”家族企業樣本數據代入模型(3)的結果,結果顯示Input和Output對TobinQ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在“專精特新”家族企業中,技術創新仍然是企業價值增長的關鍵動力。列(3)(4)顯示,普通創新型家族企業樣本也有類似回歸結果。一對一最近鄰匹配結果如表6所示,匹配后TobinQ的平均處理效應(ATT)為0.291且在10%水平上顯著,滿足平衡性和共同支撐假設,表明“專精特新”家族企業比普通創新型家族企業有更高的企業價值。然后,將配對后的樣本數據代入模型(3)(4)進行回歸,結果對應表6中列(5)~(8)。模型(3)中Input和Output的回歸系數依然顯著為正,模型(4)中Input和Output與SFPI交乘項的系數均為正且分別在1%和10%水平上顯著,說明聚焦差異化戰略下的深度技術創新更能有效拉動企業價值增長,“專精特新”企業的價值貢獻優勢得以驗證。

表5 技術創新對企業價值影響的回歸結果Tab.5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firm value

表6 一對一最近鄰匹配結果Tab.6 Results of one-to-one nearest neighbor match

4.2 外部環境的影響

目前經濟全球化發展受阻、技術更迭速度加快、產品生命周期縮短,企業面臨的創新環境不斷變化。外部環境作為企業經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技術創新決策具有重要影響。因而,不確定性和市場化程度是兩個關鍵維度。環境不確定性是企業缺乏外部環境變化相關信息而引起的不可預測性(Uzkurtc,2012)。不確定性環境促使企業提高創新專注力[21],但也會加劇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增大外部股東對企業的監管難度,刺激管理者產生私利動機,使其對高風險創新投資決策更加謹慎[22]。市場化是決定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的關鍵制度環境,市場化程度高意味著信息傳遞更加真實靈敏,企業創新能夠緊跟市場需求變化,同時,市場能夠發揮資源配置作用,推動人力和財力資本向高效項目轉移,緩解企業創新資源約束[23]。因此,穩定且高水平市場化環境更有利于“專精特新”家族企業技術創新。

借鑒申慧慧等(2012)的研究,以企業過去5年剔除正常增長部分銷售收入的標準差除以這5年銷售收入均值,得到未經行業調整的環境不確定性,再除以行業環境不確定性,用該比值衡量企業環境不確定性。市場化程度指標則采用目前廣泛使用的樊綱等編制的2010—2019年中國市級市場化指數,并且借鑒馬連福等(2015)的方法,根據歷年市場化指數平均增長幅度推算2020年市級市場化指數。類似地,分別按照環境不確定性(Uncertain)、市場化程度(Market)變量的行業和年份均值,將樣本分為高低兩組,設置Uncertain_High、Uncertain_Low、Market_High、Market_Low兩組虛擬變量,與技術創新影響因素交乘,加入到模型(1)中,構建模型(5)(6)進行回歸分析。

Inputit/Outputit=δ0+μ1Independentsit×Uncertain_High+μ2Independentsit×Uncertain_Low+αControlsit+Industry+Year+Province+θit

(5)

Inputit/Outputit=δ0+μ1Independentsit×Market_High+μ2Independentsit×Market_Low+αControlsit+Industry+Year+Province+θit

(6)

環境不確定性影響的回歸結果如表7所示,PCM、RDPR、GSI和FE與Uncertain_Low交乘項的系數均大于與Uncertain_High交乘項的系數且更加顯著,而家族涉入變量(FO、FC、GE)與Uncertain_Low交乘項系數的絕對值較小且顯著性降低,說明環境不確定性較低時,“專精特新”戰略的技術創新優勢更明顯,家族涉入對技術創新的阻礙作用更小,穩定的環境更有利于“專精特新”家族企業技術創新。市場化程度影響的回歸結果如表8所示,市場化變量與技術創新激勵因素(PCM、RDPR、GSI和FE)交乘項回歸系數并沒有統一的差異趨勢,但家族涉入變量(FO、FC、GE)與Market_High交乘項系數的絕對值均較小且顯著性降低。這表明盡管市場化對積極因素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但能明顯抑制創新阻礙因素。原因可能在于,高水平市場化程度能為企業外部融資、精準定位創新需求、創新成果轉化提供便利(與“專精特新”戰略作用相似),同時,激勵家族管理者利用好市場化的創新優勢,以最低成本和風險實現技術創新突破。

表7 環境不確定性影響的回歸結果Tab.7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uncertainty

表8 市場化程度影響的回歸結果Tab.8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influence of marketization degree

5 結語

5.1 研究結論

本文利用前3批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上市家族企業2010—2020年樣本數據,探討“專精特新”戰略和家族治理特質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得到以下主要結論:

(1)家族企業實施“專精特新”戰略帶來的市場競爭力、研發人員投入和政府補貼優勢,對技術創新投入和產出均有促進作用?!皩>匦隆北举|上是一種“差異化+聚焦”戰略,與“隱形冠軍”企業核心發展戰略相似。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穩健的內源融資和研發人員投入是“隱形冠軍”創新優勢的來源。本文類比“隱形冠軍”企業發展經驗,結合“專精特新”企業本土特點,重點從市場競爭力、研發人員投入強度和政府扶持3個方面,分析“專精特新”企業技術創新優勢,豐富了“專精特新”企業和技術創新影響因素研究。

(2)鑒于“專精特新”企業以家族控股為主,本文同時考慮家族涉入因素對其技術創新的影響,發現家族管理涉入的私利動機和機會主義行為會阻礙技術創新發展,與Schulze(2003)、Bhaumik(2010)等關于家族涉入影響創新的研究結論一致,其會一定程度上抵消“專精特新”戰略因素的積極作用,但家族管理者高水平教育背景有助于緩解這一消極影響。這從家族企業治理視角為提高“專精特新”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提供了理論參考,彌補了現有文獻忽略“專精特新”企業家族特性的不足。

(3)技術創新是“專精特新”家族企業價值增長的關鍵動力,與普通創新型企業相比,“專精特新”企業技術創新有更大的價值貢獻優勢。林江(2021)等研究認為,“專精特新”企業的深度持續創新更容易形成難以模仿的核心競爭力,本文研究結論為這一觀點提供了間接經驗證據。

(4)就外部環境而言,低環境不確定性與“專精特新”家族企業內部創新激勵因素(“專精特新”戰略優勢)存在互補效應,與創新阻礙因素(家族涉入)存在替代效應,市場化程度對積極因素的作用不明顯,但能激勵家族管理者減少技術創新阻力?!皩>匦隆奔易迤髽I所處地區環境越穩定、市場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這進一步證明,合法穩定的市場化環境對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尤為重要。

5.2 實踐啟示

研究結論表明,“專精特新”戰略與家族特質因素對技術創新有近乎相反的作用力。因此,“專精特新”家族企業技術創新策略應同時考慮兩個方面的影響。

(1)有效發揮“專精特新”戰略優勢。企業應堅持精準定位目標市場,聚焦優勢產業或國家鼓勵發展的支柱產業,在某一細分領域做大、做強,集聚資源實現高效創新;通過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培訓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加大企業創新人才對口培養和引進力度。同時,關注現有研發人員薪酬激勵,降低研發人員離職率,保持創新人力資本穩定性。政府部門應繼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補貼力度,對創新能力突出的企業給予適當獎勵和優惠政策,同時,提高企業金融能力和素養,完善普惠金融體系,降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外部融資難度;支持產學研合作體系建設,推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個人和團體等形成互聯互通的網絡生態環境,促進高校和科研院所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暢通企業創新成果轉移和應用渠道;通過完善注冊制、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加強產權保護和投資者保護等措施,營造合法穩定的市場環境,為中小企業融資和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提供合適平臺和有力保障。

(2)提升控股家族治理水平。家族企業應適當引進具有高學歷背景或對口技術經驗的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減少能力不足家族成員的管理涉入;注重對繼承人的挑選和培養,提高繼承人專業知識素養和創新意識,緩解代際傳承對技術創新的負向沖擊;家族管理者應重視企業創新,有效發揮家族社會資源優勢,同時,注意汲取外部知識和信息資源,把握創新契機,降低企業技術創新成本和風險。

5.3 研究不足與展望

(1)隨著“專精特新”企業的深入發展,可將中小企業獲得“專精特新”認證前后經營狀況進行對比分析,考察評選“專精特新”企業的政策效果。

(2)鑒于數據可獲得性,本研究只選擇了“專精特新”上市公司樣本,未來可關注非上市“專精特新”企業技術創新以及上市與否所帶來的影響。

猜你喜歡
專精特新專精家族企業
聚焦硬科技領域 765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山西新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企業744戶
“專精特新”軸承企業之檢測與試驗初探
一圖讀懂“專精特新”
家族企業創新:前因、調節與結果
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實踐及建議
新常態下鯉城區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突圍發展探析
家族企業的“感情困境”
傳·承
實體書店多元經營的創新嘗試及思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