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交際的行為差異

2023-09-04 00:59張湘翊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張湘翊

內容摘要:日常交往中的交際表達方式有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兩種,語言交際通過言語對話來進行溝通交流,非語言交際在語言交際之余,能夠起到強調、補充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語言交際存在著許多差異。本文主要從體態語、客體語、副語言等方面,對在不同的背景環境下的中美兩國的非語言交際進行分析與對比,幫助大家盡可能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問題。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非語言交際 中美對比

非語言交際是一種不借助言語進行的、潛意識層面的交際,在交際的過程中不使用口頭和文字的形式進行溝通,往往利用符號、聲音、距離和時間等非語言手段傳遞信息。有關非語言種類的劃分有很多種,而最早的分類則是由魯希和基斯所提出的根據非語言交際基本成分進行分類,可分為手勢語,動作語和客體語①。由胡文仲、畢繼萬所編著的《跨文化非語言交際》一書中,將非語言交際劃分為體態語、客體語、環境語和副語言。

非語言行為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意的,且具有文化規約性。非語言行為很模糊,具有模糊性,同時也會受到不同語境的約束,所以如果想要更好地理解非語言交際,需結合情況來整體進行分析。如在中國,豎起大拇指這一動作,通常表示對某人的贊同或認可,但是同樣的動作,在部分歐洲國家通常表示搭車,在泰國則表示“我恨你”,由此可見在分析非語言交際時一定要綜合把握周圍的情況。

非語言交際能夠傳達真實的內在情感,能夠營造交際印象、進行會話管理,手勢、眼神、表情、談話距離、沉默等都會對會話交流起著指引、解釋和強化的作用。根據調查統計顯示,在日常的跨文化交際以及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中,語言交際僅僅占了35%,非語言交際的比重則高達6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非語言交際在跨文化交際以及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中美體態語的差異

體態語是非語言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傳遞交際信息的表情和動作。法斯特說,體態語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體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動作②。莎士比亞曾說,“從一個女人的眼睛、臉頰和嘴唇上可以讀懂她的語言?!边@些都表明了體態語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之處。

1.眼神表達的差異

中國自古就流傳著“心有靈犀一點通”,所體現的正是眼神的表達。眼睛是接受非語言信息最重要的渠道,眼神交流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對視使得心理產生變化的一種交流方式。

就美國而言,美國人認為在雙方交際談話的過程中,直視對方必不可少的,要時時刻刻保持眼光接觸。在交談過程中如果眼神游離或沒有直視對方都是很不禮貌的行為,被認為是對對方的不尊重,也會給人留下不可信或是傲慢的印象。美國就有這樣一句諺語,“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s.(不要相信不敢直視你的人)”。而在中國,眼神交流較為含蓄,且對全程的眼神交流沒有絕對的要求,中國人在日常交流中不習慣全程盯著對方看。如果在交流過程中一直直視,甚至會讓對方誤認為是有敵意。中國人認為交流中有適當的眼神溝通是必要的,但是不要目不轉睛一直盯著看。

在遇到陌生人時,中國人一般不會有眼神交流。走在大街上與陌生人擦肩而過時,很少會有眼神交流,如果一位陌生人一直看著自己,會讓人感覺有些不舒服,甚至因懷疑對方是不是有不好的圖謀而產生恐懼感。而在美國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美國人不會忌諱這些,他們認為這樣的眼神交流沒有什么不妥。所以說,當我們與美國人進行跨文化交際的時候,要注重眼神交流的差異性。在與他們交流時,盡可能地和對方有全程的眼神交流,眼神不要飄忽不定,讓對方誤解,引起不必要的交際問題。

2.面部表情表達的差異

面部表情常常是情感態度的體現,是非常重要的非語言交際手段。美國人的面部表情較中國人比更加豐富,可能受思想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在表達等方面較為內斂,表情也較為收斂。就微笑而言,微笑是傳遞友好的表情,表示贊同、滿意,但在不同的環境下也會造成跨文化交際的問題。在中國,人們與陌生人很少甚至沒有眼神交流,更不會對陌生人隨意微笑。但在美國,這種現象就較為常見,他們雖然不會隨隨便便對人微笑,但在較為狹小的空間中,經常會送給陌生人一個微笑以示禮貌與尊重。同樣是微笑,在跨文化交際中也會帶來麻煩,有這樣一個因微笑而產生跨文化交際沖突的案例,一位在美國任教的中國教師,有一次美國學生和他講述自己的出糗的經歷,這位老師在聽的過程中一直面帶微笑,引起學生極大的不滿,學生認為老師在嘲笑自己,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便質問老師問什么要笑話他,老師聽完則連忙笑著解釋說沒有不尊重,但是學生則因為老師的大笑以及笑著解釋更加生氣,便再也沒有來上過該老師的課了。通過這個案例就可以看出,微笑這一簡單的面部表情在中西方交流中有時候會有著很大的差異,使用不當很容易會讓對方感到反感進而引發交際沖突,因此在中美跨文化交際中,要充分了解對方的表情習慣等,避免引發沖突。

3.手勢表達、身體姿態的差異

在人際交往中通常會借助手勢來輔助語言交際進行完善的表達。不同的文化環境下,相同手勢所表達的意義卻大相徑庭。在中美兩國身處不同的文化背景,有著文化內涵與價值觀,手勢表達也自然而然存在著不同的。就握手這一手勢而言,美國人對待握手這一動作的態度是出于禮節,以表尊重在簡單握手之后就會立刻松開。而在中國,握手則是一種熱情的體現,有的時候中國人之間握手不會太短暫,甚至會在一番寒暄之后才松開對方的手以示熱情。此外,手掌朝下這一手勢的含義也相差甚遠。手指由前方向自己身體方向揮動的這一動作,在中國表示讓某人過來,且一般的對象多是小動物,而這個動作在美國則有告別的含義。還有伸出食指這個動作,在中國表示指向,指明方向,如果手指指向上,就表示向上、上面等意,但是在美國,食指向上則表示讓對方等一下。

身體姿態是通過身體的姿勢,動態或是靜態來進行非語言交流的。Heslin將觸摸分為社交、功能、友愛、情愛和性愛五類③。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對待觸摸的看法定有所不同。在跨文化交際中,要事先了解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以免造成尷尬或是不愉快的窘狀。首先,雙腿交叉而坐,雙手托住下巴或者放在嘴、下巴上這一姿勢,在中國人看來,如果一個人擺這樣的姿勢,那這個人應該是在思考,對這一姿勢沒有太大的反應或是過多的思考,可能僅僅認為是一種習慣而已;但是同樣的情景在美國人面前,則會認為是讓其他人離遠一點、不要靠近或打擾到他的意識。在美國人眼中,雙手托住下巴這樣的姿勢代表著孤僻、沒耐心、孤獨且性格古怪。其次,鼓掌這一姿勢,在中國和美國這兩個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表示的意義也有所差異。比如在表演或者演講的情景下,中國人鼓掌是對表演者的認可,演講人或表演人一起鼓掌也表示著友好;但是在美國,雙方鼓掌時,表演者多是為自己鼓掌,認為自己表現很完美,感到驕傲。此外,向其他人表明“我吃飽了”所用的動作中美兩國也有所不同。中國人常常伴隨著雙手在肚子上繞圈撫摸的動作,美國人則是將手放在脖子的位置,其意思就是吃進去的食物已經到達脖子這里了,已經吃撐了。上述兩國的手勢表達、身體姿態的差異不絕對,分析其體態等還應該結合周圍的環境,以免出現誤解。

4.空間距離的差異

空間距離、身體接觸的差異在日常交流中極為重要。在中國,人們對肢體的接觸沒有過于多的排斥,當然多數情況排除異性之間。在看見可愛的小朋友,有的時候會摸摸頭、摸摸臉來表示對小朋友的喜愛,孩子的家長也不會特別排斥;但是在美國,如果和人距離過近或有身體接觸是一件很不禮貌的事情,美國人對此很反感,雖然做出此動作并沒有惡意,但還是會讓對方認為不尊重、無禮。除此之外,在中國,雖然兩個男生手拉手不常見,但是兩個女生關系好,手拉手出現在大街上是很常見的事情,且我們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認為可能只是姐妹閨蜜之間關系好;但是這樣的情形在美國人眼中極其排斥,如果有兩個女生手拉手,那么其他人就會認為這兩個女生是同性戀。在公交車上,如果座位比較擁擠,他們寧可站著也不會擠在一起坐,在中國大家一起吃飯時,如果作為少一兩個人,我們通常就會擠一擠坐在一起,但是在美國寧可自己一個人一桌也不會擠在一起。所以,如果我們和美國人進行交流的時候,要格外注意這一點,生活的文化環境不一樣難免會有差異,要注意空間距離,盡量避免身體接觸,以免對方感到反感。

二.中美客體語的差異

客體語是非語言交際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般指與人體有關的相貌、皮膚顏色、身體氣味、服飾、個人用品等,一些物件、用品在生活中也會起到傳遞信息的功能④。

1.皮膚與相貌的差異

中國有一句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的環境,外貌定會有差別。中國人屬于黃皮膚,華夏兒女,五官相對較平,更偏向小家碧玉;而美國這一西方國家,白皮膚,五官立體,輪廓清晰。膚色與相貌特征都有差異,人們的審美也有所不同。比如大多數的中國人都認為雙眼皮顯得眼睛大,比單眼皮要好看,但是一些西方人則會認為單眼皮的中國人更具有東方女性的美。中國人喜歡著白皙的膚色,認為白色膚色好看,“一白遮百丑”,但是天生皮膚白的美國人,卻向往著古銅色、小麥色的肌膚,他們認為這樣看起來更健康,而白會讓人有病懨懨的感覺,所以經??梢钥匆娫跁袢展庠〉拿绹?。

2.身體氣味與服飾穿著的差異

在與人交際中,身體氣味對給人留下印象起很大作用,對身體氣味的掩飾在跨文化交際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影響氣味的因素有很多,衛生、飲食、種族、生活習慣等等都會有影響,所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人的身體氣味也有所不同,當我們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要平等地對待,不要戴有有色眼鏡,同時,我們也要注重自己的個人衛生,身體氣味要加以重視。

在不同的價值觀背景下,對待服飾穿著也有一定的差異。中國人可能會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穿著相對于保守,暴露在外的皮膚不多;但是在美國,對待服飾穿著則更加開放,露出皮膚的部分也比中國相對多。

3.對待個人物品、時空看法的差異

個人用品通??梢灾溉粘I钪械娜沼闷?,可以是毛巾、書等這樣的小物品,也可以是房子、車類等似的大物品。從個人用品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脾氣、性格、工作等等。在中國,好朋友同事之間互相共用一些物品是很常見的;但是,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美國會讓人感到很反感,他們會認為這是在侵犯他們的權益,不應該隨意觸碰他人的物品。

時間和空間亦是非語言交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文化環境下對時間空間的看法不同。中國相對重視時間,但是沒有特別嚴格,在一些大事情面前,雖然時間也很重要,但還是會將目光放長遠,仔細思考,深思熟慮;美國人看待時間更為嚴格,美國是一個快節奏的國家,他們將金錢看得十分重要,一分一秒都不能夠浪費。在空間方面,中國人雖然也比較注重隱私,但是美國更為重視。在中國,如果老師的辦公室門是關著的,學生被允許可以敲門進入,但是在美國,如果教師的辦公室關著門時,其他人是不可以敲門的,因為在美國,教師把辦公室的門關閉時表示這個時間段屬于老師的私人空間,不可以被打擾,即便是敲門老師也不會開,甚至是很反感。

三.中美副語言的差異

副語言可以理解為具有輔助性的語言,一般包括音質、音頻、音量、語速和語氣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副語言在日常交際中無處不在,且使用率非常高,在跨文化交際中要格外注意。

1.生理性聲音的差異

對于生理方面的聲音,像打噴嚏、打嗝等行為,中國人的容忍度很高,一方面是不太在乎,認為沒什么,另一方面就是認為既然是生理上的聲音,一般沒有更好控制的辦法,所以可以理解;但是在美國,卻是極力排斥,非常減分,如果真的突發這種情況,他們一般會巧妙地把聲音掩蓋過去,如果來不及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向對方道歉,十分排斥生理性的聲音,他們會認為這一行為沒有禮貌,沒有教養,不尊重人。

2.功能性聲音的差異

發出吹口哨這種功能性的聲音的行為,在中國比較排斥,會被認為可能是不務正業、沒有教養、不禮貌;但是在美國,吹口哨可以是好朋友之間的招呼,美國人會在熟人面前吹口哨,而且也有男生對著女生吹口哨以表示對女生的夸贊、贊美,但同樣的情形在中國則常常會被理解為不懷好意。

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際再尋常不過,而隨著世界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跨文化交際也越來越常見。尤其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子們,未來從事的行業就免不了與外國人打交道,如何與外國友人進行跨文化交際,如何更好地跨文化交際就格外重要。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下,有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價值觀,非語言交際也會有許多差異,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跨文化交際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對方的文化環境,對比分析其間的差異、感同身受、為對方著想,交際中敏感度必不可缺,盡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沖突或麻煩,從而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祖曉梅.跨文化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4:114-144.

[2]錢珊.論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語言交際行為[A].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第11卷第6期.

[3]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注 釋

①吳嬌.淺譯非語言文化交際中的差異特點[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12月.19卷6期.

②胡德清.試論體態語的功能[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2).

③洛雷塔·A·馬蘭德羅,拉里·巴克,非語言交流[M].孟小平等,譯,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1.

④任智巍.非語言交際與文化之間的關系[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4(2).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跨文化交際
淺談中日非語言行為的文化差異
淺析中韓跨文化交際中的言語差異
創新意識下日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跨文化交際中的“入鄉隨俗”
中西方價值觀差異與跨文化交際的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