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剪短視頻對合理使用制度適用問題研究

2023-09-06 07:20霍銘
西部學刊 2023年16期
關鍵詞:合理使用

摘要:由于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新型的作品形式得以出現,以網絡短視頻為例,其自出現以來就不斷影響著大眾的生活,但是網絡短視頻著作權保護同時也面臨許多問題,尤其是混剪短視頻是否構成侵權這一問題爭議頗多。目前混剪短視頻是否構成侵權的關鍵在于其是否適用合理使用制度,若符合合理使用制度則不構成侵權。通過研究合理使用制度的現狀,然后用三步檢驗法(使用目的、使用程度、對權利人沒有不合理的損害)以及四要素標準(使用目的、被使用作品的性質、使用的質與量、對被使用作品的潛在市場或者價值產生影響)著重對混剪短視頻是否適用合理使用制度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仔細剖析每一個要點后得出了混剪短視頻無論使用哪一種檢驗方法均不能構成對原片的合理使用的結論。

關鍵詞:混剪短視頻;合理使用;著作權侵權

中圖分類號:D92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16-0067-04

Abstract:?Due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new forms of works have emerged. Taking online short video as an example, it has been affecting the life of the public since its appearance, but its copyright protection is also facing a lot of problems, especially the controversial issue of whether short video mashup constitutes infringement. At present, the key to this question lies in whether or not it is subject to fair use, and if it is, then it does not constitute infringement. After study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fair use, this paper then analyzes in depth whether faire use applies to short video mashup by adopting three-step test (purpose of use, extent of use, no unreasonable damage to the right holder) and the four-element standard (purpose of use, nature of the work used,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use, and impact on the potential market or value of the works used). After the carefully analyzation of every point, a conclusion is reached that no matter which test method is used for short video mashups, they do not constitute a fair use of the original video.

Keywords: Video Mashup; fair use; copyright infringement

合理使用制度在著作權體系中的地位尤為重要,合理使用人可不經過著作權人的允許,也不必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可阻卻違法行為的認定[1]。合理使用制度的存在有其必然性,首先,作品是人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智力勞動成果,是促進人類文化進步的重要形式,然而作品的創作不是孤立的,馬克思主義聯系觀指出,世界是一個整體,各事物都處于聯系之中,所以新作品或多或少會受到前作品或者同時代其他作品的啟發,它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進行的再創造,是對其他作品的利用、繼承與發展。依據科學立法的指導思想,立法應當遵循客觀規律,不能違背規律,所以合理使用制度的存在符合客觀規律,其存在具有必然性。其次,利益平衡的原則是立法所應遵循的重要原則,作品的創作、傳播、使用的各個環節都充斥著不同利益,作品應當受到保護,但是作者也不能完全壟斷作品,對作品進行著作權保護最終的目的是促進整體社會的發展,所以合理使用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它作為平衡在先著作權人、在后創作者、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調節工具,應該充分發揮其功效,以起到鼓勵創新、百花齊放的目的,從而推進文化的繁榮與社會的進步。

新《著作權法》在合理使用部分增加了“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相比于舊法在規定合理使用情形時僅做了列舉并沒有兜底條款,這一規定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如今科技與網絡的發展使得各種新型作品不斷出現,合理使用制度需要不斷完善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新法加入了“其他情形”這一條款,使得合理使用的界定問題更值得我們注意。以網絡短視頻為例,其自出現以來就不斷影響著大眾的生活。網絡短視頻因其種類繁多、制作簡單、內容豐富有趣等特點迅速占領了相關市場,由此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如今網絡短視頻的使用人數不斷增多,人均使用時間不斷增加,其已成為網絡視聽服務行業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在網絡短視頻高速發展的同時,其著作權保護同時也面臨許多問題,尤其是混剪短視頻是否構成侵權這一問題爭議頗多[2]?;旒舳桃曨l是否構成侵權的關鍵就在于合理使用制度的認定,所以本文就混剪短視頻是否構成合理使用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一、合理使用制度現狀:三步檢驗法和四要素標準

對于合理使用認定標準界定的問題,目前所存在的認定標準主要是國際上的三步檢驗法與美國的四要素標準。1886年《伯爾尼公約》簽訂,其中規定了三步檢驗法,包括三個步驟:具有特殊情形、不與權利人的正常使用相沖突、對權利人沒有不合理的損害[3]。我國的立法借鑒了三步檢驗法,首先一些相關法律規定了視為合理使用的某些情形,這些都是對于三步檢驗法中“特殊情形”的規定。其次《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對三步檢驗法的其他兩個條件進行了簡單的規定[4]。除了三步檢驗法之外,還有一種認定合理使用的方法即美國的四要素標準。美國版權法規定了合理使用的四個認定要素為:使用目的、被使用作品的性質、使用的質與量、對被使用作品的潛在市場或者價值產生影響[5]。

二、對于混剪短視頻合理使用的認定

合理使用的認定是混剪短視頻是否存在侵權的關鍵,本文將使用三步檢驗法與四要素標準分別對混剪短視頻的合理使用問題進行分析,以得出結論。

(一)三步檢驗法

對三步檢驗法的判斷主要是對其中的三個步驟依次進行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中因三步檢驗法具有遞進關系,若不符合第一步的判斷也就無關于第二、第三步的檢驗,但是若要對此進行學理上的全面分析,還應將之后的兩步也考慮進來,所以本文先暫時忽略三步檢驗法的遞進關系,對三個方面都進行較為完善的分析。

首先是對于特殊情形的理解,新《著作權法》規定了十三種合理使用的情形,就剪輯解說類混剪短視頻來說,其本質就是利用他人的電影片段,再加上創作人的講解、評論、解說而產生的新作品,所以新《著作權法》合理使用條款中的第二種情形與此類使用相關,其重點在于“適當引用”,并且對引用的情形也做了具體限制[6]。在分析是否構成第二種情形時可以從使用目的以及使用程度這兩個方面來分析。

1.從使用目的上來說,混剪短視頻若僅是基于評論說明介紹的目的而對原片適當引用,則可以構成合理使用。但實際上,很多解說類短視頻則是本末倒置,他們的內容大多來自于原片,而解說評論類的觀點僅僅占有一小部分,這時就不再是“因評論解說而引用”,而是“因播放原片段而解說”,從而就使使用目的偏離了正常軌道。

2.從使用程度來說,法律規定的合理使用為“適當使用”,適當使用應從使用的“質與量”兩方面進行綜合判斷,由于短視頻自身“短”的特性,引用的量在實踐中不太容易判斷,短視頻自身就比較短,則更難認定的是引用的原片時長達到多少才能夠被認為是合理使用,所以判斷的重點在于引用作品的“質”上。質指的是構成作品的實質性部分,它是作品的精華所在,對于原片來說,其實質性部分就是整個作品所表達的故事線、拍攝手法以及人物塑造,混剪短視頻將原片的片段剪輯在一起,雖然其只截取了部分片段,但是卻將原片的整個故事線較為完整地展示出來,已經觸及了原片的實質性內容。所以,從使用目的與使用程度兩方面來說,混剪短視頻并不能構成合理使用的第二種情形[7]。

其次是不與權利人的正常使用相沖突,對“正常使用”的理解應從原片的制作目的去考慮。原片的制作目的一是為了藝術價值,二是為了商業價值。對于藝術價值來說,原片的上映主要是吸引觀眾觀看其作品,推廣原片中所包含的藝術價值,從而使觀眾從該作品中得到藝術境界的提升,使其獲得大眾的認同感。但是混剪短視頻將主要的故事線予以展示,并對最后的結局進行揭示,人們在觀看混剪短視頻后已對原作品有一個大致地了解,并且已知曉最后的結局,這就使得觀眾對原片的期待降低,從而對原片的觀看失去興趣,阻礙了原片藝術價值的傳播。對于商業價值來說,電影屬于一次性消費品,其行業季節性較強,并且市場的衰敗率也較高。電影拍攝目的主要是票房的營利,但是混剪短視頻的出現使得觀眾不再被原片吸引,從而不愿再去觀看原片,這就致使原片的商業目的落空,使電影的潛在商業價值受到損失,并且若電影為正在上映的院線電影或付費點播的電影,則混剪短視頻會產生替代效果,從而有損于原片電影的正常利益[8]。綜上所述,無論是藝術價值目的還是商業價值目的,本質上來說,混剪短視頻與原片構成了“實質上的競爭關系”,因為具有了這種競爭關系,使得原片不能按照其原本的目的正常地去使用,從而損害了原片的合法權益[9]。

最后是對權利人沒有不合理的損害,合理使用制度是為了平衡各方利益而對著作權人的利益進行的限制,其確確實實地使用了原作品,所以或多或少會對原作品產生影響,所以這里要強調“不合理”的損害,即權利人的權益并不是受到了損害,而是受到了“不合理”的損害。對于何謂不合理損害,法官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一般來說對于不合理損害的認定應從適當方式與必要目的兩方面進行[10]。適當方式是指在使用時不會對原作品造成影響,必要目的是指使用原作品是否為必要。從前文的論述我們可知混剪短視頻已經與原片構成了實質上的競爭關系,對原片的時長及商業利益產生影響,降低了原片的市場占有率,因此其使用的方式明顯已經超出了正常使用的范圍,使用方式已經明顯不適當,并且混剪短視頻雖說是進行介紹評論,但是其已經展示了較為完整的故事線、故事人物、故事情節,從而對原片產生了沖擊,這時其目的已經不僅僅是介紹評論說明的需要,而是“讓觀眾獲得觀影體驗”這一目的[11]。所以,剪輯類短視頻已經對原片造成了不合理的損害,這樣的使用已經不能納入合理使用的范疇。

(二)四要素標準

四要素標準包括使用目的、被使用作品的性質、使用的質與量、對被使用作品的潛在市場或者價值產生影響四個要素。首先,在對使用目的進行認定的問題上,美國的“轉換性使用”標準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其與改編、演繹等不同,它不是作品形式上的改變,而是強調對原作品的使用以達到重新創作的目的[12]。美國的轉換性使用主要是認定目的轉換,即二次創作的作品并不是再現原作品的價值功能,而是在使用的基礎上賦予新作品以更高的價值,這就使新作品產生了與原作品不同的意義,即使內容有部分相同,但并不否定新作品產生新的價值與功能[13]。對混剪類混剪短視頻進行轉換性使用的判斷,即看混剪短視頻有沒有產生與原作品不同的新的價值與意義?;旒舳桃曨l使用了原片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添加解說、評論性質的語言文字,形成二次創作的新作品,但是從效果來看,混剪短視頻給觀眾的感受與看完原片來說并沒有太大的不同,二者都是給觀眾講述完整的故事線,都塑造了不同人物角色,觀眾在看完其中一個作品之后很難再對另一個作品產生興趣,這兩種作品實質上已經可以互相取代,可見混剪短視頻在價值與功能上并沒有創新,其轉換性使用的程度并不高,所以就使用目的來說混剪短視頻不能認定為轉換性使用,其使用目的不在于藝術價值與作品意義的提升,僅僅只是原作品的再現,由此判斷混剪短視頻不符合四要素標準的第一個要素[14]。

其次,應考慮的是被使用作品的性質?;旒舳桃曨l使用的一般是影視作品的原片,目前為止,觀看影視作品仍是人們娛樂的主要方式。影視作品獨創性水平較高,并且產生的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較大,隨著影視技術的不斷發展與人們需求的不斷增多,影視行業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具有極大的產業利益,除了影視作品本身的價值之外還會具有許多衍生價值,所以混剪短視頻使用大量的影視原片,并且將影視作品的故事線及劇情、結局等重要因素進行再現,已經對原片的利益造成實質性的損害,已經侵犯了權利人的合法利益[15]。由此可見,影視作品應當受到較為完整與嚴格的保護,混剪短視頻所造成的消極影響不容小覷。

再次,使用的質與量。由于短視頻自身“短”的特性,引用的量在實踐中不太容易判斷,短視頻自身就比較短,則更難認定的是引用的原片時長達到多少才能夠被認為是合理使用,所以判斷的重點在于引用作品的“質”上。質指的是構成作品的實質性部分,它是作品的精華所在,對于原片來說,其實質性部分就是整個作品所表達的故事線、拍攝手法以及人物塑造,混剪短視頻將原片的片段剪輯在一起,雖然只截取了部分片段,但是卻將原片的整個故事線較為完整地展示出來,已經觸及了原片的實質性內容,可以說混剪短視頻就是原片的再現,所以就引用的質來說,混剪短視頻已經損害了原作品的權利,構成了對原作品的侵害。

最后,對被使用作品的潛在市場或者價值產生影響。此部分的分析與三步檢驗法“不與權利人的正常使用相沖突”部分相似,由前文論述可知,影視作品最主要的價值就是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混剪短視頻無論是從藝術價值還是商業價值上都對被使用作品產生影響,并且混剪短視頻與原片產生了實質性替代與競爭,使得原作品的潛在市場被侵占,所以剪輯類短視頻已經對被使用作品的潛在市場與價值產生影響,這樣的使用已經不能納入合理使用的范疇。

綜上所述,無論是采用三步檢驗法還是四要素標準,混剪短視頻均不能構成對原片的合理使用。

三、結論

本文研究了合理使用的界定問題,著重對混剪短視頻是否構成合理使用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以明確混剪短視頻是否構成侵權。本文分別采用了三步檢驗法與四要素法對混剪短視頻是否適用合理使用制度進行了分析,仔細剖析每一個要點后得出了混剪短視頻無論使用哪一種檢驗方法均不能構成對原片的合理使用的結論。因研究時間與自身能力的不足,本文的研究尚有不足之處,但是研究沒有終點,本人仍將繼續研究混剪短視頻對合理使用制度的使用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以對此問題做出更深入的分析。

參考文獻:

[1]吳漢東.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修訂版[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145.

[2]劉巖.從互聯網時代看著作權的合理使用[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增2):53-57.

[3]胡開忠.論重混創作行為的法律規制[J].法學,2014(12):89-97.

[4]華劼.美國轉換性使用規則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以大規模數字化與數字圖書館建設為視角[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117-124.

[5]鄭智航.網絡社會法律治理與技術治理的二元共治[J].中國法學,2018(2):108-130.

[6]沈廣明.分享經濟的規制策略:以輔助性原則為基點[J].當代法學,2018(3):48-59.

[7]董天策,邵鑠嵐.關于平衡保護二次創作和著作權的思考:從電影解說短視頻博主谷阿莫被告侵權案談起[J].出版發行研究,2018(10):75-78.

[8]龍井瑢.網絡傳播中的版權侵權責任比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72-175.

[9]孟奇勛,李曉鈺.網絡混剪視頻著作權轉換性使用規則研究[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47-48.

[10]范長軍.知識產權法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147.

[11]張伯娜.短視頻版權保護與合理使用判斷標準探究[J].出版發行研究,2019(3):63-64.

[12]王遷.電影介紹節目著作權侵權問題研究[J].中國版權2014(2):18-21.

[13]熊琦.“用戶創造內容”與作品轉換性使用認定[J].法學評論,2017(3):68-71.

[14]華劼.共享經濟視域下重混創作版權法律制度的構建[J].南京社會科學,2018(9):126-131.

[15]袁鋒.網絡影評類短視頻合理使用問題研究:以轉換性使用為視角[J].中國出版,2019(3):41-43.

作者簡介:霍銘(1996—),女,漢族,山西運城人,單位為運城職業技術大學,研究方向為知識產權法。

(責任編輯:趙良)

猜你喜歡
合理使用
Google Library十年版權之爭終獲合法判決的經驗借鑒
數字版權管理與合理使用權利沖突的解決路徑
信息自由與版權法的變革
室外藝術品原作者署名權的行使規則案例分析
淺析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進行高中政治教學
“非遺”圖像——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圖片拍攝
論對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保護
新聞版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論網絡環境下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淺談美術課堂教具的使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