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廣西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探析

2023-09-07 11:01陳立星韋廣平江海斌羅子安韋柳旭覃聰玟華佳袁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6期
關鍵詞:互聯網+互聯網

陳立星 韋廣平 江海斌 羅子安 韋柳旭 覃聰玟 華佳袁

摘 要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已成為當前的重要議題之一。農產品電商平臺的出現,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題,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產品流通效率,為推動農村區域經濟發展和促進城鄉一體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為加快廣西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介紹了廣西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現狀,分析了制約廣西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的主要因素,并分別提出加強物流保障的支撐作用;增加電商平臺農產品種類;提高農產品標準化程度,增強品牌意識;做好引才與監管兩大支柱建設。

關鍵詞 “互聯網+”;農產品電商平臺;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5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實施‘數商興農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鄉村”。2023年,農村電商仍將是國家政策支持的重點,并迎來規?;l展的關鍵時期。網絡購物的蓬勃發展,淘寶、京東、拼多多、美團優選等電商平臺的成功,為農產品電商平臺的發展奠定了可行基礎。

農產品電商平臺是一種高品質、高起點、現代化的農產品綜合交易平臺,能夠利用互聯網電商模式帶動區域的農業發展,提供大量就業機會。農產品電商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起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和消費的綜合性信息數據庫和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了農產品供給市場和農產品消費市場的直接對接,從而形成以信息為導向的生產和流通模式。

當前,學術界對農產品電商平臺的研究較為豐富,研究方向可分為對平臺的建設、營銷、發展、創新等方面策略的研究及對多元復合模式并行的策略探析。劉通以數字經濟為研究背景分析農村電商平臺的生產模式、中間信息模式、農村金融模式及終端物流配送等環節的模式創新[1]。李靜從陜西省洋縣電商平臺的生產端、銷售端、運輸端等方面探討了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影響因素并提出發展建議[2]。王帥對某公司的冷鏈生鮮平臺經營所面臨的外部宏觀環境、內部經營環境等展開研究,并結合調研分析消費者的行為模式,應用聯合分析法研究了消費者屬性的水平效用值、重要性值等[3]。羅寶剛等從農村電商平臺建設應用現狀、實施路徑等方面探討了電商平臺建設問題,為實現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實踐參考[4]。代燕等以特色農產品、電商企業為研究對象,探索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路徑[5]。

1 發展現狀

1.1 發展基礎

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是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廣西積極參與、主動作為,以示范引領,建設農村商業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截至2021年4月,廣西累計網絡零售額達362.18億元,培育農產品網銷單品47 365種,銷售總金額達11.54億元,服務308.08萬人次,助力增收9.66億元。農村電商成為新時期農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為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奠定了堅實的

基礎。

1.2 行業現狀

廣西農產品電商平臺種類較為多樣,包括政府主導的電商平臺、企業運營的電商平臺、第三方合作的電商平臺,以及農產品期貨期權網上交易、農產品大宗商品電子交易等專業化平臺。當代廣西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廣西已有68個縣獲批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示范地區累計設立服務站點5 009個、物流配送網點3 325個,培訓電商從業者30.41萬人次,創造網絡零售額169.94億元,全區光纖網絡覆蓋率達到96%。

1.3 特色農產品品牌電商化現狀

廣西各地區依托其農產品的獨特優勢和環保理念,利用電商平臺開拓了全國消費市場,培育了橫縣茉莉花茶、柳州螺螄粉、百色芒果、梧州六堡茶及桂林米粉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品牌。據相關數據,2021年,橫縣茉莉花的綜合品牌價值達到了215.3億元;2020年,百色芒果在應季水果中的搜索熱度位居第一,百色芒果區域公共品牌價值評估為173.23億元,在年度百強農業品牌目錄產品中排名第14位。

2 制約廣西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主要因素

2.1 物流基礎設施薄弱

廣西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于2015年開始實施,通過政府部門發布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和“黨旗領航 電商扶貧”兩個載體推進。由于廣西地理環境特殊、位置相對偏遠、經濟欠發達,物流和配送問題一直是電商平臺面臨的難點。以同一區位的廣東省為例,公路通車里程為221 873 km,廣西僅131 642 km;公路貨運量231 171 t,廣西僅為145 323 t;汽車擁有量達到25 009 200臺,廣西僅有7 520 600臺。由此可見,與廣東省等較發達省份相比,廣西的交通運輸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廣西農村地區物流配送網點覆蓋率仍未達到100%,制約了電商平臺的發展。

廣西大多數農村地區相對偏遠,地形多為山地丘陵,農村物流配送人員和站點數量少,很多地方也沒有普及物流網點,導致物流效率遠遠不如城鎮。加之大部分農產品具有特殊性,不易儲存,流通不便,使得農產品電商發展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

2.2 產品種類少且銷量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廣西水果總產量超過3 121萬t,是全國產量排名第一的水果大省,沃柑、沙糖橘、荔枝、龍眼、芒果及火龍果等水果的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廣西在地理位置上緊臨東南亞,是我國最大的水果進出口省區之一。但廣西農產品電商平臺數量較少且農產品種類少,2022年廣西人均電商平臺農產品銷售額僅為130.83元,對比同期全國人均電商平臺農產品銷售額376.17元,僅為全國水平的34.78%。廣西農村的電商平臺大多只提供當地和周邊地區的農產品,以及一些經過簡單加工的產品。例如,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作為荔枝的重要產區,其荔枝延伸產品僅有荔枝罐頭、荔枝干等低端產品,雖然成本低、原料利用率高,但加工技術簡單、制作不精細,無法開拓更大的市場。

2.3 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品牌意識不強

廣西農產品資源非常豐富,但農戶大多數是個體化生產種植,導致農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不高。1)品牌意識不強。很多廣西本地的特色農產品都還未建立品牌,且宣傳推廣力度小。2)廣西本地特色農產品大多未進行規?;a,生產規模較小,大多優先自足,無法形成規?;N售,例如2022年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的陸川豬,大多都是農戶小規模飼養,供應量少,銷售規模小。3)鮮果類農產品的甜度、成熟度、口味等都沒有辦法固定,在快遞過程中的損耗、腐爛、變質等問題都影響著用戶體驗。

2.4 電子商務人才匱乏

廣西電商平臺發展普遍面臨著人才短缺的突出問題,制約了農產品的深度加工和創新能力。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由于農產品產業化程度低,電商盈利空間??;且由于品牌不響,電商發展的產業基礎薄弱,難以吸引到人才。這些問題導致了廣西農產品電商平臺的產品品類較少、質量不高、創新能力不強,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2)電商經營門檻高。電商運營涉及商品管理、實踐操作、資源整合及具體的戰略定位等,是一種對實踐要求非常高的市場模式。運營者沒有一定的實踐經歷,很難深刻理解這個市場,因此需要招募高學歷人才。3)農村剛性吸引力不強,人才流失嚴重。

2.5 市場監管不足

電子商務市場監管力度不足導致買賣雙方市場信息不對稱,多數消費者缺乏對農產品的全面認知,平臺存在市場價格不規范、亂開價的現象。當前農村電商平臺中網絡商標侵權、假冒偽劣商品、網絡詐騙等現象時有發生,不僅會給消費者帶來困擾,也影響到電商平臺商戶的經營秩序。

3 對策建議

3.1 加強物流保障的支撐作用

3.1.1 改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現狀

在廣西農村地區加強和完善農村公路網,優化車輛和道路設施,縮短物流配送時間,降低物流成本。同時,建立智能化物流配送系統,實現物流信息的實時監管和物流車輛的智能調度管理。例如,福建省建有一個名為“田間菜籃子”的智慧農村配送中心,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智能化物流配送管理,為鄉村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務。

3.1.2 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物流網絡

在廣西建立農村物流中心、農村物流樞紐、農村物流倉儲等多種形式的物流網絡并引入智能化物流設備。在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農村物流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例如,廣東省梅州市引入智能化物流設備,實現了農產品分揀、裝運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既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3.2 增加電商平臺農產品種類

農產品電商平臺是為售賣農產品服務的,農產品種類是否豐富也關系著農產品電商平臺是否能夠順利發展。吸引更多農戶入駐平臺能豐富平臺銷售的農產品種類,可以利用線上和線下活動宣傳相結合的手段向農產品種植戶介紹農產品電商平臺的優勢,提高農戶入駐農產品電商平臺的積極性。在農產品電商平臺銷售收益方面,應當提高入駐農戶的收益分成,實現農戶與電商平臺的雙贏;在宣傳營銷方面,應加大對農產品特色的宣傳,建立完善的線上售買系統,提高客戶對電商平臺的認可度;在農產品質量方面,應加強產品質量監管,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3.3 提高農產品標準化程度,增強品牌意識

規范農產品的種植與農產品產業鏈的發展,應當以廣西特色農業發展實際為出發點,集中農戶種植、擴大特色農產品的種植規模、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比例。對廣西各個著名產業的環節進行橫向拓展,實現農產品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實現農產品種植與生產的標準化。在增強品牌意識方面,應當創建農村當地特色農產品品牌,例如永福羅漢果、橫縣茉莉花等農產品,抓住地方特色優勢,加強特色品牌的宣傳力度,打造優質農產品地域品牌,形成品牌效應。

3.4 做好引才與監管兩大支柱建設

3.4.1 人才引進

1)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人才引進政策,如提供優厚的薪酬待遇、提供住房補貼等,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參與廣西農產品電商平臺構建工作。2)農產品電商平臺可以與廣西的各大高校合作,為平臺提供穩定的人才支持。還可以通過設立實習基地、提供專業課程培訓,幫助平臺引進優秀的人才。3)建立廣西農產品電商人才交流平臺,為人才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才華和技能的渠道,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農產品電商平臺。

3.4.2 市場監管

1)建立培訓機制。由于廣西大多數農村居民缺少通過電商平臺售賣農產品的經驗且法律意識不強,所以通過建立培訓機制,增強其創新意識和責任感。2)增強對廣西農產品電商平臺市場的監管,必須加強政府、消費者、企業之間的協作,合力打擊虛假宣傳等不良行為,維護市場公平正義。同時要規范市場秩序和競爭行為,增強監管效果。3)政府部門可以采用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智能信息技術,強化對平臺行為的實時監控和預警,及時發現問題,在尚未造成更大影響時及時處理,以保證平臺工作順利進行。

4 結語

本文以廣西農產品電商平臺為研究對象,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分析了農產品電商平臺的概念、特點、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旨在為推動農產品電商平臺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農產品電商平臺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和社會效益,未來將針對人才、物流、法規等方面的挑戰,繼續探索政府、企業、社會的多元合作機制路徑,促進農產品電商平臺的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通.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電商平臺創新與發展策略[J].商業經濟研究,2021(19):141-144.

[2] 李靜.農村電商平臺高質量發展實現路徑探究:以陜西省洋縣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23(6):214-217.

[3] 王帥.鄉村振興背景下河南省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策略[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9(12):46-49.

[4] 羅寶剛,韓景靈.農村電商平臺建設應用分析與實踐探索[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0(12):

140-142.

[5] 代燕,姚琳.“互聯網+”背景下特色農產品電商物流發展研究[J].大眾投資指南,2018(7):89.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互聯網+互聯網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