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工開物》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

2023-09-07 13:10張譯丹王悅崔克宇
現代鹽化工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學化學教學傳統文化

張譯丹 王悅 崔克宇

摘 要:為了強化跨學科融合、提高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挖掘了《天工開物》中與中學化學教材相關的內容,并整理列舉了該書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及課后習題中的應用,同時提出了現階段教師與學生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鼓勵學生用辯證與科學的態度學習古人的觀點,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科學素養。

關鍵詞:《天工開物》;傳統文化;中學化學教學

文化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根基,也是民族的靈魂。一個國家的文化不僅包含語言、文字、思想、道德,還有它經過長時間演變最終形成的歷史過程和發展脈絡。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一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灼灼光輝從未黯淡,主要的原因就是具有包容性、多元性和強大的凝聚力。

1?中華傳統文化對化學教育實現文化價值的必要性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蘊含著從古至今人類所凝結的智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更應該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傳遞給他們?!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2017年版)》修訂的基本原則中明確指出“修訂原則和更新內容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1],《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目標導向明確提到“準確理解和把握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教育改革的各項要求,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增強課程思想性”[2]。在科技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今的化學已經成為自然科學領域中一門“中心的、實用的和創造性的”基礎科學,但是在學生們的刻板印象中,往往提到“科學”這一代名詞時,直接聯想到的是西方國家的愛因斯坦、阿伏伽德羅、門捷列夫等著名科學家,很少會提到我國的科學家。為了順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形勢,將古代化學史和一些科技類古籍與化學課程內容相結合已成必然趨勢,并且在課堂中要滲透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讓青少年的思想覺悟、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其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天工開物》與中學化學內容的契合性

《天工開物》是我國明朝末年繼李時珍《本草綱目》、徐光啟《農政全書》問世以來,文壇出現的又一部奇書,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科技著作,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百科全書”,其作者宋應星被稱為“中國的狄德羅”。書中記述了當時工農業生產中一些先進的科技成果,體現了作者在農業、化學等方面的理論修養[3]。書中許多章節都與化學緊密相關,其主要內容包含“蔗品”(基本營養物質)、“造糖”(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礬石、白礬”(水的凈化和環境保護)、“火藥料”(氧化還原反應)、“曲蘗”(乙醇和乙酸)等[4]。

在中學化學教材中,氧化還原反應、金屬材料、有機化學等內容與《天工開物》有較高的契合度,同時,新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必修一在緒論和習題中也都提到了《天工開物》。筆者通過閱讀《天工開物》,整理并記錄了其與中學化學相關的內容,歸納了書中與人教版教材的部分相關知識,如表1、表2所示。

3?《天工開物》在課堂中的滲入

3.1? 作為新穎素材進行課堂導入

《天工開物》中的部分文字可以作為情境導入的素材,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內容,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例如書中“火藥料”篇的記載:“凡火藥以硝石、硫黃為主,草木灰為輔。硝性至陰,硫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于無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驚而魄齏粉?!盵5]大意是:火藥以硝石和硫黃為主、草木灰為輔。其中,硝石的陰性最強,硫黃的陽性最強。這兩種神奇的陰陽物質在沒有一點空隙的地方相遇就會爆炸,不論人還是物,都要魂飛魄散、粉身碎骨。因為學生早就知道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所以可以通過黑火藥引出新課,學生既不會覺得陌生又會對其產生興趣,更愿意進一步了解新知。古代人將火藥爆炸理解為陰陽結合之后產生的爆炸,那么通過對化學反應的學習,學生可以思考爆炸的真正原理,隨后便可以引出新課—氧化還原反應。教師講解相關知識點后,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新知分析出火藥原料分別為硝石、硫黃和草木灰。硝石的主要成分為KNO3,硫黃的主要成分為S,草木灰是K2CO3,但是其中含有大量C。因為木炭與硫黃劇烈燃燒,瞬間產生大量熱和N2、CO2等氣體,導致體積和壓力劇增,發生爆炸。所以,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寫為:

2KNO3+S+3C=K2S+N2↑+3CO2↑(1)

式中:KNO3和S均為氧化劑,化合價降低;C為還原劑,化合價升高。

例如書中“青礬、紅礬、黃礬、膽礬”篇記載:“燒鐵器淬于膽礬水中,即成銅色也?!盵5]因為初中學生對文言文的積累相對較少,所以在講解九下第八單元課題二“金屬的化學性質”時,可以作為新課導入并進行分析。古代勞動人民為了制取銅,經過不斷嘗試發現,將燒紅的鐵器淬入膽礬水中,鐵器表面會鍍上一層銅膜。古人在高溫下進行金屬置換,學生可思考將鐵放在銅溶液中就能置換出銅的原因、該反應能否在常溫下進行。其中,膽礬的主要成分是CuSO4·5H2O,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Fe+CuSO4=Cu+FeSO4(2)

該反應為置換反應,因為鐵比銅活潑,所以在常溫下可以將溶液中的銅離子置換出來變成金屬銅,從而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

將化學史融入課堂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由于當時社會的局限性,古人的經驗和見解可能會有錯誤。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內容:古人認為,硝石和硫黃之所以能反應,是因為當時所提倡的八卦陰陽之說導致二者產生爆炸,而實際上是兩種物質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由于古代生產力水平較低,人們認為鐵與硫酸銅反應只有在高溫條件下才能置換出銅,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兩者在常溫下便可發生置換反應。為了避免學生盲目相信書中所講知識,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科學辯證精神,鼓勵學生勤加思考,以辯證的角度看待問題。

3.2? 作為實驗素材進行新課講授

《天工開物》中記載了許多化學反應的過程。在新課講授中,有時很難將所講解的實驗現象依次做實驗供學生觀察,因此,教師可以將書中提到的反應過程口述給學生,這樣不僅能使講解更加直觀,還能更好地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課堂中。

例如在講解九下第八單元課題一“金屬材料中的課外實驗”時,可以將《天工開物》“治鐵”篇作為課堂知識拓展:“凡熟鐵、鋼鐵已經爐錘,水火未濟,其質未堅。乘其出火時,人清水淬之,名曰健鋼、健鐵?!盵5]其大意為:熟鐵或者鋼鐵燒紅錘鍛之后,由于水火還未完全配合并且相互作用,質地還不夠堅韌。趁它們出爐時將其突然浸入清水中,使之急速冷卻(淬火),便是人們所說的“健鋼”和“健鐵”。因為課本中的課外實驗所講解的是淬火和回火兩種金屬熱處理的方法,將古籍中所記載的“淬火法”[把金屬加熱到一定溫度后,將金屬浸入冷卻劑(水或鹽水)中急速冷卻]講給學生聽,并表明這一熱處理技術早在我國春秋時代就已發明,一方面使學生在心中增強民族自信,使其了解到古代中國在科技領域也是領先世界的,祖先都是充滿智慧的,正因如此才會有如今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使他們對科學實驗研究產生濃厚的興趣,強化他們的創新意識,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科技強國的建設,提高中學生形成“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講解“硫及其化合物”或者“環境保護”時,因為這兩節課的內容都與含硫的相關反應有關,所以實驗發生的反應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還會有一定的腐蝕性,存在危險性。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可以將《天工開物》中“青礬、紅礬、黃礬、膽礬”篇帶入新課中:“又山、陜燒取硫黃山上,其滓棄地,二三年后雨水浸淋,精液流入溝麓之中,自然結成皂礬?!盵5]大意為:在山西、陜西等地燒硫黃的山上,廢渣被隨地丟棄,兩三年后,其中的礬質經過雨水的浸淋溶解,流到山溝里,經過蒸發就會自然結成皂礬。學生都知道硫黃的主要成分是S,可以思考硫黃經過雨水沖刷的變化。S暴露在空氣中會發生氧化反應:

S+O2=SO2(3)

SO2與水反應會生成亞硫酸:

SO2+H2O=H2SO3(4)

H2SO3在空氣中進一步發生氧化反應:

2H2SO3+O2=2H2SO4(5)

經過必修一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氧化還原反應和一些金屬的反應,可以輕松地將Fe2O3生成FeSO4的離子反應寫出來:

3Fe2O3+S+10H+=6Fe2++SO42-+5H2O(6)

這也是古籍里提到的“經過雨水的浸淋就能溶解生成硫酸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者,將書中的文言文有效融入課堂,引導學生在復雜的語言中提取有效信息,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跨學科融合,有利于學生愛國情懷、科學態度以及信息素養的培養。

3.3? 作為題干素材進行試題編寫

在對高考題進行分析時,筆者注意到2019年和2020年全國二卷的選擇題題干都融入了傳統文化,并且新改版的人教版教材在緒論和課后習題中也都新增了許多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與題目。在國家的大政策下,試題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同時橫向觀察,該現象在其他學科中也有所體現,這就要求學生在繁雜的題干中找到關鍵詞,從而更加準確地分析試題,對學生自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2020年全國二卷第一題的題干采用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濕法煉銅的一段話:“信州鉛山有苦泉,流以為澗。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烹膽礬則成銅。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北匦抟?9頁的習題將《天工開物》中關于火法煉鋅的工藝記載加到題干中,讓學生從題干中自主提取有用的信息,這更加體現了當前新課改的趨勢[6]。

學生可以通過日常做題進行訓練,題目不再像以前一樣枯燥無味,而是充滿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側面強化學生的科學文化自信,使其將所學知識遷移到其他科目和生活中。雖然將化學史與試題相結合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但是將文化與題目相結合必然會成為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

4?教學反思

4.1? 豐富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

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現在學生自身的素質越來越高,教師只有積極充實自己,才能在課堂上毫不露怯,有底氣地與學生交流。古籍中的文字大多晦澀難懂,試題轉型也很快,要想將難以理解的知識用簡單明了的方式呈現出來,化學教師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儲備,將自己所學傳授給學生?!短旃ら_物》中有很多內容都與化學教材相關,但是教學形式和方法都要靠教師來設計,以保證科學性和合理性,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4.2? 豐富課堂教學的素材來源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古代化學人才輩出,教師不能將目光局限在一本古籍上,例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都包含許多與化學相關的內容,將這些素材加入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愛,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內涵,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瘜W學科已經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應借助古代科技著作,將科技與文化相結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培養出一批批富有科學精神和文化素養的青年人[7]。

4.3? 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當前,初高中學生的學業壓力逐漸增大,沒有大量時間閱讀課本以外的書籍?;瘜W老師應該多與語文老師和歷史老師溝通,在課堂教學中多強調一些專有名詞的解釋,使學生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積累,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人文精神,使其了解更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5?結語

根據《天工開物》的相關內容與化學學科特點,將其初步與課堂教學以及課后習題進行結合,但是在現實課堂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多數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形式,不能較好地將課外內容合理地運用于課堂之中,并且文學素養較低、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意識相對薄弱,所傳授的知識千篇一律、不夠新穎;大部分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相對較弱,在做題或者上課時會產生畏懼心理,從而對化學失去信心。因此,在課堂教學和作業上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應用和考察形式要更加多樣,對學生的評價也要多樣化,同時要將難度控制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朱汝葵,李碩,陳思靜.《天工開物》蘊含的化學知識分析與應用[J].廣西教育,2021(38):119-120.

[4]戴家琪,鄭柳萍.《天工開物》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2021(5):50-53.

[5]夏劍欽.天工開物[M].長沙:岳麓書社,2022.

[6]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中心.普通高中教科書·化學·必修第一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7]李佳軒,鄒培杰,陳晗萏,等.化學類通識課程中“科技傳承”與“文化自信”的融合—以古代典籍《天工開物》在化學與人類文明中的詮釋為例[J].大學化學,2022(10):34-42.

猜你喜歡
中學化學教學傳統文化
試析新課改背景下中學化學探究式教學模式
“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探析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例談巧用數學方法速解化學問題
對教學中幾個疑問的探討與思考
例談低熱固相化學反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