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視域下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路徑探析

2023-09-07 08:48顧迪
新教育·科研 2023年8期
關鍵詞:綜合實踐傳統文化小學

顧迪

【摘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適當融入傳統文化,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教師調整教學方案,通過整合傳統文化教學資源、創設傳統文化學習情境、組織傳統文化展評活動、對接傳統文化生活訓練等教學手段,優化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啟動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引擎、推動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進程、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品質。

【關鍵詞】小學;傳統文化;綜合實踐

教師如果只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會使得學生不了解歷史文化,不接受中華傳統文化,價值觀容易出現偏差。小學生可塑性強,同時辨別能力較弱,隨著智能電子設備的普及,接觸更多西方文化或偏執、病態文學,出現盲目崇拜現象,從而導致其三觀、認知的偏差。為防止這一現象,教師在趣味性更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開展文化教育活動,有利于學生吸收中華經典傳統文化知識,培養學生傳統文化意識。

一、整合傳統文化教學資源,優化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教師結合學情優化實踐活動教學設計,深入挖掘教材中傳統文化資源,并統籌設計實踐活動方案,篩選學習內容,使傳統文化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欣賞中華傳統美德,學習優秀傳統品質,潛移默化地提升綜合素養。

1.發掘教材傳統文化資源

小學生更容易接受直觀的事物,對理論知識的灌輸不感興趣。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資源,優化教學設計,組織相應的實踐活動,并與學生合作,在實踐活動中探索、體驗、感悟,以及分析、總結知識,建立完整的知識框架。有了傳統文化的助力,使得實踐活動更加具有教育意義。傳統文化在實踐活動中的具象化,使得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觸摸。這樣的傳統文化知識才會變得生動、有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教學教科版三年級上冊“我當節約宣傳員”時,教師挖掘以節約為主題的相關傳統文化知識融入課堂教學。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注重的是不鋪張、不浪費,對錢、物等節制使用。教師鼓勵學生回憶生活中有哪些浪費的現象,學生回答熱情高漲,有的說洗手不關水龍頭浪費水,有的說睡覺不關燈浪費電,有的說剩很多飯扔掉浪費糧食,等等。教師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所學的知識中又有哪些是提倡節儉的,有的回答“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有的回答“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等,幽默的回答有效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師適時引入宋代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里的“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教師利用中國優秀的古詩詞文化,讓學生接觸到傳統國人勤儉持家、物盡其用、努力積蓄的精神,并為之學習約束自己,從而養成節約、節制的好習慣。

2.統籌設計實踐活動方案

教師綜合各學科教學內容統籌設計實踐活動方案,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接觸更廣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認知體系。教師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從而提升傳統文化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逐漸成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

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對各學科知識點進行統籌設計安排,幫助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效內化學科知識。如教學“我們與動物交朋友”時,教師展示一組動物圖片,讓學生辨認。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熱情高漲。教師要求學生思考中國古代有哪些代表吉祥、祥瑞的動物,學生的回答大部分是龍、鳳、錦鯉、麒麟等,唯獨沒有人提到鹿。教師展示鹿的圖片,讓學生對比龍、麒麟與鹿的相似之處,發現它們都有鹿的特征,可見鹿在古代吉祥文化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此時,學生的心中對鹿的形象已經有了概括,教師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創作一幅有關鹿的作品,學生能夠積極響應,發揮主觀能動性,順利完成創作,其感知體驗開始豐富起來。

二、創設傳統文化學習情境,啟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引擎

教師創新教學模式,利用情境化教學方式,創設傳統文化學習情境,營造傳統文化學習氛圍,推出綜合實踐活動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積累,提升其文化涵養,從而順利啟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引擎。

1.優選傳統文化情境方式

教師優化設計傳統文化情境方式,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氛圍,充分利用各種線上平臺資源和線下宣傳專欄、黑板報等資源,讓學生在校期間隨處可見傳統文化的宣傳內容,營造積極學習傳統文化的校園環境。教師通過對視聽環境的打造,對傳統文化內涵的宣傳、推廣,創設出優秀傳統文化情境,同時對傳統節日、習俗、儀式等深入挖掘,展現中華民族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為學生傳輸正確的價值理念、追求。

在教學“我們喜歡的動畫片”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幾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豐富的國產動畫片,隨著動畫片的播放,能夠立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動畫片中經常引用的比較經典的傳統文化當屬皮影戲,皮影戲在中國傳統動畫中有著廣泛應用。教師搜集其中較典型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動畫片段進行展示播放,鼓勵學生尋找動畫片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學生通過視聽體驗,能夠發現動畫片中的伴奏樂器、人物造型、演出風格等跟現代動畫片不同。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感受動畫電影中人物性格包含的堅韌、頑強、善良、勤勞、自信、不屈、無私等高尚品德,以及影片中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族音樂,讓學生切身體會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

2.推出綜合實踐活動任務

綜合實踐活動要突出多元性、綜合性的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梳理各學科知識,并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拆分、延伸、融合,提升各學科之間的關聯性,以此為本,推出綜合實踐活動任務。學生在完成綜合實踐活動任務的過程中,通過體驗、探索、思考、總結等一系列行為,掌握更多知識和技能,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而在潛移默化中生成民族自信、愛國精神、 優良品德。

通過學習,學生普遍有了自己創作故事的沖動,進行“制作我的動畫片”的教學時,教師傳授翻頁動畫的制作過程,以及基本注意事項??紤]到小學生的手工、繪畫能力有限,教師展示畫面比較簡單的《三個和尚》《小蝌蚪找媽媽》等動畫,為學生打開創作思維。學生對于新穎的動畫創作方式非常感興趣,急于制作屬于自己的“動畫片”。教師要求學生先準備好材料,梳理故事脈絡,理清前因后果后才著手創作。學生從裁剪、裝訂到繪畫、涂色,能夠順利完成翻頁動畫的制作。有些學生仿照教師展示的動畫內容制作,有些學生則自己創造出新的動畫形象以及故事情節,教師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給予正面肯定、鼓勵。學生通過完成實踐活動任務,深刻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

三、組織傳統文化展評活動,促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進程

教師適當組織、優化作品展評活動,創新綜合實踐活動形式,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便于小學生操作的內容,為學生搭建展示、分享的平臺。教師對評價活動做多樣化設計,自評互評結合,生評師評對接,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知識、技能創作具有自己個性特點的作品。

1.優化傳統文化展評活動

學生極為在意別人的評價,為了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對評價活動做多元化處理,積極探索評價形式、評價語言等。在展評活動中,教師的評價盡量使用專業語言,推出激勵性評語,表揚學生勇于創造的精神和豐富的想象力。教師運用合理、科學的展評活動模式,根據學生的基本學情因材施教,勢必對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心理產生沖擊,調動學生實踐活動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科教學注入豐富動力。

剪紙是中國民間歷史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藝術形態之一。在教學“生活中的標志”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剪紙藝術做激趣導入,并出示、分發彩紙,示范剪紙的操作方法,學生對于剪刀的使用比較順暢,能夠順利模仿剪出圖形。隨后教師展示生活中的交通、衛生、體育、銀行、環保等標志圖案,介紹這些標志的含義,讓學生辨識、比較,了解標志的分類及構成等基本知識,引導學生發現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標志,并以剪紙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能夠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標志一一裁剪出來,其分類也是比較豐富的,教師對這些成果給予鼓勵、表揚。隨后,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評活動,對于他人制作的標志剪紙作品進行評價及反思。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體驗到民間藝術剪紙的魅力。

2.創新綜合實踐活動形式

教師制定詳細、科學的教學計劃,與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水平相結合,對綜合實踐活動形式進行創新,適當滲透傳統文化元素,引導學生在完成實踐任務的同時,掌握傳統文化知識。教師綜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搜尋實踐活動與傳統文化教育相關聯的教學內容,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傳統文化教育更加直觀、立體、生動,方便學生理解和消化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雖然詩詞歌賦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浩如煙海文化中的冰山一角,但也經歷了世代的傳承與發展,是我們了解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如在教學“我們知道的風”時,教師板書李嶠的《風》,“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蓖瑫r,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風吹落葉、鮮花、江面、竹林的視頻片段。直觀的視覺沖擊,能夠讓學生明白這首詩是對風的描寫,詩人通過對葉、花、浪、竹有形事物的描繪,反襯出無形、無色的風。全詩沒有一個“風”字,卻句句在寫風,學生品味這首詩后,明白要想表現出風,就需要借助有形的事物,為后面的手工制作打下基礎。教師布設實踐活動任務,創作一個以“風”為主題的作品,表現形式不限,可以是泥塑、繪畫、折紙、粘貼等,學生能夠利用有形事物的形態表現風的存在,順利完成任務。

四、對接傳統文化生活訓練,提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品質

教師延伸傳統文化訓練維度,將傳統文化與學生日常生活相對接,設計一些實踐活動任務,讓學生主動進入實踐環節,在生活實踐中建立傳統文化鑒賞能力。觀看民間藝術表演、參加傳統文化團隊、開展中華文化知識競賽等,都能夠形成學習體驗,教師需要合理設計安排。

1.延伸傳統文化訓練維度

對于初次接觸社團的小學生來說,對社團的作用并不太了解,教師應做好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傳統文化社團的組織、宣傳。在社團成立時,教師進行適當的組織干預,確保社團能夠正常成立、運作,吸引更多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學生加入社團,在創造性實踐活動中培養綜合文化素養。社團成立后,需要接觸更多民間傳統文化內容,教師適時指導,引入傳統文化知識,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延伸傳統文化訓練維度的同時,有效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

造紙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普及度和向前發展的腳步。教師在教學“我們來造紙”時,引入簡易造紙的流程,激發學生想要制造一張紙的興趣。探索古法造紙術,在探索中感受科技的神奇與大自然的美妙,在探索中傳承中國文化,在探索中學習指尖上的技藝。在教師的率領下,學生興奮地用舊紙、廢棄的包裝紙等資源,搗碎成紙漿鋪平,最后做出一張全新的紙。學生經歷造紙的過程,不僅提高其動手能力,也了解紙張的循環再造功能,提升節約、環保意識。教師繼續布設社團任務,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教社團其他成員造紙術,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體會中國古人的智慧,陶冶其對傳統文化的情感。

2.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內化

中華傳統文化素材眾多,教師適時布設文化知識搜集、學習交流、信息共享等訓練任務,搭建更多信息交互平臺,組織多種形式的實踐學習。教師通過布設多樣化的綜合實踐活動任務,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自覺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學生在信息采集、案例分析、生活觀察、社會調查的過程中探索、體驗、思考、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促進綜合實踐活動素養的內化。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在教學中國傳統節日時,教師列舉一系列節日的名稱,要求學生從中選擇屬于中國傳統的節日,經過一番討論、補充,選出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基本可以概括傳統節日名稱。教師布設社會調查任務,要求學生搜集這些傳統節日的時間、來歷、風俗等,并按時間順序整理成冊。對接生活訓練的課后綜合實踐活動任務,能夠有效延伸傳統文化訓練維度,學生通過線上查詢、生活觀察、社會調查等體驗過程,促進其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內化,鍛煉其信息搜集、知識梳理、探索分析能力。

教師做好學情調研,優化教學設計,為學生安排更多課內外活動內容,組織學生參與多元化的實踐活動學習,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傳統文化與綜合實踐活動相融合,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觸動和啟迪。教師對教學資源進行梳理、整合,推出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任務,做好教學內容滲透和延伸訓練維度,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體驗,建立傳統文化認知,提升其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敏.“雙減”背景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層次性作業的探索與運用[J].新教育,2022(35).

[2]劉雪琴.探究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開放式課堂的建構[J].學苑教育,2023(01).

[3]錢建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項目化學習的實施[J].教學與管理,2023(05).

猜你喜歡
綜合實踐傳統文化小學
落實數學綜合實踐活動 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有效策略探究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