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畫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應用

2023-09-07 08:48王紅霞
新教育·科研 2023年8期
關鍵詞:實踐應用小學美術

王紅霞

【摘要】為了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感知能力、觀賞能力、動手能力、想象力等,教師在動畫資源應用到小學美術教學方面做出探索。動畫資源與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利用整合動畫資源信息、優化動畫輔學設計、創新動畫訓練組織的教學方式,以達到激發生本創造性思維、促進生本探索性學習、提升生本實踐性意識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美術;動畫資源;實踐應用

小學生的課程種類有限,無法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教師嘗試改變原有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適當融入動畫資源。小學生對動畫接受度較高,與動畫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得到學生的一致認可,重新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降低了美術知識學習的難度。教師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創作的同時,提升其想象力和創造力。

一、整合動畫資源信息,激發生本創造性思維

1.搜集教材動畫資源

小學生熱衷于動畫的感官沖擊,對于動畫的故事情節代入感強,能感知動畫人物的喜怒哀樂,并會模仿動畫人物的行為,在動畫中匹配生活的影子,但分辨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地鑒別優秀的動畫作品。教師面對豐富的動畫資源,需要把關篩選適合學生觀看的素材,挖掘教材中動畫內容,梳理相關動畫脈絡,呈現完整故事,把健康、優秀的作品展現給學生,更大限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師深潛學生群體,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美術創作的實際水平,搜集學生喜愛的動畫人物導入課程。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課“主體與背景”,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小黃人大眼萌2》的片段,并從中截取小黃人在不同背景下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主體是一幅畫的主要內容,一般是人或物來表示,背景是一種襯托關系,讓學生在這些圖片中發現小黃人以及壞蛋們在不同背景下產生的不同效果。教師再利用摳圖軟件,把主體互相變換,要求學生觀察相同背景下,不同的主體所產生的變化效果。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更多的體驗視覺帶來的沖擊,利用直觀的視覺刺激,讓學生明白突出主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而在作畫時能正確處理畫面內容之間的關系,清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2.吸納校本動畫素材

為了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學校增設校本課程,學生可以自愿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教師吸納校本課程的動畫素材,豐富美術教學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動畫資源與教學活動相結合,拓展多媒體教學的多元化表現形式。教師將動畫轉換為教學工具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不只關注故事情節,還要注意觀察色彩和形象搭配等,讓學生在觀賞、對比中成長創造性思維能力。

我們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色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六課“色彩的漸變”,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單色和雙色的深淺變化知識,學會用接色方法表現漸變色彩。教師從校本動畫素材中選取含有彩虹,或四季變化等的動畫內容,讓學生在觀賞時感受色彩漸變的美,體會相近顏色的過渡性。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色彩漸變的景物或物品,并對它們進行比較、歸類,順利激發學生色彩表現的興趣,并逐漸掌握接色技法,能夠準確利用色彩的漸變完成一幅美術作品。教師利用動畫資源引導學生完成作品的創作,培養學生運用色彩美化生活的能力,加強了美術與生活的聯系。

3.創設造型動畫情境

造型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內容,離不開形、色等美術語言的支持。教師創新教學形式,引入情景教學方式,將動畫資源與美術課程教學有機結合,創設造型動畫情景。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影片等,了解更多有關美術造型的知識,加深對美術知識的理解,進而培養其造型能力。融入動畫的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效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教學第三課“‘五谷’作畫”時,教師確定恰當的教學策略,帶領學生了解五谷種子的大小、形狀、顏色等,以及五谷雜糧粘貼畫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環保、節約的精神。網絡上有許多由蔬菜、水果等拼接而成的動畫形象,并發生一系列小故事的短視頻。教師對這些小視頻進行搜集、篩選、整理,并在課上播放,創設造型動畫情境。通過觀賞動畫,學生感受到動畫中的創意和造型,并激發創作的熱情。教師適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活動,利用五谷種子或其他材料進行創作,自主探索不同的造型方法。學生通過創作五谷雜糧畫,發展了創造性思維能力,提升了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二、優化動畫輔學設計,促進生本探索性學習

1.精選動畫輔學手段

教師大膽探索,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動畫輔助教學,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中適時融入動畫資源,運用故事、游戲、角色扮演等方法為學生打造真實、生動的學習情境,改變枯燥的傳統教學形式。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更快地融入美術課堂的學習中。學生在情境或扮演的角色中,能夠深入體驗、思考、比較、探索問題,更快地吸收美術知識,有效提高藝術思維能力。

動畫資源在教學導入、多媒體課件制作情境創設等方面都能發揮著積極的教學資源作用。如教學第七課“色彩的情感”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視頻導入新課。動畫中的盲人小男孩特別渴望看到世界,為了重見光明,不畏艱險尋找傳說中的仙草。教師展示兩張圖片,一張色彩絢麗的風景畫,一張是除去色彩的黑白風景畫,并提出問題,“如果小男孩眼睛恢復了光明,你希望他看到的是哪張圖片?”所有學生均選擇的是彩色圖片。教師繼續拋出問題,為什么選擇這張圖片,學生積極回答,因為五彩的顏色看了讓人心里高興、輕松,黑白灰的顏色讓人感覺壓抑。由此,學生了解了色彩與情感的關聯。教師運用多媒體提供直觀的色彩表達,讓學生感悟色彩的情感,提高學生色彩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

2.組織動畫展評活動

小學生接觸最多的動畫資源就是動畫角色形象,也是學生日常畫的素材內容。教師通過展示介紹動畫片中多種多樣的繪畫技法,引導學生對動畫形象進行藝術創作,并適當組織動畫展評活動,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和評價空間。美術欣賞是一種視覺的心理活動,是通過視覺對作品的直觀感受,最后轉變為情感與意識的過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畫圖和識圖的過程,提升其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的能力。

動畫資源也要配合教學設計來運用,一切為教學服務。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八課“我畫的動漫形象”,教師設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擬人、夸張等動漫表現手法,并能夠發散思維創作出一個具有突出特點的動漫形象。教師展示一些學生喜歡的動畫形象,用紙遮擋一半,詢問學生是否認出是哪個動漫人物,是通過哪個特點認出的?學生踴躍舉手回答,并能詳細描述這些動漫形象的突出特點。教師對學生的答案給予肯定評價,同時展示《海綿寶寶》等動畫片段,讓學生深入了解擬人、夸張的動漫表現手法。學生觀看后,創作欲望高漲,教師適時鼓勵學生創造屬于自己的動漫形象,并組織展評活動。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活動,并很樂意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以及賦予這個動漫形象的人物屬性,同時在觀看他人的作品后,能夠取長補短,繼續完善自己的作品,這個過程是藝術成長的過程。

3.注重動畫學習反思

動畫資源的運用可以為美術課堂教學帶來活力,但教師需要做好調度,在恰當的時間適度運用,不可一味依賴動畫效果,忽略其他教學方法的作用。動畫資源的過度應用,會造成學生完全被動畫故事吸引,無心學習繪畫知識和技法,這樣的動畫引入是失敗的。美術教學不僅是傳授繪畫知識和技法,還要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賞析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將多種教學資源運用其中完成美術課堂的教學。

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把握好動畫資源利用度,如果只是專注美術知識和技法的學習,會導致學生更多地去模仿而不是創新;如果過度利用動畫資源,會導致學生只關注動畫片的故事走向,而忽略美術的學習。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注意學生的表現反饋,以適時調整動畫資源的滲透度。比如,教師在教學第十課“那一刻的我”時,播放一些運動比賽的動畫片段,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自己是主人公的話,當比賽勝利或者失敗時的心情、感受,以及會做出哪些表現。學生通過思考了解到不同生活環境下運動中人物的特征。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根據命題進行創作,讓學生明白在繪畫中想表現人物在做哪些運動,需要從人物的動態、表情及周圍背景的襯托,激發學生創作的樂趣。

三、創新動畫訓練組織,提升生本實踐性意識

1.改變動畫作業形式

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做好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時,不僅傳授學生關于美術的知識和技能,還要適當融入動畫資源,引導學生參與創作。動畫資源的融入有效激發學生對美術知識學習和創作的興趣,教師調整傳統作業模式,對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不同的學生,布設不同的作業任務,因材施教可以降低美術學習的難度,逐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師改變以往作業模式,布設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將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人和物以美術作品的形式表現出來,對于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布設不同的完成形式,可以是繪畫,可以是剪紙,可以是粘貼畫等。學生在觀察和表達的過程,接近了藝術與生活的距離。如教學第九課“對稱的美”,教師播放剪紙動畫片《過年》進行激趣導入,這部動畫片中包含大量的中國元素和美術手法。觀景后,教師展示做好的剪紙作品,傳授學生對稱的知識和對折剪紙的步驟,要求學生自由發揮創作。學生能夠快速理解對稱的含義,將心中所想表達出來,有的剪出簡單的圓形、心形,有的剪出復雜點的花朵、雪花等。不限圖形的自由表達想法,能夠讓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學習中,激發美術創作的熱情。

2.推出動畫生活任務

動畫片作為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包含了豐富的美術元素,教師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從中挖掘教學資源,將學生的興趣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為增加學生的實踐鍛煉機會,教師對接生活,布設動畫生活任務,引導學生將美術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在美術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和創造,通過美術課的學習和動畫任務的完成,能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運用美。

教師要求學生觀看自己感興趣的動畫片,并把動畫片里的人或事物畫出來,拿回課堂展示。學生能夠積極完成任務,并在展示環節興致勃勃講解自己看到的故事情節,以及自己作畫時的想法。如教學十六課“千姿百態的帽子”,教師展示事先做好的不同款式帽子,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制作一頂帽子的欲望。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關于帽子的動畫片,生動形象的為學生展示帽子的基本結構和制作過程。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利用廢舊材料進行制作和裝飾,利用折、剪、貼、插、鏤空等手法進行美術語言的表達。教師布置生活任務,仔細觀察周圍人的帽子特點,并制作一頂與眾不同的帽子。通過動畫相關的生活任務,學生與美術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

3.布設動畫親子活動

動畫資源具有豐富性、實用性的特點。教師布設親子活動課后任務,要求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許多高質量的動畫片受眾不只是小學生,也同樣吸引成年人。教師選取美術元素豐富、具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作為親子活動的任務進行觀賞,并完成美術創作。親子活動的布設除了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練習,還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在美術創作中提升其欣賞水平和創作能力。

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十九課“光的魅力”時,教師設計讓學生了解光與影、光與美術、光與音樂之間的關系,學會運用光進行美術創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播放《大魚海棠》的精彩片段,引領學生觀賞影片中光與影的轉換,以及音樂的配合,讓學生感受光繪藝術的表現形式。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教師布設動畫親子活動,要求學生課后與家長一起觀看完整版的《大魚海棠》,細致感受精美考究的畫面、光影轉換的魅力。觀看影片時,有了家長的參與,能夠監督、輔助學生更多的關注動畫內蘊含的美術知識和技巧。家長在觀看后,可以給學生講述自己的觀影感受,以及繪畫建議,輔助學生完成美術創作,加強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

教師合理地利用動畫資源,將其與美術教學緊密結合,創設多元化的教學課程,引導學生在美術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和創造,讓動畫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時,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創作出獨特的藝術作品。動畫資源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對美術教學的開展有促進作用,能夠有效提高美術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范星妍.動畫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優化與運用[J].教育藝術,2021(06).

[2]戚祎.小學美術教學中動畫資源的穿插應用[J].學苑教育,2022(34).

[3]毛伶俐.動畫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實踐[J].新教育,2022(23).

猜你喜歡
實踐應用小學美術
網絡實戰法在電子商務課程中的實踐應用
高中英語課堂中反思性教學應用策略分析
關于提升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改進辦法
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稅務籌劃在財務管理中的實踐應用探究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