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氏族人的慈善理念與實踐

2023-09-09 14:13蔣偉國
東吳學術 2023年3期
關鍵詞:慈善孔子

蔣偉國

言偃及其后人在中國慈善歷史上,有著不可忽略的地位和影響。一方面,早在先秦時期,言偃就在深入思考社會未來的發展時,圍繞人們應當做到的善行義舉,提出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包含慈善意蘊的理念;另一方面,其一代又一代的孝子賢孫,把與人為善的祖訓深深地銘刻在腦海之中,通過善行幫助他人也升華自我,使“善”成為言氏家族傳承千年、活力依然的內生力量。

一、中國最早的慈善理念肇端于“大同”理想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慈”與“善”是各自有著多重意義的兩個字?!按取?,最初的字義為父母之愛。春秋初年,石碏在規勸衛莊公時提及的“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①[春秋]左丘明撰,[魏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左傳注疏》,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第143冊,第72、450、578-579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春秋中期,魯史克申述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②[春秋]左丘明撰,[魏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左傳注疏》,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第143冊,第72、450、578-579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中的“慈”,即是此意。后來,其字義逐漸擴展到人與人之間的關心、愛護?!蹲髠鳌返挠涊d中,“享以訓共儉,宴以示慈惠。共儉以行禮,而慈惠以布政”③[春秋]左丘明撰,[魏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左傳注疏》,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第143冊,第72、450、578-579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可為佐證?!吧啤北玖x為吉祥,引申為完美、友好、善良等意,如《論語·述而》中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④[宋]朱熹集注:《四書集注·論語》,第125頁,長沙:岳麓書社,1985。。后來,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文化的演進,“慈”與“善”的字義越來越接近,到南北朝時,“慈”與“善”常常組合在一起使用,“慈善”便成為固定搭配的詞語?!段簳ご薰鈧鳌分芯陀辛恕肮鈱捄痛壬?,不忤于物,進退沉浮,自得而已”①[晉]陳壽:《魏書》卷第六十七《崔光》,許嘉璐、周國林編:《二十四全史:魏書》第三冊,第1249頁,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的說法。

“慈善”在公元五六世紀成為詞語以前,人們就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從事善行了。若從“慈善”的現代意涵進行溯源,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開展了早期的慈善活動,儒家、墨家還對慈善進行了見解獨到的闡釋,其中儒家以“仁愛”為中心思想,構筑了民本思想、大同社會等系統的理論體系,成為中國古代慈善思想最主要的淵源②孫燕:《早期儒家和古代猶太教慈善思想之比較》,《孔子研究》2018年第2期。。

在早期躬身開展善行的人群中,儒家學派中不僅有人親力親為,把救貧濟人作為處世追求,而且貢獻了依托個人力量幫助他人的真知灼見。

在孔子眾多的高徒中,春秋末年的衛國人端木賜(字子貢,生活于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56年)是公認的儒商祖師。在司馬遷筆下,“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常相魯、衛,家累千金”③[漢]司馬遷:《史記》卷第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張大可編著:《史記全本新注》,第1404頁,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是孔子“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益”的弟子④[漢]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張大可編著:《史記全本新注》,第2212頁,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不過,他經商于曹、魯兩國間,富至千金后仗義疏財的慈善家身份,卻一直被人忽視。

近年,投身公益慈善事業的浙江實業家葉正猛,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爬梳剔抉,總結提煉出了“子貢,一個不應被忽視的古代慈善家”的鮮明觀點。他引述儒家經典《論語·雍也》中“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⑤[宋]朱熹集注:《四書集注·論語》,第118頁,長沙:岳麓書社,1985。這組孔子師徒二人的對話。漢代桓寬在《鹽鐵論·貧富》中對子貢有“以著積顯于諸侯,陶朱公以貨殖尊于當世。富者交焉,貧者贍焉。故上自人君,下及布衣之士,莫不戴其德,稱其仁”⑥[漢]桓寬:《鹽鐵論》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第695冊,第536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的官方評價,認為這些以往未被重視的“子貢慈善事跡的史料”,“完全說明在孔子儒家思想的熏陶浸染下,子貢形成了富而好禮的品質,與范蠡一樣大范圍周濟窮人、從事慈善了”。由此,他明確提出,中國慈善史上的首善,不是范蠡一人,而應該是“雙子星”:“春秋時期中國民間慈善發端,子貢和范蠡同時發揮了率先垂范作用?!雹呷~正猛:《子貢,一個不應被忽視的古代慈善家》,《公益時報》2022年10月11日。

與端木賜在魯地“博施于民”、救濟窮困民眾的同時,孔子的另一位高徒言偃對當時的善行進行了理性思考,描畫出了中國早期的“慈善”圖景。

敬王三十八年(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言偃隨侍師尊孔子參加魯國公室的歲終祭神大典(蠟祭)。祭儀結束后,言偃陪同孔子出游于觀之上。其間,兩人有一段涉及面相當廣泛的對話,留下了流傳千古的“大同”“小康”理想社會藍本。這段對話,后來以《禮運》為篇名,收錄于《禮記》一書中。

在孔子構想的“大同”世界里,社會上不同角色的人,應當有符合他們人生類別的行為,用他的話表述,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⑧戴圣著,傅春曉譯注:《禮記精華》,第119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8。。

對于《禮運》的作者究竟為何人,現在學界已達成了是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的共識,換言之,《禮運》是后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對此,持相同觀點的學者的見解卻大同小異。唐代孔子裔孫孔穎達在《禮記正義》中對篇名確定為《禮運》的解讀是:“子游所問,唯論禮之運轉之事,故以《禮運》為標目耳?!雹釛钶d江:《言子春秋》,第303頁,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2。。南宋理學大家胡明仲曾說“《禮運》是子游作”①[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八十七,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第701冊,第826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近代的康有為也持“著《禮運》者,子游”②康有為著,吳熙釗、鄧中好校點:《南??迪壬谡f》,第30頁,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5。之論。郭沫若則從學術傳承上分析后得出結論:“子思之儒和孟氏之儒、樂正氏之儒應該只是一系……但這一系,事實上也就是子游氏之儒……《禮記·禮運》一篇,毫無疑問,便是子游氏之儒的主要經典?!雹酃簦骸妒袝と寮野伺傻呐小?,《郭沫若全集·歷史篇》第二卷,第13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明了了《禮運》這篇文章的作者,我們就可確定“大同”理想中慈善理念首倡者的歸屬了?;诖?,有文史學者認為,“2500多年前,言偃所撰《禮運》篇,最早提出‘慈善’的理念,在中國慈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④錢文輝:《〈禮運〉與“慈善”》,《中國政協》2019年第7期。。

二、“家慈善”成就言氏家族延續了兩千五百年

在中國傳統社會里,確保家族不斷承傳的力量,不僅是有形的、物質層面的,更多的是無形的、精神方面的,在某種程度上,后者的作用顯得更加持久而影響深遠。所以,古代社會中流傳著“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的人生智慧。

中國第一大望族孔子家族,從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延續到現在,已經超過了2500年。在這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無論是連年的戰爭烽火、還是不時的水旱災荒,無論是王朝的更迭換代、還是地方的混亂動蕩,這個家族都頑強地堅持了下來。保證他們沒有被強大的外力壓垮的,是其生生不息的族屬文化。所以,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在2022年8月舉行的“樂善不倦:家慈善首屆論壇”⑤家慈善論壇,由浙江省德潤公益基金會、杭州理想村、浙江盛和塾公司聯合發起,旨在挖掘中華慈善文化傳統,通過家這一個連結古今中國人情感的港灣,激活每一個人從事慈善的內在動力。上所作的主題發言中指出,善行是家族傳承之本。修養、德行是孔氏家族不受外界干擾、長期保持自我生存能力的基本因素?!皼]有一個家族是光靠財富傳承的。所以要傳承的話,好好研究孔子家族為什么能傳承2000年?”⑥王振耀:《共同富裕中家慈善的獨特價值和重大意義》,中國公益研究院,http://k.sina.com.cn/article_18 09288927_6bd78edf001016io1.html,2022年9月3日。

也是在這次家慈善論壇上,王振耀專門為“家慈善”這個概念破題:家之善為中華文明之本,至善是修養之基礎,是家國情懷之源。家慈善有著獨特的品格,是以孝為本的倫理,是耕讀傳家的美德,是士大夫對天下負責的擔當精神。

在華夏大地上,存續千年的名門大族可謂鳳毛麟角。山東曲阜的孔氏族人,通過躬身自省的日常修煉,使孔子倡導的做人的行為規范⑦孔子曾提出仁、義、禮相結合的價值原則:“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強調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參見候會編:《四書分類語錄》,第343頁,北京:團結出版社,2014。,成為支撐家族良性發展的內生力量、光耀千秋的不竭源泉。

作為孔門高第弟子,孕育于江南沃土常熟的言偃,得益于孔子的諄諄教誨、悉心栽培,成為早期儒學的重要傳人。其家族后人,以曲阜孔氏為取法榜樣,歷千年而持續不斷,忠實踐行儒家學說,賡續由始祖傳承下來的精神氣質,在家學、家風、家教等方面謹遵圣師之訓,著力維護先師聲名,從而同樣成就了承傳千年的非凡榮耀。

應當承認,言偃之《禮運》篇,假托孔子之名,表達自己在建立“大同”世界上的期望,把不同族屬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描摹為需要著力構建的理想社會圖景,規劃了我國慈善事業早期的發展路徑,也影響了其后漫長的歷史進程。但根據具體情形分析,言氏家族積善之家的形象,既與言偃這位慈善藍圖的最初設計者有關,更與其后裔對始祖教導始終不渝地遵循、踐行密不可分。

中國古代的慈善事業,存在著政府慈善、宗族慈善、宗教慈善、社會慈善等多元共存的運行格局。作為宗族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族慈善活動可以遠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到宋代,出于鞏固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宗族慈善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顯著的發展。言氏族人身體力行賢祖慈善理念、注重日常施與救濟的善舉,與他們在謀世職、護故宅、修譜牒、葺家廟、繕祖塋等①蔣偉國:《淺析言子后裔的聚族之舉》,許霆、陳穎編:《言子與江南文化》,第221-232頁,揚州:廣陵書社,2023。方面持續的做法互為表里,成為言偃家族歷數十世紀沒有間斷、綿延至今的重要因素。

自從隋代開科取士后,參加科舉考試成為讀書人進入仕途的敲門磚。據《文獻通考》記載,有唐一代,共有6642人考中進士②劉海峰:《科舉考試的教育視角》,第28頁,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言子四十五世孫言克光,作為通過寒窗苦讀實現目標的一員,從中感受到了備考之路的艱辛、高中進士的榮耀。不過,從政為官的生涯對他而言僅僅是人生的一種經歷。走上仕途之后,盡管官聲不錯,他還是早早選擇離開官場,在家鄉善待需要幫助的人,并盡己所能扶貧幫困、賑災濟民。據家譜記載,言克光“年五十三以病乞歸,分俸余以贍族人,設先施堂以養民之鰥寡孤獨者;具貧而不能讀書者,設義學以教之。丁巳,邑大水,田禾漂沒殆盡,民之饑而死者相枕藉。公率先賑恤,由是富室慕義,競出粟以濟之,民賴以全活者甚眾”③[清]言夢奎編纂:《言氏家譜》,清乾隆初稿本,常熟博物館藏。。

像言克光一樣樂于為善、經常行善的人,在言氏族人中并不鮮見。在言氏譜牒中記載的就有:言子六十八世孫言愚,“藉修脯奉節母,菽水承歡,克盡孝道,而又以其余教族之貧而廢學者,助族之貧而不能婚喪者”“如前鄉飲賓言愚,隱居教授,竭修羊所入,備甘旨以娛節母,矜其族孤,以貧廢學,育而誨之如其子”④[清]言夢奎編纂:《言氏家譜》,清乾隆初稿本,常熟博物館藏。;言子七十二世孫言以亮,“里有公事,輒捐資不吝。族故有吳公祠傾圮者久矣。乾隆辛未,公爰向德儀等謀曰:吾祠不修即廢,則祖宗露處,其曷以妥先靈庇后嗣乎。公于是首捐白金數十兩,即量土木,不數月而落成。由是燕寢有室,更衣有所,斐然是舉也”;言子七十八世孫言聲金,“以勤儉起家,而好行善事。宗族親友之貧乏者,有求必應,不能償者置之,能償而不即償者亦置之。曰:安得以身外之物,傷親族情耶??芍^仁矣”⑤[清]言敦道主修:《言氏家乘》,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抄本,常熟圖書館藏。。

言氏的諸多族人不僅把善意深深印在腦海里,而且通過著錄文字將其固化為約束闔族之人的行為準則,使之成為家族的集體意識。明萬歷年間(1573-1619)任常熟縣令的耿橘,在為先賢言子家族訓定的《言族六禮》中,提出“均恩澤”的要求,把專設祭田確定為“奉宗祀亦恤貧族”之舉⑥[明]耿橘修,[明]張鼐等撰:《虞山書院志·言族六禮》,明萬歷刻本,常熟圖書館藏。。

一個多世紀以后,言子七十二世孫言夢奎在編纂《言氏家譜》時,應時而變,對《言族六禮》進行了局部修正,仍然以“均恩澤”為規范之一,明確“祭田之設,奉祭祀亦恤貧族也,澤之不均可乎?嗣后著為定例,擇田之肥者四千畝付大宗孫掌管,以備祭用,再聽不科。肥田十畝,每年收米堆置磚瓦,以備修葺廟宇。其余貧族、鰥寡孤獨及有志讀書者,均各授田十畝,仍著宗綱掌管。每歲秋成后,宗綱率眾孫眼同收租分給……”⑦[清]言夢奎編纂:《言氏家譜》,清乾隆初稿本,常熟博物館藏。

遠在湖南湘潭的言氏一支,在民國年間六修家譜時,把乾隆五十七年(1792)的《博士給發家規》收入譜書之中,作為“凡湘支后裔,一體恪遵,毋貽隕越”的規范。家規共有4條,在“積德治生”一條中寫道:“歷考世家富室,俱本祖宗忠孝行善、勤儉操家而發。若刻薄寡恩,奢華懶惰,無不流為貧賤者。但德須久積,生須長治,終身如一日,數世如一人,有誠無偽,慎終如始,方可永保。否則一發無余,甚且一兩代即便衰歇。信得真,守得定,天道報應,不爽毫發。我始祖學道愛人,萬世俎豆,奕葉簪纓,湘支時念祖澤,將來感發興起,與大宗遙映,豈不休哉?!雹唷堆允狭藜页恕?,1925年刻本,湖南省圖書館藏。

三、把“修身”的善意拓展推廣到澤被大眾

在儒家的觀念意識中,無論是高居廟堂的帝王將相,還是身處底層的平民百姓,修身都是人生的根本。只有注重個人言行舉止的日常修練,藉此養成優秀的為人處世品質,才可漸次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循序升級的目標。用儒家的經典語言表述,就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①[宋]朱熹集注:《四書集注·大學》,第4頁,長沙:岳麓書社,1985。。

個人的德行修養,內容廣泛,含義豐富,但行善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不論何人,行善都是一種個人修為。當這種修為成為個體不加思索的自覺行動,得益的就不僅僅是被施者,施與者也會緣此得到凈化和升華。

在中國古代傳統中,行善、積德是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面:行善能夠助人積德,積德必須通過行善加以實現。正因為二者存在互相依存的關系,儒家針對社會上一直存在的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的矛盾現象,強調家庭作用的發揮,把它擺上重要位置。從這種意義上說,《周易》所提出的“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②[春秋]卜子夏:《子夏易傳》,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第7冊,第9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不是迷信的說法,而是儒家對社會倫理的理性總結。

“道德人家福澤長”。在言氏家族的歷史上,賢達之人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德行品格影響、感化家族的其他成員,以個體之善成就家族的福報,使眾多族人在修身中立德,共同營造起道德之家的形象。言子七十三世孫言立矩,“里有事,不惜己財以分解之;親有急,不惜己資以救恤之。故歷年八十七,幸遇皇恩,賜以冠帶,賜以絹米,厚享兒孫,誠天之報善人也”③[清]言敦道主修:《言氏家乘》,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抄本,常熟圖書館藏。。

回顧言偃后裔從修身起始的行善歷程,言氏一族所奉行的與人為善、對同胞的關懷、施與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們由此及彼,把扶貧濟困的對象推展到了整個社會層面。清乾隆乙亥歲(1755年),江南發生重大饑荒,許多人無以為生,流離失所。為救民于倒懸,不少地方鄉紳倡議捐資設賑,并公推言子七十五世孫言德緒主持其事。受命之后,“公身先輸金,營畫盡力,賴以濟者頗眾”。同時代的言氏青城支裔孫言德恰在“邑紳設局勸捐以賑”時,不僅“日置錢米以給鄉黨宗族之貧者”,還專程到募捐之處,“慨然以數千金為創。后凡遇捐歲捐輸,至數千緡”④[清]言敦道主修:《言氏家乘》,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抄本,常熟圖書館藏。。

言子七十三世孫言德堅,是常熟言氏首任翰林院五經博士。在就任職務之前,他的家境相當普通。他曾對人說過:“余窮士也,幸際圣明,求先賢后,得特達拜今職。先時憔悴屯邅,饑驅四出,授徒異地,家無一瓦之覆、罌粟之儲以庇余,子又無他材能可自存……”⑤[清]陳祖范:《節孝朱孺人墓志銘》,[清]言敦道主修:《言氏家乘》,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抄本,常熟圖書館藏。。顯達以后,他希望子孫后代按照圣賢的要求行事,循規蹈矩,守禮講義。家譜記載,他的侄子言鈞、孫子言如洙因之而“平生語不涉謔,鄉黨間排難解紛,周急扶困,未可吏仆數,而尤誼敦族親,賴公成立者甚眾”,故“邑中善舉及大興作,必推公領袖”⑥[清]言敦道主修:《言氏家乘》,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抄本,常熟圖書館藏。。

言氏族人行善鄉里的方式,多姿多彩,在家譜中有著諸多記載。言子七十一世孫言廉,“見義必為,見危必援,教子以方嚴,御下以寬厚,無論識與不識,咸奉為楷?!雹遊清]言夢奎編纂:《言氏家譜》,清乾隆初稿本,常熟博物館藏。;言子七十二世孫言一爵“具陶朱猗頓之智,而緩急濟人,有隨機應變之才”;言子七十五世孫言德宰“居家以節儉自守,一絲一粟,靡不珍之。然親鄰有急難事,竭情相助,即賠費錢鈔不吝焉”;言子七十六世孫言懋讀“見其貧乏者,量力而濟之”;言子七十七世孫言昭瑤“慷慨好義,饑者食之,寒者衣之,歲歲不懈”……⑧[清]言敦道主修:《言氏家乘》,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抄本,常熟圖書館藏。。

言氏族人在多地開枝散葉后,始祖故居地的賢裔不僅謹遵祖訓,遷居他鄉的子孫也恪守祖德,傳承先人遺風。言子七十三世街東支裔孫言立儀,“其先虞山人,先賢后裔也。徙居云陽,再徙毘陵之青城。家世耕讀……天性慷慨好義,不吝千金,獨建家廟,以妥祖靈。仿義田之式,捐百畝之產,俾期功之親,各安其業焉。亡弟成炎無后,為立甥承嗣,其篤親親之誼有如此。他若建橋梁以濟眾,捐田畝以飯僧……”①[清]言敦道主修:《言氏家乘》,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抄本,常熟圖書館藏。。

言氏家族百世不斷的傳承,靠的不是積累多日的財富,而是行善尚德的本色。他們以善的追求,所成就的超越親情友情愛情的大愛,在歷史上留下的足跡,印證了古人“積金遺于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遺于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此萬世傳家之寶訓”的治家之道,誠為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

猜你喜歡
慈善孔子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慈善之路
慈善義賣
慈善義賣
慈善義賣
慈善組織相關知識問答
慈善組織的登記、認定和終止
如果孔子也能發微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