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百年紅色文化魅力理論探討

2023-09-09 14:13賈微曉劉匡潔
東吳學術 2023年3期
關鍵詞:使命感政黨魅力

賈微曉 劉匡潔

“魅力”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能力和資源,經濟領域如此(例如充滿魅力的產品、品牌和企業),政治領域更是如此(具有魅力的政治團體和領袖)。對于魅力的研究是一個新穎而又具有超強實用價值的領域。政黨的魅力型建設,或者說建設魅力型政黨是一種趨勢。一百年來,黨始終踐行初心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繪就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壯美畫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①《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6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而在這百年畫卷中,紅色是其底色。紅色文化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通過革命手段最終要實現成共產主義這個過程中形成的文化,所以紅色文化的“文化基因”——無產階級領導、革命性、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是非常明確的。②賈微曉:《論紅色文化中的文化共同體思想——基于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社會主義文化論〉的思想角度》,《寧夏社會科學》2019年第5期。紅色文化自產生之日起就在中華大地產生了巨大影響,這個影響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紅色文化魅力之所在。本文將從政黨的“魅力型統治及改造”思想出發,進而對共產黨紅色文化魅力進行思考和分析,闡述黨的紅色文化魅力來源是無產階級大眾文化形象、革命文化形象和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文化形象,而這三者最終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紅色文化魅力。

一、魅力型政黨的核心和要素

魅力型治理的思想來自于馬克斯·韋伯的《經濟與社會》一書,該書闡明了政黨“魅力型統治及改造”的相關思想。馬克斯·韋伯是位西方思想家,書中的“魅力型統治及改造”原理雖然與中國的狀況有所不同,但其中的思想是可以斟酌后拿來借鑒的??偨Y起來,馬克斯·韋伯認為魅力型政黨最關鍵的因素是有效性,有效性是政黨魅力形成的根本。但是僅僅具有有效性也是遠遠不夠的,政黨在打造魅力型統治的時候要從外部和內部兩方面著手,外部重點是制度和規則的樹立,而內部是群體修養以及神圣信仰的形成,這些思想都體現著中國共產黨百年紅色文化魅力之所在。

(一)魅力型政黨的核心是有效性

“魅力型統治及改造”的核心在于有效性?!镑攘π偷慕Y構既不存在任命或罷免的形式或者依照章程辦事的程序,也不存在著‘升遷發跡’或者‘晉級提拔’的形式或照章辦事的程序,……他是否能得到服從和追隨,取決于效果?!雹賉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林榮遠譯,第446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魅力型政黨最關鍵因素在于效果,這也就是說,政黨執政的效果是其魅力產生的第一要義。一個政黨在管理國家的時候,如何實現各種政治、經濟、社會的進步是其產生魅力的關鍵。這其中對進步的考核標準可能是多樣的,但是對政黨的考核要求中,唯一公認最核心的標準就是穩定,穩定這個標準就是有效性的直接表現。如果一個政黨都無法將本國的政治穩定住,就是缺乏能力,一個沒有能力的政黨何談魅力呢?正如亨廷頓在他的《變化中的政治秩序》開篇就闡述的觀點:各國之間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們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們政府的有效程度。②[美]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王冠華等譯,第1、350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誠然,一個國家行政制度和官僚體制是衡量政黨能力的一個方面,但是這些都不是核心因素,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適合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和官僚體制也不同,很難去用唯一的一套標準來框定所有的國家。亨廷頓認為就政治發展穩定程度而言,重要的不是政黨的數量而是政黨制度的力量和適應性。③[美]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王冠華等譯,第1、350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對于現代的世界來說,一黨制和多黨競爭制究竟孰優孰劣,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理論探討,但是結果的衡量卻只有一種,那就是政黨統治是否有效、能不能保持穩定。

(二)魅力型政黨要“外部”和“內部”同時兼備

政黨的魅力打造要“外部”和“內部”同時兼備。政黨有效性的表現往往是外部性的,例如制度改革是對外界適應條件的調整,這些“理性”要素不可缺少,缺少這些就失去了政黨賴以生存的第一要義——有效性。但是“理性”要素未必就能和“魅力”直接掛鉤,魅力的來源有時是感性的,魅力最直接的來源就是信仰,無論是宗教、價值觀還是生活理念,信仰的力量往往比“理性”高出不知道多少倍。所以魅力型政黨的塑造,切不可失去“感性”因素?!镑攘赡苁嵌覍嶋H上不言而喻地一般也是各自在質上特別的,此時,它的體現者的使命和權力在質上的限制,是由內部產生,而不是由外部的制度所強加?!雹躘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林榮遠譯,第446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魅力型政黨的魅力絕不是僅僅來自于外部的制度強加。一個沒有魅力的人再有權勢只能是威懾讓人懼怕,但絕談不上令人信服和受人敬仰。這樣看來,魅力也是由內部產生的,一個由內部產生的自然流露品質所形成的敬仰不知道要比威懾帶來的懼怕有多受人愛戴。

(三)魅力型政黨不可丟失“個體修養”和“神圣形象”

政黨的魅力不可丟失“個體修養”和“神圣形象”?!疤热羲麄兂姓J他,只要他善于通過‘考驗’保持住這種承認,他就是他們的統治者。但是他不是按照選舉的方式,從他們的意志中引申出他的權力,而是相反;對有魅力品質的人的承認,是他對他們負有使命的人的義務?!雹賉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林榮遠譯,第446、459、446、453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政黨的魅力來源有時來自于政黨自身的品質,而不僅僅是選舉或者是其他“合法”性的延伸。這也就表明了政黨魅力的打造決不能忽視“個體”品質及形象的塑造?!皟煞N統治結構的外在形式,也往往相同得直至完全一致。一位好戰王公與他的隨從一起就餐,究竟具有‘世襲制的’性質,還是具有‘魅力型的’性質,從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兩者取決于浸透共同體靈魂的‘精神’,也就是說,取決于統治者的地位所賴以存在的根基:由傳統神圣化的權威或者個人的英雄信仰。而且從前者到后者,道路是暢行無阻的?!雹赱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林榮遠譯,第446、459、446、453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魅力型的權威來自于神圣化的信仰,魅力本身就不是一個可以衡量的客觀事物,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觀上的感受,如果形成超強的魅力勢必要打造不同于世俗的神圣色彩,或者是不同于一般的優越,就這點上來看并不是虛浮或者夸張。政治需要權威,權威除了那些“合法”的制度外,超越一般的神圣形象也不可缺失,尤其是在宗教國家或者傳統思想深厚的國家中,這點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這些國家的人們對于“合法”的制度可能只是理性地接受,形成信仰卻必須要有超出一般的形象出現。

二、魅力型政黨的建設途徑

魅力型政黨的建設要在實踐中樹立,魅力建設最終的目標是要解決革命和傳統兩大主題。所以革命和傳統都是極易樹立“信仰”的關鍵,但是兩者之間的平衡是考驗政黨魅力建設水平的核心。

(一)魅力型政黨的建設要在實踐中樹立

魅力型政黨的建設要在實踐中樹立?!镑攘π偷挠⑿垡瓿龅乃臋嗤?,不像一種官職的‘權限’從制度和章程中派生出來,也不像世襲的權力從傳統的習俗或者封建忠誠的承諾中派生出它的‘權限’,而是只有在生活中通過考驗他的力量,才能獲得和保持他的權威?!雹踇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林榮遠譯,第446、459、446、453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一個政黨不能脫離官僚制度那一套,官僚制度是政黨合法性和權威來源,當然也不能脫離傳統的習俗那一套,否則就會脫離群眾沒有支持的基礎。這也就表明了政黨魅力的來源不能僅僅是通過官僚制度那一套來硬塑造,當然也不能是僅僅簡單來自于傳統的習俗或者封建忠誠那一套,或許形成魅力的初期和基礎中有這方面的因素,但是僅僅有這些因素絕不可能形成完整和穩定的魅力。魅力的來源還必須是來自于現實中的實踐,只有在現實實踐中經過考驗的魅力才是魅力的最終定位。這也就說明政黨必須在時代的變遷和進步中通過實踐來提高自己,通過實踐來塑造自己,通過實踐的效果來提高自己的魅力和威望。

(二)魅力型政黨的建設要有使命感

政黨的魅力還來自于宏大的使命感,充滿使命感的政黨其格局和理想都是非凡的,而這種使命感絕非那種合理的官僚體制的法律和規章所能表現出來的,使命感一般都會因為具有革命性質而增強其效果。這也就是說使命感的形象一般是通過革命的理想和手段建立起來的?!霸谡晤I域也好,在宗教領域也好,都有一些傳統的、習以為常的日常需求,建立在習慣、尊重傳統、孝敬父母和祖先及個人的仆人忠誠之上的父權家長制的結構,就為這種日常需求服務,這同魅力的革命作用形成對照?!雹躘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林榮遠譯,第446、459、446、453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革命的魅力性不言而喻,但是革命的目標、途徑和未來是政黨必須要深思熟慮的。具體來說,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革命之后的未來會怎樣?是要有明確的計劃和思考的,不然革命巨大的威力不僅不會帶來進步,反而會帶來倒退,革命的“魅力性”也就不復存在了。而革命的問題還不僅僅如此,因為革命是一種巨大的變革,不僅會帶來新的時代,而且還會改變原有的狀態,但原有的狀態例如傳統和習慣也不是容易改變的。所以革命本身也是一把雙刃劍,革命會帶來使命感從而增加魅力形象,但是也會因為“革命對傳統的破壞”喪失魅力。

(三)魅力型政黨的建設要平衡“革命和傳統”

革命與傳統兩者之間的平衡是考驗政黨魅力建設水平的核心。建設魅力型政黨的矛盾性在于革命創新性與保持傳統性,因為一方面完全脫離傳統是極為冒險的做法,人民大眾是傳統的捍衛者,人民大眾的某些評判標準也來自于傳統的意識,盲目激進的消解傳統無異于自取滅亡。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停留在傳統不動,一個政黨必須是能領導這個國家的人民不斷突破和發展的,發展就需要實踐和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從傳統意識中解脫出來。所以如何保持傳統和突破傳統看起來倒是一個二律背反的現象了,但是這種情況確實是考驗一個政黨能力的重要方面,這理所當然也是一個政黨魅力之所在。傳統文化往往是革命“使命”感的阻礙力量?!翱赡芨鶕湟庀蚝蛢热?,可能針對某一種以地域、倫理、社會、政治、職業或者其他任何方面為界限的人的群體,而且在一般情況下也如此:這時,這個群體的范圍就是它的界限?!雹賉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林榮遠譯,第446、451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一個政黨的魅力性不能脫離他所在的群體,而群體意識又帶有鮮明的地區特色,這個特色很大程度上就是傳統。這也就是說,政黨的魅力打造不能脫離傳統,脫離傳統首先要冒著人民群眾全面反對的危險。傳統是一個地區甚至是民族的根,它影響著人們的道德、價值觀、生活方式、人際關系,從而構成了人們的生活?;趥鹘y上的行為才有“魅力”的可能,改變傳統的危險就在于改變了人們賴以生存的習慣和一切,政黨去改變傳統無疑是冒著自掘墳墓的危險?!安浑y理解:兩者力量都不是建立在有計劃和有的放矢制定的規則及其知識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信仰和獻身之上的,即相信具體人員的權威是特殊的、絕對的或者相對的、對于被統治者來說無論如何是有效的神圣性,同時獻身于對待他們的孝敬關系和孝敬義務之上的。在這兩種力量中,孝敬關系和義務本身都總是具有某種宗教的莊嚴?!雹赱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林榮遠譯,第446、451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革命具有信仰性,容易產生魅力,但是傳統同樣是信仰的重要來源,有時民間的信仰主要就來自于傳統。這說明政黨一方面要樹立不斷革命,引導國家走向美好未來的形象,另一方面還要不能破壞另一種信仰——傳統。

三、共產黨百年紅色文化魅力理論探討

魅力型政黨的建設要在實踐中樹立,魅力型政黨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能在實踐中長期保持魅力必然要形成一些獨特的文化,當然這些魅力的文化形象建設不能脫離有效性這一大原則,同時還要從“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處理好“個體修養與神圣形象”“實踐性與有效性”“革命與傳統”的關系,因此本文認為共產黨紅色文化的魅力來自于無產階級大眾文化形象、革命文化形象以及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文化形象這三個方面。而這三個方面的具體體現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敢于開拓創新實干、富有理想胸懷遠大。

(一)平衡“革命與傳統”——無產階級大眾文化魅力

“大眾”是個一般和普遍性術語,社會主義社會的“大眾”和資產階級社會的“大眾”應該被嚴格區別③[蘇]尼·瓦·貢恰連科:《精神文化—進步的源泉和動力》,王文郁等譯,第154、214頁,北京:求實出版社,1988。,“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下的無產階級意識形態是和統治階級對立的,而社會主義社會制度下的無產階級意識是與統治階級一致的?!雹躘蘇]尼·瓦·貢恰連科:《精神文化—進步的源泉和動力》,王文郁等譯,第154、214頁,北京:求實出版社,1988。所以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大眾就是一種無階級的、和諧的、無對抗意識的群體。如果從民族屬性來看無產階級大眾,情況可能更為復雜。社會主義文化大師拉德布魯赫認為在社會主義文化共同體當中需要仔細研究民族傳統文化。拉氏認為社會主義文化并不是去否定或者消除民族文化,但是要將社會主義的使命感融入到民族文化中。他在《社會主義文化論》中說道:“如同人要獲得個性一樣,民眾為了獲得民族性,也需要在人和民眾之上設定一個使命?!雹輀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社會主義文化論》,米健譯,第9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拉氏認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文化理想是最崇高的,也是形成社會主義文化共同體最重要的條件,不同國家的民族文化誠然都可以保持原有的特色,但是最終都需要和社會主義文化融合并且同時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無產階級大眾文化融合了屬于本民族特征的傳統文化,但是這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要以社會主義發展為大方向,將社會主義的使命融入到民族文化中。

馬克思曾說:“共產黨人同其他無產階級政黨不同的地方只是:在無產者不同的民族的斗爭中,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雹僦泄仓醒腭R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41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中國共產黨的紅色文化魅力是建立在無產階級大眾文化之上的,這是由共產黨的性質和目標決定的,脫離了無產階級大眾等于直接改變了黨的性質和目標。而無產階級大眾文化的形象不僅包括階級性的“革命”形象,還要包含民族性的“傳統”形象,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的魅力形象建設一方面要體現共產黨的大眾形象,另一方面還要體現中華民族的大眾形象,二者缺一不可。而這兩個方面還要融合到“個體修養與神圣形象”的塑造當中,“神圣形象”一方面必須是無產階級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必須是中國民族文化的形象,而其中的個體修養是必要的補充條件,個體修養的缺失無疑會讓“神圣形象”大打折扣。所以無產階級大眾文化形象的樹立以無產階級大眾文化、中華民族大眾文化以及個體修養三位一體為基礎。中國的紅色文化自產生開始到今天已經走過了百年的歷史,這個百年歷史也是中華民族從落后挨打到自強自信地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中國紅色文化中的無產階級大眾文化秉持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和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因而在中華大地上產生了持久的魅力。

無產階級大眾文化的魅力核心是群眾路線。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雹诹暯剑骸读暯秸勚螄碚返?卷,第136頁,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始終堅持的根本宗旨,群眾路線是貫徹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v觀世界上的各種政黨,沒有任何一個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近百年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著血肉聯系。從這點來說,紅色文化中的無產階級大眾文化魅力是共產黨最接地氣的魅力。

(二)革命文化的“實踐”魅力

“革命”原本用于君主制朝代之變革,清末“革命”詞義更加擴大,泛指重大革新。誠然,任何一種重大創新都會帶來犧牲,例如我們所說的技術革命,一批老舊產業和工人被淘汰造成失業,難道不也是一種“犧牲”嗎?熊彼特所說的“創新的破壞”早已闡明了“創新”的破壞性,創新的本質就是破壞舊有的東西,這個東西是“物質”,也可能是“意識”,是生產力,也可能是生產關系。革命文化從創新的角度來看就是創新文化,這個創新文化是在革命者的帶領下發展起來的。所以革命者領導的革命文化,其本源是一種政治文化,革命文化中的意識形態同樣也是政治的,革命文化本質上就是一種具有斗爭精神的集體“創新”強文化。

共產黨的魅力也來自于紅色文化的革命意識和革命精神,這是共產黨自建立伊始就帶有的基因,也是共產黨最為鮮明的特征。革命就是創新,革命就是實踐,只有不斷通過革命這個實踐過程才能把偉大的社會主義理想完成。此外上文說到革命具有信仰性,信仰容易產生魅力,所以革命者本身就是“信仰”最好的承載者,如果一個通過革命起家的政黨丟失了“革命”這個核心競爭力,那么就會失去其最大的魅力。革命的魅力不單單在于革命者本身,還在革命的建設性效果,因為通過革命的“創新”實踐最終能形成國家的發展,有效性的原則也會得到落實,所以革命不僅是有效性的手段,也是共產黨立足的根本,從這個角度來說革命文化的形象是共產黨最鮮明的魅力。

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文化指引全國人民實現了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向共和民主的偉大飛躍。在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文化為新中國國家地位的確立、社會主義建設和探索取得基礎性建設重大成就以及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提供了強大的力量和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革命實踐產生偉大的革命精神。偉大的革命實踐和革命精神形成了偉大的革命文化,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文化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經過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懈奮斗、艱苦實踐所形成的獨特文化。共產黨取得的成就也凸顯了共產黨紅色文化中革命文化的偉大“實踐”魅力。

(三)“神圣的使命感”——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理想的魅力

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也是全人類最高的理想。這樣的理想和信念是其他政黨所不具備的,從而也就構成了魅力其本身。共產黨的社會主義文化形象無疑給予了人們一個清晰而又堅定的目標,這樣的形象既不同于世俗的偉大形象,也代表著一種大同、互助、平等這樣崇高的理想信念,所以社會主義文化形象是共產黨最為神圣的形象,這個神圣的形象自帶使命感,能形成超強的不同于世俗的神圣色彩魅力。

一個政黨必須有偉大的理想使命感,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懷有偉大理想和使命感?!案锩硐敫哂谔?。沒有一大批具有堅定共產主義理想的中華兒女,就沒有中國共產黨,也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今天我國的發展進步。要把我國發展得更好,離不開理想信念的力量?!雹倭暯剑骸读暯秸勚螄碚返?卷,第4頁,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始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這種信仰也是共產黨的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共產黨的使命感還來自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這個使命感同樣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為之奮斗。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在腥風血雨中能夠一次次絕境重生,在攻堅克難中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核心就在于不管是處于順境還是逆境,也不管是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胸懷遠大理想。正是這種信仰的偉大、理想的偉大、使命的偉大、宗旨的偉大,最終形成了共產黨紅色文化中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理想的使命魅力。

四、結語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偉大的民族,創造了綿延五千多年的燦爛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②《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而近代中國同樣為世界創造一個更加不平凡的文化,那就是紅色文化。中國的紅色文化自產生開始到今天已經實實在在走過了百年的歷史,這個百年歷史也是中華民族從落后挨打到自強自信地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百年紅色文化體現著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懈奮斗、艱苦實踐,實現共產主義使命感的偉大魅力,這個紅色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縮影。黨的百年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黨的百年奮斗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最為顯著的文化標識,也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充滿無窮魅力的治理表現。

猜你喜歡
使命感政黨魅力
中小學教師感知使命感對踐行使命感的作用機制研究
“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政黨”
獨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東方欲曉》的魅力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黨制度的“三個新”
美國青年華人熱議十九大:激發強烈使命感
工作使命感:一個正在復蘇的研究課題*
被注入東方魅力的配飾
民主黨派政黨認同的有效構建
俄羅斯政黨的最新變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