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

2023-09-10 15:21姚虹宇
廣西教育·A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數字資源數字時代教育信息化

【摘要】基礎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是解決城鄉教育公平問題、促進優質教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有效保障。然而,當今絕大多數中小學生并沒有為數字教育未來做好準備:各種數字鴻溝仍然存在,影響年輕一代的學習與發展。學校教育應經歷廣泛的數字化轉型,以滿足數字化未來的需求,因此應該著眼于影響年輕一代的基礎教育——為他們的數字未來培養重要的技能和能力。本文分析區域基礎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和應用的現狀、制約因素和發展瓶頸,提出相應的突破方向,為廣西相關地區基礎教育信息化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區域基礎教育 數字資源 教育信息化 數字時代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9-0063-03

當今中小學生從出生起就被數字技術所包圍。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他們的日常生活與社交媒體、智能手機、平板電腦、5G萬物互聯的使用交織在一起,數字技術已經完全融入他們的生活??v觀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其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一個共同特點是以學校為主體,推動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這些國家的中小學數字學校建設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信息化領導、先進技術應用、在線評估應用、促進數字學習和教學、支持有效的教學、社區和家庭的參與、校外學習和校園安全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很多中小學生并沒有為其未來數字化教育做好相應的準備。筆者認為,各種數字鴻溝,指的是有機會和沒有機會發展數字技術相關技能的人之間的兩極分化。這種分化仍然在今天的社會中存在,并將影響著年輕一代的發展。數字鴻溝不僅關乎數字技術的獲取或使用,而且關乎將數字技術與有意義的義務教育學習過程的整合。

近年來,廣西積極推進數字學校建設,從監測結果看,數字化發展總體呈現平穩有序、局部快進的良好勢頭,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等方面取得諸多新成效。在廣西數字學校建設過程中,很多數字資源建設和應用隨之誕生,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八桂教學通”。隨著數字化技術與中小學義務教育的融合,“八桂教學通”逐步成為集數字資源、實體教育資源和各學科教學工具于一體的數字教學平臺。學科教師可以從中找到義務教育階段學科知識的解讀、教學策略,從而解決學生閱讀、分析、思考能力弱化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

一、中小學數字化資源建設與應用的目標

數字化資源建設專家黃榮懷教授認為,理想的數字學校應該樹立服務意識,研究和善于運用數字技術有效地支持教學、豐富學校文化、真正拓寬時空緯度,構建業務便捷、資源共享、智能靈活的教與學環境。

基于這一理念,我們可以在“八桂教學通”的支持下繪制一個數字化教育的結構模型。該模型具有以下特點。首先是開放。數字學校的一個重要功能是通過各種新技術實現跨越校園和技術邊界的信息傳輸。這種交流不僅涉及學校內部,而且涉及學校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換。其次是互動性。合作是學?,F代教育管理的核心內容,教師、學生之間的多層次互動促進了他們的相互合作,從而進一步激活了教育功能。再次是發展。學校尊重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數字學校為各級人員提供相關服務,滿足彼此需求,實現智慧共享、共同發展。

數字學校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學校的師生群體。師生群體往往會提出許多教學和學習需求,學校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使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回歸教育和人的本質,讓師生在技術體驗中感受效率提升和負擔減輕帶來的自由。數字技術應為工作和自我發展帶來滿足感,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教育。它應該減輕教師承擔的教學負擔,而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數字學校建設的基本理念是服務導向,強調為學校的整體發展服務。它不僅服務數字學校本身的建設、運營和維護,而且服務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現狀

2022年4月29日,玉林市陸川中學附屬小學舉辦數字資源規?;瘧弥鞍斯鸾虒W通”操作培訓班。2022年5月5日,桂林市象山區開展“八桂教學通”智慧教學平臺應用研討活動。2022年6月1日,南寧市第五中學召開“基于‘八桂教學通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與實踐”開題論證會。這表明數字廣西建設的相關支持政策和財政投入對推動基礎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們抽取北流市50所中小學(北流市中小學總數為348所),采用問卷調查和網上訪談的方法,通過問卷調查之星網站向200名不同學校的教師(包括資源提供者、資源管理者、資源平臺運營商、教育管理者和資源用戶)進行問卷調查,共收集了150份有效問卷。問卷涵蓋了小學、初中和高中的15個課程類別,對資源應用現狀、資源獲取、資源類型質量、資源利用、資源需求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并通過訪談中小學校長和教育局信息技術中心主任,了解信息化教學的政策制定和實施效果,了解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現實需求及其發展瓶頸。

通過對150份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中小學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存在差異。其中,數學課程問卷的數量占比21.33%,語文課程問卷占比20%,英語課程問卷占比18%,化學課程問卷占比13.33%,物理課程問卷占比10%,生物學、道德與法治(高中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等課程問卷占比17.34%。根據調查樣本數據分析,北流市基礎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和應用分布不均。

在數字化教學背景下,信息技術和信息設備為家庭與學校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數字手段可以有效促進家庭與學校的溝通。本研究也了解到北流市中小學教師和家長之間基于數字手段的一些溝通渠道(如圖1所示)。我們發現,微信(85.44%)是當前最常用的家校交流方式,其次是QQ(76.45%),移動電話(40.13%)和短信(37.62%)也很常見。因此,如果能夠將微信、QQ和家校交流平臺、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相結合,我們可能會更好地促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和應用。

三、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制約因素

盡管我區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但有幾個因素繼續影響其進程,這是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面臨的迫切問題。

(一)人員因素

沒有教育信息化的內行領導,沒有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教師和學生,就難以開展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更別說發展數字學校了。信息化領導在數字學校建設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直接影響數字學校建設的總體規劃。缺乏信息化素養和現代教育理論修養的領導不可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數字學校建設總體規劃。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也是推動數字學校建設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程度。師生沒有合格的信息素養,不知道如何科學使用數字化教學手段,數字學校建設實際上就成了“空中樓閣”。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小學的技術團隊。先進的信息技術(如云服務、移動計算、物聯網技術、電子書包)已經出現,雖然沒有嚴格要求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中使用這些技術,但這必定是數字學校發展的一個趨勢。在中小學,全面掌握數字技術的教師還是相當稀缺的。目前,大多數中小學采取“學校與公司合作發展”“購買一些資源,然后與公司合作或分配給公司”等策略,有些學校甚至“將任務分配給有能力的公司”。因此,中小學必須盡快加強教師的數字技術與素養的教育培訓,培養技術過硬、師德高尚的數字化教學骨干。

(二)數據標準因素

由于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長期性和專業性,教師在不同平臺之間處理數據時必須使用所有類型的技術方案,因為它們的集成標準彼此不同。最近,數據規劃問題已成為某些省市教師提出的普遍問題。數字學校建設的共同目標是實現教育資源的集中統一管理和真正共享。然而,由于不同的地區、學校與不同的公司合作,不同的公司遵循不同的數據標準、不同的數據規范,使不同的信息系統無法讀寫彼此的數據和共享資源,最終導致出現信息孤島和資源重復建設的現象。

因此,國家需要盡快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讓每所學校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中都有一個可遵循的標準。首先需要有關管理部門創建數據操作性規范,將其發送給所有開展數字學校建設的中小學,然后每個學校根據該數據標準進行自定義和修改。在這種統一的背景下,所有學校實際上都可以不受限制地進行個性化建設。

(三)評估因素

評估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對每所學校的評估,可以了解到這種建設的缺陷和應用的不足,然后做出相應的改進。

然而,評估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并不容易。首先,評價必須符合地區特點。因為不同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巨大差距,在投資和理念方面都有所不同。其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有階段性,因此必須對評估進行分類,并隨著實際施工過程的變化,實行動態評估;而同一地區的學校軟件和硬件建設有各自的特點,評估還應分層次進行。再次,必須重視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創新,因此評估必須有一些擴展的成分。此外,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中,評估起著指導和主導作用,因此評估應具有前瞻性。只有這樣,才能以“評估”推動“建設”,以“評價”引領“建設”,確保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順利完成。

四、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瓶頸

基礎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經歷了多種形式?;诰W絡環境的名師工作室、網絡學習空間和網絡課程資源都是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具體類型。教師是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具體建設者和應用者。中小學教師的個人信息素養直接影響著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和應用,因此基礎教育領域的教師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

然而,目前數字化建設和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弊端:輕視應用,重視采購;輕視教學內容,重視數字平臺;輕視軟件建設,重視硬件投入。在數字化應用過程中容易形成所謂的“加法”慣性思維,持續不斷地添加更新的信息化技術作為數字化建設的措施和成績。如果無法做到從各地實際情況出發,沒有考慮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的差異性,沒有針對性地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和應用,建設和應用效果都會難以令人滿意。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和應用過程中,要深刻理解社會轉型對師生的影響,要關注數字化改革過程中的真實問題和各方面的需求,否則就會形成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投入大、效果差的結果,甚至成為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瓶頸。

為了解決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和應用的瓶頸,中小學教師需要認識到數字化變革的主要動力來源,在理解數字化變革需求的前提下,根據數字教育主體、不同的學習環境、學校和師生的經濟基礎,準確構建相匹配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模型。

五、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突破方向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和應用,目標在于實現校內校外互聯互通、科技與教育融合。為了達成目標,數字學校建設者可以通過建設智能教室實現突破。

智能教室是一種智能增強型教室,它具有人機交互的特點,可以自由控制和操作各種視聽設備,教師和學生可以無縫參與教學活動,并習慣于多種學習方法(如遠程教育)。在這種教室里,學習者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獲得高質量的知識及信息,人際互動變得更加便捷,班級管理變得靈活,教學變得巧妙有趣。任何人都可以超越時空障礙,到達任何地方,找到任何學習資源,并與任何人進行互動??傊?,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滿足了人們的各種教育需求,而智能課堂則孕育了一種最符合個人意愿的理想的個性化教育形式。

此外,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最終目標是教學應用。因此,學校必須盡最大努力發現應用程序中的缺陷并解決這些問題,將其他技術和設備與應用程序集成,幫助教師快速創建教學資源,形成強大的交互式教學環境,豐富學生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種學習體驗。多種形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也可以組合成一個“資源包”,這種形式允許學生在平臺上觀看和操作,不受任何限制,方便自主學習,以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并有助于教師更科學有效地實施教學。

參考文獻

[1]陳明選,馮雪晴.我國數字教育資源供給現狀與優化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6):46-52.

[2]黃榮懷,王歡歡,張慕華,等.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社會實驗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10):5-14.

[3]萬昆,任友群.技術賦能:教育信息化2.0時代基礎教育信息化轉型發展方向[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6):98-104.

[4]Iivari N,Kinnula M,Molin-Juustila T,et al. Exclusions in social inclusion projects:Struggles in involving children in digi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J].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2018,28(6):1020-1048.

[5]2022年上半年數字廣西建設情況報告[EB/OL].http://gxxxzx.gxzf.gov.cn/jczxfw/dsjfzyj/t12887908.shtml.

[6]黃懷榮.論科技與教育的系統性融合[J].中國遠程教育,2022(7),4-12.

[7]黃榮懷,李敏,劉嘉豪.教育現代化的人工智能價值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9):8-15.

[8]楊宗凱.以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歷史擔當[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1):5-11.

[9]林健,柯清超,黃正華.學科知識圖譜的動態生成及其在資源智能組織中的應用[J].遠程教育雜志,2022,40(4):23-34.

[10]陳明選,來智玲,蔡慧英.我國基礎教育數字資源及服務: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遠程教育,2022(6):11-20.

作者簡介:姚虹宇(1990— ),廣西北流人,本科,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義務教育學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及應用。

(責編 林亦芳)

猜你喜歡
數字資源數字時代教育信息化
數字時代下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轉型
數字時代室內設計中繪畫作品的運用
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地方高校實驗教學探討
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決途徑探析
高校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的建設研究
評價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綜合服務能力
高職學院信息化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和思考
創新信息技術支撐教學變革
檔案數字化管理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圖書館與出版企業數字資源共享的環境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