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本書閱讀分享課任務群的情境教學策略

2023-09-11 02:46龍雪清
新教師 2023年1期
關鍵詞:任務情境教學策略

龍雪清

【摘 要】整本書閱讀是屬于拓展型學習任務,其分享課必須借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以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在整本書閱讀分享課中,根據小說特點,設計前后一致性的任務,巧妙運用漸進策略、雙線策略、勾連策略,引導學生在自主的分享實踐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從閱讀中獲得精神上的成長。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分享 任務 情境教學 策略

整本書閱讀分享課以分享為手段,以獲得閱讀快樂、完成終極任務以及保持閱讀持續力為目的。教學中,教師應創設真實的學習任務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分享?,F以《魯濱遜漂流記》整本書閱讀分享課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在真實的情境(我為魯濱遜做代言人)中進行快樂有趣的閱讀分享,并在達成任務的同時,使閱讀分享課具有有效性、深刻性、延展性。

一、運用漸進策略,達成學習的有效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強調,學習情境的設置要符合核心素養的整體提升和螺旋發展的一般規律。這里的螺旋發展是指學習活動要分解為進階式活動,要有漸進性、梯度性,即在一致性、連貫性基礎上的由淺而深、由易到難的次第過程。因此,整本書閱讀教學在設計任務群時,要求各子任務、各活動之間是逐層遞進的,尤其要注重前一任務與后一任務的關系,以及子任務與終極任務的關系。

本案例主要以“分享精彩情節、分享人物形象、分享受到影響”三個子任務由淺入深地推進教學,創設各種分享的情境和活動,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終達成“我做魯濱遜代言人”的終極任務。

(一)情境創設有漸進,活動由動態走向靜態

PK游戲競賽情境。教學初,開展“閱讀小達人”游戲競賽活動。游戲是五題判斷題,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判斷的正確效率更高。以游戲情境導課是為了激趣,也是為了檢測學生對《魯濱遜漂流記》整本書內容和細節的掌握情況。這一游戲情境契合學生愛玩的天性,在形象的游戲熱身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對課堂活動的期待。學生興奮點被充分調動,課堂是活躍的,有趣的。

精彩情節觀影情境。教師擷取影視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如搬運物品、發現腳印、搶救山羊、救“星期五”等片段,讓學生猜一猜屬于小說中的哪個情節。學生在猜測中需要把圖像與文字進行比對,由圖像喚起閱讀中的記憶。此時,學生的思維較之前的游戲環節更走向于對文本內容的提取,外在的活動逐漸走向深層次的思考。

“荒島求生”假設情境?!凹偃缒懔髀涞交膷u,你會帶什么工具?”“荒島求生”訓練這一情境活動是在學生與文本、與人物充分對話之后的身臨其境,它體現的是學生內在的選擇(選擇什么工具)、判斷(判斷工具的可行性)。學生的成長外在看是沒有什么變化,實則思維在發生著變化,學生已由動態轉向靜態的自省了。

(二)實踐活動有漸進,思維由低階走向高階

《課程標準》一再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本節分享課在每個任務中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這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首先,回顧情節,提升統整力。在分享精彩情節時,情節思維導圖的分享,閱讀記錄卡中精彩情節、精彩心理、精彩環境描寫的交流,是對小說情節的整體把握,是學生閱讀整本書的一個初步展現,這樣,學生的整合能力和概括能力就得到了初步的提升。接著,采用批注,提升反思力。小說中警句般的心理描寫非常精彩。然而,小學生受年齡、生活經驗與知識水平的限制,對人物的心理并沒有太多的體會和感受。教師可以示范采用批注的方法對人物心理描寫進行體會。如“這件事使我非常沮喪,同時,也讓我明白了,做任何事,若不預先計算一下所需的代價,不正確估計一下自己的力量,都是十分愚蠢的”。對這句心理描寫,教師有什么感受呢?教師展示了自己的批注:“看來,做事要量力而行,否則徒勞無功。生活中,做事時如果不正確估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就會付出代價。今后,做任何事之前,我都要先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先對事情的成本和困難做出正確的評估?!边@樣,通過教師的示范,讓學生發現這是從得到啟發、聯系生活、反思改進幾個角度作批注的。有了方法的指導,再讓學生閱讀書中人物心理描寫最集中的篇章《反省》,讓學生也選擇一處心理描寫進行批注后再交流。這樣,學生就在反思、比對、分析后,提升了自我批判力。然后,鏈接生活,提升思辨力?,F實中,我們還需不需要魯濱遜這種樂觀的心態和強大的心理?現實世界中,雖然遇到的困境不是荒島,但有洪災、地震、疾病以及學習和生活的壓力,因此,進行這樣的思辨是非常有意義的,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樂觀的情緒和戰勝困難的決心。最后,以人物代言卡的形式完成“我為魯濱遜做代言人”的終極任務。

這些真實的情境活動是線性的、有順序性的,前一活動是后一活動的基礎。教師只是情境活動的推進者、引導者,重發現、重引導、重示范。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在或靜思默想,或奮筆疾書的由易到難的實踐活動中,思維由低階走向高階,逐步有效地完成了終極任務。

二、運用雙線策略,達成閱讀的深刻性

王崧舟老師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案例式解讀》一書中指出:“要改變閱讀淺表化的現狀,教師必須突破思維的瓶頸,以高質量的任務引導學生深度參與閱讀?!北景咐?,教師以“書評”為媒,以“心理”為支點,采用雙線并舉策略,引導學生達成高效的深度閱讀。

(一)以“書評”為明線,銜接三個任務

課伊始,教師以美國作家費迪曼的書評“孩童時期,這部書只是讀來有趣,成人之后再去讀,就會知道這是不朽的杰作”引入教學——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這部不朽的杰作進行快樂閱讀分享。在分享人物形象時,教師先以法國思想家盧梭的書評“每個正在成長的男孩都應該先讀讀這本書”作為過渡語,然后問道:魯濱遜這個人物形象給我們這些成長中的男孩女孩怎樣的啟示呢?在引導學生品味人物心理,重讀《反省》篇章時,教師又先引用了英國文學評論家艾倫的評論“《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包含每個人生活寓意的不朽的杰作”,然后順勢問學生:這些人物的心理活動又包含著怎樣的生活寓意呢?從而引出學生對人物心理活動的反省和反思。書評有很強的概括力、說服力,將之貫穿于各個子任務中,讓教學變得有理有序。

(二)以“心理”為暗線,引領深度閱讀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的一大特點是通過大量自語式的人物心理活動描寫來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教師可以心理活動的分享作為分享支點,輻射串聯整個教學。

首先,在分享精彩之處時,重點分享心理,此時的分享只是透過心理活動去體會人物的形象,是較淺層次的分享。接著,重讀《反省》篇章,作批注,聯系生活反思,分享自己從書中的這些心理活動中受到的影響,把對心理活動的分享提升到得到啟發的層次。最后,進行思辨:現實生活中還需不需要這種思想?讓學生在辯論中思維能力得以鍛煉。有層次有梯度的分享,讓沒有溫度的文字和生活連接,從而讓分享變得有溫度有深度。

三、運用勾連策略,達成知識的延展性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要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主動建構新的知識經驗。語文教學中的勾連,要求從“本文”的實際出發,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閱讀心理,適當地溝通、聯系、結合有關材料,啟發學生主動求索,以達到外在知識和內在反省的融會貫通。

(一)與前后勾連,知識呈現有順序

分享課應是對跟進課的延續和銜接,教師可在兩處進行勾連。第一處,與“前”的勾連:分享精彩情節時,展示優秀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分享思維導圖中的故事情節。此思維導圖就是在跟進課基礎上完成的對小說情節的一個整體的把握。第二處,與“后”的勾連:教師在課堂教學結尾處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勾連,讓學生“做魯濱遜代言人”,把經典推薦給其他人閱讀,再次激發學生重讀這本小說的積極性。這樣的勾連,使整本書閱讀“三課”(啟動課、跟進課、分享課)成為一體,既有向前承接,又有向后延伸。

(二)與生活勾連,思想反省有意義

讓分享與生活勾連,既可以提高學生分享的積極性,又可以讓閱讀指導學生的生活,從而讓分享變得有意義。本課教學兩次勾連生活:第一次,教師先示范引領,展示自己對書中人物心理描寫感受最深的一處的體會;再由學生在自己感受最深刻處(即魯濱遜的心理活動處),聯系生活談談自己的反思和對自己生活的影響。第二次,創設“荒島求生”生活訓練,學生在討論帶什么物品的思想碰撞過程中,在思辨“生活中無法帶任何物品的情況下該怎么做”時,潛移默化地用閱讀指導生活,并分享生活經驗,形成閱讀和生活的勾連,從而形成知識的延展,用知識指導生活、服務生活。

總之,整本書閱讀分享課以小說特點為分享點,以活動任務推進教學,以線性教學串連各個環節,找準閱讀與生活之間的銜接點,創設真實的活動情境,讓閱讀分享課有價值、有意義。

猜你喜歡
任務情境教學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情境教學模式探究
淺析情境教學法在中職會計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